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如题
若铨与他弟弟最大的区别是,他不迷信程朱理学,他弟弟若镛是朝鲜当时有名的理学集大成者,流放期间广收门徒,写了几百本传统的利用理学治国理政的书。虽然兄弟俩都曾信过天主教,但若铨是把基督教里面的思想放在和程朱理学同等的位置上去思考,若镛本质上还没走出传统儒家思想。若铨的理想是天下大同,没有奴隶,没有贵族,人人平等,这是与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相违背的,这种思想是若铨讲儒家思想与基督教哲学思想结合得出的结果,他实际上已经超越当时朝鲜愚昧的读书是为了入仕的本位追求。他弟弟写那些政经其实对改变现实是作用很小的,反而从结果来看《兹山鱼谱》这种实用书籍反而更有用,那毕竟已经是19世纪初了。所以我不认为若铨是逃避,要非要说逃避,那只能说是逃避那种虚伪的庙堂之高。你有这种疑问,说明你和昌大的想法一样,认为若铨应该像若镛那样施才华于政道,我倒认为彼时在庙堂之远做一些实践的事记录实用之物留给后人不见得虚度时光,你有这种思想还是因为那句话:朱子的力量太强大了,儒家传统思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太深入人心了,总以为只有入仕一条路才能救国救民。若铨和昌大在黑山岛开办私塾,教书育人,写鱼谱,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有益后人的事,怎么就不是救国救民,怎么能是逃避呢?
知道西方为什么强大吗?科学精神。知不知道有一门学科叫博物学。求真。西方强大的源头在哪?
不只是逃避叭 如果是逃避他根本不会费那么多心血 兹山鱼谱对于他看起来是非常想要守护的东西 而且他对完成兹山鱼谱有一种执着的追求 我比较认同楼里说的“求真”
这边研究的是玄学、儒家大论、唯心主义、君权神授,海的那边开始了唯物主义、皿煮启蒙。老头子虽然满腹经纶,但是看到了所学内容的糟粕,转向实用主义,大道理不如科学知识实用,意识形态和实际生产严重脱节,只有没有经过历练的昌大还信“王道”。
追求的实用主义。不懂就问,就是学问,电影里提出日本学西洋 几年造枪炮。他就因地制宜,写鱼谱,追求实用主义。渔业可以商贸 可以利民
应该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吧…… 从开创大航海时代开始
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就跟古代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同样的性质。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无法去改变,只能用这种方式逃避。丁若铨写《兹山鱼谱》以及后来昌大弃官返回黑山岛,都是如此。
不是逃避他就不会写《兹山鱼谱》而是写《牧民心书》了,不是逃避他就不会对昌大决定入仕发火了。电影里已经说了,斑鳐的路斑鳐知道,黄貂鱼的路黄貂鱼知道,与他弟弟相比,丁若铨选了另一条路。“求真”是有的,但这是对现实无奈的一种寄托。在那个时代,识字的人是不会去看《兹山鱼谱》的。
我觉得逃避是因为害怕而选择别的路 但我觉得他只是选了自己想选的另一条路 在那个世道 他想选的路并不能像选牧民心书这样的路那么好走 所以我觉得他只是选了一个较为贴近他的选择的方向走了 也就是写兹山鱼谱 所以这其实也是他的一个选择
西方从希腊文化出来的求真,勇于探索只是一个表现的侧面
谢谢你的解答,我基本认同。但我要解释一下:“我有这种疑问”,是因为我看过一篇影评,里面说到昌大经历一系列现实官场暴击,才真正明白师傅为什么要用半辈子写一本关于鱼类的书。并说,虽稍显俗套,但把人物刻画到某个阈值上,就会自然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作者说昌大明白了,但我不明白,更没有感到“动人心魄”,所以发问。 我的想法应该也和昌大不一样,我认为无论是做官还是写鱼谱都没错,都是个人选择。 而且我也不认为是“逃避”,若只是逃避现实的无奈之举,又怎谈得上“惊心动魄”呢?
以更科学系统的方法记录,便于学习、传播;就像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同区域的人交易不用换算了,促进商业发展。
你说的真的是太好了,理解透彻,佩服!
意义是相对自己而言的
关于意义也和别人聊过,比如竞技体育,或者游戏,归到底人也会死,游戏也会没人玩,究到底你充的钱,你的等级也只是计算机0101的数据。所以不要深究了,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我的理解是,他终于明白,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存在,才是真实的生活(有点马克思重视现实生活、关注民生的意味),所以他对黑山的百姓和鱼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是他前半生不曾懂得的。二是黑山岛上的生活可能也是他的精神寄托所在,他所主张的人人平等的社会,捕鱼和二班应该是平等的,所以孔孟之道和鱼类知识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写鱼谱是在实践自己的理想并从中感受希望和快乐。三是他被流放在黑山岛,并非完全丧失希望,他依旧教昌大知识,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昌大这样的孩子,那遍还是有希望的。影片一开头就说了,读书人不管身处何地遭受何等污蔑都要坚持活下来。包括影片结尾昌大回岛了,我不觉得这是逃避,他是在保留希望,既然那个社会暂时还无法改变,那忍住,然后把星星之火传递下去,便还是有希望的。说不定昌大也会回来继续教孩子呢?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万一这世界上还有没吃过人的孩子呢?
没法儒学学以致用就走向实用科学的道路吧
你这属于白看
说得太好了!给您点赞!
不敢苟同。陶潜的采菊东篱下与丁若铨的兹山鱼谱完全不一样。
“了解鱼才能抓到鱼啊,斑鳐走的路斑鳐知道,黄貂鱼走的路黄貂鱼知道”他之所以花半辈子写鱼谱,是因为那是他的道,一心为民,只有走进百姓的路,才知道百姓想要什么,而不是质问他未来的老婆“为什么要挖掉那些小松树?”
因为他想做有用的学问,而不是跟其他士人一样科举做官,然后当皇帝的狗
现在的西方哪有什么科学精神?一个新冠疫情就搞的要死要活的,你还活在上个世纪吧?
又拿新冠疫情说事,阁下是怎么认为西方就被疫情搞的“要死要活”的?假设阁下说的“要死要活”是真的的话,那么西方怎么还在那里活蹦乱跳呢,难不成“核酸大国”就最有科学精神吗?
为什么不能拿新冠说事?戳到你的痛点了
这一点都不痛,反而还很好笑
你又展现你那迷人的姨母笑么?
看来阁下站在网络流行词第一线啊,阁下不说这词我都不知道有这个词存在,更不知道什么意思,既然那么喜欢网上冲浪的话,为什么不去多了解一下其他视角的信息呢?想必阁下一定明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吧
鱼谱如果流行,会让底层渔民去读到,就会让底层的识字人变多,而且替代了千字文,从朱子变成实用。
多年前的一天,我路过奥地利郊区的一个修道院,里面留着当年修士们的笔记,从动植物到数理化,从天文地理到医学机械,无所不包,而我在此之前甚至从未听到过那些作者的名字。虽然早就知道如此,但亲眼看到时受到的震撼,还是远大于自己看过的任何一本东西方历史相关书籍。
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天下大同才是儒家的理想世界啊,殊途同归。
身处绝境,需要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诚实面对自己和生活又使他不可能去写朱子学的书(锋芒毕露则有杀身之祸,善刀而藏又何必著述);归根结底是学问家,西方实学的影响,困居海岛就写鱼谱吧
他被流放到黑山,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选择。除过写鱼谱,他什么也做不了。有人说他逃避,可不逃避又该怎么做。难道要和他弟弟一样写一写有关政治的书,这显然和他的理念不和。
我觉得是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爱的人民做出贡献。这本书最起码能帮助渔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之前我学了性理学,老子、庄子、西学,统统都学。一句话,就是想知道人要何去何从,可我所领悟的居然没这小子对鱼的了解多,所以我不研究善变、难懂的人类,要转去研究通透、明净的事务。用事物来忘却我。”
我干嘛要站在白痴的视角看事情?
傲慢与白痴有何区别?
不跟白痴一样看事情就叫傲慢?西方不从中国的角度看问题,那你怎么不认为它们是傲慢?双标就双标,虚伪就虚伪,不要乱用词汇
那阁下凭什么认为他人的视角就是白痴的视角呢?你可以不同意,不接受,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但一味认定他人的视角就是白痴视角这不是傲慢是什么呢?
写了几百本。。韩国人真能卷的。
其实学而优则仕也是没问题的,只是在当时的时局,像昌大一样进入仕途,上面搞党争,官场反倒是一片黑暗,难以施展。但是话又说回来,最容易想到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也在这里,对国家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当朝的人,真要有大改动自然想到要由上及下。甚至像若铨一样理念上把君王思想都颠覆了,只是在那个处境下是没有施展空间的。他由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其实也算是积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任何艺术作品,不管是思想的还是科普的。但凡影响的人越多,作品就越伟大。兹山鱼谱很明显就是这种作品。并且这种科普类的。本来就需要大量的观察。。非常花时间
教员说,实事求是。但是韩国19世纪这个思想并不是主流,写鱼谱自然是向世界看齐,这才是真正的有用之学,不是抽象的为官之学
写本草纲目的人咋不去当官呢?是当不了官吗
如今回看,打脸了吗?
打你的脸吧
与其钻研朱子理学,不如做点有用的学问。
👍👍如白鹤之生虽好,而兹山之污泥亦善也。
结尾不反复强调了吗,因为好奇
西方的强大源于三千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共和国,投票制
兵法哲学政见这些高谈阔论不差他这一个了,记载真真切切的百姓所需要的,所见到的未尝不是对朱子理学的挑战。
他就像在基于对世界有了基本确认的基础上(地球仪是个表象),来做出自己的那块拼图,对国家,对后人,对科学世界都是具有辩证看法的一种行为
一个是走进王的怀抱,一个是走进百姓的怀抱
看似从向内求走向向外求,但总体上还是未能走出传统实学的范畴,不过是格物致知而已,和本草纲目有什么区别?甚至弱于梦溪笔谈,充其量算是经验科学,和西方的实验科学差距甚大,还以为是西学,自欺欺人罢了。学了圣经,就学到科学了?
> 去兹山鱼谱的论坛
男主为啥会喜欢大婶?(嫡女正妻流潋紫)
在哪看?(鱼鱼)
关于流放家眷(农夫渔夫)
昌大为什么要当官后才知朝廷不好(yayaa)
“看久了会产生爱意哦”-里边的台词让人猝不及防笑...(Amigo)
最赞回应
若铨与他弟弟最大的区别是,他不迷信程朱理学,他弟弟若镛是朝鲜当时有名的理学集大成者,流放期间广收门徒,写了几百本传统的利用理学治国理政的书。虽然兄弟俩都曾信过天主教,但若铨是把基督教里面的思想放在和程朱理学同等的位置上去思考,若镛本质上还没走出传统儒家思想。若铨的理想是天下大同,没有奴隶,没有贵族,人人平等,这是与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相违背的,这种思想是若铨讲儒家思想与基督教哲学思想结合得出的结果,他实际上已经超越当时朝鲜愚昧的读书是为了入仕的本位追求。他弟弟写那些政经其实对改变现实是作用很小的,反而从结果来看《兹山鱼谱》这种实用书籍反而更有用,那毕竟已经是19世纪初了。所以我不认为若铨是逃避,要非要说逃避,那只能说是逃避那种虚伪的庙堂之高。你有这种疑问,说明你和昌大的想法一样,认为若铨应该像若镛那样施才华于政道,我倒认为彼时在庙堂之远做一些实践的事记录实用之物留给后人不见得虚度时光,你有这种思想还是因为那句话:朱子的力量太强大了,儒家传统思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太深入人心了,总以为只有入仕一条路才能救国救民。若铨和昌大在黑山岛开办私塾,教书育人,写鱼谱,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有益后人的事,怎么就不是救国救民,怎么能是逃避呢?
知道西方为什么强大吗?科学精神。
知不知道有一门学科叫博物学。
求真。西方强大的源头在哪?
不只是逃避叭 如果是逃避他根本不会费那么多心血 兹山鱼谱对于他看起来是非常想要守护的东西 而且他对完成兹山鱼谱有一种执着的追求 我比较认同楼里说的“求真”
这边研究的是玄学、儒家大论、唯心主义、君权神授,海的那边开始了唯物主义、皿煮启蒙。老头子虽然满腹经纶,但是看到了所学内容的糟粕,转向实用主义,大道理不如科学知识实用,意识形态和实际生产严重脱节,只有没有经过历练的昌大还信“王道”。
追求的实用主义。不懂就问,就是学问,电影里提出日本学西洋 几年造枪炮。
他就因地制宜,写鱼谱,追求实用主义。渔业可以商贸 可以利民
知道西方为什么强大吗?科学精神。
知不知道有一门学科叫博物学。
求真。西方强大的源头在哪?
应该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吧…… 从开创大航海时代开始
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就跟古代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同样的性质。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无法去改变,只能用这种方式逃避。丁若铨写《兹山鱼谱》以及后来昌大弃官返回黑山岛,都是如此。
不只是逃避叭 如果是逃避他根本不会费那么多心血 兹山鱼谱对于他看起来是非常想要守护的东西 而且他对完成兹山鱼谱有一种执着的追求 我比较认同楼里说的“求真”
不是逃避他就不会写《兹山鱼谱》而是写《牧民心书》了,不是逃避他就不会对昌大决定入仕发火了。电影里已经说了,斑鳐的路斑鳐知道,黄貂鱼的路黄貂鱼知道,与他弟弟相比,丁若铨选了另一条路。
“求真”是有的,但这是对现实无奈的一种寄托。在那个时代,识字的人是不会去看《兹山鱼谱》的。
我觉得逃避是因为害怕而选择别的路 但我觉得他只是选了自己想选的另一条路 在那个世道 他想选的路并不能像选牧民心书这样的路那么好走 所以我觉得他只是选了一个较为贴近他的选择的方向走了 也就是写兹山鱼谱 所以这其实也是他的一个选择
追求的实用主义。不懂就问,就是学问,电影里提出日本学西洋 几年造枪炮。
他就因地制宜,写鱼谱,追求实用主义。渔业可以商贸 可以利民
若铨与他弟弟最大的区别是,他不迷信程朱理学,他弟弟若镛是朝鲜当时有名的理学集大成者,流放期间广收门徒,写了几百本传统的利用理学治国理政的书。虽然兄弟俩都曾信过天主教,但若铨是把基督教里面的思想放在和程朱理学同等的位置上去思考,若镛本质上还没走出传统儒家思想。若铨的理想是天下大同,没有奴隶,没有贵族,人人平等,这是与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相违背的,这种思想是若铨讲儒家思想与基督教哲学思想结合得出的结果,他实际上已经超越当时朝鲜愚昧的读书是为了入仕的本位追求。他弟弟写那些政经其实对改变现实是作用很小的,反而从结果来看《兹山鱼谱》这种实用书籍反而更有用,那毕竟已经是19世纪初了。所以我不认为若铨是逃避,要非要说逃避,那只能说是逃避那种虚伪的庙堂之高。你有这种疑问,说明你和昌大的想法一样,认为若铨应该像若镛那样施才华于政道,我倒认为彼时在庙堂之远做一些实践的事记录实用之物留给后人不见得虚度时光,你有这种思想还是因为那句话:朱子的力量太强大了,儒家传统思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太深入人心了,总以为只有入仕一条路才能救国救民。若铨和昌大在黑山岛开办私塾,教书育人,写鱼谱,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有益后人的事,怎么就不是救国救民,怎么能是逃避呢?
西方从希腊文化出来的求真,勇于探索只是一个表现的侧面
谢谢你的解答,我基本认同。但我要解释一下:“我有这种疑问”,是因为我看过一篇影评,里面说到昌大经历一系列现实官场暴击,才真正明白师傅为什么要用半辈子写一本关于鱼类的书。并说,虽稍显俗套,但把人物刻画到某个阈值上,就会自然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作者说昌大明白了,但我不明白,更没有感到“动人心魄”,所以发问。 我的想法应该也和昌大不一样,我认为无论是做官还是写鱼谱都没错,都是个人选择。 而且我也不认为是“逃避”,若只是逃避现实的无奈之举,又怎谈得上“惊心动魄”呢?
以更科学系统的方法记录,便于学习、传播;就像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不同区域的人交易不用换算了,促进商业发展。
你说的真的是太好了,理解透彻,佩服!
意义是相对自己而言的
这边研究的是玄学、儒家大论、唯心主义、君权神授,海的那边开始了唯物主义、皿煮启蒙。老头子虽然满腹经纶,但是看到了所学内容的糟粕,转向实用主义,大道理不如科学知识实用,意识形态和实际生产严重脱节,只有没有经过历练的昌大还信“王道”。
关于意义也和别人聊过,比如竞技体育,或者游戏,归到底人也会死,游戏也会没人玩,究到底你充的钱,你的等级也只是计算机0101的数据。所以不要深究了,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去度过一生
我的理解是,他终于明白,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才是真实的存在,才是真实的生活(有点马克思重视现实生活、关注民生的意味),所以他对黑山的百姓和鱼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是他前半生不曾懂得的。二是黑山岛上的生活可能也是他的精神寄托所在,他所主张的人人平等的社会,捕鱼和二班应该是平等的,所以孔孟之道和鱼类知识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写鱼谱是在实践自己的理想并从中感受希望和快乐。三是他被流放在黑山岛,并非完全丧失希望,他依旧教昌大知识,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昌大这样的孩子,那遍还是有希望的。影片一开头就说了,读书人不管身处何地遭受何等污蔑都要坚持活下来。包括影片结尾昌大回岛了,我不觉得这是逃避,他是在保留希望,既然那个社会暂时还无法改变,那忍住,然后把星星之火传递下去,便还是有希望的。说不定昌大也会回来继续教孩子呢?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万一这世界上还有没吃过人的孩子呢?
没法儒学学以致用就走向实用科学的道路吧
你这属于白看
说得太好了!给您点赞!
不敢苟同。陶潜的采菊东篱下与丁若铨的兹山鱼谱完全不一样。
“了解鱼才能抓到鱼啊,斑鳐走的路斑鳐知道,黄貂鱼走的路黄貂鱼知道”他之所以花半辈子写鱼谱,是因为那是他的道,一心为民,只有走进百姓的路,才知道百姓想要什么,而不是质问他未来的老婆“为什么要挖掉那些小松树?”
因为他想做有用的学问,而不是跟其他士人一样科举做官,然后当皇帝的狗
现在的西方哪有什么科学精神?一个新冠疫情就搞的要死要活的,你还活在上个世纪吧?
又拿新冠疫情说事,阁下是怎么认为西方就被疫情搞的“要死要活”的?假设阁下说的“要死要活”是真的的话,那么西方怎么还在那里活蹦乱跳呢,难不成“核酸大国”就最有科学精神吗?
为什么不能拿新冠说事?戳到你的痛点了
这一点都不痛,反而还很好笑
你又展现你那迷人的姨母笑么?
看来阁下站在网络流行词第一线啊,阁下不说这词我都不知道有这个词存在,更不知道什么意思,既然那么喜欢网上冲浪的话,为什么不去多了解一下其他视角的信息呢?想必阁下一定明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吧
鱼谱如果流行,会让底层渔民去读到,就会让底层的识字人变多,而且替代了千字文,从朱子变成实用。
多年前的一天,我路过奥地利郊区的一个修道院,里面留着当年修士们的笔记,从动植物到数理化,从天文地理到医学机械,无所不包,而我在此之前甚至从未听到过那些作者的名字。
虽然早就知道如此,但亲眼看到时受到的震撼,还是远大于自己看过的任何一本东西方历史相关书籍。
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天下大同才是儒家的理想世界啊,殊途同归。
身处绝境,需要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诚实面对自己和生活又使他不可能去写朱子学的书(锋芒毕露则有杀身之祸,善刀而藏又何必著述);归根结底是学问家,西方实学的影响,困居海岛就写鱼谱吧
他被流放到黑山,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选择。除过写鱼谱,他什么也做不了。有人说他逃避,可不逃避又该怎么做。难道要和他弟弟一样写一写有关政治的书,这显然和他的理念不和。
我觉得是尽自己所能为自己爱的人民做出贡献。这本书最起码能帮助渔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之前我学了性理学,老子、庄子、西学,统统都学。一句话,就是想知道人要何去何从,可我所领悟的居然没这小子对鱼的了解多,所以我不研究善变、难懂的人类,要转去研究通透、明净的事务。用事物来忘却我。”
我干嘛要站在白痴的视角看事情?
傲慢与白痴有何区别?
不跟白痴一样看事情就叫傲慢?西方不从中国的角度看问题,那你怎么不认为它们是傲慢?双标就双标,虚伪就虚伪,不要乱用词汇
那阁下凭什么认为他人的视角就是白痴的视角呢?你可以不同意,不接受,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但一味认定他人的视角就是白痴视角这不是傲慢是什么呢?
写了几百本。。韩国人真能卷的。
其实学而优则仕也是没问题的,只是在当时的时局,像昌大一样进入仕途,上面搞党争,官场反倒是一片黑暗,难以施展。但是话又说回来,最容易想到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也在这里,对国家影响最大的其实就是当朝的人,真要有大改动自然想到要由上及下。甚至像若铨一样理念上把君王思想都颠覆了,只是在那个处境下是没有施展空间的。他由此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其实也算是积极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任何艺术作品,不管是思想的还是科普的。但凡影响的人越多,作品就越伟大。兹山鱼谱很明显就是这种作品。
并且这种科普类的。本来就需要大量的观察。。非常花时间
教员说,实事求是。但是韩国19世纪这个思想并不是主流,写鱼谱自然是向世界看齐,这才是真正的有用之学,不是抽象的为官之学
写本草纲目的人咋不去当官呢?是当不了官吗
如今回看,打脸了吗?
打你的脸吧
与其钻研朱子理学,不如做点有用的学问。
👍👍如白鹤之生虽好,而兹山之污泥亦善也。
结尾不反复强调了吗,因为好奇
西方的强大源于三千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共和国,投票制
兵法哲学政见这些高谈阔论不差他这一个了,记载真真切切的百姓所需要的,所见到的未尝不是对朱子理学的挑战。
他就像在基于对世界有了基本确认的基础上(地球仪是个表象),来做出自己的那块拼图,对国家,对后人,对科学世界都是具有辩证看法的一种行为
一个是走进王的怀抱,一个是走进百姓的怀抱
看似从向内求走向向外求,但总体上还是未能走出传统实学的范畴,不过是格物致知而已,和本草纲目有什么区别?甚至弱于梦溪笔谈,充其量算是经验科学,和西方的实验科学差距甚大,还以为是西学,自欺欺人罢了。学了圣经,就学到科学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