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前线的影评 (31)

弯弯 2021-02-03 07:02:45

不错的片子

首先,在这个年代,还用纯朴的拍摄手法,已经很不容易,大规模的群演调动,大规模的兵器道具,仿佛又回到8,90年代无特效纯拍摄的年代,又让我看到了那种浓浓的苏维埃情怀。镜头很美,士兵很美,姑娘很美。道具很精细,精细到德军坦克的履带和负重轮都是高仿的。包括学员与正规...  (展开)
2022-04-28 00:05:20

话剧团表演

老毛子战争片和阿三片基本都定型了,一看就是毛片,场面太烂,最后辣么多炮弹加上手榴弹在小木屋里爆炸只冒了个大呲花一团烟雾,小木屋居然屹立不倒,实在不敢恭维,实在凑不出一百四十来个中国字来吐槽这毛片了,害我十来块买了张碟,看完浪费时间。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展开)
Mr.kinescope 2021-03-23 04:01:34

后悔后一个小时难看就是难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十三个长评没有一个写剧情的,可能这些恰饭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吹吧。 首先,难看就是难看好看就是好看。 这部电影七分以上就tm离谱,多少人跟我一样被这分数骗到愣是看到了结尾才觉得被浪费了两小时生命,要是你熬夜那更惨,白白伤身啊。 这部电影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贱批男主,三...  (展开)
豆友189738742 2021-02-22 12:41:22

热血的青年,冷血的体制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从此记住波多尔斯克军校,但我相信没有被发掘、永远当炮灰被遗忘的,还有成千上万的平民和士兵。所谓兵败如山倒再恰当不过,纳粹在战前的准备和计划是准确和实用的,苏俄的不堪一击就是因为体制,现在来看已基本共识,没有那年严冬的提前到来,一切战略都是浮云。本片依然渲染...  (展开)
卫卫 2021-02-04 11:15:31

2020年最好的战争片之一

讲述的是一个异常悲壮的故事:1941年10月波多利斯克炮兵学校的3500多学员被派往伊尔金防线阻击德军5天来等待装甲部队增援。然而支援部队未见踪影,这些年轻的学员在德军轮番的空袭轰炸,坦克部队的猛烈进攻下坚守了整整12天,直至全军覆没。 观影前我自然是对波多利斯克的故事一...  (展开)
Tuzzi君 2021-02-10 20:05:43

老毛子的欧洲二战电影自动加一分,诺曼底之类yy片靠边站。

美国功劳明明在太平洋,非要去欧洲抢功,拍的电影把年轻人忽悠傻了,以为欧洲战场还是美国人打下来的,错!!!!基本数据,苏联先后消灭200个德国前期精锐师,美英法联军打了10个,是不是很震惊,美国人吹上天的诺曼底登陆,最惨的奥马哈滩伤亡3500,另外的登陆点加起来伤亡20...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森加 2022-02-23 20:08:36

最后的前线 观后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战争比较真实的样子,也就是摧毁一切,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甚至是花朵都被摧毁。而这种情况也就是这种题材的电影最难的地方,恰恰表现出这种惨烈最真实的现象,毕竟这种电影全部都是演出来的,而这一部作品也就是比较真实的一种质感了。战争是残酷的!战士们都抱着牺牲的心情...  (展开)
豆友小牙套儿 2021-09-08 12:53:26

残酷的故事

看完电影,一个人默默走了很久的路。很难从那种悲壮惨烈的情绪里出来。 真心感谢这次俄罗斯影展,让我能在大银幕看讲述卫国战争的影片。感受战争的残酷,也不忘为国家民族、为和平和安宁献出生命的那些“普通人”:孩子、父亲、恋人、朋友。 记得看完《瑟堡的雨伞》,觉得“恋人...  (展开)
阿糖攒内存中 2021-02-28 20:59:56

最后的前线

电影讲述了1941年10月波多尔斯克军校学员在莫斯科郊外英勇抵抗的故事。波多尔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学员被派往伊林斯基防线,与苏联第43军的部队并肩作战,阻止德军的前进,直到增援部队到达。由于寡不敌众,这些年仅十多岁的年轻人在一场持续近两周的战斗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展开)
做事不能设假设 2021-02-13 00:40:18

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中规中矩,没有什么亮点,如实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中规中矩,没有什...  (展开)
帝国时代 2021-02-05 16:35:00

绞肉机的牺牲者

由于斯大林在战前自毁长城,战争开始,强大的德军闪电进攻,前线苏军一路溃败,超过570万苏军被俘。德军从华沙公路挥师东进直逼莫斯科。苏军仓促地组织了数十个平民师,灰飞烟灭。莫斯科大门洞开。在这个时刻,3500名军校生被被当作炮灰送入了绞肉机战场,12天的时间里,超过25...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1条)

订阅最后的前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