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曼:沙漠之旅 短评

热门 最新

27 T.L 看过 2023-04-23 21:29:07 北京

"婚烟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BJIFF2023 #天幕新彩云

8 Parity 看过 2023-02-21 04:57:38 德国

#Berlinale 73rd Wettbewerb #Zoo Palast 5 浪漫的巴黎,沉郁的苏黎世(柏林),阳光明媚的罗马,寂寥奔放的黄色沙漠,城市或地域(以及对应的内部空间)的视觉印象温柔地从了Ingeborg的意愿,引导着知音、情人与爱人(Max Frisch作为最重要的那个,尽管在女性主义维度是绝对糟糕的,我仍然认为是Ingeborg那个唯一的爱人)在不同时空轮流现身,用不同的语境、服装和艺术形式赋予人物新的情绪状态和矛盾,再由生发的张力反哺空间流转的动力。 (简单来说,只是喜欢一切黑苏黎世的电影

21 高詩遠 看过 2023-04-28 23:05:09 北京

#BJIFF2023&电影资料馆 “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此句一出,现场响起点点掌声。将过去与当下用平行蒙太奇交织在一起,沙漠之旅,其实就是回溯不幸感情的历程。开头便是超现实段落,女性在黑暗中接起电话,电话那头响起的却是男性的冷笑。“每个人都喜欢你,是不是因为你打扮得像个明星”之类的话语无任何戏剧化的冲突,却又有刀刃的锋芒,揭示了男权社会无意识的对女性的压迫。女性需要通过写作,重新夺得主动权与话语权,第一要务是打破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约束,像《小城之春》中的周玉纹与《她》中的米歇尔那样,夺回对性的掌控。烧掉日记,同时也是烧掉男性对女性的审视,男性缺少女性作为对象,便丧失了写作的动力。对话多以正反打为主,有几处镜头缓缓拉进深入人物内心,结尾打破第四堵墙,给予女性以力量。

11 看过 2023-02-20 10:20:45 德国

#SIFF #红星电影世界 #二刷 感受依然深刻。#Berlinale #BerlinalePalast #Competition 长评 - 关于“我”。主竞赛中最佳!关于女诗人Ingeborg的传记片,完全不了解这位诗人,看前只是简单的查询了一下,单以传记片看,本片在叙事结构,内核表达,视听效果和角色演绎都属于绝佳。电影以女主人生时间上三个“部分”做切割,三个主题交错叙事,平行推进剧情,内容互相呼应。三个部分为,爱情,自我,遗忘。爱情是与作家Max的相处,自我是女主对于“自我”的找寻,遗忘代表着与过去和解。内核表达上是以三个部分来呈现女性对于一段情感的完整感受。冷暖色很棒,呈现女主的精神状态。听觉着重注意到噩梦中的声音,电话,打字机都是一种创伤展现。女主与双男主对于角色的诠释实在完美

10 奥兰少 看过 2023-04-28 23:54:00 北京

13th BJIFF No.20@小西天。比较失望。无论如何,我不认同连策兰的名字都没出现过的巴赫曼传。追忆这段情感经历,可比沙漠4p或与翁加雷蒂一句精彩对白都没写出来的会面重要多了。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特罗塔把题材的历史深度、情感浓度,当然还有叙述难度全部捐弃,只将其扁平化为一般中产女性的男权反抗反婚反育,讨巧无错,但平庸媚俗,一如她的镜头语言以至古典音乐的品味。

22 咯咯精 看过 2023-02-20 07:50:49 德国

薇姬·克里普斯命真好啊,只有男导演当她花瓶,女导演都来找她演文化人。一边惊叹于Ingeborg的美丽和水平,一边看得气气,再一次:一个女人是不会因为才华被爱上的。一个再清醒的女性(一个工作的女人是不可能结婚的)想要享受会儿爱情还这么累。

12 城东不斗少年鸡 看过 2023-02-21 01:28:16 德国

就这个人物传记来说是可以的,用不同时空下的情感经历来更好地描摹出女作家的人生,但是女拳味太浓了,在沙漠跟人4p就是女性意识觉醒了哦??

10 两万英尺斯图卡 看过 2023-02-20 04:22:50 德国

73rd Berlinale 好 太好了 / 首映吐槽柏林的时候全场都在笑 / 坐前面的白男看了大半个小时收拾东西走了

5 核蛋Klakt 看过 2023-04-24 10:40:16 北京

流于说教。在展现了男主各种不堪之后,为何标榜独立的女主依然深陷其中?

3 圆首的秘书 看过 2023-02-24 21:04:02 北京

3.5 主流女性主义,有属于时代和自身的挣扎,也是对爱的追问。男主能看出来尽力在掰了,但还是窒息得够可以哈哈。表达完善,结构不错,拍法没劲

13 耐观影-Xavier 看过 2023-02-20 18:53:58 法国

#2023柏林# 超过八十岁高龄的德国神一般存在的女性导演拍出了又一部精彩的女性传记,一位女性游走于三位亲密男性之间,为了保持女性独立不懈坚持,并揭示出真理“男性是时刻需要通过被女性崇拜而获得满足的物种,古往今来,亘古不变”

4 Q影誌 看过 2023-02-26 01:29:53 德国

#Berlinale MF与IB私人关系以二人通信为研究基础;如果没记错,片中MF第二次与Ingeborg通电话的内容是前任Paul Celan与她通信的内容;第一个将IB写进自己书里的不是MF,而是Hans Weigel。现实中IB有多段恋情,导演让MF成为了他们的代表,融合多人“事迹”。Von Trotta从前塑造的知识女性是战斗的、激进的、勇敢的、充满激情的、不屈不挠的,两性关系一直也作为伴随;这一次事业作为配角,情感成为主角,片中的IB面对MF是天真的、脆弱的,面对诗歌文学又是哲思的。故事起于最低谷时期,逐渐完成解脱,而现实中,IB从未走出沙漠,在烟蒂中受到最终致命的伤。前几位女性角色是战友、榜样,IB是女儿。本片可看作与导演处女作《肉体的代价》呼应,被体制/男人摧毁的女孩。

11 十号屠场 看过 2023-04-23 19:51:29 北京

挺好的,max真典呀,分手了人病了,到头来还是最关心who sent the flowers

10 谲云 看过 2023-04-21 17:54:47 中国香港

关于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和亲密关系,女性对爱情中不对等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身认知的重构。爱男人太痛苦,太消耗了,名气能力性格美貌全面碾压烂人的女主也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被拖进“委屈自己满足对方来维系爱”的泥潭想抽身都脱层皮。

2 廖偉棠 看过 2023-04-01 17:43:09 中国香港

完全站在詩人這邊,理解詩人追求完美和絕對的自由,加一星。沒有策蘭的丁點鏡頭,扣一星⋯⋯

1 沁云 看过 2023-09-18 09:22:54 美国

各个方面都很平庸,浪费了演技颇佳的女演员,也浪费了传主生平的好故事。

11 小学生任赢赢 看过 2023-04-29 02:41:42 北京

女人最自由的时候,总是在路上。/ hkiff遗珠,在雨后泛起丝丝凉意的北京夜晚拾起。当巴赫曼道出「婚姻制度不适合有工作、有思想、有主见的女性」,大家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似乎没有辜负这般令人清醒的天气。而更私人也更强烈的部分,则是巴赫曼烧掉弗里施的日记——以及当面对质时所说的「作家应该以语言取胜,而不是窃取他人的故事」,并怒吼男人「吸血鬼」。作为常被男性肆无忌惮挪用idea、编作素材的18线作者,对此深有同感。尤其当两人处于同一领域甚至存在某种竞争关系(哪怕是想象的),世俗社会中的弱势方就会被强势方轻而易举地吃干抹净、精神肉体多重剥削至体无完肤。打字机噪音想起阿克曼的《提行李箱的人》,《一间自己的房间》可能是女性创作者的永恒命题。好在巴赫曼拥有「我的城市」以喘息,即便是片刻的。#bjiff

0 Lies and lies 看过 2023-05-07 14:29:08 浙江

摆脱Frisch的控制是一段震荡的旅程,而沙漠之旅只是在终点附近的徘徊,废笔较多。

5 不爱™ 看过 2023-04-01 16:31:02 中国香港

4.5 hk电影节抢到票 对这种完全听不懂的外语片很少有耐心 但这部故事性很强 虽然是传记..诗人的生活也像一首诗 又美又有破碎感 她朋友说的对 艺术家爱过猪也不丢脸 谢谢 释然了 ps.服装搭配太棒了 我不怎么关注服化道的一整个被惊艳 片子不得奖服装也该得

2 雕刻时光 看过 2023-04-28 23:01:23 北京

第13届北京电影节第45部。沙漠将万人迷巴赫曼的两段情感联系到一起,一个是束缚与压抑,一个开放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