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悬疑类电影较晚,主要是近一两年,有三四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看完 后的当晚失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此片即为其中之一。我看此类电影,主要是依靠右脑,凭感觉、用心去理解,有时候,我也承认对一些小细节注意不够,但愿意从整体、从同一性角度来理解。我认为,认识事物的捷径是分解,但恰恰是分解阻碍了我们真正的认识。从体、面、线去分析、理解肯定会有遗漏,只有两点不会遗漏,要么是整体认识,要么是单点认识。整体也就是单点,单点也就是整体。因为事物都是相对的。比如说宇宙可以说无限大,也可以说无限小,无非是从无限小膨胀到无限大,再从无限大压缩到无限小。好,下面言归正传,说一下我对这部片子的理解。
关于故事还原,和诸位大神的意见差不多,肯定是一个对金发美女既爱又恨、不断追求不断杀死的故事。而整部片子,展现的就是其间的内心世界及矛盾冲突。影片开头就说到拯救她(受害美女)和自我拯救,就是一个好的说明。我是这样理解的,凶手爱美女,又杀美女,企望、得到、厌恶、恨,所以杀,杀完又会带来痛苦,再追求,所以想要自己分裂成若干个自我,不是人格分裂,而是极度矛盾的内心。
而且,个人认为,不要按电影的时间来理解。时间也是无限长的,但也可能是无限短的,你要在时间的单点(也即永恒)上去理解。就是说,整个故事就是极度矛盾的内心的一个折射。电影的顺序不过是告诉你,先爱、再厌恶、再恨、所以杀,然后极度痛苦,想要阻止自己,仅此而已。故事的最后也即,故事的开头,看到最后你就该明白,那个bloody head产生的原因以及是怎么回事儿。内心的时间不同于真实的时间,它可以在一个一个极短的时间甚至一个瞬间发生很多事情,《生死停留》、《迷雾重重》等影片就是佐证。和本片类似的还有一个《恐怖游轮》,也是相似的影片。只不过本片侧重于讲斗争的几个内心自我及其出现的原因;而《恐怖游轮》侧重于讲二者的斗争(照顾孩子和解脱自己的斗争,照顾孩子产生极度压抑的感情,产生压抑,所以才去游玩,去游玩却不能放松,反而会产生愧疚感于是又要去照顾孩子,周而复始,无法解脱的斗争)。《穆赫兰道》也是如此,由爱到恨,到压抑,不杀不可,杀完却更痛苦,所以做梦,构造理想的世界。此类片子个人大爱,其实内心的自我才是真正的自我,内心世界远比外在世界更丰富,可以说小说、电影也不过是作者和导演内心的一个分身(以此嘲笑那些完全以人格分裂去理解电影的人)。
以上纯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同意见,敬请批评指点。
从同一性角度来看——不是轮回,而是内心世界的斗争
|
> 去黑暗乡村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大部分内容要看影评才知道的片,也能叫电影?(糊糊玛奇朵)
谁能解释一下在休息站中出现的海报?上面貌似是寻...(顾影自怜~)
卡秃噜皮(俾斯麦的哮天犬)
男主最后到底挂了没有(gary2020)
出车祸后(神不知)
写的好啰嗦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