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把八十年代的经济环境当21世纪了!直到九十年代,三角债严重,都还很少有国营企业破产被封,当年沈阳爆破器材厂作为国内第一家破产的国企都震惊了全国,一个堂堂汽车厂,还是央企,地方法院居然敢上门封机床?开什么玩笑?另外,这个厂长脑子真是病的不轻,自己厂子资金紧张,法院要封厂了,要淘汰的五吨车明明可以卖出去,还tm非要有购车指标才肯卖,一边资金紧张药丸,一边挤压货品不卖,你这破厂长遇到这难题咋不找上级领导?反正计划经济,上级见死不救?
作者太不懂历史了!
> 去沸腾人生的小组
真把八十年代的经济环境当21世纪了!直到九十年代,三角债严重,都还很少有国营企业破产被封,当年沈阳爆破器材厂作为国内第一家破产的国企都震惊了全国,一个堂堂汽车厂,还是央企,地方法院居然敢上门封机床?开什么玩笑?另外,这个厂长脑子真是病的不轻,自己厂子资金紧张,法院要封厂了,要淘汰的五吨车明明可以卖出去,还tm非要有购车指标才肯卖,一边资金紧张药丸,一边挤压货品不卖,你这破厂长遇到这难题咋不找上级领导?反正计划经济,上级见死不救? |
> 去沸腾人生的小组
最赞回应
你可能也不太懂历史,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有成千上万的国企倒闭,当时是瞬间倒一片,发展到90年代末有40w国企破产,4000w员工下岗,这很少吗?影响了好几代人啊。
真能杠,国资企业改革是70年末就开始实施了,一直到92年邓爷爷南巡,才完成第一阶段改革,国企改革就要推动名办企业,加上香港回归的契机,才有的现在的深圳。80年代末就有很多国企破产了。国资企业改革一直持续到2013年,当年华为都有国有资产注入。自己说“90年代还很少有国企倒闭”,还跟这杠?
呵呵。你太年轻了。不懂历史的是你。八十年代(准确说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国企开始改革,也只是实行承包制,并没有成千上万企业倒闭是九十年代开始真正的国企改革,企业倒闭,工人大量下岗。
你可能也不太懂历史,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有成千上万的国企倒闭,当时是瞬间倒一片,发展到90年代末有40w国企破产,4000w员工下岗,这很少吗?影响了好几代人啊。
呵呵。你太年轻了。不懂历史的是你。八十年代(准确说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国企开始改革,也只是实行承包制,并没有成千上万企业倒闭是九十年代开始真正的国企改革,企业倒闭,工人大量下岗。
真能杠,国资企业改革是70年末就开始实施了,一直到92年邓爷爷南巡,才完成第一阶段改革,国企改革就要推动名办企业,加上香港回归的契机,才有的现在的深圳。80年代末就有很多国企破产了。国资企业改革一直持续到2013年,当年华为都有国有资产注入。自己说“90年代还很少有国企倒闭”,还跟这杠?
还是太年轻,这个时代我经历过,不比你懂?
爱国题材永远是主题
支持一下 本人沈阳人 大规模下岗其实在1995年往后了
别那书本写的真当生活经验
你可能真不太懂历史!当时不是计划经济了。想嘛呢!有些国企可能有国家救,比如重汽分家时候,国家就给62亿救济汽,陕汽一分钱都没分到。企业要发展要资金啊,后面陕汽缺资金,厂长找省政府,说哪怕贷款也好,都要不来资金啊!政府也没钱啊。只能自救。别骂厂长,有这厂长算是福报了,厂长把中国有钱的大企小企都跑完了,为了找点资金太难了,最后只能找了民营企业投资。对,民营资本控股国企不舒服了是吗,但你可以想象到有多难才活下来了。不舒服其次的,活下来才重要!!
正式实行市场经济是92年!之前经济的主体还是计划经济,配以部分的商品经济。84年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并没有完全抛弃以前的计划经济模式。国企部分地实行承包制,因此有双轨制之之说。92年之前,有个别的企业破产,但没有大规模的国企工人下岗!此前有不少国企经营困难,三角债严重,但根本没有到法院强制来封厂的地步,司法干预企业经营要到92年市场经济后!你太年轻,没有亲身体会!
里面法院强制封厂,我也认为不对,但就是个小情节,不影响大势。大势是什么,的确快破产了,几家银行找上门催款,我看了当时实情国家没给钱,政府也没钱,最后找了民营资本解了困局。你不要拿一部分国企情况来对等另外一部分国企情况。
可能是你本身没有了解那段历史
我不否认八十年代中后期国企经营困难,资金紧张,弄不到钱。但是,不管怎么困难,都没有法院上门封车间封设备丰厂!经营者们在各种办法解困。找上级领导是最常用的法子。但是,在双规制下,货品积压卖不出去(不是卖不出,是正规渠道的按计划供应没人来买,但是非正规渠道想买的大有人在,却苦于没批条),厂长却不想法解决这个困局(连最基本的找上级要政策,即计划外卖积压货品解决资金紧张),看着法院来封自己(不符合实际),这种领导不是操蛋是啥?
大部分国家不会将退役军车拿来出售,就算是出售的二手军车,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开的,军车上牌照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是新车!还是那个有打仗的年代!葛太平同学贩卖倒手军车,属于二道贩子,严重被判刑都有可能!这种人在当时厂长看都不会看一眼,就是渣子!你总说找上级领导,要是找上级领导有用,谁又不是傻瓜还会不找上级领导吗?不要把那些人当傻瓜!
还有再补充一点,当时5吨车其实并不算淘汰,只是当时军队打仗,临时极需的是重卡越野牵引车,牵引炮弹的。5吨车后期军队还是随时有需要的,5吨车一直服务到20年代的,不可能随便拿来卖给私人的,尤其煤老板这种,这影响军队形象!你想想,你买不到军车,看到对家买到了,你会不会举报投诉?这都是私自卖车的风险!
不知道为啥来这么多杠精赵括,非给我们经历过80年代的说你们没见识过,书本上那都有呢!
剧里就是个傻瓜!资金紧张快要揭不开锅了,存货不让卖,非等着计划渠道销出去(价高质不高几乎没人要),上级也不让非计划渠道销(正常情况下上级不会那么傻,即便不让销,也会保证工厂不饿死)。这个也不是当军车卖出去,而是当民品卖,将来上的当然是民用牌。购买方不是军队,何来上军牌?当年很多解放牌卡车,军民都在用,九十年代后军车才改东风。按这编剧的剧情设置,工厂有将要淘汰的产品有不少积压,新品开发占用大量资金,工厂资金紧张,导致法院来封厂,工人要没饭吃,厂领导求上级得不到任何解决之道,工人如果知道实情会怎么办?砸厂领导?有用?不是要去找上级领导?好了,群体事件了。这剧就没法编了。
不是军队淘不淘汰,是工厂五改七要淘汰!不可能谁便卖给民用用户?七八十年代,那种大圆头解放牌军民混用满大街都是!当年哪里来的煤老板,都是正规企业的承包者!举报?人家上牌了,合法的。除非军用特种车辆!
书本都不带这么写,你想象的八十年代!
一边说80年代就下岗了一边还跟你说那个时期会因为二道贩子抓起来,都什么跟什么
那个80年代随便啥车都可以上路,但是你没听电视剧说,到深圳那段,90年代严格了,严打,很多杂牌的报废的不合规的都不能上路了,所以艾长安那个退伍朋友就没开老5吨了,做维修了。
卖给煤老板是剧里那个二道贩子说的!
五改七,七吨车主要功能是牵引炮弹,打仗用的,搞运输5吨车并没有被完全淘汰。军车不仅中国,国际上大部分国家都不会随便卖给民用的,除非有批条。
你看到的普通人能开的基本民用的
那你看,当时政策就是这样。同时钻空子的人也很多,你可以开着军卡上路,随便整个假牌,只要没人举报你,你可以安心。但是一旦被举报,就是沈总工的下场啊。就是有这样的风险。最后为了活下去不是卖了嘛,但是那种在法律边缘纠结你们都觉得傻?
你把其他网友的说辞当我说的吧?我可没说八十年代出现大量下岗,也没有说什么二道贩子
就是那二笔说的,我支援你呢
我说的是他们八十年代山西人来买五吨车那会。没说到九十年代。九二年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
你搞错了,非计划渠道卖车和你上假军牌不是一回事。正儿八经的单位,买到车都可以合法上车牌。民用车冒用假军车牌是另一回事,跟买车不少一回事。假军车的事都九十年代了。
电视里的煤老板买的那车上不了牌照,那是资格的军车,煤老板是否合法都不确定,哪怕他有钱能使鬼推磨,风险总是有的。不过他们可能就是在当地山区用用,也不需要上牌照。
就为了这个事,大家辩论了几轮又几轮还都说不拢,就可以想象当时厂长和书记内心的纠结和挣扎了!所以不要因为厂长没批准卖车,就骂破厂长,就说厂长不懂得变通!凡涉及军车买卖(不包含军改民),不是简单的事!!
八十年代,基本上没有煤老板!剧中这个工厂不是军队直属企业,虽然承担军车生产任务,但不是不能卖给民用单位!事实上当年军车民车并无大的区别,军事单位用的车才是军车。剧中那个山西人,之所以买不到华汽的车,不是因为车子是不是军车,而是他们弄不到批条,也不不属于计划供应的渠道,跟上不上军车牌八竿子打不着。
八十年代有煤老板。那个年代基本改革开放了,很多东西可以自由买卖了,这军车没开放就因为是军车的原因,当然主要是批条问题,有批条原子弹都能卖。你不能因为国家经济不好吃不起饭了,伊拉克要来我国买原子弹,都卖了吧!国家领导不卖,你就说领导不合格?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没批条就不能卖,厂长没毛病。
没法跟你说了。说东你扯西。如果你是陕汽领导的儿子,我可以理解。但是这破剧拍成这鸟样,没必要辩解了。陕汽不是军队企业,滞销或淘汰产品如何处置,得有办法吧?不能没有任何处置措施,眼看着厂子资金紧张活活饿死?当年的主管部门,再蠢也不像你爹们那么蠢吧。
你不要说我说东扯西的,我都在前面说了,你自己不看完整。我都说了,当年上级真的不管,这是史实!!这是史实!!!不是上级的错,是步子迈的太大太宽,管不上!!然后呢,淘汰报废的军车你有门路可以买到,崭新的军车是一定不会随便卖给群众的!!!5改7,7没有出来之前,5吨车没有淘汰!!!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