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浅薄了。
我瞎说的,要喷的话轻点儿。
我是奔着想看一场视觉饕餮探索宇宙奥秘去的,结果发现自己看到的只不过是半荧幕的地球。
我是奔着想看一场惊险刺激的故事去的,结果发现自己看到的是干瘪的灾难。
1.视觉奇迹:海底和太空是人类渴望探索的两个领域,地心引力瞄准的太空领域,除了“失重”造成的特殊状态外,再无亮点,若是想看视觉冲击,还不如CCTV10走进科学什么的来的更全面更神奇。
2.叙事:整部影片的叙事真的可以一句话概括,女航天员遇难生还回归地球。再无其他线索和分支,甚至就是这一条线都没有饱满到让人过瘾。
3.失重和缺氧:在失重的状态下,整部影片的节奏都慢了下来,即便是遇难的紧张场景都让人觉得也不过是常速而已。于是整部片子闷下来便让人觉得缺氧窒息一般,整个观影经过都很难受。
4.嘘声和掌声:影片上映之前有很大号召力和响应度,我想大都是为了去看太空的神奇和奥妙,或者是探索地心引力所带来的灾难和奇迹,结果都没有。而影片上映后仍旧得到了掌声,但这种掌声更多的是放在了技术和3D上,而这些恰不该是一个普通观众所在意的,而是行内或者专业影评人所看重的。观众进影院绝不会为了研究拍摄技术和3D的制作。
5.所谓的“打破常规”:
大旗虎皮说:从认知学角度讲,重力是电影语言的一个重要参数,因为画面的水平角度与人对重力的感知和心理反应息息相关。水平镜头(上下两边与地平线平行)符合人的视觉习惯,表达稳定、正常和安全,垂直镜头(90°)和倒转镜头(180°)则表达逆反、倒置和反常,扭转镜头则表现混乱、困惑。地心引力打破了这套规则。影片主打“3D失重效果”,一方面在太空背景中,画面失去了地平线作为重力-水平的参照,一方面由于人物在太空中毫无规则地运动,画面也不断旋转,观众慢慢抛弃了过去观看影像的认知习惯,去适应一种亲临其境的失重视觉体验,摄影上必须要有些创新。
那么,最后女航天员利用中国航天站的顺利返回地球落在海中竟然拼命游泳上岸站起来头也不回的走掉时,神舟的飞行员们弱爆了!杨利伟被抬出返回舱,景海鹏、刘旺和刘洋着陆后需要坐着接受采访时的片段…这不也是反常规吗,也要算到加分里去啊!(中国宇航员们游泳去吧╮(╯▽╰)╭
不明白这部影片牛逼在哪、好看在哪。
|
> 去地心引力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气氛太紧张了(长安)
就我觉得背景配乐和噪音一样又紊乱又烦吗(-景栩-)
美国电影就爱黑女性是吗?(静心算)
弹幕区好多DISS女人的发言,真是把我气死了。(想要有野心的猫)
看了前二十分钟女主一直哈啊哈啊哈啊的喘气,折磨...(Summoning)
说出了俺的心声。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