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荷美 短评

热门

41 Parity 看过 2024-02-20 17:27:37 瑞士

# 74. Berlinale Wettbewerb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影片中段有意/无意安排的建筑工人被保安从刚安置好的展览驱逐的场景:如果说神鬼视角是风格,辩论现场是素材,衔接两者的这个镜头即是功力所在

106 看过 2024-03-31 15:20:57 中国香港

寶貴是公民論壇暢所欲言的部分,貝寧都允許不同聲音存在,而不是清一色的「大英博物館歸還文物」。

22 陀螺凡达可 看过 2024-02-22 16:38:11 北京

3.5 在既定题材(受限的事件框架)内仍然是有创造性(逻辑清晰)的呈现和讲述:前半段的“运送流程”只有程式化的动作、静止状态和机器人般的喃喃自语,后半段的开放参观、群体辩论和媒体采访爆发着不同情绪的话语、面孔和姿态(及其碰撞和传播带来的感染力与思考价值)。收尾段落太美。< 千阳

30 Orpheus+ 看过 2024-02-19 03:18:06 德国

7.0。在短小的篇幅裡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討論視角和視聽體驗。以三套不同的視聽系統精準展現了流失文物歸還問題的三種切入視角:外部觀察視角描摹出政府主導下文物轉運—驗收—展覽的專業系統;內部參與視角用以速寫一場圍繞文物歸還、文化殖民、族裔敘事與政府職能的民主辯論;另有一種去性別的鬼魅之聲,彷彿自遠古傳來的迴響,TA訴說著文物與先祖的前世今生,並如靈體般在現代都市中遊蕩。

18 圆首的秘书 看过 2024-02-25 13:28:18 北京

3.5 文物主观视/听点相当有想法,但大学讨论的场景已经在非洲电影里屡见不鲜(见coconut head generation)。这点上说,迪欧普的真正优势是她的非洲性,而非她的欧洲性。金熊过誉。

16 陆小鸟 看过 2024-04-01 19:26:01 中国香港

虽然篇幅和深入程度都不够,还是很喜欢中后部分的对话,将殖民叙事推向3.0。“连语言都在用殖民者的被殖民国家的语言(法语),我们将如何获得真正的自由?”#HKIFF48

36 限牢 看过 2024-02-20 06:23:25 德国

好喜欢。开始还意外黑屏时间怎么这么长,后来才意识到这是文物被封装在箱子里的视角,黑屏画面成为了表达的一部分。文物被归还,是从一个展厅的玻璃柜移到了另一个展厅的玻璃柜,从一种现代官僚制的管理下移到了另一种现代官僚制的管理下。文物被运到贝宁的展厅后,摄像机在拍空调,拍监视器。拆箱的时候,声音是在给文物填表分类,说材质是什么,重量是多少,等等。整个前期准备的过程,摄像机也在拍各式各样的劳动者。展览开始前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展厅的装修工人抱着安全帽在文物的展柜前驻足许久,然后离开。然后画面就切到许许多多衣着华丽的达官贵人,归还的文物成为了他们权力的装饰。后半部分聚焦在一个论坛活动,年轻人们针对这件事争论不休,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很多表述让我非常想鼓掌,当然这也是导演刻意筛选的吧。

42 刘浪 看过 2024-02-23 00:30:26 广东

看得很分裂,影像部分很好,视线与空间建立都非常牢靠,成型的博物馆、未完成的后景工地,迁徙的海浪与迎接的行伍以及馆内的温度、湿度和风,非常确切的感知。但独白与辩论构成的内容实在糟糕,确切且无法超越的议题本身一时非常逃离大英博物馆。

5 冰山李 看过 2024-06-16 23:33:41 上海

开篇第一镜,巴黎街头地摊上堆满了流光溢彩闪烁的埃菲尔铁塔纪念品,Mati Diop展现了她捕捉微妙符码的洞察力。无论是围绕文物的各色人群,还是各抒己见辩论的大学生,他们的形象和声音似乎在被向着一个不确定的未来铺展,在略显错位的蒙太奇中弥漫开来。而在第三部分,在当代贝宁充满精神意志的街头影像中,所有混沌收束进大西洋永无休止的海浪中。“复归”或许意味着一次休止,但将不再是一个可以完成的行为,重要的是迎向明天

6 Pincent 看过 2024-05-17 00:13:00 湖北

7.8 对于这样一个政治性显著的题材,迪欧普避开了许多种俗套无趣的拍法,采用了一条也许经过深思熟虑的方向。以略带超验性的方法,发掘了许多种美感:文物的、完成回归工作流程上的、文化仪式物件服饰本身的、非洲人们在讨论中经过深思熟虑(或经过剪辑本身的思考)后观点上的交锋…这些内容的确还可以更加丰富,但依然有种直切要点的简洁之美,摄影机的角度和剪辑本身带有很准确和冷静的观察力。结尾也非常漂亮:大西洋(想象种种变革、凶险、矛盾与平静)、灯塔(一种精神,联想到之前的某些发言)以及街道(同这些人与物陪伴在一起)。看的时候想到像是《邪恶不存在》前半段直至村民开会场景结束的部分,后半段的某些美感想到I Walk On Water。

3 寒枝雀静 看过 2024-09-13 05:28:02 法国

C/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风流一代》吧。

6 雕刻时光 看过 2024-03-31 15:26:16 中国香港

第48届香港电影节第10场。74届柏林金熊。把国宝拟人化,不止是开口讲述,有国宝在的镜头被摄主体都是国宝,甚至跟随国宝视角进入了箱子。节奏较缓,通过国宝回归的心路历程及民众的反应,来对殖民侵略进行思考。

39 胤祥 看过 2024-02-19 07:12:37 德国

#10299. 74th Berlinale-主竞赛-金熊。赛前期待最高的就是这部,可能也就是因为期待太高了导致不那么喜欢。本片最明确的一个对话对象肯定是雷乃和马克的《雕像也会死亡》,本片聚焦贝宁文物归国的过程,立意大致也是“从一个博物馆到另一个博物馆”以及从文物角度的“代言”叙述。导演的角度不可谓不刁钻,大部分时间避开了新闻纪录片式的角度(但不免还是有一些)而去拍摄空间细节和仪式的侧面,这个又可以跟马卡维耶夫完全避开游行的五一游行纪录片《游行》对读。导演也想辙通过大学研讨会提供了一些新的讨论角度(但其实还可以再去挖比如法语的问题乃至历史观的问题)。不过言而总之这部片子可能去奇遇、金虎或者VdR更合适,放到柏林主竞赛……

2 btr 看过 2024-04-01 02:28:48 中国香港

#HKIFF 三星半。今年的柏林金熊。法国/贝宁博物馆里的几组空镜拍得极为类似(有Benning《自然史》的感觉),暗示文物的命运并未改变。雕像的第一人称声音处理得还算颇为新颖。可惜的是学生论坛牵引出的各种议题(殖民与语言的关系,文物归还的政治意味,物质/非物质遗产,教育问题,雕像是否应该「去宗教化」etc)并没有深入探讨,电影便戛然而止了。

40 伍月 看过 2024-02-26 05:53:57 法国

【C+】这金熊水平。。有点抽象了姐。作为纪录片基本毫无建树,不会为自己那些黑屏和文物第一人称自述旁白沾沾自喜吧。。真就逃离大英博物馆。。不过后半段变成政治讨论后,连影像发挥空间也开始变强,至少有不错改观,可能也是最后拿金熊的原因。

14 活泼的大流氓 看过 2024-02-25 05:11:36 德国

#74th Berlinale# 啥破玩意儿,什么殖人视角

2 朝阳区妻夫木聪 看过 2024-12-18 12:30:19 北京

从纪录片角度来看肯定有些不够,用多少白噪音跟霓虹光也还是没法弥补叙事跟视角上的缺失。不过还是看得有点破防,连贝宁的人都可以在公开场合谈论政治跟社会话题,哈哈哈真的赢麻啦。

1 西楼尘 看过 2024-04-21 19:46:02 北京

一百年前他们掠夺的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对自身的自信。一百年后他们归还的是伤口,是马克龙要维护的形象。教育系统用法语教本民族的文化,我们不能用丰语表达。七千件文物只送回来二十六件,要几世才能等到全部归还。空调调节恒温,监控时刻监护,文物在问这是否就是终点,途径大西洋这有伤口的海岸。

20 木卫二 看过 2024-03-31 21:45:21 中国香港

令我误以为要补一本《达荷美史》,但被盗窃的文物话题,其实对任何一个法国非洲殖民地乃至殖民地国家都成立。我确实想到了雕像开口说话怎么是法语,而辩论上也提到该使用什么语言和博物馆体系的话题。在显露大国的古老傲慢之前,也许人们都该听听更多的声音。

12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看过 2024-08-11 03:22:16 新西兰

我是宁愿看贝宁年轻人的后殖民文物安置辩论(《达荷美》),也不想再被好莱坞的历史虚无主义炸肺管了(《达荷美女战士》),但金熊奖?金熊奖?一些文物视角的自述太匠气了,还不如中国网友自制的“逃出大英博物馆”...

> 去 达荷美 的页面

达荷美 Dahomey

导演: 玛缇·迪欧普

主演: 吉达斯·阿丹诺 / 哈比布·阿汗德斯 / 约西亚·奎杰

类型: 纪录片

地区: 法国, 塞内加尔, 贝宁

片长: 68分钟

上映: 2024-02-18(柏林电影节), 2024-09-25(法国)

> 豆瓣违规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