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的影评 (94)

小斑 2009-11-06 04:09:10

哪里有灵魂,哪里就有音乐厅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话因为转述的人只讲了半句而变了味道。比方说皇帝说“中国是一头睡狮”,中国人拿来自勉时从来不讲下半句“但愿她永远不要醒来”。又比方说曾经有个人双眼放光地对我说“如果真的有外星人的话,我们可以用音乐来交谈”,我立刻很敏捷地吐槽说“也许人家根本和...  (展开)
维也纳的猫 2011-04-28 16:05:30

那些伟大的苦难和平凡的音乐

奇怪的是,真正让我感动的并不是让人哭得稀里哗啦的结尾,那场最终成功举行的音乐会。相反的,那些天才的音乐家平凡的生活、非凡的才华和深重的苦难之间相互交织,才真正让我感到唏嘘不已。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指挥家和大提琴手开着救护车,一路在莫斯科辗转奔波,一点点寻...  (展开)
麦克白大人 2011-07-04 11:51:25

痴人的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高明的作家会把稀松平常的故事主线讲的无比好看 比如说,《被侮辱与伤害的》。私奔被甩这是多么一傻叉的事啊,可陀翁就能讲的催人泪下令人欲罢不能。 又比如说,阿城的《棋王》,把个痴儿棋青写的神情跃然纸上,一盘棋下的惊天地泣鬼神。 还比如说………… /*题外话:从人...  (展开)
鹿希 2010-01-31 18:37:18

别具一格的《音乐会》

《音乐会》(Le Concert) 说的是勃捏日列夫时代俄国著名的乐团 Bolchoï 借故政治清洗运动,想把'异己'的犹太艺术家踢出门。指挥 Andrei Filipov 拒绝合作,不愿把自己钟爱的大小提琴手等艺术家解雇,结果自己反被当作人民的敌人给斯文扫地,罚去当乐团的清洁工,同事朋友小提...  (展开)
巴斯特德 2013-04-25 21:50:17

那些有关音乐的记忆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我最喜欢的协奏曲,没有之一。但是我真的没有想到,竟然有人真的为这部协奏曲拍了一部电影。 音乐,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了人类抒发情感的一种手段,在聆听这些伟大的不朽的音乐时,带给人心灵的巨大震撼,是无可比拟的。...  (展开)
dingmumu 2011-04-05 06:57:10

老柴还是要靠俄国人

泪点低的人自然看什么都会被感动,前面剧团经理默念巴黎的时候就已经催下一滴眼泪。巴黎有最好的评论和最好的观众,可是他不知道这个时代已经变了,像那家餐馆一样烟消云散,空留一个党部的架子。 所以看到一群白发的老人,迟暮的美人,身材肿胀的大叔大婶们拎着乐器在红场聚集...  (展开)
荧光 2011-03-26 18:45:47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

是一部关于理想(或梦想)的电影:落魄的音乐大师想重拾尊严;刻薄的乐团经理高举革命理想,要与法国的同志重建联络、再振辉煌;已痴肥如屠夫的大提琴家莎夏失却一切、只待这疯狂的演出重燃生活的希望;号手父子行走巴黎搞推销以贴补家用(儿子竟然叫摩西)……六十多人...  (展开)
2012-04-26 00:04:17

梦想如何实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1991年,苏联在一夜之间变了色,飘荡在克里姆林宫近达70年的红旗黯然褪下。 那个世界过去了,新的世界开始了。有些人爆发了,更多的人落魄了。 安德烈,曾经Bolchoï音乐团的指挥,因不愿解除同小提琴手——犹太人的合作演出,在一次柴可夫斯基的演奏会上,被当...  (展开)
elena-chicken 2012-04-17 00:18:29

不要用政治绑架音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看到影片的前半部分,认为这是部精彩的作品,但是剧情越是曲折进展,就越是感到疲累,到结尾处感动已经荡然无存。 如果这是一部反映苏俄艺术工作者生活的历史记录片,它的深度有待挖掘。如果这是一部表现了“生活中处处有音乐”的励志片,那么它被太多不属于作品本身的东西束...  (展开)
竹子 2012-11-05 13:00:33

想去听听交响乐

之所以看了这部影片是看到微博上有在推荐,说是让人嚎啕大哭的一部片子。 好吧,可能是每个人观影的点不一样,我一滴眼泪都没掉。 剧情略显拖沓和荒谬,怪不得是定义为喜剧片…… 不过不得不承认,像我这么个跟交响乐绝缘的旁观者,看完后都确实有被震撼到,希望去好...  (展开)
微微 2010-07-12 07:07:32

人民公敌

本来只想给三颗星,但是因为结尾欣赏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和montage的时候赚了我好几滴眼泪,所以硬是加了一颗星。做了一些关于导演Radu的research,看了他的名字我就想起大学的罗马尼亚教授,结果他果然是在罗马尼亚出生,在法国生活的犹太人。因为有着法国社会的优越感...  (展开)
潔西卡變 2011-07-02 17:57:28

垂垂将老,别把梦弃

随着音符的此起彼伏,安德烈双臂挥舞,眉飞色舞,操控着舞台的人顿时被手机铃声召唤回现实——一个清洁工。让人倏地心里一沉,从云端跌落重重摔下。 人怎么接受命运的玩笑,一开三十年,红尘一梦已走了大半遭 destiny is not a joker for it is not funny at all! “一尘不染...  (展开)
黑夜瞒天 2011-08-01 00:39:51

大气磅礴,震撼心灵,俄罗斯都能拍出这样揭露过去,讽刺当前,而不失人文精神的电影,我朝情何以堪!

原本我一直对俄罗斯文化都不怎么待见,印象中的他们总是拖沓、酒鬼与混乱,强忍下看这部电影,从半个小时之后,就逐渐进入了状态。 作为一部音乐剧情电影,看完让人刻骨铭心,不为强权的抗争,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不可比拟的爱恋,如此曲折而又凄惨的故事,配合震撼磅礴...  (展开)
四重奏 2011-11-26 12:09:32

矫情之作

不知道这到底是哪国拍的电影,电影里的人物在俄罗斯应该说的是俄语吧,但我怎么觉得象法语。 看电影的名字,Le,应该是法语,那电影制作方应该是法国。 Concert是音乐会的意思,concerto是协奏曲的意思,电影的主线是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英文是Concerto in D Major...  (展开)
土豆7 2022-03-19 22:31:32

琴盒里的希望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前面有点松散,但最后的部分终于聚集了起来。为了最后的演出看的这个电影,结尾真的👍。 看到介绍时想起来begin again等一系列,还看到有人说音乐版的少林足球哈哈哈,有点贴切了。 看到喝多了排练迟到什么的那里,真是感同身受的生气😤更别提还这样有演出的场合 琴盒里的...  (展开)
永结一秋 2014-05-20 20:20:48

有一场你的音乐会在等你

也许,关于人的一切原因都是妄想会饮,关于人的一切结果都是贪嗔围城;也许,生命本身就是来自魔鬼的一阵空虚嘲笑,人生就是一个不怀好意的玩笑;也许,我们是在神明写好的滑稽剧本中扮演了一个个自以为是的小丑,从来就没有挣脱枷锁的自由——但是凭着他的尊严和梦想,人,你...  (展开)
江海寄馀生 2020-10-01 22:09:41

最后的结尾是一场百年的孤独

《百年孤独》的结尾是——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时,上校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那么《音乐会》的结尾便是——许多年后,面对观众时,安妮在柴可夫斯基协奏曲中看到了西伯利亚冰原上父母的悲恸而孤独的死亡。 看到那个在西伯利亚空弹琴的“疯女人”...  (展开)
冰剑 2011-04-26 11:01:01

政治如云烟,音乐恒久远

《音乐会》是一部将政治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影片,这也是一部俄国沧桑加法国幽默的影片,再加上前后30年的时间维度,让影片的立体感顿现。 对于政治所带来的扭曲和变态,只能用常态和理性来回击并加以嘲笑。对于政治所带来的隔阂和仇恨,只能用人类的共同语言—音乐来...  (展开)
帅得像小鸟一样 2011-04-25 22:19:22

她说他需要心理治疗一下(严重剧透)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讲了一位指挥家安德烈时隔三十年终于实现夙愿的故事。 因为政治原因,当年他的演出没能到最后,作为音乐家所追求的极致也未能达到。而当年的小提琴手也遭迫害,至死未能重登舞台。三十年后,作为清洁工返回剧院的指挥家却意外地看到到了法国夏洛特剧院的邀请。在时任保罗乐团实...  (展开)
新鲜仔 2024-05-10 10:00:24

我喜欢充斥在身边的白噪音

写这篇短文和看这部电影之间隔了一个晚上,早上一睁开眼开始打字,想起的电影中第一个声音元素并不是最后华丽的音乐会演奏,优美的小提琴乐声,而是演奏会开始前掌声的处理,躁动,刺耳,不和谐。 我觉得似乎这段盖过了所有声音的,听起来有点奇怪的掌声可以作为对整部电影声音...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后页> (共94条)

订阅音乐会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