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不能停!的影评 (2370)

《年会不能停!》:大公司比小人物更可笑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 时代的车轮碾过,被湮没的声音 《年会不能停》的成功要素绝对离不开“代入感”,而这种“代入感”的建立,除了那个让都市年轻打工人熟悉且乐道的“大厂”空间的建立功不可没之外,更是离不开角色的塑造。主角三人组的人物小传,明显都是以代际标签为核心撰写的: 胡建林(大... (展开)
看着好笑却让人心酸的喜剧
说实话,看大鹏和白客的《年会不能停》笑了很多次,很欢乐的体验,直戳当代职场人的痛点,可看完电影却有些笑不出来了。想了想,无他,打工人实在太卑微太心酸了。 好的一面是,终于有电影为打工人发声了,想打工人之所想,急打工人之所急,而且还是紧贴当下的原创故事,这就是...
(展开)

更适合打工人体质的精神胜利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写在前面: 2023年我总共经历了三场实习,每一场实习内容都各有千秋,但核心却是惊人的相似。 不及时在领导群发消息下回复【咖啡】是死罪,不按时在群通知下面发送【玫瑰花】是忌讳。这些莫名其妙的职场秩序,迫不及待地挤入我的生活。 而我反倒感到庆幸,因为每次实习都在警醒... (展开)
深度分析:《年会不能停!》是如何转移矛盾、偷换概念的
《年会不能停》是一部“精神分裂”的电影。 观众冲着讽刺大厂、白领裁员的内容去看,结果发现,影片花了很大篇幅去讲主人公如何拯救大厂旗下的一个小型国营零件厂。 这是剧本在转移矛盾,偷换概念。 因为讽刺大厂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最后揭示的矛盾太尖锐,可能过不了审,所以要...
(展开)

工整的都市喜剧,旧瓶装的是大厂高级奴隶的心声
大鹏的几部作品看下来,是有才华的。有点早年冯小刚、后期周星驰的影子,是理解喜剧的。 本片给我感觉首先是“工整”,铺垫推进高潮的结构像是那些传承久远的经典剧目,鸳鸯谱太熟悉了。这在结构上当然无甚新意,但却是行之有效,重点还是看旧瓶装的新酒品质如何。 大公司病是...
(展开)

只能说,没看到脱6和喜3的观众有福了(bushi)
跨年档竞争激烈,但能看的电影却寥寥无几,跨完年后看评价也就这部《年会不能停》还可以,作为我24年看的第一部电影,还蛮惊喜的。 - 说惊喜倒不是因为电影好看(虽然确实也挺好看的),而是除了几位主演之外我看到了很多熟面孔,而这些面孔则来自于《脱口秀大会》和《一年一度...
(展开)

董润年谈电影《年会不能停》剧本创作
以下内容为董润年于《当代电影》杂志上的剧作创作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年会不能停!》是我导演的第二部电影长片,由我和应萝佳联合编剧。影片于2023年12月29日上映,收获了良好的票房和口碑。影片还在上映过程中,我和其他主创还没有完整地对影片创作、上映的整个过程进...
(展开)

走出“反奸臣不反皇帝”套路,原本可以更好
关于职场的讽刺喜剧,题材不错,故事结构也有趣,整部作品不能说不好,但却差了一口气,在紧要关头让原本的高潮瘪了下去。问题出在董事长这个角色的塑造和正能量结尾上。前面内容反应了职场存在的诸多不良现象,能够引发不少打工人共鸣,而与叙事风格与作品基调不融洽的董事长...
(展开)

改革不能停,KEEP WALKING!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题记:这是2023年最优秀的电影 ,万字解析,题眼在于胡董的身份。电影在历史、时间的尺度上做了多层嵌套,跨越改革开放四十年,以史作传。 23年算是一个电影大年了,各类型都有佳作,但沉淀一年,董润年导演的《年会不能停》含金量越发提高,前后看或者听了几十遍以后,确认了... (展开)
讽刺“空对空”喜剧的新形式
荒诞派戏剧具有错位性,《黑炮事件》里弄错含义的象棋子,《年会不能停》里调错的人。创作者在不停抱怨很多话不能说,很多内容不能写的时候,总有些人在形式和内容上钻研创新,表现的是大公司里的等级森严,却又何尝不是整个社会、体制的不合理。 标准件厂,班宇的《冬泳》里讲...
(展开)

《年会不能停》: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打工人和《连升三级》
《年会不能停》拍得好,一大部分原因是它脱胎于古典喜剧模式中的一种经常使用的手法,即把小人物放到不属于自己的位置上,由此产生的错位感使得整个故事进入了一个荒诞的情境中,让普通人在主人公身上代入自己,在讽刺之外还有些许的美梦成真的感觉。这样的手法我们都见过,果...
(展开)

半部好片,产品经理大鹏的合格产品
陈思诚被称为“产品经理式导演”,这略带调侃的名号背后,其实也不免带着羡慕与肯定。其实,大鹏也算是“产品经理式导演”,同时,因为他还一直担当主演,所以,他也可以同时兼任“产品经理式演员”。 《消失的她》《三大队》让陈思诚都赌对了时代情绪,于是票房大卖。大鹏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