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那份温柔 あの優しさへ (2017)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也喜欢 · · · · · ·
向着那份温柔的影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小田香谈《向着那份温柔》:“我有时确实能感受到摄影机凝视中蕴含的温暖”
(本文发表于“独放”公众号) 访者:罗文·林纳兹(Rouven Linnarz) 翻译:Pincent 译注:对原文略有删节 小田香(Koari Oda)1987年出生于大阪府枚方市,早年不得不放弃成为篮球运动员的梦想。最终她决定到美国留学,在那里她首次接触电影制作课程。回到日本后,她执导了首...
(展开)

小田香:以电影联结远方与身旁的人们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本文发表于“电子纸镇”公众号,想要观看此影片,详见“电子纸镇”相关推文) 本次东巢·艺穗节影像版块展映活动的第二周,我们将放映小田香导演的两部作品,分别为《闪瞬》《向着那份温柔》。这两部作品都是小田香在波斯尼亚求学期间拍摄,影片当中充满着创作者细腻、温暖的... (展开)
年轻新锐导演,我只看到了年轻,真的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观影感受】 一个出了柜的文艺小青年,拿摄像机离家出走式的,以留学为赌气口,反抗着,个性着,拍点日常画面,配点自以为是的小散文旁白,就是大师了,就演绎痛苦成仙了? 套用影片中的一句旁白:“我在思考,我在这里干什么呢?” 敢这么拍画面的,起码文字功底了得,但可惜... (展开)> 更多影评 3篇
添加新讨论
讨论区 · · · · · ·
最大的温柔就是观影给本片的评分 | 来自律律 | 2025-04-26 16:29:41 | |
哪里能看,有zy吗? | 来自无爱可诉 | 2024-04-16 21:48:00 |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出源】文艺系 (稀有电影)
- 值得关注的女导演作品(2010-2019) (mecca)
- BISFF 2020 - 第四届北京国际短片联展 (qw0aszx)
- 纪录片 (余波野餐)
- 片单|2025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更新中) (船续前行)
订阅向着那份温柔的评论:
feed: rss 2.0
向着那份温柔的短评 · · · · · · ( 全部 285 条 )
18 有用 山大 看过 2020-06-10 10:54:31
非常坦诚、直率的回忆和记录。记录了小田香在萨拉热窝Film.Factory在贝拉·塔尔门下的三年时光。对于影像的力量的自我拷问:为取材过的波黑的矿工放映《矿》,小田香就坐在投影仪后面。“一边诅咒一边祈祷,这是我最脆弱的时刻,但是我已经决定要放,这也是一种勇气”。联想到导演的处女作,这是queer加上female identity后非常内敛且有力的作品。
11 有用 热爱生活的番茄 看过 2021-01-12 06:37:44
小田香的影像是自我的,寻踪的。从日本到萨拉热窝,再到南美,她希望观察,并且把观察的成果放给被观察的个体。她用电影语言在语言不通的群体间架了一座桥梁。我们看到那些矿工在影像的镜子中找寻到了自己。从这一点,她拓宽影像互动的广度,而不只是沉溺于记录。
4 有用 Pincent 看过 2020-11-13 10:53:42
85/100 #NoweHoryzonty2020# 要如何,才能抓住蝴蝶,并不将其翅膀折断。关于导演自己的生活所触与拍电影行为本身的真诚自述,采用非常私人、感性、动人的方式,关注着导演、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关系、创作者与她周围所处外在世界的关系,既是探索,也是质问,亦是重新定义创作,且仍旧处在这个探路的过程中,或者说处在想要最终“触摸到蝴蝶”这个痛苦但重要的旅行中,而电影即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85/100 #NoweHoryzonty2020# 要如何,才能抓住蝴蝶,并不将其翅膀折断。关于导演自己的生活所触与拍电影行为本身的真诚自述,采用非常私人、感性、动人的方式,关注着导演、摄影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关系、创作者与她周围所处外在世界的关系,既是探索,也是质问,亦是重新定义创作,且仍旧处在这个探路的过程中,或者说处在想要最终“触摸到蝴蝶”这个痛苦但重要的旅行中,而电影即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小田香坚信这一点。白色圆圈像眼睛,也像显微镜镜头。声音设计太喜欢了,抚慰人心。 (展开)
19 有用 沈念 看过 2020-11-20 23:47:33
将小田香作品中的私影像气质最大化的电影(我认为甚至大过《噪音如是说》)。以“致母亲的家书”为形式串起作品集,除却出道作《噪音如是说》,之后的《呼应》、《Flash》与《矿》等都是以他人或风景为主要取材对象。而这些看似与私影像对立的“他影像”却被小田香自我剖析式的旁白回收入她的内心世界。于是乎,“他与私”的边界在影像与声音的交缠中彻底消融。喜欢那模糊了边界的圆形构图,像是一个凝结了回忆与幻想的水晶球... 将小田香作品中的私影像气质最大化的电影(我认为甚至大过《噪音如是说》)。以“致母亲的家书”为形式串起作品集,除却出道作《噪音如是说》,之后的《呼应》、《Flash》与《矿》等都是以他人或风景为主要取材对象。而这些看似与私影像对立的“他影像”却被小田香自我剖析式的旁白回收入她的内心世界。于是乎,“他与私”的边界在影像与声音的交缠中彻底消融。喜欢那模糊了边界的圆形构图,像是一个凝结了回忆与幻想的水晶球,又像是爱哭的小田香那湿润的瞳孔。喜欢她用有限的视野不时失焦地、逐字地拍摄那些词语。句段轴的功能因此被延迟,让人不得不等待、猜测,在某个格外模糊的词语中遗忘了句子的开端,然后突然又觉得完整的句法与意义也没有那么重要。琐碎的、呓语的、偶然的……在所有温柔的尽头,相信她所找到的,一定会是她自己。 (展开)
5 有用 小烨 看过 2025-04-24 19:26:01 北京
#BJIFF 梦呓般的碎碎念独白,忽近忽远的镜头,萦绕着的钟声、钵声、风铃声等,像给观众的一场禅修仪式,也是导演的一次自我梳理和洗礼。街上的流浪狗、动物园里的猴子、矿井下的工人、迷茫的吉普赛人、出柜的女儿、哭泣的母亲……众生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