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前线的影评 (33)

Thompson芝加哥打字機
在PPD和波波沙產能還跟不上前線需求時,蘇聯接受了大約137,729支美援芝加哥打字機,許多一下船就直接送到前線單位,在本土產手提自動武器終於能大量生產後,芝加哥打字機才陸陸續續轉入二線單位和戰俘營守衛手上.本片唯一的問題是,最早一批美援芝加哥打字機還未抵達蘇聯本土且蘇聯...
(展开)

来自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的孩子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87年吧,看过一本《莫斯科会战》的小书。第一次知道波多利斯克步兵和炮兵学校的名字。在1941年德国法西斯冲向莫斯科城下的时候,他们曾经挺身而出。 当时有组织的苏联红军已经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方向陷入合围,莫斯科门户洞开。 波多利斯克军校的学员们被临时动员起来,紧... (展开)
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Подольское пехотное училище,ППУ)和波多利斯克炮兵学校(Подольское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ое училище,ПАУ)
作者:库丘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2962512/answer/17163657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Подольское пехотное училище,ППУ)和波多利斯克炮兵学...
(展开)

莫斯科不是国家的心脏,他们才是
说这部电影是在塑造英雄的,我并不认同,实际上我不认为有所谓的战争英雄,活下来的人是英雄?他们踏过尸体沾满鲜血,请问他们认为自己是英雄吗?还是死了的人是英雄?看着那些幸存下来满身伤痕眼神空洞的战士,你还这样觉得吗?国家需要保卫,被保卫了的国家才能保护更多的人...
(展开)

后悔后一个小时难看就是难看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十三个长评没有一个写剧情的,可能这些恰饭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吹吧。 首先,难看就是难看好看就是好看。 这部电影七分以上就tm离谱,多少人跟我一样被这分数骗到愣是看到了结尾才觉得被浪费了两小时生命,要是你熬夜那更惨,白白伤身啊。 这部电影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贱批男主,三... (展开)
尤见白桦林,不见年轻的人们
1首先,谈一谈为何看这部影片。是在微博上看到电影片段,剑拔弩张的两队人马,一队是军队,一队类似民兵,对峙之间,民兵队一名成员耶罗夫认出军队中自己的好兄弟拉夫罗夫,自报家门后放下枪紧紧相拥,两队人马随之放下戒备。一看评论,是毛子的战争片,果断找资源,下载,观看...
(展开)

俄国战争爱情片。二战时期,德军眼看就要冲向莫斯科,德军的进攻方向上,俄军没部署部队,只有一家军事院校,俄军没有办法,只得让那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学生兵,披挂上阵抵抗德军
俄国战争爱情片。二战时期,德军眼看就要冲向莫斯科,德军的进攻方向上,俄军没部署部队,只有一家军事院校,俄军没有办法,只得让那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学生兵,披挂上阵抵抗德军,等待部队前来救援,但是说好的防守5天,却一共抵抗了12天,3000多学生兵牺牲了2000多人,付出...
(展开)

最后的前线|血荐轩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俄罗斯也曾经面临过生死存亡的时刻,这位俄罗斯的电影提供了太多的题材。 在二战里头,感觉当年的苏联总是没有准备好。 打仗打得捉襟见肘,没人没钱没装备。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除了用人堆以外,好像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故事里头,两个要好的军校生,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 其中... (展开)
最后的前线||爱情还是没有赢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近些年,很少看到值得一提的俄罗斯电影了。如果不是因为爱情,或者是有关学生英雄的二战电影的话,大概都不会看完这部《最后的前线》。 前苏联在对阵德国军队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牺牲却属于平民百姓。记得之前曾看过的《勒热夫战役》,那些为国牺牲的孩子,却由于保存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