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周一,今早更新的《早餐中国》看了嘛?没看的话赶紧花5分钟看看,这一集是大型真香现场↓↓
也许你没听说过湖南长沙这家马记粉店,但事实是,有吃货从广州、上海等全国各地过来打卡马嗲嗲的烧麦,甚至是一下火车就过来吃。
当集的导演小姐姐写下了拍摄当时的一些故事,纪同学在下面分享给你们↓↓↓
—————手动分割线——————
大家好,不好意思,又是我——“长沙导演”汪倩昕,又一个周一见。
长沙人除了恰粉恰面还恰些啥?这不,就发现了“平平无奇”的烧麦。说到烧麦,南北差异巨大,包肉、包海鲜、包糯米,包香菇笋干,丰富之极。一个长沙老口子喜欢的烧麦,猪油渣和胡椒必不可少,一口咬下去带来最简单直接的味觉冲击。
一早知道马嗲嗲的烧麦很有名,传说是8点之后就“莫得恰”,所以为了吃上这一口,我和我的小伙伴5点就起床,6点到店(也是素颜的样子)。一坐下便点了一碗粉和一个烧麦。想象中猪油渣的烧麦会很油腻,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我一口咬下,香气随着热气喷涌而出,粒粒分明又熟得恰到好处的糯米裹着若隐若现的油渣,每一口都带着胡椒香,嗯…又一个真香现场。

当马娭毑得知我们是福建来的,她便热情的跟我们说长沙哪里好玩,小马哥还从旁辅助,告诉我们可以在哪里搭地铁坐到哪一站。当时我们并没有表明来意,回去之后想起那一刻,就觉得很暖心,这大概是我想拍马嗲嗲一家的主要原因吧。(纪同学注:娭毑[āi jiě]是湖南方言中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烧麦制作费时费力,一般是晚上做好赶着第二天一早卖,为了配合我们左一个“大哥,等一下,这个再来一遍”,右一个“能不能再多搅几下,停得久一点”,拍摄第一晚小马哥就被我们折腾到12点。
平时的他也几乎没有休息时间,“36岁之前关门之后还会带着孩子老婆去公园、商场逛逛,在36岁之后关门了只想休息,去到外面玩能坐着就不想站着”。看来36岁是个坎啊~
说到自家的烧麦,小马哥感叹道“我们家的粉真的是很好吃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烧麦火了”,关于这个疑问有没有长沙的朋友来解答一下?(纪同学:欢迎长沙的朋友们留言解答)
而马嗲嗲呢,在拍摄的间隙总是不忘提醒我们要抽空吃饭,说趁着这会儿人少赶紧吃!最后拍全家福的时候,他特别要求马嗲嗲1.0、2.0和3.0版本要拍一张合影,真的是很有爱的一家人了。

说到这,不得不说长沙人的热情与爽直,他们对于电视拍摄似乎见怪不怪,看到我们抬眼就问哪个台的啊,当我们说是福建来的,他们才会撇我们一眼,诧异的表示“福~建来的啊,怎么跑这么远到长沙的咯”,随后就拉着你细数当地美食。
他们总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被镜头拍到会说“不要拍啦,这么丑”,可紧接着就默默挪到摄像大哥身边问,“可以看看拍的怎么样吗?”

最后,导演真不是长沙人!只是以一个初访者+吃货的心去寻找这些拍摄的小店,它们不一定是最好吃的,却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如果没有说到大家心中的那家店,欢迎推荐呀!
看到胡椒立马倒了胃口
原来是我们大胡建导演拍的,赞!这家人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脸上时刻洋溢的幸福感都快溢出屏幕了
各花入各眼。各地老饕推荐的烧卖也吃过不少了。这家我也去吃过没被惊艳到,感觉一般般。
这种早餐的仪式和幸福感一般的拍摄团队很难表现出来,第二季应该会比第一季更有意思吧。
超喜欢~谢谢拍出来这么治愈的片子 在疫情中看到瞬间觉得好温暖
我真的5点起床过去吃滴😂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