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之恋 短评

热门

1 吹牛伯爵 看过 2023-12-02 15:44:08 上海

#瑞典新电影# “电影是二十四帧每秒的真相”......或谎言?角色手中的望远镜疯狂地游弋,漫无目的地浮动,直至与摇动一台摄影机的摄影师的目光不期而遇。我们是否可以说真相是图像的运动而谎言即稳定图像的颠覆呢?或者说维德伯格从来都不曾指出何为真相或谎言,其只是致力于混淆真相与谎言之间的那条已然不再明晰的界限,就像采用前作的演员,一次维德伯格对自身创作生涯的评估。 但或许除却这些召唤诠释的“签名”,维德伯格实则是以戈达尔的方式拍摄一部安东尼奥尼电影,就如戈达尔在《蔑视》中所做的那样,影片的调子轻松地在两个端极之间过渡,作为导演的悲剧,作为丈夫的悲剧与作为情人的悲剧互相叠加,以至于结尾时画面只得被清除,折返图像的零点,也是维德伯格创作的零点—《男孩与风筝》 2023.12.1

0 motongg 看过 2015-06-28 02:17:40

维德伯格之抒情性

2 德卡的羊 看过 2020-02-08 17:16:27

60/100,带有60年代欧洲新电影的典型风格,缓慢的,寂寥的,精神的,关乎个人的。但相比之下,它是这样的空洞,零星的优质段落支撑起整体。

1 DeckardYang 看过 2022-02-20 16:41:10

【3】带有60年代欧洲新电影的典型风格:缓慢寂寥的、精神的、关乎个人的。但相比之下,本片较为空洞,只靠零星的优质段落支撑起整体。

0 Ada的B计划 看过 2020-02-17 14:05:49

3.5

1 ╲│┼│╱ 看过 2020-01-05 15:26:58

7. 后40分钟真泄气,竭尽地寻求表意,又内心空空,重复着无趣的意象

0 列车长&solaris 看过 2015-11-25 19:50:12

维德伯格的八部半,像老基拍侯麦

1 香香菲舞 看过 2020-02-24 15:33:27

5/10,两星半。男人们放风筝,女人们被牵绊,自由何尝不是被一条线绳勾住的假象呢。无声性爱的桥段,言语缺失却传递出胜过万言千语的激情。导演始终在讲结论,后半部分的言语解释反而有些多余。新电影风格影像,艺术气质浓郁,但作品欠缺导演理应赋予的一种灵性,无法使我产生鸡皮效应。

0 意识流螺丝刀 看过 2020-02-13 01:40:28

拆解,重构,在支离破碎的段落中完成对“状态”(游离于生活,情爱,创作之边缘的维系)的捕捉,风筝等意象使用赋予了作品诗意,“导演”的介入(创作观念的直接点明)又构成强烈的自反性,艺术手法与同年的《没有和解》形成有趣的对照

0 果樹 看过 2020-02-10 20:47:52

浪漫的气质悠扬,仍难掩空洞。

1 海鸥马步 看过 2020-02-18 16:05:06

“电影”毁灭性地入侵私人空间。风筝是飘渺的虚空,亦是不稳定亲密关系被牵制的外化。

2 NanSLi 看过 2020-01-31 21:51:30

本质上的探讨爱情中的男女关系,是无休止的精神掌控,是欲望驱使的行为占有,是相互吸引的痴情迷恋,还是追寻所属的自由。大量的留白镜头是值得人为之沉迷,在纯粹的情感面前,言语不再重要,最让人钟意无疑是片中两场性爱戏份。一次是微光与阴影交织下的肉体缠绵,(偷腥的不安与着迷);一次是晨间惺忪的亲密交合(爱恋的激情与温馨)。无奈越到末端,情绪表达过于浅显和急躁...

0 5ºººë 看过 2020-04-14 22:52:05

一堆尤物拍出了一部这么朴实的片…这难道就是新瑞典主义吗

0 松野空松 看过 2020-01-31 00:11:38

6.5

0 全息玫瑰碎片 看过 2020-06-24 01:10:22

方形风筝和漫长的情欲戏。@paris reflet

0 粉粿症候群 看过 2020-01-31 23:34:07

太乱了,空间和剪辑上似乎很想学安公高达但只学了皮毛。傲气大于才气

0 加利福尼亚女巫 看过 2023-08-14 20:03:31 广东

回想过来,扣了一星。原因是新浪潮的通病,反这反那,最后得了个空。这个评价也是对自己的一些构想的反思吧。/是一直想拍的那部电影,原来早被人实现了。

0 田野的稻草 看过 2021-07-04 15:04:47

有很美的摄影,有几处不错的巧思(风筝,女儿玩玩具枪众人配合倒地),配乐很好,故事也不太差,但整部电影还是显得空、虚,影像中缺乏真正能打动人的地方,引用再多名家的语录也无济于事。

0 Olafisaac 看过 2020-01-15 08:48:11

#自译中字

1 咖布藤 看过 2019-12-08 23:17:52

维德伯格的八部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