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n刷的时候听听对应
四刷,凭印象说一下,等多刷或上线后会更新。新增纪录片里出现的位置。
开幕(同纪录片开头)等春和走了一会儿才响起钢琴,是 “登登登登,登登登登”∨这样的音调变化,起发出疑问般的作用。在主角正面亮相转头看高楼,低下头写字时,旋律作了一个略显忧伤的转调(非常小林武史风)。这段旋律在结尾也有出现,进行了变化,后面再说。或见我另一篇。
在培训机构上课讲解《苔》(纪录片第39分),在后端有一个很简洁的旋律,是古典吉他和钢琴,轻轻的,仿佛苔那不起眼的存在感。
外婆诱导春和买鼓,春和说”那就架子鼓吧“的时候,bgm幽默地真的响起了架子鼓,但画面一转,是个木架子加鼓。
鼓用得特别好的地方是刘春和与雅雅初遇,第一次接触鼓的春和,手里打着鼓,心里响起了心鼓,心脏因为恋爱的心情而和音乐一起鼓动,非常有力的鼓主题旋律,鼓点活力有变化(与后面通知书对比),表现春和雀跃的恋心。
雅雅有一段角色旋律,第一次是在春和回味她敲鼓、飞盘的时候响起,是音调特别高的、可能音色特征为“水晶”的,节奏特征是“登—登—登—,登—登—登—”,暗示这段恋情纯净美丽但易碎。
第一次梦境,雅雅手持火把引领春和奔跑,这段配乐有紧张感,有点燃火苗的焦灼。另外还有一点难以描述的“晶莹感”,也就是我提及的她的那段“角色旋律”又出现了。
春和应聘成功,祖孙在路边谈笑拥抱的时候,有一段有怀旧感的手风琴,即使是喜悦,他们也没有欢天喜地(对比后面通知书),而是在长久压抑长久碰壁后的一次情感缓释。
春和努力复健、在咖啡馆工作顺利,响起一段非常积极的音乐,这段在纪录片里有大量弹幕说最喜欢这段音乐(纪录片第7分)。表现春和一切向好,并且得到正反馈。在后面通知书有变体。
博物馆念诗(纪录片第1小时07分),那段音乐让我想起《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的《sight》,但是小林年轻时的配乐感情充沛,在这里,旋律安静、平稳下来,悠久、无可奈何。一响起,就仿佛泛起一片孤寂的星河,恰好与电影画面中排列工整的文物相辉映。
吃糖前段无配乐,几乎到倒地进入走马灯幻觉的时候才有一点存在感不强的配乐,将表演主场充分留给春和。这段配乐,有可能会被命名为亲情纽带之类的,在后面天台婆孙谈伤疤的时候也有响起。速度非常慢,声音有空间回响感,也表达回忆(纪录片第26分)。这段配乐的前段在前面咖啡馆报菜名的时候也出现了,在吃糖这里发展了新的后段。
配乐最棒的地方,我认为是蜕皮,跟《燕尾蝶》给雅佳纹身时的音乐《tatoo》(我现在拿它当代餐)作用类似,渐强的弦乐,逐渐加速,增强紧张感,在蜕皮完成后变得悠长深远,与春和此刻深邃的眼神相称。这里也采用了雅雅的角色旋律。前面步步紧迫的人声营造的惊悚和伪人感氛围也让这段剧情添了几分玄幻色彩。
拿到通知书,不是马上有配乐,到外婆出场才有,尤其是后面外婆在房间里起舞,是以BOLERO式小军鼓为特征的昂扬的小曲。仔细听旋律,其实就是前面努力复健顺利工作那里的旋律,但是变化了鼓点。有趣的是两段画面都有春和积极复健的镜头。
在听证会尾声,老人们欢笑,婆孙互用彩笔遮盖伤痕,开头上天台的旋律变体 “登登登登,登登登登”∨又出现了,最后一次加入了鼓点,情绪也明显昂扬(纪录片第1小时17分)。我隐约觉得这段主旋律跟彩蛋里《心恋》的旋律有一点点像,可能是它的变体。但最后这次的鼓点比较松散,似乎是表现春和心结解开。鼓似乎采用了非洲鼓、康加鼓之类的手拍鼓,从脚底生长出来的力量。
彩蛋《心恋》结束后,再次播放“春和复健”旋律。
另外,映前纪录片《我的电影》里后半那段以管乐为主角的BGM也很棒,是山本直子的ふるさとへ続く空
梦境那块真的最迷人
看了纪录片,更新了。这次纪录片很棒,用了多处电影里的ost。但是,我最喜欢的那段还是保留在电影里了,值得到电影院去看!
三刷后更新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