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zkor:记忆的奴隶 短评

热门

0 hazarsamek 看过 2024-11-24 08:47:21 英国

#LPFF放映#视角很独特,选取了逾越节到独立日,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实践片段,充斥着一股没来由的民族主义,其实和某地的语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锡安主义披上了宗教民族的外壳罢了。作为实体国家的以色列通过大屠杀不断强调自身受害者的身份来塑造对于根源的认知,“但我不是说得亏了大屠杀”一位中学老师在带学生参观Yad Vashem时补充。导演Eyal也来到现场,提到他选取的大都是阿拉伯犹太裔的家庭,在以色列语境,“巴勒斯坦人”这个概念是缺失的,“阿拉伯人是恐怖分子”“阿拉伯人去死”这样的口号屡见不鲜,显得非常讽刺。所谓的创伤,也是基于距离的等级制度,阿拉伯裔犹太人对于奥斯维辛的记忆和西方犹太人明显不同。锡安主义不仅殖民巴勒斯坦人,还殖民犹太教本身。每个人都在哀嚎一般的防空警报中沦为了记忆的奴隶。

0 PlumenAubade 看过 2025-04-24 07:09:14 英国

老天gpt好厉害 qa记的笔记破碎的要死 居然能那么好: 尽管影片已经很老,但是仍然没有偏离当下主流议题。他批评以色列通过教育与节日将“受害者”身份制度化,操控集体记忆以构建国家认同;锡安主义也逐渐军事化,借助宗教与武力巩固统治,将建国过程转化为一种殖民实践,而非单纯的历史复仇。影片揭示犹太人与巴勒斯坦曾经共同的受害经历被有意忽视,国家叙事压制了抵抗与多元声音。导演呼吁教育体系去殖民化,不仅在以色列,在英国等地亦应以被殖民者与受害者的角度重新讲述历史。他强调殖民伴随着特权,真正的反思需要主流社会主动放弃这种特权。影片最终追问:当国家叙事与现实矛盾时,个体究竟如何内化这种身份认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

> 去 Izkor:记忆的奴隶 的页面

Izkor:记忆的奴隶 Izkor: Slaves of Memory

导演: Eyal Sivan

地区: 法国

片长: 98

上映: 1991(法国)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