敦煌文献中阿龙故事让我们看到一千年前一个失地妇女的哀愁,这是古代帝王历史文人诗文可能很少关心的,如此的资料很少,而敦煌有,它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这里:
大规模的资料有连续千年完整性、连续性,有真实,有细微,让历史不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让平民百姓的生活也能够被记录下来,让我们能和古人促膝长谈,让风俗习惯可以亲眼目睹,让绘画歌舞能够丰富呈现,这是音像技术发明前人类做不到,但是又渴望去做到的,敦煌等于一台现成的、大型的时空机器。
也许有人会说,其他文物也能做到呀?
其他文物没办法比拟的是:完整(相对而言)、连续(从西晋到宋朝)、丰富(从宗教到商业,从石刻到绘画,从官方到民间等等)、集中(都在敦煌一处)。
抄书一段再进一步说明:
史籍虽有公私撰著之异,诗文亦各有撰写缘起,然经千年汰选,存者多进官方立场,异端多湮没于时间与公识,而敦煌文书与石刻文献能存当日之真迹,故尤为可贵。《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文化》
我对这个纪录片不满的点也在这里。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