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下原作链接,豆瓣貌似因为这部电影调整了搜索结果,直接搜搜不到,故附链接:
https://www.douban.com/note/860750287/
第一次更新:
豆瓣有人搬运了,搜《穿婚纱的杀人少女》就能找到。
首先是视角问题,故事里前面两幕都是从第三者视角侧面描写的老秦和常娟两人,所以给人一种疏离感觉,不像电影里主观带入,完全跟着老秦视角,让你感觉老秦是个老实人似的。
其次是对于老秦的案件改编和常娟的案件描写一笔带过。在书中这两个人的背景对他们的人物性格塑造有很大影响,老秦两度死缓,侥幸逃脱死刑和最后没法逃脱婚姻的命运形成对应。
常娟多次狱中自杀的记录和她杀错人在小说里有详细记录,这也让人明白了为啥她拿到了184400后就想自杀了。但电影里算是一笔带过。
另一点,小说里说结婚后拿的彩礼钱不算诈骗是常娟狱友教的也是很重要的,要不然常娟十六岁(电影里是十四岁)进去这点知识她不会懂,可能直接拿到钱就跑了。
楼里也有人讲了,常娟最终目的是想拿钱赔偿,所以不会对上床这些事看得很重,甚至想早点办事早点拿到,加上她决定领证前跟老秦的对话胡诌,可以看出来只要结婚后合法拿到钱,干什么都可以。电影前面试婚这段给人一种捞女的感觉,差了太多了。
最后就是讲讲小说里有的,但电影里丢掉的吧。时代的飞速发展和老秦的不适应,这个是老秦家被拆了,祖坟没了这段,以及后面去找常娟发现位置是高速公路两段。小说里讲的很明确,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大基建的建设与传统中国人民的乡土情结的矛盾。其中还有是新旧观念的差别,即老秦一开始对钱不在乎,在乎父母的家和祖坟和村长说拿了这么多钱知足的矛盾。
这接着引申其实就是老秦在监狱隔绝正常社会三十多年的时代变迁在一个小人物上的真实写照,所以这个小说出彩的点也是因为这里的时代特色。
最赞回应
导演能力极其的有限!说白了一整个片子,云里雾里!最核心的转折点,就是女孩为啥要钱这件事,最后是通过一个电话讲明白了!真的是毫无创意!
好题材,没拍好。
说明你没读懂这两个人物性格,老秦确实傻,但他懂得孝,所以自己家没了和祖坟没了会气血上头但又无可奈何。加上他在上个时代的人,带有特有的乡土气息,所以他对土地的依赖和对新的时代的认知会一时无法接受。而常娟的悔是错杀,因为她调查不仔细导致的误杀,悔的是杀了无辜的人。文章里多次自杀和心理医生分析也间接表示了她强烈的愧死心理。
而且文章如果讲的只是这两个人,那也只是个猎奇的故事。但是结合了当时新时代基建和土地财政的背景,把时代和人物命运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因为监狱里的生活分隔开正常社会变化导致的错愕,这才是文章里的关键。
导演能力极其的有限!说白了一整个片子,云里雾里!最核心的转折点,就是女孩为啥要钱这件事,最后是通过一个电话讲明白了!真的是毫无创意!
就是没拍好
不好看,的片子,很烂
好题材,没拍好。
https://www.douban.com/note/860750287/
真的很烂,我没看完就出来了
导演是张国立,这剧估计很多都是执行副导演之类的套路作品,流行的商业沾点文艺沾点,就这样了
其实镜头感和后期,估计是冯小刚的团队做的,因为一个模式和节奏,现在大家能耳目一新的说不好看,呵呵,还质疑张国立的导演水平,他的以前的电视剧拍一个火一个,只是你们不去看罢了,
拍的差就是差,哪有那么多借口
故事挺精彩,写得一般,估计也拍得一般
对应冯小刚的哪些片子?
我觉得原著也很逆天啊!一个冲动暴力(能判重刑说明不是意外、是有把人往泥潭按下了死手的)、无脑(运du的事),一个未成年蓄意谋杀无辜同学(即便她杀的是肇事者女儿便理所应当么?),有些恶是基因里带来的,女主的悔意来得实在很虚假,人设很难立得住。只是电影的编剧更离谱!
说明你没读懂这两个人物性格,老秦确实傻,但他懂得孝,所以自己家没了和祖坟没了会气血上头但又无可奈何。加上他在上个时代的人,带有特有的乡土气息,所以他对土地的依赖和对新的时代的认知会一时无法接受。而常娟的悔是错杀,因为她调查不仔细导致的误杀,悔的是杀了无辜的人。文章里多次自杀和心理医生分析也间接表示了她强烈的愧死心理。
而且文章如果讲的只是这两个人,那也只是个猎奇的故事。但是结合了当时新时代基建和土地财政的背景,把时代和人物命运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因为监狱里的生活分隔开正常社会变化导致的错愕,这才是文章里的关键。
他以前拍的宫廷剧是很不错,但他拍的现代剧一言难尽。而且他也没拍过啥不错的电影
你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请别动不动就扣帽子说别人看不懂。原著故事即便放在那个背景没有什么深奥的,而且故事用女主做标题吸引眼球,而我也是指女主人设立不住,谁看不出她是后悔杀“错”人,但杀了肇事者的女儿便是对么,她的是非观是扭曲的,很难通过监狱改造产生悔意的,更别说自己幡然悔悟,因此而立不住。
看的如坐针毡
冯小刚日常被讨厌
张国立的代表作都二三十年了吧
真的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严重质疑哟!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