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女儿是保险?】
在过去的社会体制下,妻儿子女就是人的保险,所以孩子在选对象的时候,父母就会干涉,希望对方是有出息的,一部分为子女着想,一部分也是为自己和自己整个家庭考虑。
而现代社会,有了金融市场、有了保险、有了借贷。由此子女就得到了解放,尤其是妇女得到了解放,因为在旧社会女儿妻子妾在有需要的时候被家庭卖掉,她们在那个社会就相当于了一个保险产品
【有一种稳定关系的重要性?】
奥巴马虽然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但是他一直是在外公外婆的培养下长大的。丘吉尔,他父母根本没有时间陪他,但他一直是被他的保姆带大,他一直与他保姆的关系特别稳定,直到他做首相都把保姆的像挂在了办公室。
不过在招人这方面还是要分情况。
比如说你的孩子找对象就尽量的去找一个happy family一个普通家庭,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比较健康,善良、好相处、幸福的、乖乖的。
但是如果你是公司的CEO是招聘人员可能就要刚好相反,因为家庭的坎坷的经历和不幸可以促进人才。
因为家里关系不好就是要自强,不然你会受人欺负,就不得不自己要奋斗对不对。
【陌生?】
如果你没有做好一个准备说我要把生命中的一部分给他们,你就不要生小孩。因为不管体谅也好,唠叨也好,他们最需要的是时间、是陪伴。
独生子女政策有社会的需要,但是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将宇宙和人类的亲密关系联系起来,联想一下。过去,大家以为地球是中心,所以大家围成一团,后来大家认识到太阳是中心,然后种族之间就离得远了一点。到现在哈勃望远镜告诉我们没有中心,所有的星星都在彼此离散,而且是加速的离散,于是今天的互联网社会对人际关系的形容:正在走向原子社会-家庭成员越来越少,甚至单身的也越来越多。每颗独立的星星如果产生碰撞就会感到不舒适。
但是现在的变化是二胎政策逐渐开放,对于未来的幻想也许亲密关系会增加,也许有了兄弟姐妹之后,对七大姑八大姨之间的唠叨也可以被分担。
【文化差异下对父母的认知?】
在中国电影中,多数是讲母亲。而在西方电影世界里,多数是讲父亲人类在生下来三岁之前多数时间学母亲在一起,但是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俄狄浦斯情结-它是一切权力斗争的源头,孩子便要弑父。
以一部西方电影为例,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中,父亲是一个完美的角色。影片中的主角小时候在自家院子里抢来青梅竹马的女孩的一个矛头。这个矛头,其实象征着弑父,但他在逃跑的过程中掉了一个井里,那个井就是潜意识,井里的父亲救了他。但他和父亲从城里出来,父亲被一个盗匪杀了,但他在后来的幻觉里永远都没有出现那个盗匪的脸。其实这个片子讲的是他的弑父情结。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