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本期预告的时候我惊喜至极,立刻发朋友圈昭告天下,然后在播出后的第二天一早在高铁上看完。意犹未尽。
留学时期,那时候还没有B站,是在哈佛公开课的网页上看完了《Justice》这套课程。从第一节课开始,桑德尔的一系列设计精妙的思想实验就让人打开天灵盖,醍醐灌顶。
这次他和许知远对话,他们讨论一些新的话题。当然关于AI的讨论,不像Justice中的课程提问那样精巧设计,相反只是一种交流,追问,探索。
看到本期预告的时候我惊喜至极,立刻发朋友圈昭告天下,然后在播出后的第二天一早在高铁上看完。意犹未尽。 留学时期,那时候还没有B站,是在哈佛公开课的网页上看完了《Justice》这套课程。从第一节课开始,桑德尔的一系列设计精妙的思想实验就让人打开天灵盖,醍醐灌顶。 这次他和许知远对话,他们讨论一些新的话题。当然关于AI的讨论,不像Justice中的课程提问那样精巧设计,相反只是一种交流,追问,探索。 |
许倬云似乎话里有话(尤里ASH)
如何理解“今天的青年人已经什么本钱都没有了”这...(嗦粉大侠)
这季那集采访的比较好?(1998.)
第八季表达风格出现变化是有原因的,因为更多女性...(吴园丁)
你们都是在哪里看的啊(大饼)
第四集败笔— 当公关吹嘘自己公司和老板的时候,这...(马里扬泊列的树)
最赞回应
我看这一集的时候正好在看陈嘉映的《走出唯一真理观》,里面一个小节讲到相关主题,这些理解就连成了一串,虽然桑的观点老派,但更接近两者关系和区别的的本质。
我们真的需要不同的声音,当桑德尔问许,你“会”用机器人陪伴或“模拟祖母”的时候,他的意识是觉得“不会,所以,如果许说不会,谈话就结束在这一层了。但许说“或许会”。桑德尔和许有时代差距,我们和许其实差不多,我们挺多人“会”。我们想听“会”。然后才有后面第二层,或者说第二场,如果“模拟祖母”愿意接受,你会因此而为失去祖母而伤心吗。许说“会”,所以桑德尔谈到了“失去”的意义,谈到了“界”,生命与科学进步,与以假乱真。真的没有差异真没有碰撞与思考,太精彩了。桑德尔说守护这个“界”,或许就是我们如今需要警醒的。但怎么做,拒绝模拟祖母,我个人觉得好难拒绝。那我们要,但不能全要,怎么要。知道问题存在,才能想,才或许能有更好的方法去面对。如果我们蒙着头冲,最后真的结局难料。干掉人类的或许就是自己。所以,伟大的哲学家,感觉就是这样的存在,而把哲学家的想法带给我们的许,这才是正确的传播,对吧。
桑德尔讨论奶奶有机器人伴侣的时候,他问会令许觉得困扰吗,个人觉得老许的回答没“对上”让德尔想讨论的主题——人工智能和人的区别,许回答有一点点困扰,因为新的事物他需要时间去了解和理解。如果是我,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有很大困扰,因为有种“我被机器取代了”的情感失落,就是会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失去了我和奶奶的真实联结。这是我的感受(´・_・`)
我们真的需要不同的声音,当桑德尔问许,你“会”用机器人陪伴或“模拟祖母”的时候,他的意识是觉得“不会,所以,如果许说不会,谈话就结束在这一层了。但许说“或许会”。桑德尔和许有时代差距,我们和许其实差不多,我们挺多人“会”。我们想听“会”。然后才有后面第二层,或者说第二场,如果“模拟祖母”愿意接受,你会因此而为失去祖母而伤心吗。许说“会”,所以桑德尔谈到了“失去”的意义,谈到了“界”,生命与科学进步,与以假乱真。真的没有差异真没有碰撞与思考,太精彩了。桑德尔说守护这个“界”,或许就是我们如今需要警醒的。但怎么做,拒绝模拟祖母,我个人觉得好难拒绝。那我们要,但不能全要,怎么要。知道问题存在,才能想,才或许能有更好的方法去面对。如果我们蒙着头冲,最后真的结局难料。干掉人类的或许就是自己。所以,伟大的哲学家,感觉就是这样的存在,而把哲学家的想法带给我们的许,这才是正确的传播,对吧。
桑德尔讨论奶奶有机器人伴侣的时候,他问会令许觉得困扰吗,个人觉得老许的回答没“对上”让德尔想讨论的主题——人工智能和人的区别,许回答有一点点困扰,因为新的事物他需要时间去了解和理解。如果是我,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有很大困扰,因为有种“我被机器取代了”的情感失落,就是会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失去了我和奶奶的真实联结。这是我的感受(´・_・`)
我总觉得桑德尔对ai的理解很有上一代人的感受。我总觉得在阻止不了的时候,应该是想象如何去接受的可能性。
是的,他对ai的理解显然是比较老派的质朴的,这部分讨论已经超出了原本的哲学框架,和Justice那套课里那些问题的性质不同,是真正有理念碰撞的提问了。
对的
这个问题下我的第一个感受是,那死亡还有什么意义?失去还有什么意义?失去没有意义、那得到也就不再有快乐
这也是我的感受,我与祖母的情感联结能够被机器人替代,我在这里就会比较失落了,即使我也想让科技的创新为祖母带来快乐。
其实谈论到这一层就已经触碰到人类对“失去”的感受和意义了,只不过桑德尔进一步的提问上升到了数字生命和真实生命的界限,让人更能意识到那条线。
我看这一集的时候正好在看陈嘉映的《走出唯一真理观》,里面一个小节讲到相关主题,这些理解就连成了一串,虽然桑的观点老派,但更接近两者关系和区别的的本质。
特地去看了一下你这个篇章,他描述的很对。也许人与人联结的珍贵之处就来自于这个建立理解的过程,假如我们只享受了结果而不再能感知产生结果的过程,这样的联结和交流都很浅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