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性 短评
1 有用 夏季的天空 看过 2024-12-08 23:15:21 湖北
是做真实自主的自己重要,还是在别人眼中的“表面得体”的自己更重要?所谓不爱女儿的母亲 VS 渴望被爱的女儿,实际上是“讨好型人格”VS “独立人格”。保护你的东西,同时也能限制你、禁锢你。影片中展现了“讨好型人格”的养成与崩塌,不想成为“道具人”的女儿的觉醒与抗争。“你已经不是孩子了,你是一名母亲。”真真是一个“魔咒”。而更加讽刺的是,故事里面的“父亲”这一类男性的角色几乎是全程缺位,但“父权”的阴影却又无处不在,而“母性”则变成了被自我催眠及驯化的女性的“传承技艺”(自我PUA好恐怖的说)。后半段的各种女女对决、反转背刺、心魔大起底的桥段,精彩而残酷。然而她的底色,确实是在歌颂真正的“母性”,是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能够奋不顾身的本能。“女人分为两种......母亲和女儿。”
30 有用 颜落寒 看过 2023-03-01 22:23:50 江苏
近乎绝望地渴求不曾感受到的爱、说着凉薄的话语却把真心放在阴暗的角落、又或者只有在神明的面前才展示自己真正的样子。那是彼此都无法坦言、暗中试探又互相碰撞才能存在的亲子关系。母性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成为母亲后就自然而然产生的东西:它必须遵循母亲与孩子双方的意志/意愿,给予与接受的双向成立,如此的母性才有意义。如果没有当好母亲的觉悟就不要轻易生育孩子,是的,女性可以只做“永远的女儿”,不一定要成为他人的“母亲”。电影中女性们作为母亲/女儿的不同面向/形象,应该是给观众要不要成为母亲、成为怎样的母亲一些思考的空间。PS.梨咩初共演的对手戏好像彼此有些拘谨,梨《绯红》演过母亲好一些,但咩的演技太僵硬,后面一起拍小女警就自然很多,也许跟两部不同的角色设定有关?确实比起母女,两人的相性更适合前后辈的关系w
1 有用 阿点日剧日影迷 看过 2024-09-29 23:48:24 广东
当初在书店里看到了原作小说的背面写着这样一段话:“女人有两种,母亲和女儿。能成为母亲的女人,和只想当女儿的女人。或说是,天生就拥有母性的女人,和怎么样也无法产生母性的女人。”而书上的简介里也提到了一句:“她爱着彬彬有礼的丈夫,爱着聪明懂事的女儿,但最爱的,还是将所有母爱都给了她的妈妈。”因为被这两段话戳中,才想要看这部电影。 在看的过程中,我完全能够体会“她”的心情,甚至不由得怀疑这是否会是我的未来。但这部电影最令人难受的是,有这样强烈意识的她,竟然还要与丈夫和婆婆如此痛苦地生活在一起。影片观点游移不定,最后的落脚之处也很不喜欢。作为在整部电影里都没有“母性”的女性,她居然在得知女儿怀孕的时候说:“不用怕,把我们的生命延续到下一代,谢谢你。”她为何就接受了这样的PUA,这很令人绝望。
32 有用 薯条1号 看过 2022-10-27 18:21:24 日本
看到就是被骗到。这一颗星也完全是我给几位女演员的演技的尊重。一个看标题、看人设、看简介都觉得一定是在讲母职训诫的片子,看完之后发现是一本虚幻小说电影。人物塑造上充满了男性凝视下的所谓“母女关系”,对女性角色的刻薄偏激地描写方式,以及对男性角色的无限宽容。电影试图赶上流行的用了双视角重复叙事,试图通过母女回忆的偏差来塑造那种关系中的冲突性。两位女演员演的很细节很好,但这个设置在电影里只能说画蛇添足意味不明。不过一览导演过往的片子,被难看到也不是这一回了,我很难指摘他是不好好拍还是就是单纯拍不好电影,只能说下次别干这种挂着羊头卖狗肉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