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RpHTGMAMkdA63z5YXnfXJA
赵树理于1970年蒙冤去世。他平反很迟。文艺黑线被否定,历史问题还被揪住不放。直到文学界中枢发出强烈疾呼,山西方面才不得不给赵树理恢复名誉。 这就影响了赵二湖的个人发展。他想跳出工厂,从事文学,总不能如愿。于是他写了一篇小说,投给《山西文学》。初试身手,文笔却相当老到,《山西文学》前脚发表,《小说月报》后脚转载。文坛认可,使二湖有了调进省作协创联部工作的理由。但是,创联部工作不过是送往迎来,填表登记。二湖比较散淡,并没有因工作的调动,持续自己的写作生涯。后来,文人下海成为风潮,他干脆留职停薪,一度经商。 围绕赵树理命运的话题,我们和二湖有过深谈。赵树理是什么人,有什么追求,他和党、和体制、和他投身的革命、和他心系的农民,和文坛的各宗各派,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二湖都有独到、深入、真切的思考。他并不满足于为父亲正本清源,而是站在时代的高度,超越了那一代作家的精神局限。我们觉得他的思考价值很高,动员他写下来。仍然因为性格散淡,或许还有其他不便说的缘故,他始终没有动笔。 我们原以为,他就要无声无息地过下去了。谁知一部电视剧让他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这部20集电视剧连续剧就是中央台播出的《赵树理》。全剧的水平如何我们不评论。据说关于赵树理的悲剧命运,编剧写了,导演也拍了,最后没有播出来,播的是删节本。但二湖在剧中出演自己的爷爷赵和清,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和出演赵树理的李雪健配戏,一点也不逊色。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