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高手过招,
沈家本故居里谈法学,提两个问题,一个关于法学作为社科里印象稳定性不强的问题,一个关于上世纪中国法学界,许知远提出问题的时候是语无伦次的,(“怎么说呢”重复多次,感觉他也知道不是特别应该问出来)


把现实问题代入一般刻板印象的描述,问题是追问实质的,而罗翔在回答现象
(十七此时是激动的,看热闹式看罗翔老师怎么回答)

还问?……许知远虽然极力把问题描得很淡,不那么直接问,可本质问下来还是会很犀利。我一个法学小白都替罗翔老师捏汗("▔㉨▔)

罗老师不愧是专业的,没有因为问题刁钻而过左右而言他,把问题提给到公众可以接受的答案里,也就是大陆边的回答方式(不过了解一点实质的都知道他的回答不涉及问题根源)确实精妙。
这两个点确实槽点太多,要是方向不太正确,话语又比较犀利的话,直接开喷……我想他如果说实话在法学界可能……
唉,懂得都懂
最赞回应
就刑法学来讲,很多顶尖的学者习惯用“学术无关政治”来回避这种公众讨论,但另一方面学者们又非常的愿意去向公众展示、论述观点,去表明如何解决问题。这种二元冲突非常强烈。可能再过10、20年,学界换代后,80、90这代学者成为中坚后会去正面吧。
吊诡的是,学科内部竟然沉迷于这种不确定性,并且引入教义学来加强这种不确定。因吹斯听。
希望博士毕业时,我能够对这个问题得到一些答案。
同感~~作为刑法学准博士生,强烈的感觉到了学科在发展上的局限。
吊诡的是,学科内部竟然沉迷于这种不确定性,并且引入教义学来加强这种不确定。因吹斯听。
希望博士毕业时,我能够对这个问题得到一些答案。
大家都不太敢说出来其实
作为小白,因为没有深入学习也不太有发言权,但是我隐约有预感不会有答案……
就刑法学来讲,很多顶尖的学者习惯用“学术无关政治”来回避这种公众讨论,但另一方面学者们又非常的愿意去向公众展示、论述观点,去表明如何解决问题。这种二元冲突非常强烈。可能再过10、20年,学界换代后,80、90这代学者成为中坚后会去正面吧。
对的,看到这里突然感觉不舒服,印象中这还是十三邀第一次碰触法律问题,在天朝谈这个问题总是莫名忧伤
对呀,法学问题很多时候是zz问题,所以法学的发展或者参与公共辩论,还是得看zzzd的发展
没有,其实我并没有想到有关zz(这个确实是根源,但是是间接联系下的原因),只是有些话题在法学界比较敏感大家不太好意思提,尤其第二个问题……
哈哈 许知远在努力的让问题不被剪掉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