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的敬来自于“畏”,先畏后有敬。别说学生因为怕老师所以才会恭恭敬敬孩子违法,然后我们对他的成见实际上是对他的一种保护,我们必须让他知道这是违法的事情,但是可以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方式去惩戒他。实际上18岁之前取消污点这种做法不完全正确的,必须让孩子知道这件事儿是错误的,得承担后果的,以后不敢了,从而给他保护。
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进程,就是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你为了防止他后来做什么事儿,你就必须先做什么事儿。聪明的父母知道在孩子【早年】的时候经常性地吼他几句或者家里开玩笑地损他几句。孩子习惯了到后来受到污言秽语的时候就没有问题了,脸皮厚起来而一笑了之。反之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结果在孩子初中的时候学业压力大了跟他急,这时候孩子就没有【脱敏】,没办法接受批评
在西方的文化中,控制孩子实际上是一种虐待,如果三岁小孩儿他们按自己的【尿性】来而不是听从父母,那么长大后,对于电子类产品也可以自然地自我控制
以往说言传身教,但是放在现代网络社会,父母亲能够影响的部分越来越小
当他大脑发育很好,会做人,他做什么都可以自食其力,即使是考60分,所以不能把孩子逼得太紧,学习的时候学,玩的时候就该玩
中国的苦情文化-谁弱谁有理就好比在殖民地上搞流血起义,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那么这时候怎么办呢?就在吃喝拉撒睡上先搞起。不要在恋爱、婚姻、工作上闹起义,因为这太严重了,将会直接变成“流血起义”,那么先从小事开始。在盛饭的事情上闹,即使是闹一个月也总比在婚姻上闹轻松很多,因为冲突没有那么大。【如果你在这一件事上获得了独立,通常就意味着你获得了很大的独立空间。】在两三件小事儿上比如说吃饭,起床获得了独立,正常父母就知道了,这件事儿,他们管不了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