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呢,问题在于本片的语境。
本片几乎一开始就告诉你了日本必然打不过“工业实力大50倍,石油产量大120倍”的美国,所以开战必败。在这种前提下,任何人都会深深感觉到:打?打个大西瓜啊!打的结果就是镜子小姐站在轰炸后的废墟和灰烬中。只要选择战争,就是选择灭亡。
所以你会觉得本片的结论就是不要战争。
但你忘了本片的语境...本片的语境是敌人“工业实力大50倍,石油产量大120倍”。
如果是“我方”“工业实力大50倍,石油产量大120倍”呢?那是不是轮到敌方的女朋友站在废墟中了?
如果一个人秉持着“不要对“工业实力大50倍,石油产量大120倍”的敌人开战”的理念,那么当敌人工业实力小50倍、石油产量小120倍的时候,他仍然会选择不战吗?
反之,如果一个人的反战理念是“敌人也是人,也会因战争而感到痛苦,我有同情心,我知道敌人遭受这样的痛苦之后良心终生难安,所以我不战”,或者“战争使人异化,无论敌我都在战争中变成野兽,我不想变成野兽,所以我不战”,那么,无论敌我实力对比如何,这人都会选择不战。
我觉得,反战,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反对挑起或发动战争”,而不是泛泛地反对一切“战争行为”。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