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中科院研究生,坐标北京,疯狂的时候一个月打卡400多小时。通宵都很随便,有毒有害也是家常便饭,工资属于家里不补贴一些就勉强够生活的水平。六年。别说染头发,涂指甲都是基本不允许的,结婚也会被另眼相看。当然,关注时事的大家肯定知道遇到无良老板的悲惨命运。谁来拍纪录片记录我们?多少人能理解我们?上学上到快三十,没有存款,甚至需要家里补贴,毕业即中年。在大部分人人物高学历等于飞黄腾达的情况下顶着压力面对平庸那种苦闷谁能理解呢。研究生,不是每个单位都雇的起,就业如同过独木桥,继续科研要面对" Q规则",不从事科研就从小白开始从头做起。年轻是最大的资本,当你而立之年面对这些,那可不是轻描淡写的压力。
理解杀马特,羡慕他们有可以寻到的组织,有志同道合的人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哪怕只是一个眼神,看到标志性造型的点头致意,都是一份理解。
打工六年差不多也能有个门路,出人头地的。读书的速度是赶不上学历贬值的速度的,更何况全社会都"要求"这群人出人头地,而不给他们机会。
此外,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抬杠以及妄自揣测。如果不能站在不了解的人群的角度思考,也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读书就能改变命运?读书甚至不是捷径,看清现实的努力才是。

魔幻的2020过去了,新的一年有变得更好吗?

最赞回应
内心OS:好久不在豆瓣发言,随手回个帖,怎么又吵起来了?
如果将大家在网络上的愤怒和争吵,看作这个社会集体无意识的表征,那么这些愤怒,实际反映了期望的生活不能实现,导致的剥夺感。所以,从本质上讲,或许名校研究生(所谓学术民工)、都市白领(自嘲中的“打工人”)和杀马特青年(真正的打工人),在权力和资本面前,有着同样的无助和脆弱。
当然,我不否认,一些人有更多的退路,有更多选择的特权。但如果这些阶层身份,恰好就是权力分化瓦解无权者的手段呢——将本来同病相怜的被剥削者,分化出不同的身份群体,然后发动群众斗群众。那我们在这里互相争吵,否认对方个体困境的意义,岂不是正中权力的下怀?
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会受到自身经验的局限,难以想象他人面临的困境。然而,当我们看过越来越多的真实的影像,也就越来越能跳出自我经验的牢笼,认识到个体在这个时代的困境,往往是同一个结构性困境的不同面相,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中国是一个最需要非虚构影像和文字的国度,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也不仅仅是因为还有那么多贫困、愚昧、不公和新奇;而是因为中国最需要从真实中汲取力量。真实是我们沟通的唯一前提,真实是破解一切乌托邦谎言的唯一利刃。」
所以各位别争了,咱还是多看点儿片去。
李一凡:杀马特工人和城市白领,两者的压抑非常类似 | 正午访谈
https://mp.weixin.qq.com/s/a18ZfDhLoTYIANCBH5oEPQ
虎躯一震 我要再复制一遍这段话以示无比的支持
「中国是一个最需要非虚构影像和文字的国度,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也不仅仅是因为还有那么多贫困、愚昧、不公和新奇;而是因为中国最需要从真实中汲取力量。真实是我们沟通的唯一前提,真实是破解一切乌托邦谎言的唯一利刃。」
网络争吵很多是一些人发泄情绪,纯粹的发泄情绪,对方不要说共情,可能字都没看完。换个时间再看同样的问题,可能就不是这个回答。以交流为目的才会试着去理解,去讨论,去说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吧。不管怎么说,很羡慕杀马特能有群体,有标志性的特征。这个群体的形成和消亡,耐人寻味。
我遇到了一个变态导师,后来只待了一年就quit,出去工作了。
我们这种即使拿着本科学历出去也不至于进工厂的(杀马特们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休一两天,工资只有两三千,没有五险一金,经常遇到黑心老板拖欠工资,还会被社会上闲杂人等骗钱)
李一凡:杀马特工人和城市白领,两者的压抑非常类似 | 正午访谈
https://mp.weixin.qq.com/s/a18ZfDhLoTYIANCBH5oEPQ
最近那么多研究生学生被导师压迫导致自杀的报道,应该了解过吧,只是冰山一角。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工作不想做了可以辞职。研究生读不下去了,走都不敢走。毕业了去企业,大概率博士待遇不如待了三年的硕士,甚至不如待了六年的本科生,这都是毕业了才知道的真相。学历只是一个标签而已,但是太多人看不清,为了那个标签头破血流。
内心OS:好久不在豆瓣发言,随手回个帖,怎么又吵起来了?
如果将大家在网络上的愤怒和争吵,看作这个社会集体无意识的表征,那么这些愤怒,实际反映了期望的生活不能实现,导致的剥夺感。所以,从本质上讲,或许名校研究生(所谓学术民工)、都市白领(自嘲中的“打工人”)和杀马特青年(真正的打工人),在权力和资本面前,有着同样的无助和脆弱。
当然,我不否认,一些人有更多的退路,有更多选择的特权。但如果这些阶层身份,恰好就是权力分化瓦解无权者的手段呢——将本来同病相怜的被剥削者,分化出不同的身份群体,然后发动群众斗群众。那我们在这里互相争吵,否认对方个体困境的意义,岂不是正中权力的下怀?
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会受到自身经验的局限,难以想象他人面临的困境。然而,当我们看过越来越多的真实的影像,也就越来越能跳出自我经验的牢笼,认识到个体在这个时代的困境,往往是同一个结构性困境的不同面相,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中国是一个最需要非虚构影像和文字的国度,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也不仅仅是因为还有那么多贫困、愚昧、不公和新奇;而是因为中国最需要从真实中汲取力量。真实是我们沟通的唯一前提,真实是破解一切乌托邦谎言的唯一利刃。」
所以各位别争了,咱还是多看点儿片去。
我都想给你投币了。
网络争吵很多是一些人发泄情绪,纯粹的发泄情绪,对方不要说共情,可能字都没看完。换个时间再看同样的问题,可能就不是这个回答。以交流为目的才会试着去理解,去讨论,去说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吧。不管怎么说,很羡慕杀马特能有群体,有标志性的特征。这个群体的形成和消亡,耐人寻味。
你是真的逗,没有逻辑还只认自己那套死理儿的人结局就是撞南墙
虎躯一震 我要再复制一遍这段话以示无比的支持
「中国是一个最需要非虚构影像和文字的国度,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也不仅仅是因为还有那么多贫困、愚昧、不公和新奇;而是因为中国最需要从真实中汲取力量。真实是我们沟通的唯一前提,真实是破解一切乌托邦谎言的唯一利刃。」
能看透还能表达出来,还愿意表达出来佩服
我遇到了一个变态导师,后来只待了一年就quit,出去工作了。
我们这种即使拿着本科学历出去也不至于进工厂的(杀马特们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月休一两天,工资只有两三千,没有五险一金,经常遇到黑心老板拖欠工资,还会被社会上闲杂人等骗钱)
你是清醒的,但是很多人做不到,你及时脱离了深坑,但是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那是深坑。进厂有工资收入总比吃不上饭好吧?谁又比谁好到哪里去?我师兄,特别好的人,毕业那年精神崩溃进精神病院,从985博士变成一个呆子,导师这个时候站出来说都给他安排好了毕业没问题的。事实是那个组很多人quit因为家庭实在困难,支撑不住。我顺利毕业了,我能说他们没毕业的有问题吗?只是我幸运而已。在这个压抑的社会,没有谁是幸运的。
括号里那段话太惊艳了,但是很遗憾现实里演的是虚构影像,文字里跳跃的是意淫梦幻。现阶段恰恰只能从虚构里窥探现实,真实太残酷了,那种残酷会把人压碎碾碎,和杀马特的困境异曲同工。感慨一下。
一只小野猫勤勤恳恳每天到垃圾桶翻取食物补充蛋白质。吃饱饭后寻找小母猫在草丛嬉戏打闹。好不快乐。
一个人从小吃着面包牛奶长大。长大后工作不顺心,进退两难。怕失去牛奶面包又不愿降低餐饮标准。从而根本没有精力去寻找另一半。
问:猫和人每天忙的是同一件事吗?
即便括号内容粉饰的再平坦,也无法抹平阶层间的那道沟壑。借用你的话“每个人都会受到自身经验的局限,难以想象他人面临的困境。” 既然如此,何出“然而”?又如何“相似”?
想起片中一句话:“一碗泡面,吃一半放冰箱,第二天再吃”。若无此经历,赶紧换频道吧,这个话题你的评论资格超越上限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