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的日子的影评 (23)

haru 2010-06-01 11:29:22

短暂却漫长的旅行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BBC拍摄的电视或电视剧,一向很有品味。虽然上次那部所谓的恐怖片“The Turn Of The Screw”真的不咋地,甚至产生到底是不是BBC制作的质疑。 不过,看到“A Short Stay in Switzerland”的时候,首先就被名字所吸引: 假期+瑞士,多么浪漫,多么惬意,多么享受的感...  (展开)
apache 2010-09-06 23:24:38

有生之年是否能得到一个选择的权利

八年前,我得知我爸的病,急匆匆赶回家,飞机上看到一则新闻:“科学家表示两年内将全面攻克癌症”,彼时心中充满了希望。当时我爸刚做完手术,医生说,乐观的话,再坚持两年没有问题。结果半年也没有撑到。原来医生说的乐观,不是病人乐观,更不是家属盲目乐观,而是病情乐观...  (展开)
悠扬蜗牛 2010-07-05 15:44:16

PSP引起的安乐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PSP在这里并不是指我们常常看见人玩的一种掌机游戏。 而是指医学上的一种神经逐渐失控的病。 这种病是无药可救的,得到的人会慢慢的变得象植物一样活着。是的象个植物,甚至不是动物,喜怒无常,所有肢体不受控制,失去记忆,最后你会连闭眼也做不到,只是活着的躯壳。 ...  (展开)
小七月-发财版 2017-07-31 15:22:44

以我的名义选择死亡

由英国BBC出品根据2006年发生在瑞士苏黎世的英国医生安娜•特纳最后一段真实的人生经历改编的电影《在瑞士的日子》,讲述了安娜•特纳博士如何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刚刚失去丈夫的安娜•特纳博士,就被医生诊断出和丈夫患有同样的神经系统疾病。亲历丈夫痛苦的安娜•...  (展开)
Claire & Ivy 2012-05-29 16:56:56

最后的日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近来狂爱英国电影,咬字清楚、用词简洁、优雅,绝对适合我这种英语白痴锻炼听力。 Dr. Anne Turner一个拥有三十年职业生涯的医生,她对治疗本身具备理性的认知和预知(当然她在英国,若在中国,我觉得吧,我就不去医院感受中国了);另外从陪伴她丈夫的患病到离去以及自己从...  (展开)
蔡花花儿 2011-10-22 16:00:18

坚强的死亡

许这样的影片不该在愉悦的周末来看,但又适合哪一个日子来看呢?我们有生之年的哪一个日子适合观看一个绝症患者Anne Turner医生所选择的尊重生命的死亡?如果你看过《A SHORT STAY IN SWITZERLAND》,那一定读到了Anne Turner博士对生命的尊重和她面对死亡的坚强。  (展开)
梓玥 2010-09-24 16:36:53

死的事

安娜特纳医生的故事,《在瑞士的日子》。 或许我们这样的国度死亡只是一种听天由命的遭遇,当生命的困境真实降临的时候谁有勇气给生命一份尊重,一份死亡的尊重? 法律不允许,亲情也许不允许,但文明的理智给予了生命这一份高级的选择。 我佩服安娜医生的明智和对生命本身的了...  (展开)
幻莘魔瞳 2010-07-05 17:50:37

带着尊严死去

《在瑞士的日子》英文名:《A Short Stay in Switzerland》,这部影片是由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Anne Turner医生在身患绝症后的选择。Anne Turner医生在目睹了丈夫的痛苦后,选择了有尊严的死去。 安乐死在西方一直是个饱受争议的话题。而在我看来,死亡是一个人的权利...  (展开)
壹大人 2014-02-08 23:58:12

隐忍的抉择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看的第一部关于安乐死的电影是《死亡医生》(You Don't Know Jack),该片叙述了Jack Kevorkian为其病人争取死亡的权利所作的种种努力。 围绕着科沃基恩设计的为他带来恶名的“安乐死机器”(该机器由自动程序完成静脉注射药物而结束病人的生命),他在1990年代初协助的...  (展开)
芷宁 2010-05-26 04:23:00

《在瑞士的日子》:病患的临去尊严

(芷宁写于2010年5月26日) BBC不仅长于对本国名著的改编再现,还善于对真实事件做朴素本白的剖视,这部《在瑞士的日子(A Short Stay in Switzerland)》便是据英国医生安娜·特纳最后一段真实的人生经历改编,再次将“安乐死”的合法性置于众人面前,不过,影片的呈现手...  (展开)
小刘忙 2011-11-02 06:38:00

选择的勇气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直以来都对传记类的电影有特殊的情结。这种情结,就像是读以前写的文字。只要这文字后面署上了时间和地点,这段字就活了。有了时间和地点,文字就变成了记录,它就存在于了具体的时空之中,这样就多多少少和我有了联系。 大概是出于这个原因,那些被署上“此片献给某某”或...  (展开)
1-1-1 2011-10-23 22:51:40

当未知的死亡变成可知

看电影之前先看的简介,知道讲得是安乐死,并且也是比较支持安乐死的,这也是对于病人的一种尊重。 “安乐死”是个名词,也是个动词,一个需要病人本身,病人家人朋友挣扎的动词。会有很多人不理解“安乐死”,就像特纳医生的朋友克莱尔,甚至是指责安娜的自私,但是幸运...  (展开)
某天某人 2011-08-08 23:33:46

向生,还是向死

《在瑞士的日子》。 忘了当初为什么会想看看这部影片,那时,我即将走出大学那个象牙塔。如今,我已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混迹一年多了,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并且此刻正身处困境之中。可我仍然说不清楚,看完这部影片我收获了什么。至少,我是一口气看完它的。强调这一...  (展开)
白马王子217 2010-05-25 20:24:33

There's always a chioce

Julie Walters really captures the essence of a woman who will not become the victim of a terrible disease and shows how to pull at the heart strings with some fine acting that goes beyond the script.And I think that the reason why she won the Best Performan...  (展开)
有一些影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小行星 2010-05-30 08:26:13

對她來說,選擇死亡是她積極的生活態度的最終體現

死亡是生命過程的終結,大部分情況下被視作負面和消極的存在,意味着失敗,痛苦,懲罰,犧牲;也是人類恐懼情緒的根源之一。正如那句[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所言,死亡是對存在的否認,又證明了存在。 以自己所知有限的頭腦,我這樣理解死亡。 沒有遵從...  (展开)
一絲不掛 2010-05-31 02:21:53

It's Time, sleep well.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记得先前曾经看过一条关于瑞士将会控制外来入境实施安乐死的病人的新闻。 后来google了一下正是这条: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life_and_style/health/article6894726.ece 安乐死在西方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因为它紧密关乎人权人道主义。也离不开民主与自由! ...  (展开)
Qin Qi 2010-09-20 11:31:42

I can't stay

我就像那矫情小说里的“女子”,每天早起剪花叶子,捡人少的时候出门,慢慢走,去超市也去寺庙,去买花买书也买油盐酱醋。喜欢过日子是慢的,模糊的,麻木的。 在我心里,the whole world is a fucking joke. 所以一切都不足道,所以积极向上无事忙。没有信仰。为美的东西掉眼...  (展开)
找北 2016-03-21 18:47:04

生得光荣,死得伟大

  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而比生或死更严峻的的是,怎么生和怎么死。   电影《在瑞士的日子》是关于安乐死的故事,这部由BBC出品的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讲述了女医生安娜博士生命中最后时光。她刚刚失去丈夫就被医生诊断出和丈夫患有同样的神经系统疾病。她一开始也在...  (展开)
simple 2010-11-09 17:33:50

死是一个好题材

好人死不死是判别悲喜剧的标准,而这部戏,整个就在写一个好人的死。 到底是英国的编剧了得,把这么阴暗的题材写得光彩照人,把这么容易煽情的故事写得那么有控制。面对死亡,除了勇气,还有智慧,还有尊严。 想要笑对生死,却一步步被疾病侵蚀。不断在哀喜中波幅不大,却高...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3条)

订阅在瑞士的日子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