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确实出生巩县,但你要问他,他肯定回你“京兆”,这也是他号为“杜陵野老”的原因,杜陵就位于长安南郊的杜陵原上。
尽管杜甫的祖先杜尹徙居襄阳,后代又迁居巩县,但杜甫还是攀附其远祖的京兆郡望,这与唐代京兆杜氏家族极为繁盛有着很大的关系。杜甫自称“杜陵野老”,正是“推言族望”的表现。
参考冯至《杜甫传》:“杜甫的远祖是京兆杜陵人,所以他自称“京兆杜甫”;他又属于襄阳杜氏的支派,所以史书上说他是襄州襄阳人;他降生的地点则在河南巩县。”
参考洪业《杜甫:最伟大的诗人》:“在正式文件中,我们的诗人称自己是京兆杜甫,在他的时代这是唐帝国的首善之区,包括闻名遐迩的长安和二十来个辖区。这些辖区的头一个是万年,其下有杜陵,位于都城南边仅数英里之遥。在诗中,杜甫称自己为杜陵野老或少陵布衣——少陵是杜陵旁边一块稍微隆起的区域。被提到的京兆也许仅仅是宗族的发源地。在杜甫的时代,他的许多族人确实居住在杜陵,但直到杜甫四十岁初年在此地获得一些田产之前,他是否在这里居住却是个疑问。”
最后找找原文:
杜甫在《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中开篇:维唐广德元年,岁次癸卯,九月辛丑朔,二十二日壬戌,京兆杜甫,敬以醴酒茶藕莼鲫之奠,奉祭故相国清河房公之灵……
杜甫在《祭外祖父母文》中开篇“维年月日外孙荥阳郑宏之、京兆杜甫谨以寒食庶羞之奠”云云。
杜甫自认为京兆人士,是杜甫给自己的定位,还能从其《进封西岳赋表》可以看出来:“臣本杜陵诸生,年过四十,经术浅陋,进无补于明时,退尝困于衣食,盖长安一匹夫耳。”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