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叫“为赋新词强说愁”,段老师在第一集中始终在演出“为显新潮强说懂”,显示他比大多数年轻人都要更加积极地、主动地、毫无保留地拥抱新生事物——“元宇宙”,不认同他的就是“执念”“少数人”“过时”,尹老师被他数次打断,后面只能笑笑不怎么说话了。段老师真的理解“元宇宙”的技术背景吗?这玩意儿所有的支撑技术都不是新鲜技术。人是被书驯化吗?书不是人写的吗?这种倒果为因的诡辩游戏有意思吗?还“哭给你看”,我看得都要疯了。
有句老话叫“为赋新词强说愁”,段老师在第一集中始终在演出“为显新潮强说懂”,显示他比大多数年轻人都要更加积极地、主动地、毫无保留地拥抱新生事物——“元宇宙”,不认同他的就是“执念”“少数人”“过时”,尹老师被他数次打断,后面只能笑笑不怎么说话了。段老师真的理解“元宇宙”的技术背景吗?这玩意儿所有的支撑技术都不是新鲜技术。人是被书驯化吗?书不是人写的吗?这种倒果为因的诡辩游戏有意思吗?还“哭给你看”,我看得都要疯了。 |
最赞回应
水平比尹烨高的人很多,没必要把他做成常驻嘉宾。尹烨的长处是口头表达能力和反应速度不错,这一点往往是理工科大牛欠缺的。
段老师的逻辑和审题问题比较大。有效的讨论和辩论都是要有个scope(范围)的,否则没什么意义。主持人开场的讨论范围是设在10年内的,段老师开篇就吹大了,吹得比Meta公司自己宣传片里展现的Meta还大。他一直试图“升维”,但被追着辩有时又在自动“降维”。。这都是因为他对技术不够懂(或者夹着私货),在设定的讨论范围内根本接不住尹老师的辩点。尹老师全程做的事很简单,就是不断把段老师拉回原来的辩点,因为一个辩点都没辩清楚,怎么能跳到下一题啊?其实这期节目要是有个真信息科技工作者,像吴军那种人来取代段老师,可能观众会听到更有启发性的讨论。
另,原本看尹烨的各种小视频在朋友圈火爆传播,本以为是个吹子。。看了这期节目还是蛮佩服的。是个有理想的科学工作者,没有忘记初心。我相信任何想踏实做事的信息科技工作者,做data science的人是很怕看到段老师这种空想家的。很容易一个产业还没做起来,就被这类人给提前吹破了。
我觉得不应该神化尹老师。大家觉得他很牛,其实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尹老师很擅长引用一些科学发现,但是科学发现不等于尹老师,尹老师也不是产生那些发现的人。只能说他在严谨性和科普上做的比较成功。我学的神经科学,尹老师说的睡眠可以洗脑,可以强化记忆,可以预防阿兹海默症,这些确实都是有论文支撑的。但是在圆桌派第一集的讨论里,我认为在讨论上做出更多贡献(当然这个判断带有我的主观色彩),能打开人们思维的人是段老师。尹老师的观点我全视频最后看下来就是说,他对元宇宙持保守态度,元宇宙只是一个工具,并且还是早就已经出现的工具,它玩不出什么新花样。并且他的意见还是说,在我们真的有技术去实现某些东西之前,不要去想象太多。他还举出了那个引力波的例子,说是直到最近几年我们才真正看到引力波的证据。但是我很想问,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的预测,我们今天会想着应用技术来证明引力波吗?尹老师似乎觉得工具是领先于人的认知的。但我认为科学之所以会有进步反而是因为一些人的想象力超前了工具。并且,就算元宇宙依赖的还是同样的早就存在的工具,如何使用工具去塑造我们想要创造的世界,也会带来很大的不同。这一切都需要想象力,以及向善的制度。会怀疑是好事,但是要有建设性地怀疑。
至于为什么说我们被外在的东西驯化,其实这个问题简单地看可以理解为外在环境对人的塑造。更深一点可以看成是一个关于人是否有自由意志的问题,而这个探讨其实在神经生物学上也有人研究做过了,详情可以看利贝特的实验。他的结论是在我们意识到自己想要做的决策之前就已经有跟该决策相关的大脑活动存在了,所以很可能我们人类的行为就是被一些不由我们意识所决定的大脑里的神经活动所决定的。当然任何研究都存在争议,所以这里只是提供了一个视角。总之,人类的神经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所接收的stimuli(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各种文字图像声音)所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人确实是被环境驯化的。这不是一个新颖的观点,当然也更谈不上奇怪了。
当然,段老师会受到大家的质疑,可能也是因为他没有举出很多令人信服的实例,并且元宇宙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也非常模糊。只是我认为这不是反对讨论这个东西的理由罢了。充分地讨论总是好的,正如窦文涛结尾所说。
可是元宇宙不就是新瓶装旧酒吗?
应该就只来一集,下一集换一批人
水平比尹烨高的人很多,没必要把他做成常驻嘉宾。尹烨的长处是口头表达能力和反应速度不错,这一点往往是理工科大牛欠缺的。
我觉得不应该神化尹老师。大家觉得他很牛,其实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尹老师很擅长引用一些科学发现,但是科学发现不等于尹老师,尹老师也不是产生那些发现的人。只能说他在严谨性和科普上做的比较成功。我学的神经科学,尹老师说的睡眠可以洗脑,可以强化记忆,可以预防阿兹海默症,这些确实都是有论文支撑的。但是在圆桌派第一集的讨论里,我认为在讨论上做出更多贡献(当然这个判断带有我的主观色彩),能打开人们思维的人是段老师。尹老师的观点我全视频最后看下来就是说,他对元宇宙持保守态度,元宇宙只是一个工具,并且还是早就已经出现的工具,它玩不出什么新花样。并且他的意见还是说,在我们真的有技术去实现某些东西之前,不要去想象太多。他还举出了那个引力波的例子,说是直到最近几年我们才真正看到引力波的证据。但是我很想问,如果没有爱因斯坦的预测,我们今天会想着应用技术来证明引力波吗?尹老师似乎觉得工具是领先于人的认知的。但我认为科学之所以会有进步反而是因为一些人的想象力超前了工具。并且,就算元宇宙依赖的还是同样的早就存在的工具,如何使用工具去塑造我们想要创造的世界,也会带来很大的不同。这一切都需要想象力,以及向善的制度。会怀疑是好事,但是要有建设性地怀疑。
至于为什么说我们被外在的东西驯化,其实这个问题简单地看可以理解为外在环境对人的塑造。更深一点可以看成是一个关于人是否有自由意志的问题,而这个探讨其实在神经生物学上也有人研究做过了,详情可以看利贝特的实验。他的结论是在我们意识到自己想要做的决策之前就已经有跟该决策相关的大脑活动存在了,所以很可能我们人类的行为就是被一些不由我们意识所决定的大脑里的神经活动所决定的。当然任何研究都存在争议,所以这里只是提供了一个视角。总之,人类的神经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所接收的stimuli(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各种文字图像声音)所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人确实是被环境驯化的。这不是一个新颖的观点,当然也更谈不上奇怪了。
当然,段老师会受到大家的质疑,可能也是因为他没有举出很多令人信服的实例,并且元宇宙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也非常模糊。只是我认为这不是反对讨论这个东西的理由罢了。充分地讨论总是好的,正如窦文涛结尾所说。
这集节目还是段老师更有启发性。尹烨很明显要维持自己在前两集立起来的人设。看弹幕里“尹神”一词不断出现,着实让人非常心理不适。
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并不是尹烨所认为的新瓶装旧酒,这本来是很有延伸性的话题,结果这一集变成了抬杠。从评论和弹幕看,观众没有被启发,却大量出现站队、甚至辱骂贬低另两位嘉宾的词语。还好窦的控场能力强大,场面没有失控。
我无意战队,对任何“封神”的专家保持质疑是好事,但段老师在节目中所举出的例子并不足以支持他的论点,也许是剪辑的缘故,感觉有点强加于人、不认同我都不对的味道,让观众不大舒服。
从两位老师的不同立场明显可以看出不同学科所建立的不同的世界观,倒觉得没必要选边站,非得判断出谁对谁错。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互相辩驳,甚至微妙的尴尬气氛才是最好看的。大家都说得对,都口径一致有什么意思。
段老师的逻辑和审题问题比较大。有效的讨论和辩论都是要有个scope(范围)的,否则没什么意义。主持人开场的讨论范围是设在10年内的,段老师开篇就吹大了,吹得比Meta公司自己宣传片里展现的Meta还大。他一直试图“升维”,但被追着辩有时又在自动“降维”。。这都是因为他对技术不够懂(或者夹着私货),在设定的讨论范围内根本接不住尹老师的辩点。尹老师全程做的事很简单,就是不断把段老师拉回原来的辩点,因为一个辩点都没辩清楚,怎么能跳到下一题啊?其实这期节目要是有个真信息科技工作者,像吴军那种人来取代段老师,可能观众会听到更有启发性的讨论。
另,原本看尹烨的各种小视频在朋友圈火爆传播,本以为是个吹子。。看了这期节目还是蛮佩服的。是个有理想的科学工作者,没有忘记初心。我相信任何想踏实做事的信息科技工作者,做data science的人是很怕看到段老师这种空想家的。很容易一个产业还没做起来,就被这类人给提前吹破了。
赞同,技术圈出大忽悠的几率比别的圈子更高一些,各类骗投资的所谓“科技”企业,大前年跟风热炒云计算,前年炒区块链,现在又是元宇宙,各类文案就用一下关键词“替换”功能,其他都不用改的,就拿出来骗投资,有几家公司是踏实解决真正技术问题的?这种风气太坏了。
可是元宇宙不就是新瓶装旧酒吗?
总要有技术手段支撑你的概念,总不能有一个模糊的、充满想象色彩的概念就要人们认同。就像我不相信每一个疯子都是先知。
从段的输出中感觉他挺懂哲学,但是他的谈话往往不能自圆其说。他提出了一些概念,比如人可以有几个化身,这样可以让人类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云云,听着挺美的仿佛是一种觉醒。但是他说不出里面的逻辑,没法说服我。而且这对人类有什么意义?说这可以让人可以完全回归精神,殊不知这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他给人的感觉像是明白一些事情,但是他没办法说服你,不知道是因为他藏着掖着,还是他自己都没想明白。就觉得有点像邪教,哈哈
同感。技术方面到事情最怕一知半解就开始向外兜售概念,说的越多错的越多,段老师到后来已经连基本的逻辑自洽都做不到有点恼羞成怒的意思。尹博士到后面笑笑不怎么说话,也是觉得现场真吵起来也挺难看的吧(虽然老窦应该能够控住局面)。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