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集称黄金那段,是怎么算的?怎么感觉没算清楚。
第20集称黄金那段,是怎么算的?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这剧居然这么高分,还高过北平无战事,历史的天空...(思想钢印)
女性形象塑造很差(Mis J)
评为国民党翻案哭坟的两部电视剧 (宿醉南台)
站在国民党视角的历史剧(鼬)
立仁,才是人间正道!(紫色)
楚材的脸(热辣大柠檬)
这剧居然这么高分,还高过北平无战事,历史的天空...(思想钢印)
女性形象塑造很差(Mis J)
评为国民党翻案哭坟的两部电视剧 (宿醉南台)
站在国民党视角的历史剧(鼬)
立仁,才是人间正道!(紫色)
楚材的脸(热辣大柠檬)
袁大头不足称、不是很简单么
并不是你说的那么简单。
称的两边,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袁大头不足称,但是立青一开始当足称算的,所以开始就把黄金重量算多了啊。
具体数据忘了,假设几个数字吧:
假设冤大头标称1斤,实际上是9两。
发货时,立青用不足称的袁大头作为砝码,秤出等重的黄金,所以称出来的黄金也是标称和实际有差距:他以为是1斤,实际上是9两。
交货时,他按照以为的标称数字1斤告诉对方,对方换用标准砝码称量,就发现了黄金实际上不足称,实际重量是9两,而不是标称的1斤。
验证时,收货方复现了立青的称量办法——用立青带来的袁大头重新称了一遍,复现了实际9两的黄金,使用这些不标准的袁大头来称的话,标称(读数)为1斤。
以上过程简化了称量过程,实际上可能需要分多次称量,每次一点;或者增大杠杆的比率,使袁大头能够称量更重的黄金。不过原理一致。
而不论称量过程如何操作,这个复现实验证明了,黄金不足称的原因,在于砝码不足称,立青只是因为这个客观原因少带了黄金,而不是私藏组织财产。
===================
不过个人认为这里的剧情出现了一个小问题:
剧情里,收货人员往天平上添了几块袁大头,天平就平衡了,也就验证了立青的称量方法。
这个动作,给观众的感觉是“黄金差了几块袁大头的重量”,仿佛“黄金+袁大头”就是原本需要的重量了。但实际上我们知道,砝码和黄金的重量,是比例关系,比如用标称一两,实际9钱的砝码称了二十份,总共两斤的黄金,那么实际上总共短少黄金1钱x20份=二两。这个复现过程,绝对不是“往天平上放几块袁大头”所可以表现的。
大概是由于应该的复现手法和实际表现出的复现手法不一致,才令观众感到费解吧,至少我看到这里是觉得有问题的。
呃,你是指,用的秤是类似于天平的那种左右相等的秤,而非拉杆的那种左右重量成比例的秤?
我觉得就如你最后一段所说的那样,立青跟瞿恩他们说明的称量方法,与,共党财务们的验算方法,完全不同,也就你所说的复现手法不一致,就导致完全看不懂是怎么算的。
不不不。。。。是成比例的,可能我没说清楚。但是也可以看作天秤,然后第一次用袁大头做砝码,因为袁大头不足称,所以实际质量比测出来的少,第二次用正规砝码,于是就测出来黄金少了。
看了楼上的说法,可能是电视剧拍得有问题,造成理解有误差,我也没注意电视剧怎么拍的。而且说起来不明白这一段有啥意义。
我后来专门列式算了一下,最后的结论也跟你所说的一样,别的地方都能解释得通,最后那个袁大头+砝码=黄金应有重量的地方解释不通。
具体我是这么算的:
(一)
按照黄金出库前的情况,根据秤砣与重物的比例关系,求得新旧袁大头重量的比例关系。
秤砣:重物
=原袁大头重量:10斤黄金重量
=新袁大头重量:9斤黄金重量
因此
成立比例关系1
原袁大头重量:新袁大头重量
=10斤黄金重量:9斤黄金重量
=10:9
(二)
按照黄金收货后的情况,根据立青及财务对于新旧袁大头重量的描述,求得新旧袁大头重量的比例关系。
原袁大头重量为
1袁大头=7钱2分
4袁大头=28钱8分
新袁大头重量为
1袁大头=6钱2分
4袁大头=24钱8分
并且
无论上述度量衡单位的钱、分采用市制、公制,其二者之间比例不变,均为,钱:分=10:1,或称,1钱=10分,1分=0.1钱
因此
成立比例关系2
原袁大头重量:新袁大头重量
=7钱2分:6钱2分
=7.2钱:6.2钱
=72:62
(三)
联立前述(一)(二)两部分所各自求得的新旧袁大头的重量关系,并做分析。
根据(一)中的比例关系1
原袁大头重量:新袁大头重量
=10:9
根据(二)中的比例关系2
原袁大头重量:新袁大头重量
=72:62
联立1与2
有下列等式成立
原袁大头重量:新袁大头重量
=10:9
=72:62
于是问题来了,10:9=72:62,吗?
明显不等
10:9 =1.111111111111111
72:62=1.161290322580645
这个差得有点多吧?
按照10:9这个比例算,
设立青实际用来估算黄金重量的袁大头重量为X,
10:9=7.2:X,则X=6.48,即每枚袁大头重量应为6.48钱而非6.2钱,同时,每枚袁大头差7.2-6.48=0.72钱而非1钱,0.72钱就是剧中说的大约1钱,但是这差的真的有点多吧?亏我还傻乎乎按照每枚差1钱来演算过。
所以演员才说是每枚袁大头都差大约1钱,这里面没有精确,你就不能咬死剧情一定是错的。
(四)结论
综上
如此这般演算过一遍之后发现,只能说明剧情上讲总体上是说得通的,即,1立青取黄金时份量就不足是说得通的,2财务第二次验看时说因为每枚袁大头差约1钱所以造成冤案是说得通的,
但是有一点是说不通的,即第二次验看时直接把四枚袁大头放在砝码一侧天平就平了,这是不可能的,因而由之直接得出少一斤是冤案的结论,这更是不可能的。冤案这个结论应该是演算与测量结合得来的结果,且分析过得更侧重于演算,不可能通过直接放上砝码天平这么直观的效果就得出结论的,所以最后圆不过去的地方是放上袁大头天平平衡就得出是冤案这里。
(五)补充
正常应该是算出袁大头重量再拿砝码称硬币,违规一点是算出袁大头重量再拿黄金称硬币,按照“黄金-砝码=硬币”的公式,砝码少放一些,在一边放黄金,一边放不足9斤的砝码和硬币。只有第二种与剧中场景一致。
剧情实拍的这个测法,槽点太多,不知从何处吐起。
首先,剧中一直违反左物右码的原则,
其次,黄金本来是被测物,怎么能拿来代替砝码?黄金本身的重量以及上次对黄金重量测量结果的精确度,都还在存疑,
再次,直接用砝码测量硬币再笔算就能得出结论的事,有必要搞这么复杂吗?而且还是用待测物来测待测物,这里面砝码居然只起了占份量的作用。
这个剧情,脑子正常点的都会看不懂,觉得不合理……
真不知道为什么还会有人觉得拍得很合理,没毛病……
呃,我不确定有没有看懂您说的意思,至少从您的描述中感觉您没太看懂那一段是怎么测算的。我把我后来算出来的地方写在楼下给其他人的回复里了,感兴趣的欢迎讨论。
我天==
我是觉得最硬的伤就是对复现过程的表现手法,可能剧组的人也没明白,或者真的不好在至多两秒的镜头里表现这么复杂的验证过程。
不过“大约1钱”这种说法,我觉得在剧情里说得通,在剧情里那种“连秤砣都找不到”的条件下,这种差距差得也不多吧。
有人觉得合理的话,大概是他们秉持了一种“电视/电影就是这样演的,导演/道具就是这样安排的,所以合理”
的奇怪观点吧。
因为看过故事而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观点,拗不过来,或者无法发现问题了。
最近和抱有这种观点一些仁兄辩得心力憔悴中……
确实最硬的伤是对复现过程的表现手法,导致在意这个情节的感觉问题很大。
嗯嗯,你说的这个先入为主的观点我也有体验,个人体会这是个逻辑混淆的问题,具体来说,是把【尊重设定】和【在尊重设定的前提下发现逻辑漏洞而质疑】这两个完全不矛盾的事情强行混为一谈,以剥夺别人质疑的权利。
认为“电视/电影就是这样演的,导演/道具就是这样安排的,所以合理”,这个原则上讲是正确的,这是在说【尊重设定】。看各种电视电影,尤其是科幻、架空等等,都有最基本的一些设定,故事能够成立和展开,都是以这些设定为基本或者说根基的,没有这些设定就干脆别看了或者说没戏看了,所以仅依据科学原则而否定这些设定是找茬,不提倡。
但是,编剧和导演也是人,也会犯错误和脑子秀逗短路,所以也会存在在设定的前提下的错误,这个时候观众找的一些剧情问题可能就是【在尊重设定的前提下发现逻辑漏洞而质疑】,这种质疑就是应该允许提出的,不允许提出就是不讲道理。
其实吧,咱们可以随便说,有人反驳也不理,把他们的回复删除,这样最爽(滑稽)
噗噗噗 我觉得你认真的老可爱了 一定是个男孩子~
那种明知你不是无理取闹而是真有道理,还执意跟你纠缠没完的,直接把他晾凉就好了,没必要理。删除掉,让他自己郁闷去,最好。为那种人多花一丝一毫精力和时间都是浪费生命。
基于【这么可爱的一定是男孩子】定理吗?哈哈哈
因为你的验算过程很硬核(挖鼻孔)一定是男孩子才能做出的事情
因为我是一根筋的伪民科啊哈哈哈哈,讲究认死理实锤……
很好很好(欢快鼓掌)
我就喜欢有理有节的死较真(的男孩子)=V=
“我就喜欢有理有节的死较真(的男孩子)”
提取句子主干就是:“我喜欢男孩子”
嗯……很好,我符合。越多人喜欢我越好呀啊~哈~哈~哈~哈~,谁让我是疯狂科学家凤凰院凶真(并不)
但你一定是我漫同人
这就麻烦了呢……同人男孩子都会堕落成宅人大叔的
无法想象((*/ω╲*))
然而应该没看过动漫的同人……这锅背得有点冤……
这天然萌的属性更是令人想入非非ԅ(¯﹃¯ԅ)
歪楼了歪楼了23333333,再聊下去上面其他参与过这问题的朋友得被咱俩烦死,豆邮聊豆邮聊
不烦不烦
66666666666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