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往事 短评

热门 最新

6 神仙鱼 看过 2019-07-09 22:20:31

闪回再闪回,阴冷的现实影像色调,不时响起听似温煦入骨却冷寂的钢琴曲(肖邦?),如同暖黄色调中避之不及却隔空追杀的记忆,剪辑逐渐拼凑起往事的全貌,令人心头一凉,也给了最后的暴力虐杀无奈却合情的悲剧基础。由此消退了虐杀的恐怖感,全片视觉上的惊悚都集中于几个主观镜头。作为一部恐怖片它真正让人心悸之处在于,红色恐怖制造恶果,令人扭曲残缺,一代一代又舐血而生,不断传递,那抹血迹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才是最大的阴影。

6 齐柏林马车 看过 2015-12-05 10:02:08

阴风阵阵般的噩梦电影,延续了南斯拉夫黑浪潮的影子,共产国际的阴影还未散去,还看得到足够力道的政治讽刺,文本的质感也保留的相当完整。反观桎梏中的中国人从来缺乏表达的勇气,更多的是在枷锁中跳舞的大师

4 深海異客 看过 2019-05-26 17:54:53

主题很棒啊,本来是我应该感兴趣的内核,但是感觉拍得要么不够力度,要么过于用力,总之表现得不太入我心。

1 钟摆之歌 看过 2019-05-26 17:29:58

塞尔维亚的精神分析

4 糖罐子. 看过 2019-03-15 19:50:31

1、马克维奇致力于挖掘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丑陋阴暗面,《追忆往事》便通过诡异奇谲的讽刺手法完美描绘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南斯拉夫扭曲的社会状貌。父权的压迫、对政治阴影的恐惧及家庭地位和尊严的丧失,足以让懦怯卑微之人也赋有魔鬼般的残暴力量,实在令人胆寒。2、现实、回忆的滤镜反差喻事,时空转换模式颇具安哲之形(兼与主客观视角变化)。3、恋母情结;共产主义利刃。

1 Ziggy 🇵🇸 看过 2021-09-23 10:56:52

前边除了镜头的确出彩外有点兴奋不起来,突然变换的视角,故作紧张的气氛烘托和夸张表情表演,dolly zoom和没头没尾插入的好似超现实的镜头(看完发现原来是对前方一小时后高能预警的spoiler)好像配不上屏幕上反复埋着些烂俗(以今天的标准)的弗洛伊德梗的普通剧情。结果最后二十分钟突然就变身WTF Serbian Giallo,之前是感觉玄乎的拍摄美学在这里全都fitting了。old pervert真的就还是old pervert。当然没觉得里面的政治角度是片子的核心,那只是众多童年阴影里的一件或者那最后一根稻草,整体基于的还是昨天看的考夫曼电影里说的freudian bullshit,就当看铅黄horror娱乐就好了(主要也就是最后二十分钟。。。),没必要去吹这是有多厉害的政治隐喻批判啊什么的。

0 西瓜大侠女 看过 2019-07-09 23:07:26

咋说呀……塞尔维亚影展第二轮。虽说是修复版质量仍非常粗。幕味儿公号上葛格“骗钱导赏”说是特别惊悚的恐怖片,然后前大半部分都看得憋憋屈屈,后20分钟方显“惊悚恐怖”,和《监护云》的节奏似的不过瘾。然而这变态也是真变态!葛格说这轮放映完后拷贝就要被带回去了。资料馆1号厅 约5成满和肉 iPhone

0 个别人 看过 2020-03-27 22:33:05

没事去看别人转的猎奇向小众电影真是见鬼了。

9 穿山 看过 2019-07-09 21:40:07

@资料馆,大玩视角转换和时态结构的意识流心理惊悚片,仿佛回到看《小英雄托托》的感受。对仗复沓“双”的设计充斥全片,闭环大框架是两个男孩成人后分别对个人不幸命运的清算(追忆往事的主语有两位),内部通过动作场景的相似性剪辑精细地编排过去与当下,展现经历创伤难以愈合,进而形成回避式乃至病态扭曲的精神状态;当初的观看者是现在的实践者,再给他人带来悲剧,痛苦和暴力一代代传递。上半部的主观视点是恐怖片常用的幽灵镜头,部分以为是幻想的画面,会在下半部凶杀时揭晓为闪前镜头,于是更添神秘主义超验性。厉害之处还有角色被赋予对即视感和恐怖画面的自觉,他会主动说出这点!这很难得少见。性方面也有看头:对父权的厌恶(政治隐喻),恋母情结,童年期憎恶性爱场面(男性对女性的侵害?),老实人对“渣女”的复仇,不能弹琴即阉割。

7 kylegun 看过 2019-07-14 14:40:09

拍窗割脉,革命清算,抄家占祖屋,入党等分配,世界语历史笑话,艺术路众生皆异,天鹅湖游击队样板戏,Déjà vu穿喉劈手slasher片……用《月光光心慌慌》的手法拍出了一部创伤文学,现在看来,多少预言了南斯拉夫分裂后冤冤相报的血腥屠戮?

10 SleepWalker 看过 2019-05-26 17:22:32

三重套环叙事结构,配乐在惊悚和舒缓之间无缝切换,少有的观影体验,压抑又感伤。悲剧产生的根源令人无言且痛心,在政治面前艺术只能沦为牺牲品。含恨而死的母亲没有成为泯灭人性的最后一根稻草,谁料风骚的女郎却依旧开启了潘多拉魔盒。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曾经的少年,如今的复仇者,究竟是终结循环,还是开启新一轮悲剧,无人知晓。这开放结局,牛逼。

5 瑞波恩 看过 2019-05-27 11:05:22

#资料馆留影##塞尔维亚影展#第一人视角里套第三人视角,视角的独特程度影史绝无仅有,两个不同时代,两个不幸家庭,从两个家庭不幸的男孩视角,故事缓缓地一点点展开,步入记忆的迷宫,诡异阴森的氛围中却透出温暖的情愫,怀旧的背景乐,还有肖邦的《革命》进行曲。被压抑的表达,癫狂的心灵史,这是如此特别的电影,以至于难以定义其风格和类型,却不难看出时代家庭在人心上留下的巨大伤痕,比那些无可挽回的暴力事件更为冰冷。

2 品客 看过 2019-07-09 21:13:10

密闭空间的镜头运动,时空的交替,精巧的deja vu时空设计,历史与民族的隐喻。这些杰出的元素构成了一部伟大的作者恐怖惊悚片,只可惜那个时代具有实验性的东欧恐怖电影,都被历史遗忘了,很难有机会看到。

3 胤祥 看过 2019-07-17 00:23:56

开场的主观运动长镜头也是够神的,长镜头历史上可以记一笔的那种,整部片子就是一场精神分析,虽然底仍然是原生家庭的问题和父亲偷情,但是加上历史暴力创伤(啊这里面的清算也够狠的)就完全拔高了好几个层次。神乎其技的是影片全靠匹配剪辑来完成(闪前的几处,尤其是用广角镜来表现异常精神状态,真是非常到位),时间线神出鬼没。两个主角的塑造都十分出色,野心勃勃的女主角写得实在太到位了。开场长镜头其实是弟弟的视点,算是个埋梗,但影片主体部分不是弟弟却又是以钢琴家的现实和心理作为叙事动力的,旁白的人称有点令人迷惑……

4 皮袜子 看过 2019-07-09 21:52:07

目瞪狗呆。全程认为唯有佛洛依德才能解释,能想到的是俄狄浦斯情结——男孩对母亲发生爱恋,对父亲怀有杀机,以及由于害怕父亲的惩罚而产生阉割焦虑。但革 命对于贵族的碾压,对人性的影响,可不是阉割焦虑所能类比的。在人性的恢复中,性居然给了一剂强心针。最后半小时简直炸裂。

1 艾晨 看过 2020-03-24 19:58:47

2020074,豆瓣第3800部。政治背景下的成长与生存,不管剧情还是结构,都是一个圈,而在视角变换之下,时空循环依旧,受害者成了施暴者,记忆再现,历史重演。

1 墓岛GRAVELAND 看过 2019-07-09 20:54:35

deja vu,母亲的幽灵伴随母亲之死成为了一种空洞能指,它将伴随着男性的俄狄浦斯特质不断回归,并投射至其他客体。 《追忆往事》通过第三人称视角与第一人称的惊悚长镜头构成了一种主体的confusing,毫无疑问摄影机生成了某个人的视角,但他(或者说“我”)究竟是谁? 某种意义上,它属于一种环形叙事,也即男孩逐渐通过弑杀父亲形象将这个淫秽父亲自我内化的过程,在影片结束之后,他将再一次面临那骇人的仰角镜头与黑色电影式的逆光又一个父亲必然降临。 由于诞生在父亲阴影与母亲幽灵之下,每个前XX主义国家都将不可避免地在红色退位之后面临弗洛伊德热潮,而《追忆往事》通过生成为异化视角暗示了这种追溯式精神分析的危险性。

0 枯川满 看过 2013-02-06 21:46:59

由人至非人之因由。

0 水泥脑袋 看过 2020-05-13 15:59:35

遗忘的旧物,偶然打开,会被打动吧,那些不伦不类的残忍的荒唐也会发出温暖的光。每一个时代都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难以满足

1 肥利普先生 看过 2024-05-24 00:28:23 广东

如此流畅精彩的时空切换和镜头调度,几代人的无缝衔接和穿梭,把Deja vu的概念和盘托出。童年阴影,政治创伤,社会伤痕,层层叠叠让人喘不过气,结合表演和配乐,充斥着惊悚感。前南地区的狂放和魔幻,也有集中体现,思想一旦流放,人只能寻求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