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亲希望阿玉把孩子生下来
阿玉才15岁,阿和尚在狱中,母亲竟然希望阿玉把孩子生下来。难到不是最错误最糟糕的决定。
2,母亲同意让阿豪带阿玉去产检
阿豪虽然是哥哥年龄大一点,但是高考复读,最多十八九岁,母亲竟然同意让阿豪带着阿玉去做产检。不管是从哪个层面来讲都十分不合适。
3,阿豪之死
阿豪之死纵然很多原因,很多猜测,即便再合理,影片的交代也是突兀的,极其突兀。
4,母亲让阿玉和尚在服刑的阿和结婚
阿玉孩子生下来了,母亲竟然希望阿玉和尚在服刑的儿子结婚。此时阿玉也最多16-17岁。阿玉母亲或者说小姨表示不放心,阿和母亲说 我和你一起不放心。实在难以理解。
最赞回应
你思维固化才会有这种感觉,生活,人,事,不是非要是你认知的那样才是该有的样子
这片子里其他的人要比母亲糟糕得多得多,菜头蓄意伤人,阿和是个古惑仔,父亲更厉害了直接成了杀人犯,怎么看这家人都是社会上最烂的那群人了,母亲和他们一对比简直就是黑暗中的阳光。你怎么会反而觉得母亲很糟糕的。
1.孩子已经大了,不好打掉了。加上小玉想生。
2.阿豪很优秀,他妈很信任他,他爸不愿意去,加上她有事情。她妈也问了,你不用去上课啊,阿豪说还好,第二节去就行。产检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只是需要人陪方便点。
3. 阿豪可能抑郁了,微笑型抑郁症。
4.台湾女性法定结婚年龄16岁,因为我也觉得奇怪,特意查了下,确实年龄比较小,不过未来修法会提高到18岁。那个情况下,做为阿和他妈估计也希望阿和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吧,以及能够感化他等等。至于那句至少有我和你一起不放心,应该是,孩子已经出生了,只能这样了。至少有我会陪你一起看顾他们,这几个孩子。
其实很多东西可能并不是最合适的,甚至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很不合理,但代入剧情,甚至现实生活中往往要更加意料不到。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唉
还有影片的最后,阿和“借”自行车,母亲居然只犹豫了一下说“这样不太好吧”。。。然后就坐了上去。。。说实话,影片从头到尾,母亲一直都扮演着夫妻双方中比较负责任的那个,但这最后一幕,在看到父母中最负责任的那个人在面对儿子的这种行为时都是这样的态度。。。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他们的两个儿子会有如此的成长。。。
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 这部片子大概就是这样
还有影片的最后,阿和“借”自行车,母亲居然只犹豫了一下说“这样不太好吧”。。。然后就坐了上去。。。说实话,影片从头到尾,母亲一直都扮演着夫妻双方中比较负责任的那个,但这最后一幕,在看到父母中最负责任的那个人在面对儿子的这种行为时都是这样的态度。。。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他们的两个儿子会有如此的成长。。。
真的,简直糟糕。
世界上没有人是完美的 这部片子大概就是这样
这片子里其他的人要比母亲糟糕得多得多,菜头蓄意伤人,阿和是个古惑仔,父亲更厉害了直接成了杀人犯,怎么看这家人都是社会上最烂的那群人了,母亲和他们一对比简直就是黑暗中的阳光。你怎么会反而觉得母亲很糟糕的。
不要只看结果
你要看过程也行啊,整部电影里面只看过程母亲从头到尾就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情,她也只是做出了一些不够明智的决定而已,但她身边的人干的事那可都是违法乱纪闹出人命级别的事情。一个不阻止未成年人生小孩的人,和一个犯了谋杀罪的人,你觉得前者比较糟糕更值得拿出来一说?
你还是不懂
你思维固化才会有这种感觉,生活,人,事,不是非要是你认知的那样才是该有的样子
哈哈哈
孩子是小玉自己想生的呀。阿和妈妈又不是小玉的妈妈,也不是小玉的监护人,她也没权反对呀。
1.孩子已经大了,不好打掉了。加上小玉想生。
2.阿豪很优秀,他妈很信任他,他爸不愿意去,加上她有事情。她妈也问了,你不用去上课啊,阿豪说还好,第二节去就行。产检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只是需要人陪方便点。
3. 阿豪可能抑郁了,微笑型抑郁症。
4.台湾女性法定结婚年龄16岁,因为我也觉得奇怪,特意查了下,确实年龄比较小,不过未来修法会提高到18岁。那个情况下,做为阿和他妈估计也希望阿和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吧,以及能够感化他等等。至于那句至少有我和你一起不放心,应该是,孩子已经出生了,只能这样了。至少有我会陪你一起看顾他们,这几个孩子。
其实很多东西可能并不是最合适的,甚至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很不合理,但代入剧情,甚至现实生活中往往要更加意料不到。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唉
陈爸陈妈都不是完美的,或者说优秀的。但确是现实的。
片尾,可能是妈妈在得知爸爸杀人后一时间无法释怀的那种心理吧
我认为你适合去看那种 合家欢电影
哦
生活中很多时候没有那么清楚的对与错。
千人千面,不是每个人和你想法一样 这种人就在我们生活中
+10086
讲真,你没看懂,哈哈。“借“自行车算很小的事啦,又不是真偷!这一方面是对应父母老了,阿和长大了成熟了。另一方面,对应的是前面,妈妈想让两个人结婚,小玉阿姨问阿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妈妈说“阿和4岁坐在单车后面不肯下来,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如今当妈妈坐在后面,她终于明白了,阿和喜欢看透过树叶缝隙斑驳的阳光,很美不是吗?这体现一家人的和解
生活就是这样
其实…我觉得这部剧里的妈妈,可能真的是老社会人。她其实,是最不负责任也最不聪明智慧的。
同意楼主。
可是生活没有编剧,往往就是这样戏剧地发生。
我觉得这片他妈三观最难理解,就算小玉是自己想吧孩子生下来(还不确定他成年没有,是否经过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你要说把小玉放我这儿生孩子最好,是因为看见对方有嫌弃这个养女的口吻,自己觉得自己的孩子对不起小玉对不起对方家庭?还是觉得有了孩子家庭就能恢复和谐,孩子能浪子回头?这个时候鹅子还在少管所啊,还根本不知道这个事啊你也不提,你鹅子是怎么想的和小玉是什么关系你都还不知道啊。
后面提议狱中结婚,说什么至少有我和你一起担心我真的很想黑人问号!
这个家,如果不是这个妈妈,早就散了。
楼主厌女症要好好治治。
巨婴国男性学会自己擦屁股。不要坎了人、杀了人都来怪女人哦。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其塑造的人物是立体的、饱满的、真实的,会有很多优点缺点,而不是完美的、符号化的,一个“伟大母亲”就应该是道德模范吗?况且她也也未必是一个伟大母亲,只是你一厢情愿的这么认为吧?她只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很不容易的一个普通母亲而已。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这样的人。
1,生孩子是阿玉的意愿也是她的权利,陈妈妈乃至她的阿姨都无权阻止。
2,谁带她产检真的是个小问题,而且阿豪做事他们放心。
3,阿豪之死并非完全没交代,他讲的司马光的故事自己他说他害怕阳光可以看出他心理有很大问题,很可能是抑郁症,这种人自杀到不奇怪了。
4,法律都允许他们结婚,她是吃饱了撑的要反对吗?很显然,结婚对他们两个都是好事。自己的儿子混的这么惨都进监狱了还能娶到媳妇儿那个妈妈不高兴呢?而对小玉,在这样的家境下,有了人家的孩子,最好的结果不就是嫁给人家吗?不然以后带着个孩子找对象该有多难啊!
……
总之,没有槽点,母亲也没多大问题,再正常不过了。是楼主的理解力不够呢?还是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呢?活在童话里?电视剧里?
关于最后妈妈没有阻止阿和偷车。其一是阿和说了只是“借”,这个自行车有可能是某些上班族或者学生停放的地方,一时半会不会回来,所以确实可以在不被车主知道的情况下“借用”一会后物归原处。其二是电影前面有交代,阿和小时候有两年总是很固执的要坐自行车,不让坐晚上就睡不好觉,那么在这个时候,作为妈妈她知道自己犟不过儿子,并且她一定能感觉到了儿子此刻的举动是感情柔软的表现,所以就没有进一步阻止,而是顺了儿子的意坐上了车……
而且作为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我觉得也算是让两人为影片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做了一个了结,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浪漫和温馨的映像吧!
对呀算是一种和解吧,小时候阿和很乖喜欢坐妈妈骑的单车,现在他长大了也可以载着妈妈了,让妈妈可以感受一下他小时候为何喜欢坐后座的那种感觉。
不要老是用你的常理去揣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不要以己度人
这电影里的人物 如果都是道德高尚的圣人 那還要看什麼........每個人都有小奸小惡 自私自利的地方 這是人性
太理性就别看电影了
阿豪高考失利了一次,在复读,压力很大吧,家里又出了那样的事,他没有失败的权利了,
哈哈哈哈!你太……逗了。
的确有生活中会有问题,这些问题也都挺符合逻辑的。母亲的生存环境,日常工作接触的也都是“陪酒女孩”,阴暗面肯定不少看到。结尾儿子“借”自行车只是“小儿科”了,又呼应儿子小时候爱坐后座。结婚生孩子什么的还是要在台湾的政策环境下看,政策没问题也就说得过去了。要觉得糟糕,生活里本来就有这种糟糕
艺术电影之所以称为艺术,就是要以更高层次的视角去看,而不仅仅局限于家长里短,所以从艺术角度出发电影并没有什么问题,你也可以理解这就是一种黑色幽默。
全片看下来,最令我厌恶的角色是父亲,这个父亲的形象太糟糕了,即使是最后为了儿子除去菜头,我也完全无法为这种“父爱”感动,他就是兄弟俩失去阳光的源头,很多典型父权社会中的父亲形象都是如此(大男子主义,霸道蛮横,冷漠),片中的母亲虽也不是什么良母,但比起这个父亲,至少还让人感觉到一丝温暖,在遇到各种危机时,也是母亲的柔软维系了这个家庭的完整。
放眼社会,这样的妈妈其实是很多的,对孩子爱的毫无保留,也无底线,只有付出不求回报。这样的爸爸也是比比皆是,对孩子满载期望却绝望到放弃,但是内心却愿意为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孩子献出一切。观影许多时候并不一定要追问对或不对的问题,导演或许只是在告诉你,世间有这样的存在而已。
要站在道德高点评判什么事情做得对还不对么,那所有人都有问题,不然也不会搞得一个家这幅鬼样子,这点上说你说的没错。
但评价这些有没有意义,完全没有。因为戏不是样板戏,不是给我们树立人生典范,模版范本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正确处理的说明书。
烂片一部
母亲非理性。现实中这样的母亲是大多数。
特别特别不同意这一点,如果你当了母亲,你就会知道这么说的潜台词意味着教育孩子是母亲的责任,母亲同样要工作要照顾家里,要关心孩子,但是母亲也是人啊,也需要自己的空间,不可能那么及时去关照每个家人的心情
赞同,就是这种无底线包容的太子妈才能教育出这样直到最后也没什么悔改、拒绝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巨婴罪犯儿子。未成年偷摩托车教唆人砍手进局子不过才是三年前的事,三年后出去散步居然能看着儿子偷窃自行车问“你什么时候学会偷车”和流于形式的拉扯“这样不好吧”,最后他们两个踩着脚踏车沐浴阳光普照迎接新生活,而屏幕前的我整个大无语。
台湾省和香港自治区的法定结婚年龄男为18周岁,女为16周岁。
电影必须拍成你家那种样子才算合理吗
老一代的人心中的责任和年轻人不一样,她觉得要对这个女孩负责,就是这样的方法,当然她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担起责任。
我觉得片子里的母亲是最隐忍最伟大的人物,这还有的黑。
恰恰相反,我觉得母亲把小玉带在身边,把孩子生下来,并且在狱中让他俩结婚的处理很了不起,我找不出在那种情况下,更好的方式
前半段是妈和小儿子的主要交代,后半段是爸和大儿子的交代,尤其是那基本驾照本子说明了父亲最引以为傲的大儿子,实际他完全不懂他大儿子,父与子有隔阂。而母亲和小儿子简直就是宠溺过度,小儿子一直在打架,上学打,监狱也打,砍人前偷车,和妈出去散步又偷车,小儿子真的有被教育好么,妈妈一句这样不好吧,就坐到了车后座
问题最大的父亲又隐形了
其實吧, 自己的小孩已經誤入歧途了, 也不知到後面能否回歸正常生活,
生活如果沒有目標,失去意義,就容易隨風飄泊,無所事事.
小玉把小孩生下來其實也是讓男方的生活多一個目標,多一個念想. 維繫兩個人的生活
否則阿和之後回歸社會,壞又不夠壞, 好的工作也難找了,要找一個好的女孩也很難吧
小玉還年輕,有機會帶著教著, 以母親的角度大概也是相信自家小孩沒那麼壞.
認為有了小孩能把阿何往正常人的世界拉回來一些吧 .
感覺沒太多人說到這個角度. 分享之
很简单啦。站在妈妈角度,她完全有理由做这些事情。如果小玉是阿豪的女友(怀的是阿豪的孩子),那妈妈倒有可能劝她打掉,因为阿豪会有大好前程(至少所有人都这么认为),那这女孩和孩子对阿豪来说可能是负担。但小玉是阿和的女朋友啊,阿和还有什么前程呢?这个小孩生下来反而对阿和来说是一种希望,说不定能让他走上正轨(后面的剧情也确实是这么发展的)。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