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与提示 National Theatre Live :The Motive and the Cue (2024)
动机与提示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戏剧人被“亡灵”纠缠的一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NTLive的《动机与提示》按时间线讲述了1964年版《哈姆雷特》排练的幕后故事,两代戏剧人在表演的方方面面都有截然不同的标准与理想,虽然戏剧性及情感张力不如预想中那样强烈——毕竟Sam Mendes之前的《雷曼三兄弟》已经把阈值拉到了最高——但排练室里导演、主演权力上微妙的... (展开)
剧本已经写好,台词和结局都改不了,可你还是需要去找到自己的动机与提示
如果说有哪个角色是举世公认的演技试金石,那就是哈姆雷特。全世界有超过20万名演员饰演过哈姆雷特。劳伦斯·奥立佛(1948自导自演电影《王子复仇记》)、约翰·吉尔古德都是个中翘楚。1964年莎翁诞辰400周年,吉尔古德担任导演,联手好莱坞当红炸子鸡理查德·伯顿复排《哈姆雷...
(展开)

241026晚 北京小莎翁戏剧艺术空间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在上海没看上在北京看上了*2。上海一票难求的玩意儿在北京居然随便买,场内上座率低得吓人。以及,又没有纸质票,sad🙁 . 这个作品和我的预期有所偏差,看到题目我还以为这会是一部聚焦于形式本身的实验作品一类,其实叙事相当古典,尤其是两幕的结尾和第二幕伯顿的To be or ... (展开)
动机与提示,谁更重要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前半场看得有些痛苦,一直觉得戏里的Burton粗俗又自负,台词念得花里胡哨却空无一物,完全没有领会到哈姆雷特的精神。到了后半场,导演Gielgud借他对父亲的情感来启发他找到对哈姆雷特这一角色的感受。动机与提示,motive and cue,理性逻辑与情感推动,以此算是表演学上的技法... (展开)
"Why must the show go on?"——Because we need it.
2024.5.18 中间剧场•动机与提示 一句话repo:一部值得n刷的NT年度好剧。 优秀的导演(萨姆•门德斯)、优秀的演员们(马克·给提示,约翰尼•弗林,塔彭丝·米德尔顿)、剧场人满怀诚意的创作态度,共同造就了这样一部如此优秀的作品。 剧情不复杂:成名已久的古典派戏...
(展开)

当有人说没有什么是完美的,我:请看马克·加蒂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感叹一万遍马克·加蒂斯好完美,真是令人着迷的演技。这部作为一部讲述一部戏剧被搬上舞台的幕后过程的戏剧实在很特别,像有着嵌套般的结构,也正像中场访谈里导演说的那样,呈现了观众极少有机会一窥的戏剧制作过程。上半场有着更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而下半场更动人流畅体验... (展开)
创作是灵魂的豪赌与献祭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动机与提示,the motive and the cue,出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确实是英语世界不竭的源泉。另一部标题出自莎士比亚的著作是《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出自《麦克白》。什么样的作家能用两个词就让人们从中读出关于艺术或者人生的真理呢? 英语世界的戏剧人要... (展开)
门德斯和黛芙琳的合作,值得深深的信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又来看NT。一个关于剧院的故事。一个历史上有文字记录的“真实”故事。剧名出自《Hamlet 哈姆雷特》。“motive 动机”是主干,是人物和关系逻辑。“cue 提示”是激情,是表演激情的触点。 两位男主。John Gielgud 约翰.吉尔古德和Richard Burton 理查德.伯顿。他们排演开始于19... (展开)
the motive and the cue A2S5
GIELGUD. What a fool he was to do so. BURTON nods. But he can’t quite look at GIELGUD. His soul is starting to be exposed too. The motive and the cue. Hamlet’s own words. The motive is the spine of a role – the intellect and the reason – the cue is the ...
(展开)
> 更多影评 15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re Live (crushipper)
- 编剧相关 (neonysus)
- “新现场”高清影像放映 (七七|烂柯人bot)
- Theatre Live (Phil)
- 舞台影像 (Theodore)
订阅动机与提示的评论:
feed: rss 2.0
动机与提示的短评 · · · · · · ( 全部 596 条 )
15 有用 七七|烂柯人bot 看过 2024-05-15 16:45:44 北京
类比迷影电影,这大概就是剧迷之剧,又名《哈姆雷特1964》(我们瞎说的)。关于1964百老汇版《哈姆雷特》,外界觉得它最有记忆点的是不穿“戏服”+伯顿和泰勒的公费度蜜月,但编剧还抓住了伯顿对哈姆雷特动机的理解,今天看来仍有启发;《动提》在此外壳嵌套的东西当然更多更有意思,包括导演与演员的矛盾,不同方法流派的矛盾,当红电影小生和过气演员的矛盾,艺术追求与名利向往的矛盾种种;吉尔古德与伯顿相差20岁的... 类比迷影电影,这大概就是剧迷之剧,又名《哈姆雷特1964》(我们瞎说的)。关于1964百老汇版《哈姆雷特》,外界觉得它最有记忆点的是不穿“戏服”+伯顿和泰勒的公费度蜜月,但编剧还抓住了伯顿对哈姆雷特动机的理解,今天看来仍有启发;《动提》在此外壳嵌套的东西当然更多更有意思,包括导演与演员的矛盾,不同方法流派的矛盾,当红电影小生和过气演员的矛盾,艺术追求与名利向往的矛盾种种;吉尔古德与伯顿相差20岁的年纪,其实是有一种近似父子的关系,不仅在《哈姆雷特》中形成了互文,映照在给老师和弗林之间也很微妙动人。总之戏剧人的情书诚不我欺,听听这句“哈姆雷特是一场永恒的排练”,绝对是内敛的浪漫。 (展开)
6 有用 吴邪 看过 2024-09-28 16:05:55 上海
瞄准了1964版哈姆雷特的幕后,舞台翻转过来,舞台的边框宛如镜头取景,转场就像镜头咔嚓,正如影像捕捉了排练,剧目的片段则在镜头之外。导演和演员,都既是王子,又是国王。导演的独白也如哈姆雷特中一样,是对良心的测试。他所代表的古典派戏剧人不仅被电影也被现代戏剧挤压,被滚滚向前的时代抛弃。 困难重重的排练也是接近哈姆雷特的过程,what if哈姆雷特不爱自己的父亲?也许他因此犹豫不决?导演说哈姆雷特是一... 瞄准了1964版哈姆雷特的幕后,舞台翻转过来,舞台的边框宛如镜头取景,转场就像镜头咔嚓,正如影像捕捉了排练,剧目的片段则在镜头之外。导演和演员,都既是王子,又是国王。导演的独白也如哈姆雷特中一样,是对良心的测试。他所代表的古典派戏剧人不仅被电影也被现代戏剧挤压,被滚滚向前的时代抛弃。 困难重重的排练也是接近哈姆雷特的过程,what if哈姆雷特不爱自己的父亲?也许他因此犹豫不决?导演说哈姆雷特是一场永恒的排练,戏剧从初排读出第一句台词时就开始了,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场永恒的演出。后知后觉哈姆雷特的戏中戏就挺元戏剧的。 (展开)
9 有用 Mr. Infamous 看过 2024-09-14 23:28:51 北京
这么多哈姆雷特,每个演员自身的痛与伤注入,还是能给这个犹疑的王子不同质感,百看不厌,不厌的是这。萨姆·门德斯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杰克·索恩则赋予它繁盛的生命力,用热情浇筑的八卦野史,在舞台上对戏剧本体顶礼膜拜,彻底让那道光成为永恒。古典与新潮,前辈与后人,戏剧与演员,舞台与镜头,种种矛盾也成了哈姆雷特的犹豫,不断充盈指涉的厚度与广度。每个主演都是如此光彩夺目,除却麦哥与弗林的交锋,米德尔顿饰演... 这么多哈姆雷特,每个演员自身的痛与伤注入,还是能给这个犹疑的王子不同质感,百看不厌,不厌的是这。萨姆·门德斯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杰克·索恩则赋予它繁盛的生命力,用热情浇筑的八卦野史,在舞台上对戏剧本体顶礼膜拜,彻底让那道光成为永恒。古典与新潮,前辈与后人,戏剧与演员,舞台与镜头,种种矛盾也成了哈姆雷特的犹豫,不断充盈指涉的厚度与广度。每个主演都是如此光彩夺目,除却麦哥与弗林的交锋,米德尔顿饰演的泰勒同样耀眼,Sense8党好生骄傲。@ 国贸 (展开)
14 有用 星辰Loni 看过 2024-08-06 22:48:43 北京
爱看戏和爱创作的人肯定爱死,intellectual orgasm,确实跟宣传的一样,写给剧场和剧场爱好者的情书。将一部剧的staging过程都展示出来,一部canon怎样由一次次争论和争吵探索出角色隐藏的没有前人演出来过的潜力,怎样将角色的motive and cue和自己的私人经历联系起来,创作的过程无非是这样,痛苦的反刍,自我解剖,蜕变出的成果是一种高于快乐的幸福和满足,这个世界因为你的创作... 爱看戏和爱创作的人肯定爱死,intellectual orgasm,确实跟宣传的一样,写给剧场和剧场爱好者的情书。将一部剧的staging过程都展示出来,一部canon怎样由一次次争论和争吵探索出角色隐藏的没有前人演出来过的潜力,怎样将角色的motive and cue和自己的私人经历联系起来,创作的过程无非是这样,痛苦的反刍,自我解剖,蜕变出的成果是一种高于快乐的幸福和满足,这个世界因为你的创作变得更满了。 (展开)
19 有用 肯尼李 看过 2024-05-12 17:34:30 广东
戏剧是一个民族灵魂的一部分,而戏剧的迷人也是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哈姆雷特。真正的哈姆雷特不是存在在演技里,而是活在真实的生命中。这或许是一个现代病的解药:如果每个人都在演,那么没有一个人能演好自己的一生。而如果每一个人都在生活,那就是精彩纷呈的一台戏。戏剧的表达不止一样,生命的演绎也不止一种。让自己自由地做自己,也让别人自由地做别人,这个世界足够容纳每一个各不相同的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