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3.5 尼亚加拉生态系统诗意考察
够实验、频率、画面、音乐、越到最后越抽象。是一件很实验性完整的作品。
在用一些奇詭美麗的圖像折磨觀眾⋯⋯折磨眼睛、耳朵和頭腦。感覺長時間重複觀看這個會導致精神疾病發作⋯⋯
尼亞加拉懸崖濕地、後生態、抽幀 @ 2023 時隔一年再看更喜歡 湖上的鴨子 花叢的蝴蝶 行走的女人 抽動的瀑布 膠片色調很柔和 @ 2024
技术力的肆意操演在突破了人类感官感知力的极限之后抽帧和频闪式的视觉捕捉将生态主义推向了“非人”的向度、或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演。
生态主义用高速剪辑和抽帧的方式呈现原来已经不新鲜了,珠玉在前的东西我确实没必要再去模仿了
賽博有機主義,數據流頻閃加速失真抽幀影像切割重新裝配“自然”,一種非勻速速度政治下的喧囂自然感,有一種生態後人類感。
成晚睇啲實驗片被閃盲閃到頭痛。以後冇戴墨超唔敢睇啲實驗片。係都要抽幀。睇多咗覺得好悶焦。
最近看频闪有点看累了
6:30后的那堆黑白闪回摇晃律动的生态影像
帕金森之手還原萬類宇宙競自由
摄影机和自然的相仿之处在于他们都诞生于并试图捕获光能,换言之,探索电影光学技法和探索自然美学的本质都是探索光的可能性
不觉得生态主义和快/抽帧表达有什么冲突,database film的态度,频闪的视错体验也是一种整合(或者格式塔?不清楚。),长镜头有时候不是静谧而是矫情,或者说自然一定是静谧的吗?算了我谨听爹味男教诲去看一百遍《多格拉之歌》吧。
自然与混沌共存..
让学《多格拉之歌》的也太典了吧,给我鸡皮疙瘩掉一地,是不是看完还得泪流满面啊?
花
不喜欢前半段采用的音乐(后半段还能get一点),对观感的影响太大了
逊色 令我想到把对生物进化遗传考察的素材进行创作会是很好的
这些渴望建立属于自己的“生态主义”反思的导演最大的通病在于,他们首先不会想到的是如何构建镜头和环境的关系,而只是固执的凸显自己用了多么超现实主义的技巧来表现自然环境的影像。不仅让观者一头雾水,反而也与原本自然的诗意性大相径庭。我还是劝现在的导演都去反复观看《多格拉之歌》100遍…
生态影像、女性、抽帧。
> 去 Light Study 的页面
类型: 短片
地区: 加拿大
片长: 12分钟
0 有用 戈尔贡佐拉 看过 2023-08-12 20:00:03 河南
3.5 尼亚加拉生态系统诗意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