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课 短评

热门 最新

18 Fleurs.哼哼 看过 2020-04-09 20:22:16

他孑然一身,没有爱,在那个没有稳定价值的时代里。

10 江海一蓑翁 看过 2020-07-11 22:32:57

根据德国二战后最知名的小说之一——伦茨的《德语课》改编的同名电影,在考究的摄影、充满意识流和象征色彩的影像手法,以及充满张力与压抑氛围的戏剧意象营造等方面,让人印象深刻。几位主角的人物塑造与表演都可圈可点。唯一的缺憾是最后半个多小时节奏略快,对人物性情转变交代不足。而影片内容本身,正是二战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德国电影反思极权主义、反思权力对人的异化的思想文化谱系的一部分。恪守职责与遵从内心道德律之间的矛盾,国家法制与私人情感之间的矛盾,家庭权力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等,在影片中都展现无余。值得反复回味与沉思的好电影。

33 天秤大卫 看过 2020-07-09 23:53:58

你偷画,我藏画。你虐待我,你折磨我。母亲只是在一旁沉默。我不知所措,难以分清对错。我的姐姐独立勇敢且叛逆。我还有一个教父,他教我绘画,他带我看落日海边的夕阳。你们让我的灵魂撕裂又愈合。然而撕裂的灵魂终究不能还原。坚持要写完最后的作文,忘不下被带走的哥哥。埋在土中的舞女,沙滩上惊起海鸥。

19 老珂 看过 2020-04-09 23:24:43

一个海旁滩涂,两户人家,折射出第三帝国对文化和人性的蹂躏和摧残,父亲的人设代表着反人类的第三帝国。摄影上的考究给影片增色不少,每一帧都犹如一幅油画,紧贴主题。有点惋惜的是,对儿子长大后的心理变化刻画不够,略有跳戏。

7 William H D Lee 看过 2021-01-30 22:55:35

时代的烙印 正直的邪恶 我不喜欢这里面的海 太冷了

12 jeanyue 看过 2020-04-19 20:16:37

片名《德语课》不够有概括性,反而是德语课的作文题~尽职的快乐更能概括影片内容。影片讨论了二战纳粹德国文化高压下的一个小乡村的故事,为了尽职男主的爸爸(警察)不分是非对错,不讲亲情友情,残忍对待自己的朋友、孩子。很久后上级的画画禁令停止后,他还继续执勤,继续仇视画家,烧画,而男主也继续偷画藏画。父子俩都犯了后遗症。每个工作都有职责,但是一些特殊时期,我们能否分清是非对错,尽职就永远是对的吗?影片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灰色的的画面,有些压抑但又不至于喘不过气,故事也不血腥,值得一看。是二战反思题材的重要作品。

13 Su***d 看过 2020-09-12 23:20:59

或许是因为海浪,滩涂,沙丘,高而枯的杂草,火焰和画作,这部片让我想到《燃烧女子的肖像》。色调和质感也都是很好的,但叙事,就像不少人说的,后面没有交代清楚,我需要细想、分析后,才明白西吉偷画是因为「被迫失去、被剥夺」的ptsd,而非他爱那些画爱到想私藏。西吉的这个动机很重要,它与父亲战后依然烧画的行为相呼应,让父亲不仅仅是对体制和规则僵死的盲从,而是点明:战后社会中每个人都带着过去那个异化人性的社会的伤痕在生活。由此,这部片的反思上了一个高度。

4 男高音书法家 看过 2021-02-27 22:40:46

无可挑剔的镜头语言,毫不留情地一帧一帧刻画着人的天性、兽性、奴性

31 Maple·C 看过 2020-04-28 20:30:38

大人如何把孩子逼疯,又让孩子来负责

4 独行侠杀手阿何 看过 2021-11-12 23:58:17

恪尽职守之恶,主线竟然不是“德语课”。活在这样的家庭太压抑了!为什么一家三口不把父亲杀死?纳粹余孽思想未灭,典型日耳曼长相的Ulrich Noethen饰演铁腕纳粹军官简直天作之合,不寒而栗。被破坏没收的画作,遍地海鸟骸骨的破屋,一望无际的海滩,平静寡言的影像,以阴郁唯美、恰如油画质感的摄影映现,挤压出沉郁窒息的基调,奈何节奏和场面调度把握失彩。小男孩长大了好帅!终于等到出场的Louis Hofmann小帅哥哭唧唧弱态我见犹怜。(年初的《波斯语课》,年末的《德语课》。渴望多年奈何都无缘,终究等到这一天,天时地利人和,逮到机会来到港澳“特供”德国电影节!去他爹的北京特供德国电影节!)@德国电影节澳门站

2 不忘 看过 2022-11-17 15:57:20 黑龙江

看着他从一个小孩长成大人,感触很多。喜欢他姐姐和那个舞者。他教你画什么?画痛苦的感受。这句台词有惊讶到我。或许这就是画画的意义吧,是安慰,通过描述痛苦去消解痛苦的郁结。

2 甘草披萨 看过 2020-10-03 21:10:21

3.5 可能是属于德国民族更擅长的命题作文,平庸之恶在此处题为“尽责的快乐”,抓耳挠腮的男主回首自己在滩涂边的童年,交出了一大摞笔记本答卷,电影的情绪很大程度依靠环境来展现,除了父亲离开后有大家都有一丝欢愉轻松,其他时候基本音乐都没,色调黯然压抑,天气永远阴沉,海边的飞鸟只剩骸骨,连长长的秋千都倚着被禁锢的悲伤灵魂,剪辑干脆利落,没有废话,绝望到骨子里时,人也许就像临终的邻居一样,只能故作欢颜对你说一句:“多陪陪他。” 节奏略显不均,如果前半程加紧一拍,后半程放慢一小步,多些阐释与铺陈小男主的性格转变就更好了 #SFM

21 一滴九 看过 2020-04-09 11:45:08

鲜明可见极权政治对个人、对艺术的戕害。鸥鸟、滩涂与大海横贯电影始终。全片色调暗沉、昏黄,可在父亲离开后,那片海水都变得清亮起来。男孩阴沉地骑着自行车,一遍遍沿海而行,这样的镜头占据了他孤单、摇摆的整个童年。联想起《劫掠欧罗巴》这本书。

0 懦弱者的托词。 看过 2022-08-21 16:18:53 德国

清冷的镜头语言,描述了什么叫做病态。对于Jens回家后继续烧画我能理解,可是Sieggi偷画的病态行为确实让我没想到。

1 cyzs 看过 2021-12-15 23:18:59

导演的艺术造诣拉满,拍的镜头都很有韵味。不过电影毕竟还是以人为主角,镜头放到演员身上的时候,镜头就差多,显得过于艺术了,没多少人味。可能和演员演技和剧本有关,导演也没深入题材,imdb评分就比较准,6.9分。

18 亵渎电影 看过 2020-04-09 02:23:05

非常有力道的一个故事,特别高级,但是片子最后半小时的节奏在改编上显得略仓促,男孩长大后的心理变化有点跳,但这正是这个故事的厉害之处所在,如此处理就显得不够细腻,让主题的冲击力变弱,可能是原著小说改编难度太大吧。男孩游走在父亲和画家时间,在两个男人的对抗中,画家也没有比父亲这种人善良多少,甚至更糟糕。

4 pissoff 看过 2020-09-12 21:53:42

电影本身还好了,说是隐喻,差不多也都快明着来了……观影交流请的大佬非常推崇,但我恰好一直对这种手法不太感冒,并不觉得有高杆到哪里去

1 FYI 看过 2023-03-26 10:08:25 上海

以小见大

0 凯瑟琳奇异KC 看过 2020-07-11 20:03:28

@2020-07-11 20:03:28

0 LoudCrazyHeart 看过 2021-04-01 16:58:09

纳粹影响下的畸形的家庭模板,父母都是不正常的,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男孩从受父亲霸权控制高密到救哥哥护教父反对父权,这都挺清晰的。但是直到男孩过渡到青年时期这个转折出现的时候,一种突然到来了。男孩小时候长期受到的影响是应该要有所体现的,比如他偷偷拿走教父的画,把撕碎的画收起来等等。可青年了却直接窃画,这个行为应该是没有任何铺垫,是直接给的。一个少年被毁灭的故事应该不会在这么重要的节点上没了细节啊。片子的摄影确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