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大家都在说的台语,发音是“靠啊”
难道就是我们说的“靠!”吗
"靠啊"是啥意思
> 去海角七号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原来男女主角现实中已经在一起15年了(Eureka)
第四遍看(人在江湖之尘缘未了)
X你妈的台北(名字不包含英文)
女主角长得像。。。。(wewe)
十年后再看 还是一样好看 (电电)
美化了侵略的那段历史 怪不得现在那么多湾湾亲日(阿芙罗狄忒)
> 去海角七号的论坛
原来男女主角现实中已经在一起15年了(Eureka)
第四遍看(人在江湖之尘缘未了)
X你妈的台北(名字不包含英文)
女主角长得像。。。。(wewe)
十年后再看 还是一样好看 (电电)
美化了侵略的那段历史 怪不得现在那么多湾湾亲日(阿芙罗狄忒)
台語的發音 靠 = 哭
隨這字後面接的字有不同辭意
這電影常見的'靠夭' 就是 哭夭折 或 哭餓的意思
就是你講的東西聽起來像在 哭某人夭折 或 哭肚子餓
與你們說得"靠"應該不太一樣
台语的”靠”是”哭”的意思
“靠夭(哭夭折或小孩子肚子饿的哭闹)”
”靠杯(哭父)”
意即骂人”说话不中听,好像哭丧或小孩子哭闹”及”对对方的话极度不认同”
范例:
友子:「吹口琴的怎么会弹贝斯?」
流氓甲:「『靠夭!』弹贝斯跟吹口琴不都一样DoReMi~会吹那个就会谈那个啦~你以为我不懂音乐~你是来乱的喔~」
但有些带有草莽性格的人来说,这句只是一种发语词「惨了!」即英文的「God damn!」
范例:
摔断腿的茂伯:「『靠么!』把我扶出来,给我丢在这里」
看了《海角7号》,里面那句每人都挂在嘴边儿的台语“哭幺”一下子把我拉回那段遥远而咫尺的时光:2002——2007:宜兰的阿杰,台中的小郭,假发龟,清波门的奶茶铺里那对家住台北万华的老夫少妻,好遥远的一票人啊……回想非典那个夏天,几乎每天都跟这帮人在开元路、西湖大道一带吃吃喝喝玩玩逛逛,什么都不想,小郭一喊:“哭幺”(音:靠腰)除了我以外所有人都笑成一团,他们还教了我好多台语骂人的话,骗我说是你好之类的。回家后kuan 都会叮嘱:那些话别讲哦,会被揍的。
看了上海一周的整版介绍才知道有中孝介、林晓培。放下报纸就找来看了。因为这2个人,能上大银幕,太珍贵了。所以如果内地能上映,我还会再进影院看一遍。
台湾一向是独立音乐、独立电影的原产地,近几年也有《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练习曲》这样感动了全岛的小制作。但,海角7号彻底摆脱了这种台式indie小忧郁、小苍凉的蓝灰色底调,走好莱坞黑色幽默路线,非常智性,非常的大卫.林奇。
台湾电影都有很深的日本情结。《咖啡时光》也是一段克制而隐忍的台日恋情。是台湾像日本还是日本像台湾?久了都分不清了……
跟pink的感觉一样,这是部峰回路转的片子,精彩留在了结尾。只是前面我也喜欢,内块土地,虽然没去过,但在幼时白先勇的书里、侯孝贤的影像里,朱天文的文字里,kuan的叙述里,熟的不能再熟了。所以在台湾创造票房历史一点也不奇怪。槟郎西施、7-11,黑松沙士,改装的yamaha,苏花公路、半死不活的工作,有一搭没一搭的谈话,行尸走肉般的年轻人,疯癫不着调的老年人,我相信每个细节,都能让本土观众会心一笑。陈升曾经这样描述台湾:“这里的民众可以很温吞的忍耐塞车、加班、陈水扁,可是也会因为pub里一个歌手不唱你喜欢的歌就打的他半身不遂。这是个变态的地方,如果你还没来过台湾,那我劝你:还是不要来了……”
挖哦。谢谢楼上的同学们,我懂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