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排提示:有剧透,本文也有参考大家的想法不断修改。
电影中,欢歌对阿耀说“你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梦”。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整个《四海》讲的就是阿耀的一个“很好的梦”? 一、欢歌的死 电影中:欢歌仗义、洒脱、豪爽,开了间大酒吧,是阿耀眼中的偶像,是人生导师。在某夜狂欢后,醉酒跳海游泳,意外遇巨轮而死。 实际上:怂恿妹妹裸贷开酒吧,因为某种因素(电影中的巨轮是隐喻这个因素控制力很大,比如无照经营被取缔,或涉案被查封),资金链断裂,酒吧破产,走投无路,潜逃消失或者跳海自杀。 二、欢颂的死 电影中:欢颂外表清纯,性子正直,连对接男客户都不愿意,辛苦做服务员只为了攒钱替阿耀弄回摩托。在骑摩托车,送“麦琪的礼物”途中意外被撞而死。 实际上:同意哥哥去裸贷(电影中摩托车是偷回而不是赎回,隐喻欢颂开始无底线,实际上欢颂在同意裸贷时就已失去底线),在大城市又无法找到体面高薪的工作,双重压力下开始堕落,从事欲望的服务行业,于是了无音信,沉沦消失。而“麦琪的礼物”只是阿耀爱情观的一种投射,他想这样对欢颂,也希望欢颂能像“麦琪”一样对自己。 三、奶奶 电影中:这里指的是突然有个人出来要带奶奶去看雪,去完成奶奶一生的夙愿。 实际上:奶奶在电影一开始可能就去世了或者病危快死了,沈腾演的父亲之所以突然回村,是为了出席葬礼或者见最后一面,而穿西装、胸口别着白色丝巾的万梓良演的正是殡仪馆的司机。 所以整部《四海》,就是阿耀在出现遗传精神疾病早期症状后,对自己那年彻彻底底的悲惨遭遇,做的一个“很好的梦”。或者,阿耀表演其实失败了,当场死了,而这一切是死前的回光返照,做的一个“很好的梦”。 电影中:《四海》喜剧开头,悲剧结尾。 实际上:《四海》从头到尾,全是悲剧。
最赞回应
转一个狐区的影评:
整部电影是阿耀的精神世界,而非阿耀真实经历。越能引起他精神痛苦的人物,关于细节的虚幻性越高。具体参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男主自述当中老虎,猩猩,挤满狐獴的岛屿。所以整部电影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以阿耀自述来始终。
在这个设定下,与阿耀感情羁绊较浅的阿耀的爸爸、红尘、梓良叔前后行为轨迹来龙去脉非常清晰。 爸爸靠谱又不靠谱,红尘妒才的嘴脸日渐明晰,最后连他自己都不认可自己,一听只有三张票,他首先自己排除在外,做了贼心事的人,总是常戚戚,害怕对方的价值被认可,但是这样的人却能活得最舒坦,呵呵电影里面如此,电影外面也是如此。梓良叔是因为家人才有赌注,他能给阿耀工作并预提工资时,就不安好心思了,他嘴里含着笑说:缺钱好啊缺钱好,你不会担着事儿吧。但是梓良也确实解决了阿耀的困顿,所以世上的事,不好说呐,有利用也是两全。这都是实打实的描写,可能对观众观影心惯来说,更容易接受这种表达方式。
呈现出荒诞的,虚像化的,是奶奶,欢歌,欢颂。这三个都是阿耀感情羁绊很深的人,真正的现实让他选择留下了美好,粉饰了残酷。
那么真实是什么?
关于欢歌。欢歌的真实事件是让妹妹LD,夜店是非法经营,资金链断裂,然后跑路。为什么这么说?第一个应该已经明了,第二个,要债哥说鱼排才是他们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因此诺大的夜店根本没有批下经营许可证,到最后的拆掉不是他们自己想拆的,是被取缔的。由于资金断裂,欢歌选择跑路,给妹妹留下了一屁股债——在耀的心里,不亚于巨轮驶来,前一刻还在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人,卷入到巨轮阴影之下。他们在海边送走了欢歌的摩托车,那是一个摩托骑士的消亡。
关于奶奶。奶奶是这部电影唯一故去的人。奶奶去南方“看雪”,开车的邻居穿着笔挺的西装,西装上袋里还有白色的礼巾(这是旅游的装束吗?)。阿耀走着惜别与永别的步伐,目送着车子远去。他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如此情状,奶奶是真得去看雪了?更何况耀爸回来的理由是“你奶奶要看雪,我送她最后一程”,其实豹纹阿姨也与他同来,虽然不同的船只。多年离乡的人突然回乡还带着伴侣,那是因为自己的母亲既将故去了。看儿子,接翻译活,都是顺带的。而在阿耀眼里,奶奶是相伴多年唯一的亲人,他遗憾奶奶的遗愿是一生没有看过雪,所以他想像着那辆面包车不是灵车,而是接走奶奶去看雪的车子。而在最后飞跃珠江,下面盈沸声喧哗不绝之时,他唯一念念不忘,还是欢颂和奶奶,欢颂的事下面说,奶奶在心目中仍在“看雪”,唯有如此,他这凶险的一跃才有生命的意义。
关于欢颂。先从阿耀的床头读物《麦琪的礼物》说起,这本书的存在,不是映射阿耀与欢颂的镜子,而是阿耀爱情观的投射。他希望他与喜欢的女孩之间,能有以自己的唯一价值来交换和映衬对方的珍贵的情谊。这是他的爱情观。所以他才会仔细倾听欢颂描述想像房间,并且努力记住——尽自己所能所有,给予对方最想要的,不就是《麦琪的礼物》所宣扬的?但是从剪掉的花絮来看,阿耀知道了欢颂曾LD过,到了广州后,她找工作四处受挫,最后她发来短信,说找到了好工作,常去上海出差,还钱的事不要阿耀操心,又约定一月见一次。种种迹像都是阿耀所担心的,加上警察和高利贷都找上门来,时间不等人,于是他走了险着,答应飞跃珠江。他是多么想拉欢颂一把,使之不要沉沦太深。欢颂曾经和他说过“我们谁都不要搀扶谁,除非有人跌倒了 。”而此刻,阿耀认为正是欢颂跌倒的时候,他需要搀扶着她,所以,他答应了梓良叔。我相信,摩托车还是欢颂弄出来的,赠还于阿耀,如同影片的明面上是雇人偷窃,并且在禁摩的城市中违规上路,实际上暗示是用了非常规手段,如同前面已有LD情节,暗示着欢颂已是精神倒塌了,一头扎进珠江,无非是隐喻她消失在都市的黑暗隐流当中。
关于阿耀自己。其实阿耀自己也有精神倒塌的地方,苗虎是他崇仰的偶像,结果这人需要替身来作假,他本不宵于此人,但同时自己却因生活所迫,做了连自己都鄙视的人。飞跃珠江代表着面对生活的孤勇,栽进火里,代表着输了自己的曾经拥有珍贵的少年意念。他怕火,她怕水,他们怕得都是因为成长和生活带来困厄,使自己丢掉了本来珍贵的少年时代美好暇想。所幸,阿耀最后回到了南澳(他从未想过离开南澳,他前去广州之前把奥特曼放在自己睡的床上,意味着这个小屋从没有失去过主人,哪怕是离开也是短暂,外面是旅程,这里才是他的家。)可惜,欢颂是再也不回来了。
最后电影闪回。阿耀急切找到欢歌,想让欢歌带话给欢颂。欢歌用拐杖阻止了他:你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梦。最后耀和颂在黑雾中去捉了螃蟹,颂对耀又一次重申“我们谁都不要搀扶谁,除非有人跌倒了。”如果如电影所明示,颂在广州自珍自爱,何来的跌倒一说?所以这次重申,无非是告诉你们,颂跌倒了,耀想搀扶她,但是已来不及了。(影片中的雾出现了三次,结尾共捉螃蟹有雾,巨轮驶来有雾,送走欢歌的摩托车也有雾。都是虚像。)
这部电影好看么,我觉得挺好看的,虚实相生,还有激烈的摩车况技比赛,飞跃珠江的华丽镜头。商业性和文艺性各据半,无论世人如何评价,在我心中是极有价值的,并且因为泾渭分明的争鸣性,相信近年内的讨论不会随着电影的下映而消失,一部电影生命力强劲不在于票房多少,是在于本身的灵气与争议性。
电影中沈腾有健忘症,很容易忘记。阿耀如果遗传了,可能就会忘记欢歌的跳海,欢颂的消失,奶奶的离世。但早期症状不是彻底的忘记,他在企图回想起来的过程中,就会主观上进行幻想,也就是把欢歌的跳海自杀想成意外遇到巨轮,把欢颂的突然消失想成送“麦琪的礼物”意外被撞,把奶奶的离世想成是去看雪了,这是阿耀“很好的梦”。
这些假设可能不全对,但肯定说对了一些,比如万梓良带走奶奶就只能这么解释,催债人口中说的欢颂拿身份证的照片当时听着就有点画面-.-
哇跟我想的真的一模一样
这脑洞有点大,听着也貌似有道理。
哇跟我想的真的一模一样
我去,我居然一个都没看出来?刘昊然怎么啥时候遗传精神病了?
电影中沈腾有健忘症,很容易忘记。阿耀如果遗传了,可能就会忘记欢歌的跳海,欢颂的消失,奶奶的离世。但早期症状不是彻底的忘记,他在企图回想起来的过程中,就会主观上进行幻想,也就是把欢歌的跳海自杀想成意外遇到巨轮,把欢颂的突然消失想成送“麦琪的礼物”意外被撞,把奶奶的离世想成是去看雪了,这是阿耀“很好的梦”。
说白了,电影不是在记录阿耀的经历,而且阿耀对自己经历的一种“很好的”回忆。就像有的人小时候养的猫死了,会强行修改记忆成猫走丢了。这种幻想容易,谁都可以,但想忘记过去就很难,而阿耀正好有遗传失忆症,忘记就很容易。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这脑洞有点大,听着也貌似有道理。
妙啊
原来这是鬼故事
突然觉得很合理,奶奶老年痴呆,爸爸非常健忘,那么儿子…
这些假设可能不全对,但肯定说对了一些,比如万梓良带走奶奶就只能这么解释,催债人口中说的欢颂拿身份证的照片当时听着就有点画面-.-
严重同意最后一句。随说是喜剧,明明是悲剧
确实是悲剧。我觉得lz脑洞开得特别不错哈哈哈
就是神经病那个点我有些不同的解读。
就是有点像《stay》,其实是人濒死时会回顾自己的一生,记忆也会重新加工。阿耀因为骑车出车祸,弥留间把原来的记忆做了美好加工。奶奶去世变成去看雪,大舅子欠债殒命变成被命运的巨轮碾压…
牛啊牛啊
我想起了七年前《后会无期》的解读,马浩汗车祸身亡江河幸存带着马达骑上摩托车自行穿过半个中国去往边境的解读,细思恐极
我当时清纯了,我只是以为是手持身份证照片网贷日常上传那种hahahhaha现在我邪恶了
转一个狐区的影评:
整部电影是阿耀的精神世界,而非阿耀真实经历。越能引起他精神痛苦的人物,关于细节的虚幻性越高。具体参照《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男主自述当中老虎,猩猩,挤满狐獴的岛屿。所以整部电影的开始与结束都是以阿耀自述来始终。
在这个设定下,与阿耀感情羁绊较浅的阿耀的爸爸、红尘、梓良叔前后行为轨迹来龙去脉非常清晰。 爸爸靠谱又不靠谱,红尘妒才的嘴脸日渐明晰,最后连他自己都不认可自己,一听只有三张票,他首先自己排除在外,做了贼心事的人,总是常戚戚,害怕对方的价值被认可,但是这样的人却能活得最舒坦,呵呵电影里面如此,电影外面也是如此。梓良叔是因为家人才有赌注,他能给阿耀工作并预提工资时,就不安好心思了,他嘴里含着笑说:缺钱好啊缺钱好,你不会担着事儿吧。但是梓良也确实解决了阿耀的困顿,所以世上的事,不好说呐,有利用也是两全。这都是实打实的描写,可能对观众观影心惯来说,更容易接受这种表达方式。
呈现出荒诞的,虚像化的,是奶奶,欢歌,欢颂。这三个都是阿耀感情羁绊很深的人,真正的现实让他选择留下了美好,粉饰了残酷。
那么真实是什么?
关于欢歌。欢歌的真实事件是让妹妹LD,夜店是非法经营,资金链断裂,然后跑路。为什么这么说?第一个应该已经明了,第二个,要债哥说鱼排才是他们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因此诺大的夜店根本没有批下经营许可证,到最后的拆掉不是他们自己想拆的,是被取缔的。由于资金断裂,欢歌选择跑路,给妹妹留下了一屁股债——在耀的心里,不亚于巨轮驶来,前一刻还在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人,卷入到巨轮阴影之下。他们在海边送走了欢歌的摩托车,那是一个摩托骑士的消亡。
关于奶奶。奶奶是这部电影唯一故去的人。奶奶去南方“看雪”,开车的邻居穿着笔挺的西装,西装上袋里还有白色的礼巾(这是旅游的装束吗?)。阿耀走着惜别与永别的步伐,目送着车子远去。他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如此情状,奶奶是真得去看雪了?更何况耀爸回来的理由是“你奶奶要看雪,我送她最后一程”,其实豹纹阿姨也与他同来,虽然不同的船只。多年离乡的人突然回乡还带着伴侣,那是因为自己的母亲既将故去了。看儿子,接翻译活,都是顺带的。而在阿耀眼里,奶奶是相伴多年唯一的亲人,他遗憾奶奶的遗愿是一生没有看过雪,所以他想像着那辆面包车不是灵车,而是接走奶奶去看雪的车子。而在最后飞跃珠江,下面盈沸声喧哗不绝之时,他唯一念念不忘,还是欢颂和奶奶,欢颂的事下面说,奶奶在心目中仍在“看雪”,唯有如此,他这凶险的一跃才有生命的意义。
关于欢颂。先从阿耀的床头读物《麦琪的礼物》说起,这本书的存在,不是映射阿耀与欢颂的镜子,而是阿耀爱情观的投射。他希望他与喜欢的女孩之间,能有以自己的唯一价值来交换和映衬对方的珍贵的情谊。这是他的爱情观。所以他才会仔细倾听欢颂描述想像房间,并且努力记住——尽自己所能所有,给予对方最想要的,不就是《麦琪的礼物》所宣扬的?但是从剪掉的花絮来看,阿耀知道了欢颂曾LD过,到了广州后,她找工作四处受挫,最后她发来短信,说找到了好工作,常去上海出差,还钱的事不要阿耀操心,又约定一月见一次。种种迹像都是阿耀所担心的,加上警察和高利贷都找上门来,时间不等人,于是他走了险着,答应飞跃珠江。他是多么想拉欢颂一把,使之不要沉沦太深。欢颂曾经和他说过“我们谁都不要搀扶谁,除非有人跌倒了 。”而此刻,阿耀认为正是欢颂跌倒的时候,他需要搀扶着她,所以,他答应了梓良叔。我相信,摩托车还是欢颂弄出来的,赠还于阿耀,如同影片的明面上是雇人偷窃,并且在禁摩的城市中违规上路,实际上暗示是用了非常规手段,如同前面已有LD情节,暗示着欢颂已是精神倒塌了,一头扎进珠江,无非是隐喻她消失在都市的黑暗隐流当中。
关于阿耀自己。其实阿耀自己也有精神倒塌的地方,苗虎是他崇仰的偶像,结果这人需要替身来作假,他本不宵于此人,但同时自己却因生活所迫,做了连自己都鄙视的人。飞跃珠江代表着面对生活的孤勇,栽进火里,代表着输了自己的曾经拥有珍贵的少年意念。他怕火,她怕水,他们怕得都是因为成长和生活带来困厄,使自己丢掉了本来珍贵的少年时代美好暇想。所幸,阿耀最后回到了南澳(他从未想过离开南澳,他前去广州之前把奥特曼放在自己睡的床上,意味着这个小屋从没有失去过主人,哪怕是离开也是短暂,外面是旅程,这里才是他的家。)可惜,欢颂是再也不回来了。
最后电影闪回。阿耀急切找到欢歌,想让欢歌带话给欢颂。欢歌用拐杖阻止了他:你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梦。最后耀和颂在黑雾中去捉了螃蟹,颂对耀又一次重申“我们谁都不要搀扶谁,除非有人跌倒了。”如果如电影所明示,颂在广州自珍自爱,何来的跌倒一说?所以这次重申,无非是告诉你们,颂跌倒了,耀想搀扶她,但是已来不及了。(影片中的雾出现了三次,结尾共捉螃蟹有雾,巨轮驶来有雾,送走欢歌的摩托车也有雾。都是虚像。)
这部电影好看么,我觉得挺好看的,虚实相生,还有激烈的摩车况技比赛,飞跃珠江的华丽镜头。商业性和文艺性各据半,无论世人如何评价,在我心中是极有价值的,并且因为泾渭分明的争鸣性,相信近年内的讨论不会随着电影的下映而消失,一部电影生命力强劲不在于票房多少,是在于本身的灵气与争议性。
牛啊牛啊
这个解读看得服气👍🏻
这个解读太暗黑了,我不想接受,但不得不接受。只有这个解读才能解决我的所有问题,才能为四海正名。
也不能说是精神病吧,可能是主角以一种分裂和谵妄的意识回忆自己那段悲惨的往事。
他父亲健忘症在剧中并没有明显表现,很可能只是一个用来暗示男主有遗传精神疾病的设定
遇事不决 精神分裂 厉害👍
四大坑,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电影《四海》影评-哔哩哔哩】 https://b23.tv/oC9y3BE
韩寒笔下一直有一个近似于疯狂的理想主义者哥哥,欢歌就是。做事不计后果,对未来绝对乐观,只活在当下。那么显然,只活了当下。
欢送的人设是美丽,笨,轴,单纯。
而且猜测也得先以电影展现的为准,主观臆想就好比哈姆雷特
阿耀没有精神疾病,他只是用想象来回避一些自己不愿面对的真相
偏个题,《麦琪的礼物》小说女主角不叫麦琪…
好喜欢
死前的回光返照......《乘风破浪》?
怪不得我觉得颂和耀到了广州以后的情节很奇怪,耀找到不错的工作颂一直碰壁,颂却说约定一个月见一次。原来这是暗示颂已经慢慢迷失和沉沦,最终消失在城市的黑夜里。光是这种隐喻和镜头语言就值得多一星⭐
你们这些暗喻派,编这么多,不如再写个剧本,肯定比这个强,没必要收五毛帮导演挽尊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