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20所高校大学生焕新600岁紫禁城,北京卫视《上新了...

🥫罐头无限期🍍 2020-11-18 16:28:53
"标题:"20所高校大学生焕新600岁紫禁城,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3》诠释“生生不息”

转自: 小熊 看电视 10月24日

以文化赋能文创,用设计引领国潮,《上新了•故宫》第三季用深度挖掘勾连起紫禁城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内在关联,赋能传统文化在当下重焕生机、生生不息。

自1420年竣工以来,紫禁城已经历十个甲子轮回。如此历久,足以将时空压缩成经典,也足以将流行积淀成文化。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第三季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之际再度全新开播,为这档本就足够有文化底蕴的国潮真人秀又添了几分厚重。

无论对于一档真人秀节目来说,还是对于紫禁城而言,丹宸永固与生生不息都是能够不断焕新的长生秘方。

前两季《上新了•故宫》的成绩已经足够耀眼:获得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综艺类的“最佳电视综艺节目”,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的“优秀电视文艺栏目”,并出海戛纳代表中国真人秀的原创力量……新一季节目如何突出亮点、再塑高峰,就成了节目解决“生生不息”问题的突围窗口。

在新一季《上新了•故宫》中,来自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传媒大学等20所高校的青年大学生设计团队成了活力代表。生机满满的青春气息碰撞600岁厚重的紫禁城文化,一种奇妙的有机反应就此发生。

以文化赋能文创,再用设计引领国潮,《上新了•故宫》第三季通过一个赛制创新完成了一次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着属于节目,更属于紫禁城的生生不息。

青年设计引领国潮生生不息 在《上新了•故宫》第三季中,来自20所高校的青年大学生设计团队将通过文创设计比拼竞争上新名额,这无疑为节目本身增加了竞争感和悬念感。为此,青年大学生设计团队务必各出绝招,打磨出最高品质的文创产品。 在首期节目中,邓伦和聂远分别带领的清华美院团队和中央美院团队,就展开了强势battle。

这种竞争不仅需要设计者在艺术上的专业技能,甚至还需要模拟商业路演与答辩氛围。比如时空队设计的鞋子“青云跃”就被经典队指出“红配绿的奇妙色彩搭配”;而经典队也会向时空队设计的“云山履”反问“没有个性何谈潮流”。

实际上,这种针尖对麦芒并非是“为了竞争而竞争”的强加悬念,反而,青年之间的思想对撞本身就是灵感迸现的过程。在这种带有一定激烈和紧张感的场域中,故宫文化与时尚潮流的边界被进一步打破,促成了青年群体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更深层认知。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惊异于青年才干的天赋与想象力。在基于太和殿全景和钦安殿海水江崖纹为基底打造的“青云跃”,以及脱胎于汉白玉基色和多种故宫独有纹样的“云山履”上,文化与时尚似乎本就浑然。这需要对传统文化本身有着深刻洞见,并对时尚设计有着精准把握。青年大学生设计团队个中花费的心力与汗水可见一斑。 从这个角度上讲,《上新了•故宫》第三季也在展示着当代青年人在设计领域的蓬勃之力。潮流脱胎于青年视角,交构于传统文化,某种程度上,由这些青年设计力量设计出的文创产品,才真的驱动着国风“潮流”。 值得关注的是,在设计过程中,他们还践行着“故宫零废弃”的环保理念,通过环保设计担当起青年一代对于生态建设的实践责任。 用作品展现实力,使传统重新流行,来自高校的青年大学生设计团队通过设计引领国潮,促成紫禁城及其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以文物串联紫禁城600年丹宸永固 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之外,文化普及功能仍然是《上新了•故宫》第三季的重头。通过对故宫藏宝的挖掘和开发,节目以文物串联起紫禁城600年的风云变迁,也以生动的呈现引起观众对这些文化知识的好奇和渴望。 首期节目中,“定”“守”“护”三个字成为串联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线索。

故宫的一切建筑,均始于“定”中轴、“定”中心。围绕中轴线,这座惊于寰宇的宏伟建筑群得以徐徐铺陈开来。立于中轴线上的太和殿广场,邓伦、张鲁一、聂远四下环望,便是一部活的建筑史——西方的弘义阁重建于明天启七年、北方的太和殿重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东方的体仁阁重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南方的太和门重建于清光绪二十年。 节目通过对这些似有生命力的古代建筑加以阐释,既串联起故宫600年积淀的文化奥义,也让观众更生动地体悟到一代代故宫人对这些建筑的看守和保护。而此时,“定”字已不仅仅是确定中轴线之意,也饱含着故宫匠人们对于守卫故宫的坚定信念。

在这条中轴线的北部,有一座居于正中的建筑,名为钦安殿。它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故宫自始至终未遭破坏的历史见证地。

钦安殿外,天一门的名字出自《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院内,明代的石座上曾经树立31米高的大纛旗杆,上绣北斗七星暗合故宫内建筑上的七星之阵;钦安殿内,明弘治年制的金钟与鼍鼓遥相呼应,法器庄严;被深深保存起来的,还有擅长瘦金体的宋徽宗亲笔御题的圣号玉册。

对于故宫而言,钦安殿守护了紫禁城600年的岁月。而对于当下的我们而言,历经紫禁城全部岁月的钦安殿则是守护了宝贵的历史文化。从外到内,节目对钦安殿文物的细批细讲,无不令人惊叹紫禁城内处处有典的运筹智慧,而这也正是吸引观众求知与好奇的关键所在。通过明星的引领与专家的串讲,原本看起来干瘪、枯燥的历史文化知识,以真人秀的形式活了起来,《上新了•故宫》第三季的文化弘扬功能也就此实现。

同时,借展示钦安殿内自宋代以来,历经元明清三朝而依旧完好保存的众多文物,《上新了•故宫》第三季意在解读更久远、宏大的历史脉络。实际上,故宫中的众多宝藏本就汇集历朝历代,其中早于紫禁城落成的珍宝也不胜枚举。通过对这些历经足够时间沉淀的文物进行呈现,节目打通了故宫与历史的接合处,以大历史观展现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

串联紫禁城600年生生不息的线索之三是“护”,护城河与金水河的水系就是“护”字的谜底。整条金水河如蜿蜒蛇形,与宫墙外的护城河一起形成了金城环抱、固若金汤的守护之势。而流过太和殿广场的金水河,又呈现张弓形制,寓意守护皇城。 围绕“定”“守”“护”三个字展开,首期节目揭开了许多故宫中常人未知的文化瑰秘,用生动的电视语言引发观众对故宫文化的兴趣与关注。令人惊叹之处在于,节目不仅仅是描述了故宫的基础文化知识,更用深度挖掘勾连起紫禁城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内在关联,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普及。 在探访故宫的过程里,邓伦、聂远两位明星队长还拍摄故宫内照片作为文创素材,实时回传给后方的大学生设计团队,供其从中汲取营养。如此说来,故宫这座文化宝库本身又成为一所学校,节目中呈现的,正是故宫以弘厚底蕴引导青年人成长为新一代卓越设计力量。

而这些钟情于传统文化的青年大学生设计团队又通过文创设计的形式,将故宫文化赋予当代价值,普及给更多年轻人,最终反作用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如此,故宫与青年大学生设计团队的互相帮扶,则形成了一个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良性循环,用生生不息的蓬勃力量,守护紫禁城丹宸永固。

活力碰撞厚重 北京卫视赋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经历600年风霜雪雨依旧浩然而立,紫禁城得以被完整的保存至今,正是源于一代代故宫人的不懈坚守。当下,《上新了•故宫》第三季中的一群青年人们通过文创的形式让故宫这个“老人家”活成“小年轻”,也就成了新一代故宫人守望与传承。让传统文化重新流行,在发展的过程里实现对文化的传承,即成为活力与厚重碰撞后形成的“善莫大焉”的奇妙反映。

不仅是节目中呈现的青年人,就是《上新了•故宫》第三季本身也是在用当下流行的媒介技术、内容传播方式,发扬以故宫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这也彰显着北京卫视近年来不断引领的文化价值。

常做常新,《上新了•故宫》如今行至第三季,仍然在深挖的前提下徐徐讲述前人未曾提及的故宫文化奥义,其背后,北京卫视已经通过多年深耕总结出了一套关于文化类真人秀的创新制播方法论。

在国潮文化价值观的支撑下,北京卫视现今已成为文化类真人秀的行业引领者。一来,这些文化类真人秀成为北京卫视最具竞争力的内容资源,也成为其“独有”的国潮综艺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北京卫视通过一线卫视的媒介影响力,赋能传统文化在当下重焕生机、生生不息,主动承担起传承、普及文化的大台重任。 当北京卫视的创新活力,碰撞以故宫为代表的厚重文化,想必还将产生更多微妙的可喜效应。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上新了·故宫 第三季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三季嘉宾与故宫和故宫伦的缘分(晓春君)

节目爱好者做的相关研究,希望大家填写问卷支持 问...(Victoria)

有点迷惑(我该起个啥名啊)

第三季很棒,但请背景音乐团队用心(现&辉)

很棒!(斌斌来豆友)

希望还有第四季哦!邓队长一直在!不然我会哭(momo)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