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无花果之种 短评

热门 最新

57 嘟嘟熊之父 看过 2024-05-24 23:57:42 比利时

振聋发聩。在这部电影面前,所有恐怖、惊悚、暴力电影都变得如此温馨。它不仅指向日光之下明目张胆的恶,也指向每一个人内心幽微之处最深不可测的恶。

34 水怪 看过 2024-05-25 00:03:37 法国

一部已完成的伊朗电影,真正有蓬勃表达欲的还得是第三世界,发端于街头小视频又最终不得不回归于上街的大电影。

35 Kinbote 看过 2024-05-25 00:16:57 法国

经过开头较为缓慢的文戏铺垫,一路动作、宗教、父权、女性、国事,真正引爆了戛纳主竞赛的作品(看完了你就知道为什么lou ye进不了)

36 寒枝雀静 看过 2024-05-25 00:50:54 法国

说来说去还是要讨论一个基本问题:现实主义只要“再现”现实之残酷就可以了吗?

24 南悠一 看过 2024-05-25 00:29:35 法国

从宏观到微观,以一支枪将抽象的恐惧转化为具体的恐惧。比前一部好不知多少。字幕还未滚,掌声已响起,金棕榈仿佛直接当场就颁发完毕。见证历史了~

63 施奈德宝琳 看过 2024-05-25 09:20:12 法国

我只是纯粹不喜欢白人观众高高在上、盛气临人、中途鼓掌,还屡次发出表演性的嘲笑声。这些行为并不是出于对伊朗的女性的尊重,而是在享受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对于西方社会女性权利的钦羡。白人能不能不要这么自恋啊?所以,我认为处理现实主义题材时候,坚持用现实主义手法再现是重要的(巴赞认为要用现实增强观众参与,而非被引导)因为一旦虚构起来,事实就会演变成政治小品,这对伊朗人民和白人观众而言都毫无意义,它只能加深的电影的表情性,让导演和观众都沉醉于自我认同的想象中。我现在极端认为严肃题材全都应该强调“记录”,而戏仿/反讽/喜剧/超现实本身都是消化现实而诞生的消极反抗,那些小品都不如电影中的tiktok片段来得真诚。

33 双晚 看过 2024-05-24 23:54:15 法国

B+. 谁能想到,这才是本届主竞赛最恐怖的惊悚片。从激昂的政治辩论出发,逐渐伸出精神控制的窒息触角,并在第三幕急转直下变成《闪灵》般的噩梦逃杀——不再是对“当铁拳砸到头上”的推演,因为铁拳在制度的每个角落,也在每个人的心中。情节逻辑退居次席,而是以影像的暴力让观众体验暴力的感受。逃亡与反叛的过程具象化伊朗女性面对的极端困境与坚韧生机,并通过与结尾真实影像的并置,完成类型表达和现实关照在戏里戏外的联结,足够直白,也足够震撼。2024.5.24 Lumière

19 seamouse 看过 2024-05-25 00:13:33 德国

一部未完成的伊朗闪灵电影。德黑兰的司法大楼与高校街道,巴图姆的铁棚屋与戈壁,都一直在努力塑造体制内外的强烈对比。得益于片前政治威胁新闻,大女儿对父亲怼一句“你在体系里待久了,只会去维护它”,都居然会迎来全场雷动掌声和叫好。大量头巾抗议竖屏短视频,只是在烘托背景,远没已消失条目那样的表意。 “他不会变的”,结尾一句,成就伊朗哪吒刮骨还夫。

20 红酒与谋杀 看过 2024-05-25 02:24:14 英国

影片的前中后分别是三种写法。首先它是一部振聋发聩的政治檄文电影。而后从中段危机事件(叙事拐点)的引入便开始以家庭情节剧为切口的大情节走向发展出一套伊朗的社会现实剖析,把宏观的权力结构落实在了具体的威权代言人(公权机器)和他的家庭之中(微缩社会),直白到足以代表伊朗的社会现状,反映出伊朗女性的现实处境,也足够令观众震颤。再到最后一幕演变为让人窒息的禁室惊悚片,从而构成囚禁与出逃的双关。拉索罗夫太勇敢了。这片至少是最佳编剧奖。

22 白石春子 看过 2024-05-24 23:58:13 美国

平平無奇令人放棄的展開,逆天的後1/3成神級驚悚片,徹底的反叛和弒父。覺得它好反而不是因為「現實主義」,而正是因為它用超越現實的形式給予了某種強烈的感受。這難道不正是電影應該做的事情嗎?

26 Maromia 看过 2024-05-25 00:58:55 法国

想染蓝头发 想涂指甲油 年轻一代的想法已经不一样了 你还不明白吗? 喇叭呼喊的爱不是企图唤醒 而是捕获威权的陷阱 正如威权也以爱作伪装

15 HarperDie 看过 2024-05-25 01:29:40 法国

因为“一条不合适的头巾”在现实的伊朗掀起反抗示威,这样激烈的冲突在片中只是一系列问题最表面的导火索,实质则是无论执法者、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已在数千年的禁锢之中恐慌到无处可逃。拉索罗夫并没有将叙事停滞于暴力表面,而是将审判焦点缩小到一个家庭内部,进行心理惊悚的极致刻画。饰演母女的三位女演员,如同三棱镜,折射着不同体态的女性境遇。甚至影片探讨的不只是女性权益的严重不平等,而是在权力漩涡之中,男性世界的自大,畸形到了令人可怜的程度。美中不足的,是具体情节表现上可以稍事缩短一些,但在整体的震颤之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3 bastard 看过 2024-05-25 01:01:08 法国

场内外buff叠满的电影,被禁止出境的导演刚走上卢米埃尔大厅外的红毯,厅内看红毯直播的观众就抱以雷动的掌声。电影结束后,更有长达20分钟的全场起立鼓掌。以Mahsa Amini的死亡为背景,拉索罗夫用一个设计感十足的四口公务员家庭的故事隐喻伊朗社会现状,但问题在于,承载隐喻的人物在某些情节丢掉了自身的内在叙事,反而在编导的干预下成为有目的性的结构叙事的载体,这限制了角色及其喻体的复杂性,对这样一部好电影来说,实属遗憾,尤其就最后一场极为精彩的(甚至都不是爽文叙事的)隐喻父权制坍塌的戏而言。在这点上,娄烨的做法完全相反。在后殖民语境下,在戛纳的舞台上,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7 咯咯精 看过 2024-05-25 00:58:22 法国

效果很好,但是变得再难讨论电影本身,和它的问题。语言谎言,割裂幕间,设计叠设计,缺乏动机…短视频没问题,but if you really care?!未完成的电影才是电影。

18 蓝詹 看过 2024-05-25 01:04:19 法国

倘若加沙的话题在国际电影节胆小懦弱地缺席了,至少我们可以看看经历着更残酷压迫的人如何面对自己的国家,并为他们鼓掌。拉索罗夫拍出了我最想写的东西,父亲脚下崩塌那一瞬间。伟大的伊朗电影人,勇敢反抗,如此无畏。

18 KID Y 看过 2024-05-24 23:56:56 法国

8.2 量变带来了质变,其实中间一再跑题,但最终无与伦比地完成了自己的表达。

20 花花 看过 2024-05-25 00:07:10 法国

以一己之力拯救了今年戛纳主竞赛的电影

8 upstream 看过 2024-05-25 18:06:53 英国

震惊于这部也用了竖屏短视频的方式来展示恐怖,更震惊于我对这个故事竟然有极强的共感,feels like my worst nightmare coming to life

15 阿莫多瓦特了 看过 2024-05-25 00:01:31 法国

金棕榈

5 浮梁 看过 2024-05-25 18:08:46 英国

#Cannes2024 看到最后一天第一次想评价“金棕榈水平的电影”——威权在一个家庭中的具体展现,总会在最后从说教走向控制。有缺陷,不理解小女儿的偷枪动机,但那又如何,残酷的现实被直接摔到异国观众面前,第四面墙其实从不存在。它把现实架在电影之上,竖版视频成为电影走向现实的缺口,当历史发生,摄像机将被交给每一个人,我们所见即是我们的表达。

> 去 神圣无花果之种 的页面

导演: 穆罕默德·拉索罗夫

主演: / / / / / 雷萨·阿克拉吉拉德 / /

类型: 剧情, 犯罪

地区: 伊朗, 法国, 德国

片长: 168分钟

上映: 2024-05-24(戛纳电影节)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