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谈谈自己同时看原著、央视、85某些片段时的感想

momo 2023-08-01 14:02:52 已编辑 浙江

我举几个例子,认真谈谈自己同时看原著、央视、85版诸葛亮某些片段后的感想,以及对不同版本改编思路的看法,可能还会包括对于某些带着央视滤镜来评论其他版本的言论的个人意见。

一、舌战群儒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舌战群儒就被单一解释为需要打击投降派气焰才咄咄逼人,然后证明央视孔明演绎方向(态度比原著张狂)才正确。甚至以前有人直接大骂东吴群儒就是一群鼠辈变成丑角都合理……🤣

原著明明只是讲,孔明得难倒这群人,才能说得动孙权。其他都是衍伸出来的观点。阅读理解本没那么标准的答案。实际上,85版和央视版只是往2个不同方向是表现人物性格而已。

但本人认为央视版对于这场戏的人物性格塑造,显然并不成功。

1、什么是“舌战”,君子动口不动手。演里这些人是一群名士,我国礼仪之邦,这些人举止还是得有点素质的。而且上人家门,要去见人家老大,人还是得讲究形象。

2、原著的舌战群儒,其实孔明最为态度激烈的片段是厉声说薛综“无父无君之人”,因为这话涉及知识分子心中的道德正义,要摆正这个立场,所以孔明态度最严厉。但孔明是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正立场的戏,不可能让自己以素质差的浮躁的形象展示给众人。

但是央视版孔明动不动对人指指点点,说话时喜欢用身体动作到处凌驾别人,这一切俨然违背原著人物素质。央视还把东吴群儒都变成丑角,更加搞笑离谱。原著里薛综被孔明说得满脸羞惭,是人都要脸。央视版那些人的德行还算得上要脸么(真诚发问)。

李版孔明比原著沉稳一些,台词部分删了一些比较过激的如”公乃小儿之见“这种话,我倒是可以解释得得通的,毕竟演义孔明的最终目的也根本不是对付这些群儒,而是要说倒他们,以见孙权。身为有政治素质的诸葛亮,选择该联合的人,也并不需要彻底得罪不想联合的人。李版人物基调偏实际,要联合东吴还是大背景,孔明态度比原著谨慎一些,我完全可以接受。假如以某些人的二元化思维:把狂放之姿收敛一点,就是软,那把原著人物刻画得更狂,是疯批……

3、央视导演好像根本无视孔明基本道德。孔明自己忠孝之人,不至于张口就黑二十四孝的故事,演义孔明不可能把陆绩怀橘说成盗橘,我曾经跟我朋友吐槽,我朋友也觉得不合理,而且这好比在喊“你不是那个盗贼吗,阁下请坐啊!”这是傻吗。我不明白为什么央视编剧非要修改这里的台词。还有给虞翻编织黑料的加词,骂人家旧病复发,大概央视编剧现在还觉得他有理,哈哈。

4、演义里,孔明其实也是作者寄托理想的对象,嘉靖本的演义里面有一句我非常喜欢——孔明昂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之识哉!”真是非常有心气,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心气。85版李法曾老师,在这点睛之笔处的表达得可谓出彩。这句话到了通俗本,被改成孔明“哑然而笑曰”,但也不至于成了唐老师这种斜眼睛的样子吧(个人观点不代表所有)。

要我对比这两个版本,以台词数量判断,94稳赢,可以改编人物的态度判断,就未必了。

85的缺点,台词比较简白,显得辩驳力度不够强,辩输罚酒这个设定有点不严肃,特别是程秉喝高了这个设计,也是为了娱乐大众而脱离实际了。但是85版东吴群儒形象没有像央视一样随便丑化,特别是选角还关注到了陆绩的年龄。

而且,后面被央视许多观众津津乐道认为“超越原著”的“论将帅之道”,令央视孔明思想精分。

“高明之统帅不仅要知已知彼,善用兵将,还要知天时,明地利,懂人生,料事如神熟读兵法,统帅万军,游戏自如,此等大将如孙、吴、管、乐,今之曹孟德、周公谨也。” 舌战群儒时各种看不起曹操,到了这里又对着鲁肃如此夸曹操,不但说话打脸,作为演义人物,他此时的立场恐怕都出现了问题。

二、火熄上方谷

上方谷85拍得比较短,看得出资金影响火烧场面,但85孔明拥有一个合格的军师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操守。和原著过程差不多,他后来得知司马懿跑了,深深遗憾。

孔明不是啥时都要把喜怒哀乐全写脸上。

央视版抓住机会,使劲渲染悲情,渲染到把原著诸葛亮的感悟天命的理性都抛弃了。既然是改演义,编剧会不知道原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这句话的关键性吗。结果删了,还改成孔明淋雨。孔明的负面情绪导致王平在一边都无语了,蜀军将士们在扔兵器。导演想象力丰富得怕能把原著孔明气吐血。🤣

85版也删了这句话。可85删掉是因为前面剧情改编过,85版孔明的人格心志更接近历史孔明,比较强调人的主动积极,不会通天不会做法,不太注重演义里面的天命之说。这一部14集的剧,孔明前几集还曾经对周瑜说“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所以此处删了这句。可见85的编剧,改编人物逻辑是在线的。

但央视作为《三国演义》这样的改编,意义是什么?就算要强调眼看即将能灭了司马懿,却被天阻了的失望之情,也不见得非要靠淋雨吧。而一边渲染孔明身体差,一边放他淋雨,还让他淋久点,导演莫非是嫌孔明病得不够重,想叫他早点去世?😭观众看了很悲伤,悲伤完回头一想,这一切像话么。

三、孔明吊孝

原著作者的写法是:孔明给周瑜吊孝的态度显得很真,念完悼词,泪如泉涌,伏地痛哭,以“真实感”蒙蔽过东吴众人。

85孔明态度很真。但央视又是弹琴又是PPT又是撞棺材板,这是在人家灵堂作秀。让观众都觉得惺惺作态,东吴这些人是傻子吗。本人觉得央视导演这样拍太令人出戏。

再说说其他地方的区别。

演义作者写孔明去吊孝的目的:

一、寻找贤士,辅佐刘备。二、维系孙刘联盟——孔明一顿真情表演,鲁肃(周瑜接班人)看了心想“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虽然无力吐槽可这就是原著作者的NB脑洞)。

央视版孔明吊孝目的和演义原著一样。鲁肃最后说“公瑾量窄”。(搞笑吐槽下:央视编剧花了那么多心血体现大都督“性情恢弘大度”,最后依然被鲁肃一句话盖章量窄,为了照顾原著,真是太惨了。)

85版孔明吊孝目的只有一个:维系孙刘联盟。他先去疏通鲁肃,再去吊孝,从这点看,比演义叫鲁肃看完孔明一顿哭后再认为“公瑾量窄”更让我接受——因为我不太喜欢演义作者的黑子心态,非要鲁肃嫌“公瑾量窄”有毛病吗。但85的缺点是,依然没有恢复鲁肃的智商,因为我觉得历史鲁肃本来就会考虑大局,坚持主张孙刘联盟,而85孔明激鲁肃提醒他提防曹操,我觉得这个理由太简单,把鲁肃看得太单纯了。再者编剧是把孔明的“英雄人格”抬得太高了。这就是历史根据依然不足。如果再改编得细致一点就好了。

85版孔明和凤雏上一次在东吴已经通过话了。这两人本来就是师兄弟关系(虽然严格按历史讲不能这么说,但他们很可能早就认识),85设定这两人早就有联系也是合理的,并没有比演义描写不合理。

85有个地方我很喜欢,编剧通过孔明一张口,告诉观众“都督明明是因为被箭设中,身体来不及调养好,病情复发去世,怎么会是被我孔明气死的,你们觉得都督怎么可能那么小气,这么传有什么意思”,我感觉这分明是在内涵演义忽悠人。李老师正色直言,驳得别人无话可说。

四、孔明就要“狡诈”,就要“狂”,就要“潇洒”……

演义孔明的“狡诈”,体现在他运用计谋的方面,我想并不见得体现在他个人素质上,不见得体现在他面部表情上(当然创作允许改编)。

我们看原著时,肯定觉得前面东吴时期,孔明恨不得周瑜死。包括后面气死曹真,骂死王朗,他们死了他好开心。第一印象,总觉得原著孔明过于夸张。但,原著孔明“爱憎分明”的夸张是因为作者文笔问题,他在艺术加工时把敌我的界限划得过于清楚,仿佛没有中间地带。

原著孔明对于刘备是绝对的忠诚的,三顾茅庐,刘备一片诚意打动孔明,孔明从此忠于主公,信任主公,“亮愿孝犬马之劳”,刘备尊重孔明以师礼待之。

央视编剧有一段添加,私以为并不妥当:

原著孔明刚出山,主动问刘备要了剑印。央视版诸葛亮先是一脸傲慢问他主公,是否不信任他的计谋,还说“主公有多大胆略,亮就有多少谋略”。此时演员对刘备的表情还显得傲慢甚至鄙夷。然后刘备给了他剑印,他才醒悟。

我觉得这段添加情节太过火了,已经有了“三顾茅庐”,人物信任关系还要倒踏车一回,很没意思。有人说这是孔明年轻自负,他毕竟自比管仲、乐毅啊,我请问,自负等于态度轻狂吗?自比管仲、乐毅说明志向远大,说明对自己有清晰定位,这真的等于态度轻狂吗?何况是对自己主公。

孔明出山后要“潇洒”(不是自然大方无拘束这种潇洒,而是狂傲、飘飘然这种潇洒),这是演义描写给人的错觉,真正的孔明是不需要这种潇洒的,他出门就是给刘备办事,在乱世中跟着刘备打江山,他要拓展人脉,要向上攀登,他认真努力、责任感重、对人态度合理还差不多。

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他首先贤臣代表,而且他还是知识分子,再就是政治家、军师,他可以算位儒将。即使解释为《三国志》“英霸之器”,他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也是后期了,而且《三国志》的意思是他有才能,因为是“器”不是“气”。

顺便吐槽一句:我不知道网上那些说诸葛亮要有帝王之气的言论从哪里跑出来了,为了符合唐老师“上下五千年”人设重构诸葛亮形象?然后还真有人以这个观点去攻击其他版本诸葛亮。

如果要我分析“诸葛亮”什么气质,我觉得他年轻时的心性恐怕都比普通人稳。而我实在看腻了如今网络上一些潇洒、飘逸、狂妄、霸气的刻板定义,这些不能去证明诸葛亮。一个志存高远,给自己有明确定位,还踏踏实实做起的人,等于狂妄吗,恐怕是不理解真正的他。

而历史上的诸葛亮,恐怕比演义更精彩,比任何电视剧都精彩。

五、央视和85版对于孔明的性格改编,方向是相反的

85版力求孔明性格更加切实、稳重。

央视版力求人物精神面貌前后对比强烈,前面编剧给他改动或添加的台词往往都是去文明、增狂傲的,后面则给他增加苦情戏、走极端的戏。

看到最后,我发现这两者精神面貌都不一样。

总体上,我觉得央视版孔明的人物格局不如85版大,除了演员表演的问题,编剧导演也是原因。我个人不认可央视这种改编态度,觉得看低了孔明的为人水准。但人各有好,有的观众觉得那样才是“人性化”。

六、对于网上一些看到央视改编就夸“超越原著”的言论的看法。“超越原著”的代价是什么,没准是丢弃了原著某些合理的逻辑。我觉得改编就是改编,超不超越要谨慎看待。

前面已经举过2个例子了,再举个例子:草船借箭片段,原著诸葛亮对周瑜说“只要三天”就能造十万支剑。周瑜就叫人把那些物资都不给诸葛亮备齐,这样必然导致诸葛亮完不成任务。

央视版改成周瑜表示“所有造箭之物,都给孔明备齐,到时候定叫孔明无话可说”。央视爱好者们夸编剧改得好,显示了大都督恢弘大度。我却想,这能显示什么大度啊,大度的人能设套害人吗?

其实央视编剧这顿改,不是令周瑜更虚伪,就是令周瑜更傻。令周瑜更虚伪的解释:知道诸葛亮完不成任务,故意备齐物资,对外给他自己立”处事公正“的人设,顺便叫诸葛亮多造点剑给他用。令周瑜更傻的解释:看着一个夸口说”三天“就能完成任务的对手,还不起疑心,还帮他把物资都备齐,智商感人。

要我选,我就选更虚伪吧,总比智商感人强。🤣🤣🤣(本人曾经把这个看法分享给某位喜欢洪嘟嘟的朋友,对方很理解这种看法,最后我俩达成一致意见:央视在大嘟嘟的人物刻画上确实花了心思,但未必一切改编都是保证没问题的,或者说,也许还可以有更好的改编方式。)

还有太多了,一时也懒得再写。有空再补充看法,不过我可能懒得写了。


赞
转发
回应 查看所有回应

> 我来回应

> 去诸葛亮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如此优秀的作品凭什么不重播(正统文化代言人)

秋风萧瑟五丈原。(蓝鸦)

央三、85两版“舌战群儒”改编及演绎逻辑之我见(Vannie)

也谈诸葛遗言(Vannie)

何谓“基本法”(一)——关于诸葛瑾游说孔明投吴...(Vannie)

何谓“基本法”(三)——关于删改孙权评价的一点看法(Vannie)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