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区域 短评
340 有用 谢飞导演 看过 2024-02-24 09:40:47 北京
终于看到了久慕大名的此片,它获得过戛纳评委团大奖及奥斯卡多项提名,豆瓣上好评一片。不过我的观感却颇为失望。作者用极简主义的手法,舍弃了故事电影的情节结构与人物塑造手段,在影片中就剩下日光明媚的家居生活场面与背景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铁丝网和烟囱浓烟的“一墙之隔”的视听内容,也就剩下个构思独特、表现精致的视觉行为艺术作品了,当然片子中有不少极佳的摄影与剪辑的佳句,但内容的单薄实属遗憾。至于片子插入的“用夜视镜红外线拍摄的”黑白镜头,看了导演的“是受真人真事启发,注入希望与光明”的解释,也实在难以理解和体会。总之,我的评价一般。
413 有用 红酒与谋杀 看过 2023-05-21 14:51:06 英国
在调度上与《索尔之子》完全是两极,但都关乎声学,关乎画外空间。本片贡献出屠犹题材的4.0层级,这来自格雷泽在视角上的大胆选取,为大屠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角度。声音设计过于出色,来自集中营的声源仿若一个持续存在的“底噪声”。卢卡斯扎尔的摄影立下大功(这个时代最会拍固定镜头的DOP),在摄取方法上带来了同题创作上的真正新意,锐度极强的数字摄影审查着每一寸缝隙,在高度严谨的构图之中创造出了一种“纳粹美学”的影像观,完美无缺的、洁净无瑕的、整齐划一的、极度精确的,充斥着威权主义的秩序感,横移镜头甚至如正步一般,但摄影机从未认同被摄对象,而是毫不动摇的保持着必要的伦理距离。所以越是趋于平静安宁,其背后越是残忍可怖,本片就是在呈现一场不见血的暴行。一次对视,一次穿越,那一刻观众的目光是如此重要。
193 有用 九苍 看过 2024-01-28 02:15:10 加拿大
3.5。有些细节处理的很有意思。比如女主人突然因为鲁道夫要调职而情绪崩溃。她的妈妈不辞而别。然后她和园丁在暖房里意味深长地抽烟。声音设计非常有想法,几乎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因为一些室内对话录音用通常的标准几乎是不合格的,但与时刻伴随着的窗外枪声嘶喊声却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声音美学。只是看片过程中,忍不住想如果是哈内克或者阿尔伯特塞拉来拍,会如何更加精彩。前者会把绝对理性置换为更抽离的疯狂,后者则会把微观细节的乖张导向忍耐的极限,而眼下这个版本则太“温顺”了。这种“温”导致了令人无法接受的结尾:让一头机器野兽呕吐并与大屠杀纪念馆对视是什么意图?食人恶魔如果有肉体负罪感岂不是成了地狱天使?这种潜在的怜悯和自我同情让整个影片的精神内核垮塌,只剩下创作者视野中一种自鸣得意的局限性。部分欣赏但无法给出好评。
745 有用 蓝詹 看过 2023-05-20 02:51:40 法国
如果不是最后一幕穿越戏就要打三星了:从头到尾的冰冷形成了一种奇观展现——那些经历历史的人永远不知道后世如何评论自己,所以他们看上去平静祥和,妻子不过是希望丈夫不调岗而已,其实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多么值得理解。用这样的叙事手法,最后不确立一下历史观做出总结是不行的。在奥斯维辛的时候,导游说每一寸土地都有犹太人的骨灰和碎片,而战后的审判上,纳粹军官的家人说他们不知道围墙后面发生着什么。历史上最残酷的事件往往都发生在阳光下,缓慢地,甚至是安静地。我去的时候,那里还是初春,当时我想这里如果开花会有人能够欣赏吗?Glazer给了我完整的答案。
158 有用 石头摇篮 看过 2024-03-07 11:20:07 上海
热成像是波兰非犹太抵抗组织的小姑娘趁夜在工地上给犹太囚犯放置食物。如果不是读了一篇导演访谈,我是横竖看不明白的,我以为那是霍斯的女儿在梦游,他家三个孩子看上去都不正常,这是导演的另一种“脸谱化” 。这种要借助主创人员阐述才能明白的影像形式,算得上好电影吗?个人观感是过强的形式感,叙述视角、镜头、色彩、人物形象等等无一不是,但并未实现对主题的深刻反衬,虽然有些细节的确令人毛骨悚然。影片虽未完全屏蔽地狱:浓烟滚滚的烟𠧧,背景声中的哭号斥骂枪声狗吠等等,但直接镜头只有地狱建设者运作者奥斯维辛第一长官霍斯家庭田园诗般的日常生活,以他完全隔绝在道德之外的妻子为主。最后那个间离(霍斯看到了未来的奥斯维辛:人间地狱陈列馆),与其说像是一种抵达,不如说仍然是一种悬浮: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残酷和荒诞,然后呢?
154 有用 Richthofen 看过 2024-01-27 15:24:14 美国
假如最后那段穿越的视角没有拉回楼梯口望向走廊尽头的纳粹军官,整个影片会平庸一个档次。
31 有用 欢乐分裂 看过 2024-02-29 22:28:25 上海
接近于正话反说——在呈现纳粹如何残暴的维度上,为凸显对比反差之强烈,刻意规避正面讲述,而是以一墙之隔的人造田园中产风来榨出其表象之下的地狱之恶,在无数表现大屠杀的作品中也算有辨识度,且另有极为工整的构图配合大宅内井然秩序,有广角镜头彰显恶的膨胀,有过于明亮美丽的光线与峻黑幽深的沉渣底色对比,有极具形式感的黑屏,有森然可怖的配乐和音效,技术层面很难挑出大毛病。 然而,固定的中远镜头就昭示着远观(甚至没有灵魂)的态度,因而看起来更像是一种用以观望或凝视的装置或风景(走出大宅的戏份更差些),不是给出跳跃至现今的直击场景就能勉强升华(更遑论呕吐表现的恶心?很廉价的联结),大屠杀蕴含的伦理被空洞的精美扼杀,这是一部炫技之作,情感层面无法说服。
148 有用 wangzhy 看过 2024-02-21 14:01:37 德国
1. Prüfer&Sander 不仅执行党卫军甲方任务,认真介绍可持续节能设计真正目的靠 Höß 后续电话给出答案:申请专利说明书 2. Hänsel und Gretel 结尾养肥小孩想吃却被主角反杀。烤炉焚尸格林童话,且巫婆有一版名叫 Hedwig 3. 艳丽花朵特写配枪决的惨叫与折磨呼喊,音画同步即骨灰滋养花卉 Glazer 找到 Joseph Wulf 意第绪语的 Sunbeams: 我们被囚禁在这里的人,像夜里的星星一样醒着。让太阳重新照射到灵魂上,让自由之息不蒙尘,得见世。 Łukasz Żal 棱角严谨构图,监视审判。四次顶拍两次广角对准全是纳粹仪轨。Mica Levi 仅首尾框住提供了序曲终章,真正啃食银幕四周直抵内心的是 Johnnie Burn 收集整合音效,调配出黏稠厄怨漩涡声场。 最后《杀戮演绎》Anwar Congo 回原址干呕,“我的良心让我必须杀掉他们” 演绎虚相破灭,真实恶寒
导演: 乔纳森·格雷泽
主演: 克里斯蒂安·富里道尔 / 桑德拉·惠勒 / 约翰·卡特豪斯 / 拉尔夫·赫尔福特 / 弗雷娅·克罗伊茨卡姆 / 马克斯·贝克 / 伊摩根·蔻格 / 斯蒂芬妮·佩特罗维茨 / 拉尔夫·齐尔曼 / 玛丽·罗莎·提特言
类型: 剧情, 历史, 战争
地区: 美国, 英国, 波兰
片长: 105分钟
上映: 2023-05-19(戛纳电影节), 2023-12-15(美国)
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