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蒋介石、毛泽东曾经关注过的李香兰
要点:
李香兰的艰难选择:站在北京的城墙上
歌唱《夜来香》与主演《万世流芳》的李香兰
蒋介石毛泽东看过李香兰主演的电影
李香兰的感情世界与政治生涯
致力于中日友好关系发展的李香兰
一
李香兰,日本名为山口淑子和大鹰淑子。她的祖父山口特别喜好汉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敬仰之心。家庭的熏陶浸染了她的父亲山口文雄,父亲决定告别家乡佐贺,到中国来学习汉学。学有所进,山口文雄便到满铁会社所属的抚顺煤矿担任汉语教员,他感觉这里很不错,于是也就将家安置于此。1920年2月的一天,山口文雄的女儿降生,兴奋的他给宝贝女儿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淑子。当然,他没有想到是这个女儿,后来居然成了驰名东亚的明星。
山口淑子有许多中国小伙伴,快乐填充着她的心灵。然而,日本宪兵在矿区抓捕中国人,并将那些手无寸铁的人绑在木架上拷打屠杀,那血淋淋的场面触目惊心,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后来淑子随家人到北京,她操一口流利标准的北京话。
1933年,淑子被父亲非常要好的同学李际春将军收为义女,同时有了一个香艳的中文名字——李香兰。李际春是中华民国军事及政治人物、满洲国商界著名人士。他从军不久就考入军校,与吴佩孚是同学,受过俄国教官培训。他曾经担任过袁世凯总统府侍卫官,“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操纵下参与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他被土肥原贤二大佐委任为“救国军”总司令。1936年李际春在沈阳成立沈阳银行,自任总裁。抗战全面爆发后,李际春劝说老同学吴佩孚降日,但遭到拒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际春在天津以汉奸罪被处决。
山口淑子在北京上学的名字叫潘淑华,原因是她又是另一个中国人潘毓桂的义女。据说这个名字很有寓意,“淑”是源于山口淑子之名,而“华”则是出生于中国之意;这名字表达的意思是希望中日两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潘毓桂是清末举人,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毕业,日治时期曾任北平市公安局局长,天津市市长。他的两大“事迹”是:一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担任宋哲元将军政务处处长的他屡次向日军出卖二十九军作战计划,导致南苑失守;二是他好收藏古董,曾为清末名妓赛金花书写碑文。
李香兰的祖国在东洋,但她有两位亲日派的义父,又有一个个熟悉而友善的伙伴与同学,这就使她的思想与他人相比较为复杂。她心系太阳旗下的那串列岛,但她把中国也看作是自己的又一母亲。显然这份感情是真挚的,生于斯、长于斯,中国文化深深地影响着她,使她的行为和思维都具中国人的品味。1937年,李香兰随同学到中南海参加为纪念“一二·九”死难同胞而举行的默祷会,会上群情激昂,大家纷纷表示要这样或那样去抵抗日本强盗。当有人问及李香兰“假如日本军侵入北京,该怎么办”时,她一时不知所答,于是只好说:“我,站在北京的城墙上。”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站在北京的城墙上”或许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正如她在自传中写的,“我只能这样说”。站在城墙上,从外面飞来的是日本炮火,从城墙里面打来的是中国铅弹,不管被哪一方打中,双方的子弹“都能打中我,我可能第一个死去。我本能地想,这是我最好的出路。”人们不知道她是山口淑子,只知道她是李香兰,于是这样的回答赢得热烈的掌声,可他们哪里知道她此时此刻心里的不安与恐慌。在中国多年,乃至日后成为整个东亚艺术界的名流,李香兰却从来没有向人透露她那“高贵的”日本血统,如果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不以文化汉奸罪要处决她的话,或许她还不会公开自己真实的身份。这说明她对中国的认同感,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
二
1930年李香兰坐火车去奉天(沈阳)秋游,遇到了对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白俄罗斯少女柳芭?莫洛佐娃·格里涅茨。柳芭与李香兰同岁,热情大方,小小的年纪却很有见地,她建议李香兰师从流亡于奉天的意大利女士波德列索夫夫人学习音乐。命运在不经意之间得到改变,倘若没有柳芭,也就不会有后来站在歌舞台上大红大紫的李香兰。在波德列索夫夫人的调教下,李香兰的音乐天分得以发掘,后来她在追忆这段人生之路时说道:“在那个战争年代,为了生存,我的确是拼足了力气学唱歌”。
日本为推行“日满亲善”、“五族协和”的怀柔政策,便开始在电台上播放“满洲新歌曲”,既懂日语又会北京话的李香兰作为“少女歌手”被推上舞台,她在满洲国举行流行音乐大奖赛上脱颖而出斩获冠军,从此,她就变为电台录制节目的常客,她演唱的《渔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国歌曲得到广泛好评。1941年2月,在享誉满洲国的李香兰担任“日满亲善歌唱大使”,前往日本东京参加2月11日纪元节的庆典大会。这次出行或许出乎她的意料,在东京连续一周的表演,给日本社会造成极大的轰动。据说在表演的首日,狂热的大批日本歌迷涌向剧场,排队购票的队伍将日本剧场围了整整七圈半,即所谓“日剧七圈半事件”。门票销售一空,但无法进场的大批歌迷仍包围剧场不愿离去,甚至需出动警察、消防车洒水来驱离群众。对日本歌迷来说,她的演唱完全可以与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的成功一样让人激动。1942年,李香兰决定到远东盛名的大城市上海发展,她为中华电影公司、中华联合制片公司、满映拍了经典电影《万世流芳》,并主唱主题曲《卖糖歌》及插曲《戒烟歌》。“烟盘儿富丽!眼泡儿黄!抽一口,烟味儿香!抽两口,精神爽。无忧无虑上天堂!买糖呀!买糖!......”一首《卖糖歌》一夜间红遍江南大地,无数人争相学歌。1944年李香兰在上海演唱《夜来香》、《恨不相逢未嫁时》等歌曲,使她在歌唱的艺术道路上更上一层楼,成为与龚秋霞、周璇、姚莉、白光、白虹、吴莺音齐名的上海滩“七大歌后”之一。
“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细唱/月下的花儿都入梦/只有那夜来香/吐露着芬芳……”,至今这熟悉的旋律仍给人以永恒的艺术美感,但1949年中共执政后,对舞厅之类的场所实行禁绝,使得这首名曲在大陆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被钢铁意志铸成的亢奋、激越的“革命歌曲”。改革开放伊始,邓丽君翻唱的《夜来香》传入大陆,一时成为大街小巷流行的歌曲。熙熙攘攘而又忙碌的人群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哪有人会想到这竟然是一位日本奇女在中国唱红的经典老歌。1945年,李香兰在上海大光明大戏院举行个人演唱会“夜来香幻想曲”,由演唱会的冠名看,李香兰对这首歌真是情有独钟。
《何日君再来》是30年代的影片《三星伴月》插曲,原唱为有“金嗓子”、“歌后”和“影后”之称的周璇,但李香兰的演唱却别具风情,娇艳而妩媚,动感十足。据说国民政府的有些官员对这此歌很反感,因为它能够软化中国人的抗日意志,又由于“文化汉奸”李香兰歌唱它,属于“汉奸歌曲”;“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日本侵略者刚刚被国民军赶走,这歌声又在呼唤八路军了,所以它也就属于敏感歌曲。八十年代初,这首歌再次唱响大陆的时候,有人便毫不留情地将它列为“黄色歌曲”,属于禁唱的范围。“殷勤频致语/牢牢抚君怀”,“人生能得几回醉/不欢更何待”,这分明是在干那男女见不得人的勾当了。当然,这只是关于这首歌饶有兴趣的插曲而已,它只能使这歌的意蕴更丰满。
《苏州夜曲》也是李香兰的名曲,它是日本作曲家服部良一以中国的旋律为基础,参考了美国的爱情歌曲,专门为她编写的。此外,李香兰歌唱的名歌还有《防空歌》、《花香为情郎》、《第二梦》、《海燕》、《不要告诉我》、《进酒杯莫停》、《三年》、《兰闺寂寂》、《梅花》、《小时候》、《十里洋场》、《分离》、《歌舞今宵》、《只有你》、《心曲》等。
三
1937年8月,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与满洲国政府联合出资,正式建立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满映是新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建立之初具有世界一流的设备,其摄影效果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影企业。这里生产的影片分为“娱民”、“启民”和“时事”三种影片,直接为日本侵华和吞并满洲服务。在满映存续的八年间,共拍摄故事片108部,教育片及纪录片189部。编辑发行《满映通讯》(日语版)307号,《满映时报》(汉语版)313号,《满洲儿童》55号,做了大量的“日满协和”的宣传工作。这里走出了许多知名演员,曾执导并主演《戴手铐的旅客》等影片而荣获中国大陆政府特殊津贴的于洋,当时就是满映的儿童演员。后来曾经演出《英雄儿女》、《甲午风云》等影片的浦克也是从这里走上演艺生涯的。当时,名头最大的是李香兰,她进入满洲国电影界后迅速成长为满洲的头号女星。
1938年,李香兰的处女作《蜜月快车》完成拍摄。《支那之夜》是1940年以同名流行歌曲为灵感拍摄的日本电影,由东宝出资拍摄,中华电影公司协助拍摄。该片由大名鼎鼎的长谷川一夫和李香兰主演,以上海和江南为故事背景,讲述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与华人女性的异国恋曲。此片除在日本本土上映外,也在满州国、香港与上海等地区上映,居然都得到那些地区观众相当不错的评价。片中李香兰演唱的插曲《苏州夜曲》和《想兄谱》词曲优美,皆传唱一时,成为脍炙人口的歌曲。该片与同为两人主演的《白兰之歌》和《热砂的誓言》合称“大陆三部作”,为抗战时汪精卫政权地区的代表电影作品。这些影片的故事雷同,情节基本上是日本青年与中国(满洲)女子邂逅,经过一番交往后,中国(满洲)女子喜欢上了日本青年。特别离奇的是《支那之夜》中的中国(满洲)女子被日本青年搧记耳光,但她还是狂热地追求那青年去了,这情节让中国人很难接受。这些影片美化了侵略者,李香兰也就变成日本侵略者毒害中国人的糖衣炮弹。
1941年1月,李香兰到达台湾巡回公演,当时台北街头处处挂起“世纪之宠儿李香兰来台”的广告标语,掀起台湾史上史无前例的追星浪潮。在台北公演的几天时间里,场场爆满,其景象叹为观止。戏馆人员拉起铁门,外围的观众一拥而上,你推我挤,场面混乱不堪,目的都是为了一睹电影中场30分钟演出的李香兰。
李香兰毕竟生长于中国,她对于自己拍的那些过于媚日而又侮辱中国人的电影似乎有所心悸,于是她离开满洲到上海发展。值得重视的是她为中华电影公司、中华联合制片公司、满映拍了经典电影《万世流芳》,在片中她扮演林则徐的女儿。《万世流芳》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重要的一页。就其创作意图看,日本人为东南亚与太平洋战争的需要,有意识地要挑逗中国人对英国人的憎恨之情;但中国的创作者却另有打算,认为这部影片对中国人民反日斗争有很大帮助。就题材看,这是一部不可回避的影片,由此开创了后来拍摄多部描写鸦片战争题材的影片,它的原创性和历史地位不容抹杀。就其艺术看,“影片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没有纠缠在琐碎的细节上,而是直奔主题,击中要害。在表现情节主线的厚度和力度方面,日本电影相形见绌,有进行反省的必要。我想,这应该是中国京剧对电影发生的正面影响”(佐藤忠男《中国电影百年》,上海书店2005出版),就其影响看,当时很少有像这部影片一样轰动整个中国,1944年2月出版的《上海影坛》杂志将《万世流芳》评为年度“最佳影片”,据说蒋介石及其政要在重庆、毛泽东及其助手在延安都看了它。
1943年,李香兰再度抵台湾演出电影《沙韵之钟》再度掀起热潮。《沙韵之钟》于当年在台、满、日、沪、华北等地上映。李香兰回归日本后,凡是挂上其本名山口淑子的电影,仍屡屡在台造成轰动。
李香兰因歧视中国人的电影由心悸而变得内疚,受不了“李香兰”身份的重压,她在1944年从“满映”辞职,客居上海。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李香兰在中国的演艺生涯结束。1947年她改回原名山口淑子,在日本继续其演艺事业,为东宝、松竹拍了一系列电影,并远赴美国好莱坞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她又以“李香兰”的名字加盟香港为邵氏兄弟有限公司拍摄电影,拍摄的电影有《金瓶梅》、《一夜风流》、《神秘美人》等等,其中的插曲都由她亲自演绎并灌成唱片。此外,她还参与拍摄了“纪实性艺术片”《黄河》和俄罗斯风格的音乐片《我的黄莺》。李香兰最后拍摄的电影是1958年的《东京的休息》,这次她真的在电影界休息下来,人生的轨迹又驶向一个新的领域。
四
日本投降后满洲国灭亡,上海的报纸上刊出三位女汉奸的消息,即把李香兰介绍给满映的川岛芳子,与李香兰一块拍摄《万世流芳》的陈云裳,以及年仅25岁的李香兰。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对李香兰处以极刑,理由是“身为中国人,却和日本人共同拍摄冒充中国的电影,协助日本的大陆政策,背叛了中国”和“使用中日两国语言,利用朋友关系搞间谍活动”。
柳芭将李香兰引向艺术之路,她可谓是李香兰事业的引路人。在李香兰生命面临危险的时刻,好多年没有见面的柳芭突然又冒了出来,是她秘密将李香兰的户籍誊本由北平她的父母住处送到了上海,证明她就是日本人,她叫山口淑子。国民政府的司法机关在证实了柳芭送来的材料后,李香兰被无罪释放,柳芭可谓是李香兰的救命恩人。这样,李香兰于1946年2月被遣返回日,从此她就告别了生她、养她的这片热土,由她的“母国”回到她的“父国”。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的宽容与大度,当得知李香兰乘船离开时,许多人都来送行,优美的《夜来香》音乐响起,强烈冲击着每个人的心弦,这是李香兰的声音,这一幕让欺骗中国人多年的她至死不忘。
李香兰在中国是否经历感情的纠葛?据陈歌辛的儿子陈钢回忆,李香兰与他的父亲曾有一段不为人知、充满激情的上海之恋。陈歌辛为她创作了大量歌曲,如《夜》、《黎明》、《小溪》、《湖上》、《渔家女》、《恨不相逢未嫁时》、《忘忧草》及专为她写的花腔女高音独唱曲《海燕》等,虽然李香兰的自传中只字不提当年恋过的陈歌辛,但她还是告诉别人,“最重要的事是不能写在书上的。”还据人说,她那时差点就嫁给了陈歌辛。在回到日本后,山口淑子经历过两次婚姻。1951年31岁的她嫁给了对今日的公共花园和景观雕塑仍有重大影响的美国艺术家野口勇。野口勇有一半日本血统,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他的大型雕塑作品,如日本广岛的“和平纪念公园”、原子弹爆炸死难者纪念碑和拱形桥梁以及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前雕塑花园等。然而这桩属于天才艺术家的联姻却仅仅维持了五年光景。1958年,山口淑子嫁给当时日本驻联合国大使加濑俊一的秘书官、三等书记官大鹰弘。
或许是受丈夫的影响,或许是某种理想的驱使,38岁的大鹰淑子(改夫姓)毅然告别舞台而转入他业,这里对她来说,是一片充满诱惑而又富于挑战的天地。1969年,已近50岁的山口淑子圆了记者梦,当起了富士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还前往越南、柬埔寨、中东等战争前线,采访过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风云人物。
对于许多中国人而言,田中角荣是一位对华友好的知名日本首相,在他的任期,由于受美国对华态度转变的影响,在得到毛泽东、周恩来放弃战争赔款的信息后,抛弃中华民国,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正是这位首相于1974年邀请频频在电视上出镜的大鹰淑子接受自民党提名,参加第10届参议院议员通常选举。她成功地当选日本参议院议员,并在1980年参议院选举及1986年参议院选举成功连任。大鹰淑子历任环保政务次官、参议院冲绳及北方问题事务特别委员会委员长、参议院外务委员会委员长、自民党妇人(女)局长。大鹰淑子经过18年的政坛洗礼,于1993年11月3日,获颁授勋二等宝冠章。
大鹰淑子在担任国会议员的时候,曾经几次回到她朝思暮想的中国。1975年她需要去朝鲜访问,在路经北京时受到廖承志的盛情款待。1978年,她作为日本环境访华团团长,再次访问了留下过青春足迹的北京、上海、哈尔滨和长春等地,在重访长春电影制片厂时,她这位“金鱼美人”受到“古典美人”郑晓君、“妖艳美人”白玫、“活泼美人”夏佩杰和“永远青年”浦克等同行的欢迎,她说:“我有中国和日本两个亲人,中国是养育我的母亲之国,日本是我的父亲之国。中国是我的故乡,所以去中国应说‘回’中国。”同年8月,她含着泪水终于看了中日两国缔结和平友好条约的实况转播,这是她最大的愿望。1992年,大鹰淑子再次来到上海,这次她特别想要见见早期曾经心恋过的陈歌辛,然而他却离世而去,这让她格外伤悲,她的头脑中闪现出陈歌辛为她写的《忘忧草》中的词语:“爱人哟,天上疏星零落,有你在身边,我便不知道寂寞。爱人哟,世界已经入梦,有你在身边,我就不觉得空虚。我在泥中默念你的名字,忘去这烦忧的日子。爱人哟,虽然那似水流年无情,有你在梦里我的叶便长青。”
五
政界引退后的大鹰淑子并没有闲着,她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事要做。1995年7月,担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倡议成立,通过民间募款和政府资助的形式,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占领地区的慰安妇支付赔偿金。该基金会的全名是“有关女性的亚洲和平国民基金”,简称为“亚洲妇女基金会”。其实大鹰淑子也是这个基金会的发起者,她担任了该基金会的副董事长。虽然基金会的赔偿事业没有能满足有些国家的要求,遭到韩国与台湾的抵制,但来自海内外大约6亿日元的募捐基金,并投入日本国家财政资金来开展赔偿事业还是很有意义的。这基金会在菲律宾、韩国、台湾,向285位原慰安妇实施赔偿;在荷兰多名原慰安妇收到道歉信;通过和印尼政府的协议,以日本国家财政预算实施以原慰安妇为对象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做了12年。
小泉纯一郎为1972年来日本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也是日本战后民意支持度最高的首相,这主要来源于他是一位改革派的代表。从外交上看,小泉虽然说了一些日本曾经“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并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之类的话,但他在首相任内总共6度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韩两国的强烈不满的抗议。大鹰淑子风风雨雨走过80多年的时光,认识到日本曾经对亚洲、特别是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大罪,以及对中日关系友好发展的期待,于是在2005年发表长文,劝诫首相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靖国神社,原因是“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
离开政坛的大鹰淑子操起笔,要把自己曲折不凡的人生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她所走过的道路,了解她对和平与友谊的追寻。她写的自传名曰《李香兰自传:战争、和平与歌》,此书在1992年至1993年期间在《东京新闻》及《中日新闻》连载,后来集结成书出版,内容是大鹰淑子忆述自己在中国当演员、日本战败回国、从政及促进中日关系友好等事情。全局书除前言与后记外,主要内容分六部分:
1、“在经过半个世纪的北京”,记述她在1992年获邀到中国北京老家重访的情况,及回想她年青时期在这里居住过的往事。
2、“‘李香兰’的诞生与诀别”,记述“李香兰”的得名、在中国当演员为日本政府拍摄“国策电影”,以及与名流人士交往等等的情况。
3、“战后过明星的日子”,讲述她在战后的军事法庭获判无罪及返回日本、在日本及美国拍摄电影、在百老汇音乐剧演出,以及与野口勇的一段婚姻等事情。
4、“主持电视节目”,记述她嫁给大鹰弘,以及她退出电影界,转为担当电视节目主持、出国进行采访等情况。
5、“政治的世界”,记述她竞选全国区参议院议员、从政,以及出访中国、北朝鲜、中东国家等情况。
6、“今后还会继续的工作”,讲述她参予1990年代初,中日合办的歌舞剧《李香兰》的制作,以及她关心当时有关“李香兰”戏剧等事情。
2014年11月27日
话说蒋介石、毛泽东曾经关注过的李香兰
|
夜雨冻,那何以投照片中。
李香兰,谈及战时国内电影,这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