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生根 (2021)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落地生根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我们辗转10个小时,实地探访了“中国最边远村庄”
也许是名叫「大象」的缘故,大象🐘和云南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 大家可能还记得两年前大象发行的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那所八十年前的理想学府和璀璨群星,曾在云南大地上闪耀。 这次的故事也发生在云南,云南怒江。 同样是一位女导演。她跋山涉水、远道而来,抵...
(展开)

土地落在人民的心里,而根却深植于人民的灵魂。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如果要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完电影之后的心情,那么大概是--感谢。 对,为什么是感谢。 感谢我们善良纯朴的人民,遇到困难总是团结起来,可以团结起来把村子里年迈的老人一步步抬下山,可以团结起来条理清晰地跟扶贫干部们,跟上级党组织提出合理的建议,也可以团结起来,把修... (展开)> 更多影评 10篇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云南映画志 (内陆飞鱼)
- 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展映片目 (妖灵妖)
- 喜欢女导演,一人一部代表作Ⅰ (内陆飞鱼)
- 少数民族的故事 (阿乐)
- 2021 (甚天)
订阅落地生根的评论:
feed: rss 2.0
落地生根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93 条 )
26 有用 Miss_Tam 看过 2023-05-11 20:46:00 北京
是一部有诚意的纪录片,但也是一部粉饰太平不愿深挖的歌颂片。前半段官员们正确的废话与村民们的真诚形成了鲜明对比。说几个片段吧…一人背着冰箱走两小时山路下山维修,七八个壮劳力接力抬着老太太下山去医院,一直面无表情或唯诺苦笑的人们在宣布修路时绽放的真心笑容,第一次进北京的妈妈收拾儿子弄脏的地毯时无声的眼泪,村民们形容北京的“平”与广场的“大”时都只能基于村子里的小小球场做类比…这些都是真实而动人,苦难又... 是一部有诚意的纪录片,但也是一部粉饰太平不愿深挖的歌颂片。前半段官员们正确的废话与村民们的真诚形成了鲜明对比。说几个片段吧…一人背着冰箱走两小时山路下山维修,七八个壮劳力接力抬着老太太下山去医院,一直面无表情或唯诺苦笑的人们在宣布修路时绽放的真心笑容,第一次进北京的妈妈收拾儿子弄脏的地毯时无声的眼泪,村民们形容北京的“平”与广场的“大”时都只能基于村子里的小小球场做类比…这些都是真实而动人,苦难又坚韧。修路吧,教育吧,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吧。 (展开)
23 有用 雲裡有星 看过 2023-05-03 16:11:00 广东
比起纪实更像是宣传片。有些地方甚至感觉形成了高级黑:只讲现代性对山区的全面覆盖和嵌入的好处而不提及失落,以恩赐的姿态倾听和奖赏,而收录的、翻译出来的只是颂扬的歌咏话语。孩子们用自己也不懂的诗词话语换取北上京城的门票,得到的无非是一场贫富对比下无言的落泪,以及一场以上电视的虚荣为根底的展演。嗯,当一场讽刺看还差不多。辛苦给摄影了。
12 有用 #覅# 看过 2023-04-22 21:11:26 江苏
新时代的十七年报告文艺(当然我们不能过分苛责,十七年范式永远呈现奋斗的当下,期许或者祝贺光明的未来)。来到北京听萨蒂,母亲捡起地上的蛋壳,另一端是被都市隐形的清洁工。就像所有重大变革的开头那样,延展开的是连通“外界”的道路或者崭新的住所和环境。镜头抹平矛盾、褶皱和张力(尽管这些在几次对话处涌现),生活需要庆典,需要理想主义和个体集体的实践。(聚焦在人脸上时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知拍摄如何介入现场。... 新时代的十七年报告文艺(当然我们不能过分苛责,十七年范式永远呈现奋斗的当下,期许或者祝贺光明的未来)。来到北京听萨蒂,母亲捡起地上的蛋壳,另一端是被都市隐形的清洁工。就像所有重大变革的开头那样,延展开的是连通“外界”的道路或者崭新的住所和环境。镜头抹平矛盾、褶皱和张力(尽管这些在几次对话处涌现),生活需要庆典,需要理想主义和个体集体的实践。(聚焦在人脸上时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知拍摄如何介入现场。远处立着四个馒头样的山峰。最后文旅局说村里的球场旁边以后就是游客服务中心,一切仿佛来到去年我们团队去安徽的那个阶段。) (展开)
27 有用 書崎 看过 2023-04-10 11:50:09 江苏
拍成了脱贫攻坚宣传片,注定修好的路,注定奔向幸福的沙瓦人。全片最动人的一幕是,大山的妇女带孩子去北京参加节目,在高档餐厅里,看着孩子吃的食物残渣掉在地毯上,她擦地的时候擦着擦着就哭了......耀眼的差距面前,她以不好意思的方式反观到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
6 有用 梨熊 看过 2023-05-12 21:50:06 浙江
竟然自愿付费上了一次党课,并被迫观看中交集团宣传片。有一条短评说像高级黑,因为低级红和高级黑常常可以对等。音乐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