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圣殿 Palace for the People (2018)

导演: Georgi Bogdanov / Boris Missirkov
编剧: Georgi Bogdanov / Boris Missirkov / Georgi Tenev
主演: 斯大林 / 列昂·托洛茨基 /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 / 赫伯特·冯·卡拉扬 /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 埃列娜·齐奥塞斯库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保加利亚 / 德国 / 罗马尼亚
语言: 德语 / 俄语 / 保加利亚语 / 罗马尼亚语 / 塞尔维亚语
上映日期: 2018-10-31(德国)
片长: 76分钟
又名: 人民宫:建筑巡礼
IMDb: tt8524146
5星
18.1%
4星
47.3%
3星
27.7%
2星
6.4%
1星
0.5%

人民的圣殿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03 条 )

热门 /  最新 / 

10 capver 看过 2019-06-15 15:04:15

今年上影节的第一场,五个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它们的宫殿,莫斯科大学、保加利亚文化宫、布加勒斯特议会宫、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宫、柏林共和国宫。 “共产”与“宫殿”,一个属于人民一个属于权力,两个如此对立的概念,造就出这些宏大、壮丽、狂妄的建筑。拆掉可建一座胡夫金字塔,或拥有世上最大的钟,还有即便今天看起来都科技感十足的移动千人座椅。对于这些建筑的管理,就像对于一块土地的统治,极权、效率,或许也曾有进步... 今年上影节的第一场,五个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它们的宫殿,莫斯科大学、保加利亚文化宫、布加勒斯特议会宫、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宫、柏林共和国宫。 “共产”与“宫殿”,一个属于人民一个属于权力,两个如此对立的概念,造就出这些宏大、壮丽、狂妄的建筑。拆掉可建一座胡夫金字塔,或拥有世上最大的钟,还有即便今天看起来都科技感十足的移动千人座椅。对于这些建筑的管理,就像对于一块土地的统治,极权、效率,或许也曾有进步。 建筑师在其中不过是设计者,是红色理念延续下去的执行工具。 然而在建造时,人人都以为这代表着自己民族光明的未来。可回头看看对于整个人类的历史而言,这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力量。 我看完的唯一感受:也许共产主义只是马克思的一场梦。就像莎士比亚梦到他的戏剧一样。 (展开)

6 705K 看过 2019-06-15 15:13:49

#SIFF22# 历史总会重复,从开凿大运河的隋炀帝到建造人民宫的齐奥塞斯库。 PS:跟在莫斯科大学留学的朋友求证了,现在莫大食堂的打菜阿姨已经不使用算盘了。 Android

2 Jue 看过 2019-06-22 14:05:38

浪费了好题材,太贪心,各种拼凑

4 开门见猫 看过 2019-06-15 15:21:44

2019SIFF第一部,五座位于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大型建筑速览。建筑可以反映国家或个人的意志,可以影响人类的生活甚至历史的走向,可以成为一段回忆或一种情结,其展示的审美 运用的技术或许可以战胜时间。片长很短,大部分配乐略戏谑,可能是在说 其实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

4 忆秋 看过 2019-06-15 15:43:46

点到为止,碎片式。第一个硬是没看懂。。。是说莫斯科大学的楼就像《摩天楼》那样吗。。塞尔维亚“南斯拉夫宫”里的咖啡女士印象深刻。一个个房间对应国家的大小真是…神奇的操作。罗马尼亚这个宫殿大多数空间给了走廊,人物命运刻画忒简单了。。那个玻璃灯模仿钟乳石的也是蛮特别的。保加利亚的也没看懂(智商欠费了)。 对单词的讲解很喜欢诶!好学究哦哈哈哈好喜欢!

> 更多短评 103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人民的圣殿的影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念起便是柔情 2019-06-20 13:56:20

重访共和国理想的建筑肉身

莫斯科大学、布加勒斯特人民宫、贝尔格莱德联邦宫、柏林共和国宫、索菲亚国家文化宫。这五个建筑,除了柏林共和国宫在两德统一时遭到拆毁之外,其它的都保留了下来。对它们的称呼略显尴尬,它们曾是共和国理想的建筑肉身,现在或被收编为所谓的新的国家机器,或者被收编为文化...  (展开)

> 更多影评 1篇


讨论区   ·  ·  ·  ·  ·  ·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0条)

以下片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人民的圣殿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