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何谓“基本法”(二)——关于舌战群儒的补充讨论

Vannie 2023-09-15 17:51:33 已编辑 北京

************************************************************************************************

“注重真实性,讲求逻辑性,是任何文学与影视作品必须要遵循的最基本法则和要求。”

——侯川 《论文学及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与逻辑性》

*************************************************************************************************

呃,废话有点儿多……_(:з」∠)_

一、 关于诸葛瑾游说孔明投吴的问题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81150/discussion/637548906/

二、关于舌战群儒的补充讨论

舌战群儒之前分析过了,见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81150/discussion/637512256/ 这里只就回复中几个焦点问题再多说两……呃,很多句_(:з)∠)_

1、回复中某位认为不应以清谈为前置条件。怎么说呢,无论是否认为演义原著有清谈的影子,都不能改变本剧把舌战群儒场景从侯见改为更随意、更不拘礼节的接风宴这一事实,强调“相互对答,对答不上来者,罚酒三杯,当做酒令” 饮酒行乐氛围也是本剧的独创,程秉呕吐的丑态又用镜头语言加强了饮酒游戏的意味——以上这些,统统都是本剧自己一直在强调的,而这些对场景的调整就决定了舌战双方的表演应该是“放”而不是“收”,双方交锋的台词也应该比演义更犀利而不是更温和。这一段最大的问题,不是李法曾先生是否演出了观众心目中的孔明,而是他的演绎方式和改编后的场景要求是矛盾的。

2、某位强行把本剧虞翻出城迎接孔明时发难,等同于演义原著群臣侯见时发难(即“舌战群儒”剧情),只能说太瞧得起85版这段插曲,也太瞧得起虞仲翔了……

首先,按剧情,虞翻当时应该是在城门口专程迎候刘备一方的来使,即是做为本地对接人员,是代表主人(孙权)来的,所以他当场发难,即是表明主人不欢迎刘备一方;而本集开头,旁白特别提到,“孙权得知曹操大军南下,【即派谋士鲁肃】以吊唁刘表为名,前往夏口,会见刘备、【诸葛亮】”,从中可知两点:

(1)联络刘备这一举动是孙权主导的(演义是鲁肃提议,孙权“喜从其言”,主导作用并不强);

(2)明确提到了鲁肃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诸葛亮(演义只提会见刘备,诸葛出场尚需刘备引见);

可见,按本剧透露的信息,联刘备、见诸葛均出自孙权的意志,虞翻既代表孙权来迎客,又打着孙权代表的旗号口头发难赶客,这不是阳奉阴违、不把主君放在眼里又是什么?

而演义里,孔明到柴桑后并无多余情节,就是在馆驿中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去见孙权了,在侯见过程中,与同样在等候传召的东吴众臣碰面,才有了著名的“舌战群儒”。这一情景,大抵相当于现在开会前互相呛两句,说不上驳谁的面子,况且头一日孙权听闻孔明到来,吩咐“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第二日“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再加上黄盖的适时打断,很难说这里头没有孙权试探孔明的小心思在。嘉靖壬午本则说“孔明料众谋士俱在,教肃引领,从头逐一相见,各问姓名”,算是借孔明的洞见,直接点明了这一节。

所以说,为了强行合理化本剧虞翻迎客发难表现出来的无礼和目无主君,而试图拖演义原著下水的说辞,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按演义,在周瑜回来给主战派提供主心骨之前,联刘抗曹也只是孙权的备选项之一,更急于促成联合的是刘备一方,所以东吴做为军事力量更强势、也不那么着急的一方,其臣下态度强硬、甚至傲慢一些,也是说得过去的。

而本剧将荆州投降和当阳之败轻轻带过,显得刘备集团没有那么狼狈,孙权主动联络又进一步提高了刘备一方——特别是诸葛亮的地位(见上文标号(2)),显得双方在结盟中非常平等,而增加曹营使者逼迫情节又增强了孙权寻求盟友的紧迫性。这样一来,虞翻在迎客时的发难就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题外,虞翻从会稽回到中央后到第一次流放前,官职是骑都尉,也不算孙权的亲近之人,,理论上迎使臣这类礼官的活儿应该是轮不到他的。而且他和孙权意见不一致时, “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包括后来怼张昭、骂于禁、甚至装醉不喝酒,都是当着众人的面给孙权下不来台,所谓“狂直”是也。而如本剧一般,不当面给孙权甩脸子,反而接下任务,转头又试图给客人难堪,这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实在是OOC到一定境界了。

3、““李诸葛气质比东吴群儒差的远了”——这是你的审美基本法吗?”

正面回答某位这个问题:首先,这只是对服化展现效果的客观描述;其次,舌战群儒这场戏本身就是要展现孔明超越当时名士的风貌,为此演义原文不惜改变历史时间线(比如程秉),拉了一系列东吴名士大儒来给孔明做配——这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为后世学子仰望的名家于理于义都落于孔明下乘,由此来衬托孔明智慧拔群、品德高尚,更借这样的孔明一心辅佐刘备,来暗示刘皇叔的正义和正统。

这段虚构情节的表达重点和它背后暗藏的逻辑指向,实际上对视觉化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即这一幕的诸葛亮在外形气质、乃至气势上必须要盖过东吴群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央三采取了丑化东吴群臣的策略,虽然主要效果有了,但一直颇受诟病,毕竟,降低对手的格调并不能很好地衬托主角。而本剧至少在外形上还是比较尊重对手的,这点值得表扬,然而相比之下,孔明的造型也好、内敛的演绎方式也好,实际上都不太能达到【完全压倒对手】这个基本场景要求,也没有完成【确立角色高度】的角色塑造要求。

三、关于删改孙权评价的一点看法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81150/discussion/637548913/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诸葛亮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如此优秀的作品凭什么不重播(正统文化代言人)

秋风萧瑟五丈原。(蓝鸦)

央三、85两版“舌战群儒”改编及演绎逻辑之我见(Vannie)

也谈诸葛遗言(Vannie)

何谓“基本法”(一)——关于诸葛瑾游说孔明投吴...(Vannie)

何谓“基本法”(三)——关于删改孙权评价的一点看法(Vannie)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