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1,已经生了两个女儿(开放二胎前),大的还不到三岁,丈夫是做海员的一个月回不了一次家,她带着两个女儿挤在学校的一室宿舍里(由于我在学校也有宿舍用来一周睡一次午觉,她经常借我的宿舍,但是都会帮我打扫)。又怀孕了,发现是女孩,打掉,我问她知不知道就算生了男孩也会无限压缩两个姐姐的生存资源,她说知道但是生不出男孩丈夫就会跟她离婚(并且说他一个女儿也不会要的)。
我的同事2,和公婆一起住,丈夫是个妈宝且不会做任何家务,每天下班(事业单位,不加班)就去健身房,她每天买菜做饭接送孩子并且经常被嫌弃不顾家,做菜不好吃,自己由于生病吃激素上半身有点浮肿(但整体并不胖),丈夫经常嫌弃她胖但是从来没有带她一起运动过。
这样一比,男主是不是还行?
最赞回应
不要比烂,你同事老公是属于该丢给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那种,女主老公是只用进第一层,同样都烂
去TM的形式,咱们看点实际的、内涵的:一个人一直生活在被否定的恐怖氛围之中。什么叫“被否定”?“你是猪”、“你是驴”、“连猪和驴都没你蠢”、“你到死都学不会怎么撒尿”、“你连尿床都比别人更蠢”......各种语气、各种口吻、各种词汇,让你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失去灵魂的麻木,也许只会条件反射性地想,“哇,他又看不起我了,好开心”。但只要还没麻木、还有灵魂、还有最起码的自尊,我都奇怪,这得多贱多下作多不要脸,才能忍受?
如果你觉得剧中女主的情况不如你同事的糟,或者,你可以换个想法,剧中女主还有活着的价值,你的同事,唯一的价值,也就值存在两腿之间了。
抱歉,我说话一向难听
可以不嫁。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强壮,可以承受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的全方位的逼婚。当压力来自方方面面,没有能够休憩的空间,几乎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反省,“是不是我错了”、“我真的应该继续这样吗”、“我还能挺住吗”。放心,能挺住的永远是少数。
很神奇的是,评论很多都是在指责女性(受害者),不结婚不行吗?和猪有什么区别?没有作为“女性”的价值…让我觉得em…你们站的制高点是挺爽的,但是同理心完全不存在吗
找不到正常的人类?可能结婚之前不知道价值观有这么不一样,再者说,你怎么定义正常?剧里男主也喜欢说女主“不正常”,你怎么知道你的正常就是正常呢?
去TM的形式,咱们看点实际的、内涵的:一个人一直生活在被否定的恐怖氛围之中。什么叫“被否定”?“你是猪”、“你是驴”、“连猪和驴都没你蠢”、“你到死都学不会怎么撒尿”、“你连尿床都比别人更蠢”......各种语气、各种口吻、各种词汇,让你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失去灵魂的麻木,也许只会条件反射性地想,“哇,他又看不起我了,好开心”。但只要还没麻木、还有灵魂、还有最起码的自尊,我都奇怪,这得多贱多下作多不要脸,才能忍受?
如果你觉得剧中女主的情况不如你同事的糟,或者,你可以换个想法,剧中女主还有活着的价值,你的同事,唯一的价值,也就值存在两腿之间了。
抱歉,我说话一向难听
对了,都是硕士学历,在学校当老师的女性哦
她们当时怎么就看上了那些男的-_-||女生还是要多练练看人的眼光,不要随便就嫁了
年龄啊。到了一定年龄,就很难摆脱被逼婚、相亲的密集阵。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本科是对女性最后的加成,硕士、博士没一点用,只能说明,年龄好大,反倒成了DEBUFF。在相亲游戏中,她们直接被打入了废铁、青铜的低段位,她们实际上已经丧失了绝大部分选择权。
她们当然可以选择不随便嫁,但在当代的社会环境下,几乎等于选择不嫁。
从表面上看,她们的老公都还不错啊,事业单位/公务员,长相也不错…
可能她们比较好的一点,一个是她们有工作,是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的,第二她们愿意向别人倾诉,然后周围的人愿意接纳她(比如说我会告诉第二个女生她一点也不胖,是她老公有病,第一个女生一堆年纪大的同事会教她怎么生儿子em…),所以她们的情绪是有突破口的
并且我不认为她们是没有价值的,她们在工作上是努力并且有成果的,忍受现在的生活是为了孩子(一个是为了两个女儿,一个是为了儿子),有的人可能为自己活着,有的人可能把孩子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中国传统观念),你可以不赞同,但是最好去理解,否则也是一种暴行
不要比烂,你同事老公是属于该丢给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那种,女主老公是只用进第一层,同样都烂
建议给男方下药,黑掉生育能力。就只能有这个孩子,必然爱孩子他妈
那不嫁不行吗?
大环境给女性太多压力。不生儿子要离婚,我的天哪。真的。你们跟野猪有什么区别。
别给硕士博士招黑了好吗?学历高年纪大就找不到正常对象,是自己的责任,不要怪社会。
有经济实力和正经圈子的话,不可能找不到正常人类的。
非要把自己变成重男轻女的没文化村姑,把自己的价值绑在屌癌身上,只能说书白读了。
你的两个同事,作为人,当然是有价值的。我想说,她们作为女性的价值是可疑的。除了丈夫行使性权利的时候,唯一能够表现其女性价值的,大概只有社会制度强行赋予的“母亲”的身份。可她们真的是个“母亲”吗?或者说,在中国文化中,“母亲”这个角色,真的具有女性价值吗?我无法接受。一个任劳任怨、一味付出的角色,我不认为会具有性别意义,这是奴工
可以不嫁。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强壮,可以承受来自家庭、亲友和社会的全方位的逼婚。当压力来自方方面面,没有能够休憩的空间,几乎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反省,“是不是我错了”、“我真的应该继续这样吗”、“我还能挺住吗”。放心,能挺住的永远是少数。
我不太懂,有作为人的价值不就行了?还分作为男性的价值和女性的价值?谁分的?上帝吗?那还有白人的价值和黄种人的价值?同性恋的价值和异性恋的价值?
找不到正常的人类?可能结婚之前不知道价值观有这么不一样,再者说,你怎么定义正常?剧里男主也喜欢说女主“不正常”,你怎么知道你的正常就是正常呢?
你这是违法的…
野猪不存在不生儿子就离婚…野猪也不存在结婚吧?你这个类比完全不能理解…感觉就想侮辱人…
很神奇的是,评论很多都是在指责女性(受害者),不结婚不行吗?和猪有什么区别?没有作为“女性”的价值…让我觉得em…你们站的制高点是挺爽的,但是同理心完全不存在吗
具体看怎么操作,有的未必能被认定为人身损害
不是这样的,比如其中一个同事原来在澳洲读书的时候有个前男友,后来她回国了男朋友没回就分手了,朋友介绍的现任,她也表达过早知道就留在澳洲了当时真的不知道现任是这样的这种话…有时候交往时间太短或者不谨慎就掉坑了。再告诉你,这种可能比同妻还要好一点…
根本上讲,是作为人的价值,这没错。但性别是一种切实存在的差异,因为是女性,所以成为母亲,因为是男性,所以成为父亲。人们因为性别差异,被进一步赋予不同身份,这些身份是绑定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假设人们因为某种差异(比如性别),从开始就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那么,进一步的身份赋权,本该成为一个修正不平等状态的改良过程。但现实是,人们更加不平等了。
说身为女性的价值,或许有些政治正确的意味,但既然现实差异必然导致身份的不同,人就应该有基于差异而体现的个人价值。女性生完孩子以后,性别除了是一种具有社会的强制的身份指定,“从此你是个母亲”,“母亲”这个身份还跟性别有关系吗?
不做事就不犯错,少做事就少犯错。当“母亲”这个身份,被要求承担更多的家庭和抚养责任的时候,女性就不得不支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做更多事,就像你的两个同事。她们工作努力、事业有成,恰恰是因为暂时摆脱了女性的身份;她们因为女人的性别而获得的媳妇、妻子和母亲的身份,只是在不断掠夺她们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一直遭受家人的指摘,承受过分的压力。这种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或者社会不友好的道德责任要求,对于一些性情柔弱敏感的人来说,通常是一种伤害。
她们自己可能是乐此不疲的,比如你坚强的同事。可罗马总有心甘情愿的奴隶,如今也不缺少享受中下阶层生活的人。难道富有是件很痛苦的事吗?只是现实剥夺了大多数人的机会,他们自己被迫放弃了而已。难道你的同事,不希望丈夫捧在手里,说“生孩子太痛苦了,咱又个女儿就够了,不要再生了”。可现实是,也许有一天,她会比她丈夫更希望生个儿子;也许她不会,她够坚强,但和她情况一般的人,却会有
那我丁克我是没有作为女性的价值咯?因为我不是女性?我对象也没有男性的价值所以我们俩是中性的价值?
我不太认同所谓母亲的价值…做母亲只是一个选择(喜欢宝宝),如果说做母亲的人的价值比不做母亲的大,那女性的价值我不要好了,我觉得价值低一点过的开心就行了(事实上,作为一个人有没有价值也不是别人轻易能够评判的吧)
你的思维够奇怪的。难道我说得还不清楚?因为差异获得进一步的身份赋权,因为女性成了母亲。如果你没获得这种进一步的身份赋权,那还说什么呢?又不是说女性必须成为母亲,女性只有一种赋权身份。我说得是,基于性别获得身份赋权,却最终磨灭了性别的意义。
我觉得男主是无意识的烂,有些人就是这样说出来的话不知道给对方造成的后果,你说的同事老公是明目张胆的烂,大概率可以在婚前避免
人就应该基于差异有不同的价值,真的很不认同,就像你之前说某某是没有价值的或者作为女性没有价值,这种话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说出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评论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价值。
我是觉得你的三观挺炸裂的,你好像已经站在上帝的角度可以评论别人只有生育价值了,没有同理心,没有理解别人的意图地来说作为“女性”的价值,讲道理让人很反感
比烂是一种在没有明确的答案下引入其它样本进行观察与纠偏的心理,本质上在于无法共情前者的遭遇,却又难以抑制自己表达观点的冲动。比烂有着明显的逻辑缺失,毕竟他们各自的遭遇都有着适应于他们处境的内在逻辑,所以放一起比较并不妥当。
鲁女生漆室的观点描述得过于抽象与隐晦,但认真看下来,讲得更加在理,或许只是你还没弄明白她在说什么吧
我觉得有点像蝴蝶效应,就算当初她没有回国,和前男友在澳洲成家,也一样会有各种烦恼。
把你的讨论话题和其他的讨论话题一比,觉得你这人毫无同理心,你的内心深处肯定有一种让人说不出来的恶心感,你这人一定是从小备受语言虐待,以至于你对别人受到的精神暴力毫无感觉,你的灵魂已经麻木了,你快去看看心理医生吧。。。。看到这里,请问你的感觉如何?你如果感觉到了很愤怒,恭喜你还有救。如果你毫无感觉,觉得还好啊。那我一会儿肯定去你的这个让人心生寒意的提问下点个赞!
赞同,居然还有通过比惨来混淆正确概念的,人类果然是在倒退。
我觉得不是比惨的问题,太过极端的案例固然骇人听闻,但这样细小的设定更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吧,不仅仅是母亲、女性,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受到这来自各方面微不可查的压力,父母、朋友、同事、生活、工作,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像滚雪球一点点累积。我觉得这部剧直面了女性生存的这样一个深刻问题,结局却也无法给出完美的答案,唯有道一声众生皆苦。只有不放弃思考这一点是对的,永远要思考和直面问题,可以悲伤愤怒,但不要被他人左右,不要丧失信心,不要害怕作出改变,朕一生自信。
???开始比在垃圾桶里捡老公好还是在化粪池里捡的好了?
第一个同事可以直接离婚了,孩子正好一人带一个,这种男人生了男孩也不会对她好的,而且不是你想生啥就来啥的,那些秘方都是骗人的,不停流产对身体伤害太大,一个男人居然说出不生儿子就离婚而且女儿一个都不要真的可以马上分了,不知道你同事都在想什么。
我也觉得不结婚肯定不行,结婚前也很难看出一个男人好坏,但还是可以离婚的啊,当然离婚有离婚的难处,但是第一个同事的老公真的是过分了,在我家这边已经没有男人敢这么说了。第二个同事可能性格比较软好说话吧,在我家就是分工的,有段时间也被嫌弃老出去和同学吃饭就变得非常压抑
打字到一半就不小心发送了,很压抑后觉得不行就鼓起勇气吵了一架,后来就不来多说我了
???你在说什么完全没看懂…
怒其不争,被这么对待还照单全收
我就是那个外人看起来还行,实际崩溃无数次,因为仅存的理智存活到现在的妈妈
或者吧。只是“说话难听”的话,是对的;但“直接批判他人价值”,略嫌唐突。对我来说,别说“批判”、即使只是“评价”别人,也完全没动力;也许很多人不习惯,但于我,表达这样的观点,只是评价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在那些讲述自己生活不堪的帖子里,我从不“说话难听”,很难分清是评价具体的人,还是评价某种社会角色社会现象。只是这里,贴主说自己同事,我便随意了。
至于您提到在隔壁话题“当挡箭牌”,我无所谓,如果只是观点对观点的话,言辞激烈不是问题。我有自信,不对他人做人身攻击
别人引证我的话,跟我赞不赞同没关系。你说的帖子,我没留意,也不打算翻了。
只就你提到的观点,我并不赞成。就像别处提到的例子,因为忘了关门失身失窃。个人的确有过失,这么说有道理。但这种过失仅仅是对个人利益的维护不足(或不力),不构成对他人的侵害,不能成为他人开脱的理由。
退一步说,个人性格软弱当然容易承受更多伤害,这是事实。但那些欺负他的,才是问题的核心。那些性格强大的,也不是没被欺负过,只是没变成常态而已。说得难听点,大家都被强暴了,性格强壮的后来安全了,性格软弱的成了床奴。问题的核心是强暴,而不是性格。
这部剧为什么评分那么高,我感觉很奇怪,明明很多情节很弱智很不合情理而且有些情节有些刻意,故意刻画成女主好惨好可怜大家都针对她整个世界都对她不公平的样子。而这些在好多人尤其是女性群体看来这都很正常因为他们只想看她们想看到的,潜意识中留着我是女性我就是受害,世界都压榨我,我们是弱势群体的这种想法。
没翻看您提到的帖子,具体我也说不上来。但说“搬运我的语气和讲话态度”,这很冒昧。同样的话,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解读。如同我提到的之前的例子,有人专心指责劫色的盗贼,有人一味批评女主人不会保护自己,这都是事实。我并不否认没关好门,是一种可以讨论的过失。
或者如本剧,女主的性格确实有问题,也有很多人提到这一点。包括本帖,尽管有同情的心态,也难掩饰对女主不够自强的......至少是失望。相信您都注意到了。
不是每个人都专注讨论最本质的,很多人就是在评价那些表面的东西。
或者,再举个例子。某女去印度被强暴,我当然是同情的,并且不会指责她不顾劝阻去印度的行为,可转过身来,我会告诉其他女性说,“你们千万别去印度”。我承认去印度是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错误行为,我不会对受害人说,只是不想伤人;而当我对其他女性说别去的时候,依然会有一部分人揣测,“你认为去印度被强暴是活该吧”?只是一部分。这部分人算是自卫心理过重,习惯以恶意度人,而已。或者说,他们缺乏精致的解构分析的能力。
进一步说,您提到的建议。难听的话就是难听的话,放在哪里都是难听。若为此被人攻讦,我会承受,不想开脱。更不会为了效果更好,而开脱。比起,先打一耳光,再给个红枣;我宁愿,先给红枣,再打一耳光。如你说的,毕竟是攻击性行为,我可不想为此养成自我正当化的习惯。总不能伤了别人,还咒骂别人忘恩负义,梦话连篇地说,“我是为了你好”。从来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每一个小习惯都是我的控制要素。
日常恐婚恐育。我理解的楼主的意思大概不是比惨,而是说实际上现实情况要比剧中更加残酷罢了。
但是总归是个好的进步,现在至少已经有女性开始发出这种声音了。我大概已经决定不婚了,而且初步说服了老妈,虽然还会有时不时自我怀疑自己的价值,尤其一直温柔睿智被自己当做榜样的同事 一天突然窃笑着说那人40多了还没结婚,脾气怪也是要理解一下嘛。一下子感觉这个世界对于女性的恶意从来未曾停止。
也许仍然有值得相互依靠慰籍的灵魂,但是原谅我太脆弱了,没有那个勇气去承受赌错的后果,我没那么坚强,
我也觉得鲁女生漆室逻辑通顺流畅,楼主可能缺乏阅读理解训练……
不同国家的生存环境,和观念去,非要比,和非洲比。你同事算幸运的。日本那边的生存环境和观念和某些国内的人有区别好不好?比如不会像某些国内地方重男轻女,那边如果打孩子也是不行的,国内我们这一辈谁不是打大的。人家到那个水平,考虑的又是另外一种东西,就好像你已经不需要考虑温饱,如果你遇到一些挫折,我随便举例,破产了。每天只能吃馒头泡面,但在贫困山区对他们来说已经很幸福了。你能明白我意思吗?这位大姐
女生选男友选老公前先问问他对这部戏的看法,如果该男子觉得女主矫情或者对这部剧不认可的千万别嫁
每個人能承受的壓力都不同,現實是沒辦法用好或不好兩個答案去定義的
教她生儿子哈哈哈笑死
不能跟渣比谁更渣
同意。女性结婚后支持老公重男轻女并屈服于此,本就已经不自重不自爱。
你完全没看懂他的意思.
他的意思是
1.性别是人出身就具有的属性,他在这里说的“女性”其实说的就是这个人的个体的原本状态,是这个人本身
2. 他提到因为是女性所以是母亲,指的是在生孩子以后,加了“母亲”这个身份,就被外界对于“母亲”这个身份,加了很多固有的观点了
3.正因为有了孩子“变成”了“母亲”(就是身份的加成),才失去了原本作为“女性”(即自己)有的权利,比如追求理想,或是全心拼事业
只有更烂的没有最烂
有部剧---"绝叫",完全符合你说的~
结婚前确认好价值观是男女双方必备的啊
真有垃圾堆翻男的活女啊。。。
23年了,你碰上对的人了吗
有点活该了,想笑。
还想着前男友呢
不,人家是海归,可以回国带货
你老公不耽误你出去浪还有理了是吧?
如果你被强暴过还能这么勇敢我就挺你。
现在你只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瞎出主意挑拨对立。
矛盾的存在不是打打杀杀能解决的,也不是冷眼旁观能改善的,只有设身处地才知道琐碎的困难
呃呃呃,垃圾堆具体是地域、行业还是啥?
有人为了利益或者更好的爱会隐藏自己的肮脏并且越肮脏越藏地好
第二个真的不是gay吗?
本来我想说文化差异的,结果看到前面上百楼的回复后,反正反思了一下,发现男女之间的关系真是相通的,不过,命运无常,有人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人是,飞上枝头,一地鸡毛……
现实永远超出你的想象,不是没有,而是我们还没发现
所以,我需要先被强暴?我必须作为一个被强暴的受害者的身份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换您“挺”我。得了吧,没人需要您的怜悯,您似乎只有看到别人受害的样子才会挺起来,这很变态
因为这部剧,包括原著,其目的并不是要向观众和读者呈现,“大家快来看,当妈妈竟然可以这么惨”,然后呈现一个极度悲惨的女人和母亲。 它要呈现的恰恰是,“外人看来在似乎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女性,实际上仍然可能是不幸的,为什么”。
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讲述女主角的生活,她有个愿意帮自己照顾孩子的婆婆,愿意偶尔照顾孩子、偶尔会为她考虑(比如劝她不要这么勉强,晚饭吃速食也可以)的丈夫。如果旁观者,是你那个朋友,或一个不知情者,她可能会像剧中的陪审团那样,从自己的立场,或者世俗经验的角度(比如当这个旁观者认识的人里大部分都没有好婆婆,老公完全不管不顾) 出发,认为这个女人十分幸福。可能会说,哎呦你有这么好的老公和婆婆,有什么不幸的,多好啊。
但是,作为主角仍然感到痛苦。因为旁观者所能看到的只是表面,而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各种让她感到窒息的细节,这些细节堆积在一起,经年累月,终于把她压垮。
她不是一个通过和别人比烂来获得幸福的人,她只能和你过往的经验去作比较,比如在她没结婚时过得是怎样的生活,在她没有孩子时过得是怎样的生活。 就好像原来你是百万富翁,后来破产了去打工,月薪5000,你会和月薪2000的人比较然后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还是会和自己当初百万富翁时的生活比较呢?
我朋友说她老公还是好的,至少不杀她也不灭她娘家门。
你的两个同事都是好妈妈,因为她们没有把孩子从27楼踹下去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