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雨 Июльский дождь (1967)

导演: 马林·胡茨耶夫
编剧: 阿纳托利·格雷布涅夫 / 马林·胡茨耶夫
主演: 亚历山大·别利亚夫斯基 / 叶芙根尼娅·科最列娃 / 季诺维·格尔德特 / 亚历山大·米塔 / Yevgeniya Uralova / Yuri Vizbor / Yuri Ilchuk / Boris Belousov / Viktoriya Beskova / Valentina Sharykina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语言: 俄语
上映日期: 1967-08-07(苏联)
片长: 107分钟
又名: 七月的雨 / July Rain / Iyulskiy dozhd
IMDb: tt0171408
5星
12.4%
4星
47.2%
3星
35.1%
2星
3.7%
1星
1.7%

七月雨的短评 · · · · · · ( 全部 176 条 )

热门 /  最新 / 

5 天涯人誰 看过 2021-05-16 15:40:22

当镜头扫过都市的喧嚣,背景音一直反复横跳于一种恼人的城市气息。群像的提炼与重新投入,青年的彷徨与莫斯科的迷茫,在无数他者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讽刺的庸常和无聊。叙事或镜头刻意的模仿是所谓的新浪潮,故作姿态的音乐和台词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达到了恼人的地步,不如最后一曲向着明斯克前进的道路来的慷慨直接,一股脑儿宣泄出来心头的郁结。看到片尾是卡连监制修复,结合山海经的剧透,莫非是说上海7月大师展有盼头再见卡... 当镜头扫过都市的喧嚣,背景音一直反复横跳于一种恼人的城市气息。群像的提炼与重新投入,青年的彷徨与莫斯科的迷茫,在无数他者的衬托下,显得更加讽刺的庸常和无聊。叙事或镜头刻意的模仿是所谓的新浪潮,故作姿态的音乐和台词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达到了恼人的地步,不如最后一曲向着明斯克前进的道路来的慷慨直接,一股脑儿宣泄出来心头的郁结。看到片尾是卡连监制修复,结合山海经的剧透,莫非是说上海7月大师展有盼头再见卡连? (展开)

9 censored dump 看过 2021-05-16 15:37:22

开场的巡游奠定了全片的基调,摄影机进入了一种收音机的状态,时而播放着西方内容(卡门、爵士、夜曲),时而又转回莫斯科的频率,男女主像是法国新浪潮走出来的人物,衣冠楚楚,出入沙龙,漫步在都市的车水马龙和电影海报下,他们的空虚、无聊、无情节性折射现代的困境(电话反而阻隔了真实的相会),“决斗已经过时了”,具有整全性的抗争已然结束,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台,播放着已成碎片的知识(科学新闻)和艺术(收音机放... 开场的巡游奠定了全片的基调,摄影机进入了一种收音机的状态,时而播放着西方内容(卡门、爵士、夜曲),时而又转回莫斯科的频率,男女主像是法国新浪潮走出来的人物,衣冠楚楚,出入沙龙,漫步在都市的车水马龙和电影海报下,他们的空虚、无聊、无情节性折射现代的困境(电话反而阻隔了真实的相会),“决斗已经过时了”,具有整全性的抗争已然结束,世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台,播放着已成碎片的知识(科学新闻)和艺术(收音机放的戏剧是契诃夫《三姊妹》),影像跟随着状态调频,从升降镜头拍公交站拥吻,到街景众生相,似乎是独具特色的总结:碎片化的主角,终会消失在人民中。 (展开)

5 白井黑子阿尼娅 看过 2021-05-16 18:36:36

确实非常受法国新浪潮的影响,与其说是爱情故事,不如说是情绪的影像诗歌。“让我们去那个给人们带来幸福的部门”—当时我在想,离婚证不也在一个地方领么。“我不去选择去结婚,也是一种选择吧。”看到银幕上有女性有更多选择而不是和谁在一起,我就放心多了。

6 丁一 看过 2010-12-04 19:15:05

卡门进行曲,熙熙攘攘人,雾失长街,密林津渡,皆为诗意

6 熊仔俠 看过 2012-02-14 22:03:24

胡茨耶夫在沒有越界的前提下對蘇聯電影的現實主義做了新闡釋。他仿似旁觀者一樣憑藉鏡頭記錄著大時代下的景象種種,清新而乾淨。而他作品裡頭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那麼的近,但關係卻那麼的遠。一種疏離感觸目可及。

> 更多短评 176条
为什么被折叠? 有一些短评被折叠了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账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你关注的人还没写过短评
我要写影评

七月雨的影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Maverick 2019-11-10 16:14:07

《七月的雨》电影剧本

《七月的雨》电影剧本 文/〔苏〕A·格列布涅夫、M·胡齐耶夫 译/夏志道 城市过着一般的日常生活。人群在人行道上熙来攘往,在商店、机关门口拥进拥出,聚集在商亭旁,消失在地下人行横道里——那里虽然也拥挤,但终归可以暂时避一下太阳——,随后又匆匆忙忙地赶路。人行道上显...  (展开)
麦哲伦地图 2022-01-22 13:25:19

《七月雨》(1965)如同《那年我二十岁》的镜头,展现了莫斯科青年男女的日常生活场景...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马林·胡茨耶夫同志,作为米哈伊尔·罗姆的学生。 拍摄了很多60-70年代生活故事片。 包括《滨河街之春》、《那年我二十岁》、《七月雨》,《我仍然坚信》 七月雨没有太多的矛盾和冲突,即使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26-30岁)的感情,恋爱过程。 徐徐道来,衬托在60年代莫斯科城市...  (展开)

> 更多影评 2篇


讨论区   ·  ·  ·  ·  ·  ·

> 去这部影片的讨论区(全部0条)

谁在看这部电影 · · · · · ·


订阅七月雨的评论: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