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妖魔化甚至丧尸化老年人,来反应德国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些列问题的焦虑,我对这个出发点以及设定没有丝毫不满,只要你把他拍的够恐怖,或者够深刻,或者够精彩,我都不计较别的。 但是越看越觉得自己对这部电影从开头的期待,中间的耐心,以及最后的忍耐都随着我被浪费的时间消磨殆尽,到最后都挑不出一个吸引人的点,反倒是一肚子不爽,以下随心情吐槽几点不吐不快的∶ 都2022年了,推进故事还是要靠里面人物的各种降智,无逻辑,反常规,送人头,坑队友等行为才能把剧情进行下去。其实我个人对恐怖片的要求不高,吓到我了或者至少不难看,就3星了,如果剧情不幼稚,人物不降智,让我没觉得导演拿我当弱智,我就愿意给4星甚至5星了。可是这个电影看到快结束时,我只想给两星,而真到结束前反杀大boss那,直接怒给一星不解释,槽都懒得吐。
剧情和设定的完成度也停留在半成品的水平,老人们为什么会突然狂暴?编剧和导演直接在开头以及结尾两次,通过旁白告诉你∶“没人知道。”是的,就这么直白。好家伙,感情我想吃个西红柿炒鸡蛋,你直接把没剥壳的鸡蛋以及没切的西红柿放锅里一热就给我端上来了是吧?要不你再直白点,直接把“没人知道”改成“懒得编了”得了。
对于电影主题的表达方式同样是这种简单粗暴的风格∶导演让老人从书上撕下赡养老人的那一页塞到主角手中;导演让老人直接说出来;导演让镜头直接停在一个被翻开到敬老那一页的书上。就是这么直,感觉导演就快抢过旁白的话筒,直接隔着屏幕对你喊∶“我不是在拍一部以老人为反派,妖魔化,不尊敬老人的电影啊!我是通过这种手法呼吁大家尊敬老人,赡养老人,关心老人及老龄化问题!我绝对不是借着敬老爱老的升华主题来拍,不许网暴我啊!”像极了那个——小时候写作文时,因为对于给的题目并不擅长,就写了别的东西,但又害怕老师看出我跑题而,于是从头到尾生拉硬靠,在每一个自然段结尾都要把作文题目点一遍的——我。直到最后,老人们把幸存的主角们赶到海里,几个幸存者在海上的孤舟上回头望着岸上数不清的凶恶老人,这个镜头终于让我觉得,导演原来也会不用字来点题啊。 原来“本事不够,xx来凑”的套路,在国外也是一样的,喜剧没有笑点,那就干脆结尾煽情吧;选秀时对自己的水平不自信,那就卖惨吧;恐怖片不恐怖?对不起,我主题深刻着呢,我本来就没想吓唬人,我是呼吁你们敬老爱老,老深刻了!!啥?妹感觉深刻?恐怖片,吓人就行,你就说∶老人吃蛋糕嚼烂了再吐出来;老人脱袜子漏出一脚脓疮;老人要杀人时嘴里的哈喇子流到人家嘴里,最后杀完人又把之前脱下来的脏袜子也塞人家嘴里,这几个镜头够不够有冲击力!啥?恶趣味?恶心?你懂不懂恐怖片,回去看你的《猫和老鼠》去吧。
最后,原来不止国内的洗钱网大的编导们喜欢拿观众当傻子,国外原来也有这么多烂导喜欢拍烂片,想到这我是不是应该感到些许欣慰?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