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具有意义。旅游带孩子的爸爸因为小时候一到夏天就被蚊子叮得满身是包没人管,所以他半夜也在房间里打蚊子。主持人说因为上一辈的父亲都很少陪伴孩子,所以这代父亲都在陪孩子。我个人认为,痛苦是具有意义的,不说什么痛苦使人成长这种屁话,我说,痛苦的经历让我能理解别人的相同痛苦,让我具有同理心。比如我经历过失恋的痛苦,看见舍友处于失恋的痛苦当中,我也会切身体会到这种痛苦,然后我会陪伴他,和他诉说我的经历,告诉他我理解他的痛苦。如果没经历过这种痛苦,我可能即使想帮助他,也只会置身事外地说“别伤心了”“天涯何处无芳草”等等。
◆关于哄骗孩子这件事到底对不对呢?在我的观点里,哄骗孩子应该是不对的,哄骗孩子当孩子明白过来,不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嘛。当然,我是一个都没结过婚的人,也是一个不常考虑实际的理想主义者,也许这个行为的实际意义要远远大于其弊端,使得这是一个很有效的行为吧。四川的爸爸哄骗女儿灰姑娘就是打扫卫生,然后才遇见王子的,所以想要遇见王子就要好好打扫卫生,然后孩子就去打扫卫生了。这让我想起有一个男老师跟我说过,有一次旅游他在椅子上看书,自己儿子在满是鹅卵石的花坛里玩鹅卵石,本来挺好,结果儿子玩了一会儿开始拿着鹅卵石往花坛外面乱扔,扔得到处都是,他不想粗暴地直接阻止,但是孩子也太小了,不要给人添麻烦什么的,公共物品什么的他也听不懂。接着他灵机一动,告诉孩子,这些鹅卵石也是有家人的,大的是爸爸妈妈,小的是孩子,你把它们乱扔就是拆散了他们的家,他们会伤心的。孩子听完后不再把鹅卵石乱扔了,甚至拿起来后放回原处,还和它们说话。
这两件相似的哄小孩事件,让我发现了他们一个共同点,家长都是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又或者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和孩子对话,沟通。而不是从自己出发,用孩子不能理解的成年人思维进行无效沟通。这是我最欣赏的一点,也是我觉得最值得学习的一点。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