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片子之前,我不知道他是据真实案件改变的。抱着纯粹看电影的心态去看。
很多谴责曲婷没有责任感,不抚养水清。聚焦她的身份,舞蹈演员,放荡和自由,一墙之隔。对错不过是立场不同罢了。她不自爱,但对女儿她有底线。有爱。她的责任感不是自始至终都有的,而是跟女儿待在一起才慢慢衍生出来的,女儿让她体会到了她喜欢的感觉,所以她才会慢慢跟女儿一起规划未来和她的生活。
后面水清失手捂死朋友,曲婷颤抖着安抚她说有妈妈在没得事没得事,包括告诉水清把罪名全推到自己身上……
站在道德法律任一重制高点,对她们指责的话都毋庸置疑会从我嘴里说出。但我偏偏这次可以理解他们。遇到一件事,并非人人都知道最正确的解法,他们只能选择自己认知中最合适的,最利己的做法。理解不等于我认同,但我觉得自己有些病态的喜欢这种感觉。
最赞回应
看了这部片子我也很纠结,因为我没有了解过整个事实案件,我只是把它当做一部电影,整部片子的质感我很喜欢,个人认为剧情中有些细节也值得我去细细推敲,很有意思。我也知道其犯罪行为是不对的,但是放在这部电影中,结合她们的情况,我不敢说会不会和她们一样的选择。另:我搞不明白,他们花大价钱拍的电影,那么多学习过很多知识的人,我不相信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不相信他们没有自己的考量,他们不至于想不明白事实和电影的差距………
从小被男权社会洗脑说“母爱是无私的”导致那些观众打心底认为曲婷就应该放弃所有奉献于家庭
看了这部片子我也很纠结,因为我没有了解过整个事实案件,我只是把它当做一部电影,整部片子的质感我很喜欢,个人认为剧情中有些细节也值得我去细细推敲,很有意思。我也知道其犯罪行为是不对的,但是放在这部电影中,结合她们的情况,我不敢说会不会和她们一样的选择。另:我搞不明白,他们花大价钱拍的电影,那么多学习过很多知识的人,我不相信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我不相信他们没有自己的考量,他们不至于想不明白事实和电影的差距………
导演也说了只是一个灵感来源,并不是改编。所以这剧我真的理解
从小被男权社会洗脑说“母爱是无私的”导致那些观众打心底认为曲婷就应该放弃所有奉献于家庭
很显然原型是作为村花嫁入有城里户口的工人家庭的,但谁都不会想到随即就是席卷全民的下岗潮。离异不是她自己不过日子,是日子没法过。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电影改成了国企剧场文艺女青年之陨则更具象征性,回想一下《站台》里的县城农村文化工作队。黄觉的话只说出一半,她赌钱所为的舞蹈团在他看来不过是大哥们的后宫。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