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电影
搜索:
  • 影讯&购票
  • 选电影
  • 选剧集
  • 排行榜
  • 影评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人造全球暖化的骗局是怎么一回事?》 ...

笑笑 2009-07-04 00:23:14

《人造全球暖化的骗局是怎么一回事?》

摘要:本文根據大量資料全面介紹了人造全球暖化騙局的各個方面。這11個騙局是:1,多數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不合格。2,溫度數據採集點所在地的城市化。 3,錯了!你們看到的溫度歷史曲線根本不是實際數據。4,嚴重誇大二氧化碳的作用。5,被奉若神明的電腦模型。6,沒有物理證據的驚人結論。7,不存在的 科學界共識。8,科研過程的腐敗。9,嚴重的利益衝突。10,嚴重誇大自然氣候現象。11,不能被證偽的科學。這是至今為止全面介紹人造全球暖化騙局的唯 一中文文章。

1,大多數的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不合格

前氣象預報專家Anthony Watts原本也是一名人造全球暖化(以下簡稱AGW)的虔誠信徒。可是,隨著他作為專業人員親身經歷的一個個無法解釋的事實,加上媒體報道明顯的歇斯底裡,Watts改變了自己的看法。現在,他的個人博客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全球暖化博客,訪問量甚至超過了鼓吹AGW歇斯底裡的RealClimate。近年來,Watts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志願者們致力于調查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的質量問題。截至4月份,他們已經實地調查了534個氣象站。按照美國官方的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氣象站標準,他們發現已經調查的氣象站中,有56%是嚴重不合格的(誤差高于5攝氏度);87%的氣象站是不合格的(誤差高于1攝氏度)。這些不合格氣象站的大問題有:位于空調邊上,位于停車場裡面汽車邊上,位于陽光暴曬的屋頂上,等等。

這些不合格的氣象站的測量數據多數是偏向暖化一邊的。例如,位于加州Orland的一個合格氣象站,100年以來沒有搬遷過,原始溫度數據顯示100年來氣溫反而在下降。


另外一個位于的加州Marysville一個不合格氣象站,同樣地有100年的歷史,現在卻就位于空調排風口附近。

它所採集的溫度數據會比加州Orland採集的溫度高很多是可想而知的。

奇 怪的是,許多這些不合格的氣象站仍然在為“全球暖化”提供原始數據。Anthony Watts和他的志願者們的實地調查行動,沒有花費納稅人的一分錢。而那些大把消耗納稅人血汗錢的科學家們,卻只知道躲在舒適的空調房間裡面,用納稅人血 汗錢購買的超級電腦,制造出一個又一個“模型”來證明全球暖化:“外面太熱了”,證明納稅人需要以碳排 放稅的形式貢獻更多的血汗錢給他們,用于對付 “AGW”。事實上,美國宇航局和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科學家”們,沒有一次去實地考察他們所用的氣 象站的質量問題。

使用不合格的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採集偏暖的溫度數據,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一。

2,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所在地的城市化

再 來看一看合格的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假如這些氣象站的設置是合格的,很多氣象站採集的溫度仍然是偏高的。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氣象站,在歷史上處于人煙稀少 的偏遠地區,隨著時間的推進,氣象站所在的地區逐漸地城市化。城市化的後果當然就是大氣平均溫度上升—即所謂“熱島效 應”。例如,位于紐約中央公園的一個氣象站, 自從1835年以來有記錄以來,溫度上升了兩攝氏度多。這並不說明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上升了,更不能說是二氧化碳的增加造成了溫度上升。事實上,考察那些 一直沒有被城市化地區的氣象站,例如距離上面的氣象站只有55英裡遠的West Point氣象站,其溫度同樣地自1835年以來就有記錄。175年以來,其溫度卻只上升了0.3攝氏度。這個溫度紀錄只有略微的變化意義重大,因為1835年是屬于“小冰川紀”時期。那時的氣溫公認地是在歷史上偏低的。

不幸地是,眾多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的所在地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城市化影響。這就造成了原始溫度數據的歷史曲線看上去在走高。

城 市化造成的溫度數據走高,是受客觀設備條件限制所造成的測量過程的正常變化。這些溫度數據本應該被剔除,不用于“平均溫度”的計 算。城市化造成的測量數據的正常變化被不正常反映到所謂的“全球平均氣溫”曲線中。進而被說成是AGW的證據。這是AGW騙局之 二。

3, 錯了!你們看到的溫度歷史曲線根本不是實際數據

美國最權威的颶風預報專家William Gray在國際氣候變化研討會上演講時說道:美國宇航局的James Hansen博士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數據操縱者”。世界上有4大溫度數據收集組織:UAH, GISS, HadCrut和RSS。其中的GISS就是由Hansen博士控制的。Hansen博士對數據的調整可謂“驚世駭俗”。

在 其他基礎科學的研究中,數據就是數據,絕不可以隨便修改原始數據。對原始數據進行操縱,不斷地修改各個氣象站採集的歷史溫度數據,卻是Hansen博士的 拿手好戲。Hansen博士覺得不順眼的數據,他可以用附近其他氣象站看起來順眼的數據對其進行“糾正”。糾正後的數據才作為原 始數據用來計算平均溫度。 Hansen博士的支持者堅持說,壞數據是可以通過數學方法被“修復” 的。

Hansen 博士聲稱,不但城市中有溫度測量偏高的趨勢,而且鄉村地區的溫度數據竟然還有“偏低的趨勢”。Hansen博士于是使用其他城市 氣象站的溫度數據來拉高鄉 村地區的溫度數據!AGW鼓吹者們(以下簡稱“暖化者”))聲稱20世紀的溫度一共只上升了不到1攝氏度。而根據Hansen博 士所使用的怪異調整方法, 某些並非鄉村地區的氣象站,歷史溫度竟然被他降低了了3攝氏度!

這 些被調整以後,面目全非的溫度“數據”,才被用來計算“全球平均氣溫”的“原始數 據”;才是公眾看到的溫度,也是大多數“科學”研究所基于的溫度數據。這 樣先調整數據,再計算平均值的奇怪做法,恐怕要讓那些從事其他基礎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們目頓口呆。從1940年至今,原始溫度數據顯示了0.1攝氏度的上 升,而調整後的數據卻顯示了0.6攝氏度的上升。83.3%的溫度上升,是由于數據調整造成的!下面的這個曲線取自NOAA的網站,顯示的是最終溫度數據與原始數據的差值。它清楚地表明了,時間越靠後,溫度調整的數額就越大。而歷史更早的溫度數據上調較低,甚至是下調。這樣調整的淨結果,就是歷史溫度的“大幅上升”。
Hansen博士對原始溫度進行的調整並不是一次性的有限調整,他每個月都要回過頭來對幾十年前的歷史數據進行調整。 例如,根據2008年3月份的溫度數據,Hansen博士調低了1903年和1946年的年度平均溫度。為什麼現在的溫度觀測值會影響到100年前的溫度 讀數?恐怕只有Hansen博士自己才能回答。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在全球變冷,當前的實際溫度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只有把歷史溫度不斷地調低,才能既證 明所謂的全球暖化。

Hansen博士不但會大幅調整原始數據。而且,他還會生造根本不存在的“原始數據”。在北 極地區,根本沒有一個氣象站。但是Hansen的神奇計算機卻知道如何地“外擬合”算法,根據北極以外的氣象站,計算出來暖化特 征更強的北極溫度。而該溫度,同樣的被用于計算全球平均溫度。就是說,根據現有數據推算出來的衍生數據,最後竟然改變了現有數據的平均值。

Hansen博士是一位政府雇用的科學家,是由納稅人養活的。但是,他不但這樣地任意調整原始溫度,而且還公然拒絕公布他用納稅人血汗錢寫的溫度調整程序。這些程序屬于公眾所有,而且也絕非機密。後來迫于壓力,他不情願地公布了不完整的原始代碼。迄今為止,還沒有人能夠根據他公布的原始代碼復制出來他的輸出結果。

根據另外三大溫度數據組織的數據,繪制出來的10年以來溫度變化曲線(見下圖,點擊圖片可以放大)顯示,全球溫度不但沒有上升,而且還在下降。而根據Hansen博士的GISS數據,全球溫度依然是略微上升的。
任意操縱、調整原始數據,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三。這是一個特別重大的騙局。

4,嚴重誇大二氧化碳的作用

全 球暖化的歇斯底裡,已經造成大家對二氧化碳談虎色變。其實二氧化碳從來都是地球大氣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成分。二氧化碳這個不可缺少的一個有機組成成分假如沒 有了,地球上的植物就會全部死亡。地球自古以來的一直有效的碳循環就會中斷。這才是不可想象的世界末日。地球的生態系統就會消亡。二氧化碳不是什麼污染 物。作為大氣中的主要碳成分,二氧化碳代表了地球的生機。事實上,根據美國宇航局的最新衛星數據,隨著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世界農作物的收成,以及全球綠 色植物總量,的確是提高了不少。

二 氧化碳不但是大氣不可缺少的一個成分,而且,它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組成成分。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含量不到400ppm。要理解這個含量有多小,我們可以 想象把地球的大氣濃縮到一個100英尺長的足球場上。從一方球門開始算,78英尺是氮氣,21英尺是氧氣。剩下的一英尺,有6.5英寸是氬氣。剩下的 3.5英寸,有多少是二氧化碳?只有半英寸!就如一名守門員站在另外一邊底線上,他甚至無法看到對對方球門附近的這個半英寸。

換一個比喻,假如一個座無虛席、容納1萬人的體育館裡面的每個觀眾都是一個空氣分子,一萬名觀眾裡面,只有四名是二氧化碳!而這四名觀眾裡面,只有一名是最近150年內才進入體育館的。

這 麼小的含量,它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根本不足以造成所謂的“全球暖化”。這一點,是沒有爭論的。即使是AGW的鼓吹者也不得不同意。 那麼怎麼辦呢?他們必須加入另外一種溫室氣體,水蒸氣。水蒸氣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來得高的多。從總體上看,大氣溫室效應的溫度上升,有70%是由水蒸氣造成的。 在幹燥的沙漠地區,雖然白天酷熱,一到晚上,氣溫立即下降很多。為什麼呢?因為那裡的空氣裡面沒有水蒸氣來留住太陽光帶來的熱量。而沙漠地區空氣中的二氧 化碳含量與其他地區相當。這些二氧化碳,卻根本不足以沒有造成沙漠地區的夜間氣溫上升。這樣的一個簡單的生活實例,足以說明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是微不足道 的。

一個相反的例子是,在特別潮濕的地區,人們到了晚上回覺得特別的熱,即使白天的溫度遠沒有沙漠地區那樣酷熱。原因是一樣的:在白天,空氣中大量的水蒸氣留住了太陽光帶來的熱量。這樣的生活實例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水蒸氣造成的。

這 樣的一個常識,是從事電腦模型建構的“科學家”們也否認不了的。他們發明了一種說法,那就是二氧化碳“驅 動”了水蒸氣的含量提高:先是假定,二氧化碳一定 是大氣系統的總體溫度上升。然後,大洋溫度的上升又造成了溶解在海水裡面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被排放出來。被排放的水蒸氣又造成溫度上升,溫度的上升 又“驅 動”了水蒸氣的含量提高。這真是神奇的電腦模型!二氧化碳的作用,被神奇的電腦模型運用乘法,不可思議地放大了好多倍。

即使按照他們的模型,溫度上升也是由水蒸氣直接造成的。但是水蒸氣卻與“人造”全球暖化的框架格格不入。他們于是發明一個專門用于宣傳的說法,那就是二氧化碳是全球暖化的“驅動器”。戈爾和媒體把這個說法變成“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

其實,按照這樣的模型,不管什麼原因,什麼時候,一旦地球氣溫上升了,都會造成上面所說的連鎖反應。地球氣溫就一定要持續上升。既然如此,又怎麼能斷言二氧化碳造成的輕微溫室效應是始作俑者,罪魁禍首呢?

二氧化碳沒有這樣大的作用。歷史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曾經是現在的5倍,AGW的鼓吹者所聲稱的“災難性連鎖反應”並沒有發生過。二氧化碳的作用為什麼會被如此的誇大呢?請看下一節:被奉若神明的電腦模型。

嚴重誇大二氧化碳的作用,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四。

5,被奉若神明的電腦模型

全球暖化所根據的物理現象是“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指的是二氧化碳對太陽光的吸收率比較高的現象。溫室效應造成相對更多的能量被留在地球表面上,這是沒有疑問的。然而,溫室效應是否真的是大氣溫度變化的主導力量?

電腦模型建構者聲稱,全球大氣系統是一個正反饋系統。所謂正反饋系統,就是說這個過程象蕩秋千一樣,推秋千的力量總是與秋千的運動方向相同,震蕩幅度永遠是加劇的,越蕩越高。這些電腦模型的輸出結果顯示,全球溫度一旦升高,就將沒有制約,失去控制,不斷升高。

事 實上,電腦模型建構者從一開始,就已經假定,二氧化碳會造成總體氣溫升高。這個事實被作為輸入條件,“喂”給電腦模型。上面提 到,電腦模型已經是基于正反 饋機制的。就是說,電腦模型忽略了自然界李面的多數負反饋機制,基本上已經把正反饋作為一個事實來建立模型。根據溫度上升的輸入條件,和假定的正反饋機 制,電腦模型輸出來的不是別的,正是建立模型者所希望看到的結果。這正是邏輯上的循環論證。

這些電腦模型沒有考慮的因素有:水蒸氣變化造成的雲層變化,太陽射線變化的造成的雲層變化,火山爆發,特別是海底火山;土地開發;綠化的增減;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全球洋流系統的反效應;動物排放的廢氣;發展中國家的真實空氣污染;地球運行軌道的變化,等等。

特別是雲層的變化,是一個電腦模型根本忽視的氣候基本因素。水蒸氣增加,會造成雲層增多;雲層增多,會反射太陽光,阻止熱量傳到地球表面。

太陽黑子活動的變化很可能是影響雲層聚集程度的最大因素。太陽黑子活動低時,太陽發射的電磁射線更多。這些射線傳播到地球,會造成雲層聚集增加,地表溫度降低。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太陽黑子的變化週期曲線與地表溫度的變化曲線正好呈反相關的關系。而二氧化碳與溫度的變化關系確是二氧化碳滯後于溫度變化。
我 們生活的自然界,從來都不是一個只有正反饋效應的系統。相反,自然界有著很強的自我調節功能,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動態的、有彈性的系統。但是,自然界的大 多數負反饋機制,例如上面提到的雲層反饋,植物對二氧化碳濃度的反饋,等等都被電腦模型忽略了。這樣的模型計算出來的結果,當然就是“連鎖反 應式”的溫度 上升。

龐大的地球氣候系統的長時間模擬,是一個比一般的氣象預報遠為復雜的任務。地球大氣系統,是一個特別龐 大和復雜的混沌系統,目前人 類還不能用電腦來準確模擬。這一點,只要看看10天的天氣預報的準確度就知道了。而氣候系統長期變化趨勢的模擬,所涉及的變量更多。連10天後的天氣預報 也無法準確預報,人造全球變暖的鼓吹者們卻聲稱他們知道幾十年到上百年的氣候狀況!

鼓吹人造全球變暖的“科學 家”是怎樣模擬這樣一個特別 龐大和復雜的混沌系統的?復雜系統的模擬要求大量復雜可調參數。這些可調參數的設置有相當的隨意性。“科學家”通過不同的搭配, 基本上可以讓電腦輸出任何 他們想要的結果。即便是在他們沒有蓄意歪曲這些參數設置的情況下,這些可調參數應該設置成什麼樣子,也遠非科學的定論。這就是為什麼電腦模型一會 兒“發現 ”全球暖化會造成颶風增加,一會又“發現”不會造成颶風,成為名副其實的萬金油模型的原因。除了上面所列的電腦模型忽略的那些重要因素以外,這是過分依賴電腦模型的另外一個荒謬之處。

使用遠達不到完全的電腦模型,任意調整其參數,並且把電腦模型的結果奉若神明,最終,讓全球人類的生活方式由這些電腦模型來把控,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五。

6,沒有物理證據的驚人“結論”

從 事其他基礎性自然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知道科學研究的基本規則,那就是絕不能僅僅依靠理論模型來下結論。這裡所說的理論,在物理學等現代自然科學裡,指的是基 于少量的假定,經過嚴格的數學推導而建構的物理模型。即使是通過這樣嚴格的數學推理建構的物理模型,最終也還是通過實際物理證據來驗證。氣 候“科學”通過 電腦模擬建構的模型,則不是這樣。它們不是基于嚴格的數學推導,既不全面,也不確定。這樣的不確定模型,更加需要有物理證據的支持,才能被接受 為“科學結 論”。

然而,AGW卻沒有物理證據的支持,卻還是要通過政治手段,通過政府強制措施,強迫大家接 受。AGW聲稱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與氣 溫有直接的關聯。事實卻是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與氣溫沒有直接的關聯。過去數千年來的歷史氣溫與歷史二氧化碳的濃度圖表顯示,氣溫的變化先于二氧化碳濃度 變化800年。下面的圖表對比過去120年的氣溫變化與二氧化碳濃度的關系(點擊放大)。二氧化碳與氣溫的關系,只有從1968年到1998年這30年的 時間裡面,呈正相關關系。而在這30年以前,1930年以後,人類已經開始工業化,制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氣溫卻是下降的。從1998到目前的11年間, 二氧化碳的濃度繼續增加,氣溫卻沒有上升。暖化者們,請問,你們的物理證據在哪裡?
暖化者經常指責質疑他們的人不顧科學常識。科學的常識是,要提出AGW這樣的驚人結論,不是不可以,提出者必須給出確鑿的證據。暖化者有責任提出可重復的物理證據來證明他們的怪論,而不是懷疑論者。

AGW根本沒有被物理證據來支持,暖化者卻把它當作科學共識來鼓吹。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六。

7,不存在的“科學界共識”

沒有物理證據的支持,暖化者如何來鼓吹他們的革命性理論呢。暖化者聲稱:AGW是不可以懷疑的,因為這是“科學界共識”!這樣的共識真的存在嗎?

首 先,即使真的有所謂的科學界共識,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一種科學理論是否正確,從來不是靠什麼科學界共識,即清點正反方的人頭數來判定的。恰恰相反,往往 是少數科學家質疑錯誤的科學界共識,證明了以前不被接受的理論才是正確的。科學獨俠愛因斯坦發現的狹義相對論,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更不要說,暖化者聲稱的科學界共識並不存在:

早在1997年,歷史性的京都會議將要召開之際,眾多的科學家、氣象專家就曾經發表公開信,反對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的說法。

2007年12月,聯合國氣候委員會(IPCC)在印尼的度假勝地巴釐開會的時候,全世界有百名科學家發表至聯合國秘書長的公開信,公開質疑AGW的歇斯底裡。

同年美國參議院的一份報告詳細列舉了在2007年內質疑AGW的400多名主要科學家。

2008年4月,參加國際氣候變化研討會的數百名與會者,其中包括多名氣候科學家,簽署了曼哈頓宣言,進一步否定AGW的說法。

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Frederick Seitz支持發起“俄勒岡宣言”,收集相關領域專業人員的真實簽名。“俄勒岡宣言”簽署者同意:沒有讓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溫室氣體造成地球的災難式變暖。至今,已經有31072人簽名,其中包括9021名有相關領域博士學位的簽名者。簽名的專業人士包括當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費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

英 國社會科學家Benny Peiser博士調查了1993年到2003年的國際科學期刊(ISI)。他的調查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科學界共識”。在包 含“全球氣候變化”關鍵詞的所有1117篇摘要中,只有13篇明確支持“共識”,不到1%。

2003年,著名的德國環境科學家Hans von Storch調查了27個不同國家的530名氣候科學家,30%的科學家反對人類造成任何環境變化的說法,14%表示不確定。

另外兩位研究人員Dennis Avery和Fred Singer通過研究正式發表的論文數據庫,找到了500氣候科學家認為自然因素造成氣候變化。

大 名鼎鼎的氣候科學家中反對AGW有很多。這裡只舉幾個例子:阿拉巴馬大學高級研究科學家Roy Spencer,麻省理工學院氣候學教授Richard Lindzen,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教授,颶風預報專家William Gray,現代氣候學先驅,威斯康星州大學大氣和海洋學教授Reid Bryson(不久前去世),西華盛頓大學教授Don Easterbrook,等等。限于篇幅這裡不可能一一列舉。這裡有一個受到限制的不完全清單,列有更多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具體反對意見。

雖 然所謂的科學界共識並不存在,“科學界共識”一詞還是被當作大棒。誰敢否定AGW,這個大棒就會打下去。大眾媒體,科學媒體,乃 至政府科研經費都借助這個 大棒來壓制不同意見。直到現在,有多少普通人知道,11年以來地球氣溫並沒有上升這個“不合時宜”的事實呢?否定AGW,被等同 于否認納粹大屠殺,認同地 球是平的。甚至于,美國宇航局的James Hansen博士要求對他們的犯罪行為進行“刑事審判”!這樣的做法,決不是科學,而是真正的反科學。

鼓吹不存在的“科學界共識”,壓制反對言論,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七。

8,科研過程的腐敗

IPCC的標準工作規則這樣規定:
(科學報告)被工作小組或委員會批準以後,如下的改變是允許的:用來確保科學報告與政府政策綜述或概要一章不矛盾。
IPCC 的科學報告部分,據稱是按照寫科學論文的標準,經過“同行審議”後的一篇“科學論文”。但是按照上面的 官方工作規則,被審議批準後的“科學論文”,竟然還 可以被改動,並且,是因為要“符合”政策而更改。這就像是為了政治目的而修改事實。不僅如此,到底什麼內容被修改了,IPCC拒 絕公開。這是政治影響科研 的腐敗實例。

科研腐敗實例之二:“氣候科學家”說:研究過程正確與否不重要。

AGW的一個關鍵宣傳點是:20世紀是最暖和的世紀;90年代是最暖和的年代;1998年是過去1000年最暖和的一年。這個說法的始作俑者,是一篇被稱為MBH 98/99的科學論文。正是該篇論文發明了“曲棍球棒曲線”。

“ 曲棍球棒曲線”被IPCC的科學報告採納,被戈爾用在他的電影裡面,也被媒體廣泛使用。然而,該研究所使用的統計學方法卻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該曲線使用兩 種完全不同的溫度測量尺度來還原20世紀前後的溫度數據。把這兩種測量尺度繪制在一根統一的曲線上,顯示出來20世紀以來溫度突然大幅上升。2005年, 由資深統計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統計學委員會主席Edward Wegman領頭的3個統計學家仔細研究了Michael Mann的這篇論文中的統計學方法。他們的結論是:
Mann的去中心方法在數學上根本是不正確的...我們相信Mann的分析不能支持他的如下說法:90年代是最暖和的年代;1998年是過去1000年最暖和的一年。
對于這樣的學術批評,Mann等卻拒絕承認錯誤。他們的辯解竟然是,方法不正確沒有關系;結論對就行了。看來,Mann博士的“曲棍球棒”曲線研究,不但要大幅改寫人類的溫度歷史,而且,他還要推翻人類自然科學研究的基本規範!

IPCC的新報告不好意思繼續使用“曲棍球棒曲線”。他們又偷梁換柱,採用了基于同樣的統計方法的“意大利面條”曲線,盡管這樣類似的方法已經被主流統計學家否定。

科研腐敗實例之三:

IPCC科學報告引用Briffa的一篇論文。該論文竟然把60年後與趨勢不符合的數據,從趨勢曲線上刪除。在IPCC的一名審議者指出這個他刪除“不方便的數據”後,仍然拒不修改。

科研腐敗實例之四:

拒絕公布原始數據的“科學家”。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公開信和可重復性。然而,氣候科學卻例外。暖話者、氣候“科學家”Phil Jones在回應索取原始數據的要求時說:
既然你的目的是要找出我們的錯誤,我為什麼要把數據給你呢?我們在這個工作上投資了25年的時間!
科研腐敗實例之五:

聯合國氣候委員會(IPCC)學術報告第四版所依據的一篇論文,Wahl and Ammann 2007,問題嚴重:該文作者Eugene Wahl先是編造論文被"接受"的日期,引用自己尚未被接受的論文,然後又偷梁換柱,隱瞞其引用的論文被兩次拒絕的事實。

科研腐敗實例之六:

IPCC的主要"科學家"之一Mitchell博士寧願說謊,也不願按照"信息自由法"提供IPCC報告的原始討論紀錄 IPCC的"科學家"是否企圖隱瞞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以上只是當代氣候科學研究過程中大量的腐敗行為的幾個實例。實際的腐敗情況要多得多。加拿大人Steve McIntyre為此專門創立了一個審計博客(climateaudit.org),專門具體調查這些腐敗行為和其他數據問題。“曲棍球棒”曲線的嚴重問題,就是他最先發現的。

科研數據的不公開,科研過程的不透明和腐敗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八。

9,嚴重的利益衝突

鼓 吹AGW的歇斯底裡,最終的實際結果,就是限制排放二氧化碳,其實就是限制、減少能源消費,限制、減少汽車、鍊油廠、發電廠,家用電器等的存在。這樣的限 制對于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高達幾十萬億美元。經濟規模的大幅減少將造成大量人的失業--恰恰是窮人受到的影響最大。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受損。有一小部 分人反而會因此而發大財。這些人做的是什麼生意?正是AGW的教父戈爾正在做的二氧化碳排放許可證交易。

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交易的市場在2007年已經達到了640億美元。戈爾從他直接投資和參與的碳排放交易和為這個龐大市場提供顧問咨詢和演講,已經賺取了上億美元的財產。

一旦美國的國會正式通過以全球變暖為理由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法律,該市場還將爆炸性發展。戈爾的個人財富還將爆炸性擴展。而一旦AGW的騙局被揭穿,戈爾繼續發全球暖化財的美夢就將破滅。

就 是說,戈爾的個人利益與AGW的鼓吹是否成功有密切關系。戈爾號稱為了所謂人類公益而鼓吹AGW。他卻又如此密切地把自己的個人利益與其掛鉤,這是嚴重的 利益衝突。這種嚴重的利益衝突,讓我們有理由懷疑,當戈爾鼓吹AGW的時候,他是否是誠實的,還是僅僅為了以公益為名謀私利。另外一方面,假如戈爾真誠地 相信自己的福音,他怎麼會在自己家裡大肆制造比普通人大上百倍的“碳腳印”呢?

美 國宇航局的James Hansen博士有著同樣的利益衝突問題。他從一開始,就是是戈爾的“科學顧問”。戈爾的紀錄片裡面的多數“科學事 實”,都是由Hansen提供的。可以 說,AGW的歇斯底裡能夠發展到今天,是戈爾和Hansen兩位精力合作的結晶。戈爾從中賺取的財富,也有Hansen的一份。Hansen作為戈爾的科 學顧問和伙伴,他的所謂科學立場,同樣是與他的個人利益密切掛鉤的。在AGW問題上,他同樣有著嚴重的利益衝突。Hansen博士假如真的顧及科學的嚴肅 性的話,他應當回避,而不是隔三差五地接受媒體採訪。

有趣的地,暖話者常常否定任何獲得了石油公司資助的研究者,說他們沒有可信度。Hansen博士不久前還公開說石油公司的總裁們是罪犯,要求刑事審判他們。那麼,戈爾和Hansen這兩位,從他們自己鼓吹起來的AGW中獲取暴利,他們的話有可信度嗎?戈爾的角色,就如一位推銷空調的二道販子,他雇傭了一位科學顧問,對辦公樓裡面的職員們說:你們看,我的測量數據表明,樓內溫度在上升!我的電腦計算出來:樓內溫度將不無休止的上升。再不換新空調,你們的生命都有危險了!Hansen博士,不過就是賣空調二道販子的生意伙伴而已。

不 僅如此,Hansen博士的利益衝突還有另外一個嚴重的方面。那就是Hansen博士是一名政府雇員。而他自己鼓吹起來的AGW,是為政府大大加強對人們 生活的管制,大大提高稅收提供依據。換句話說,這是政府自己為擴大政府的利益而提供理由。這是政府作為一個團體的嚴重利益衝突。為了讓AGW的討論真正的 有獨立性,客觀性,我們應該排除那些依靠政府養活的“科學家”的說法。只聽取真正獨立科學家的結論。

而 且,Hansen博士不是一名普通 的政府雇員。AGW騙局的成功,必將給他帶來大量的相關研究經費增加。在AGW的辯論中,Hansen是最不中立的“科學家”。 這位“科學活動家”曾謊稱 宇航局禁止他說話,卻又同時接受了1400多次的媒體採訪。有人開玩笑說,Hansen博士的工作是,星期一忙著修改歷史溫度數據以證明全球暖化。星期二 為戈爾當顧問。星期三和星期五忙著接受媒體採訪,星期四忙著發表聲明,聲稱政府不讓他講話。

AGW的主要鼓吹者存在著嚴重的利益衝突,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九。

10,嚴重誇大自然氣候現象,甚至于不惜顛倒黑白

我 們生活的自然界總是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氣候現象,包括各種自然氣候災害:,颶風,龍卷風,海嘯,酷熱,嚴寒,河流泛濫,幹旱,冰川融化、凍結,森林大火等 等。這些自然災害自古以來一直就在發生著。並且其發生的頻率並沒有增加。以颶風威力,根據統計,20世紀上半葉美國發生的颶風次數要高于近年來的颶風次數。同樣的,北極附近的海冰也從來不是靜止的。在歷史上,北極的海冰面積不斷地增加或減少,這不過正常的自然現象。北極的海冰面積現在已經停止減少,並且面積還在增加之中。

事實上,根據歷史紀錄,北極附近的格陵蘭島(Greenland)曾經比現在要溫暖,某些地區可能是看不見多少冰雪的綠地。更早以前,格陵蘭島曾經被森林所覆蓋。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現在常年冰雪覆蓋,是滑雪勝地。然而在歷史上,阿爾卑斯山(Alps)也曾經是一片綠色的(見圖)。這些證據強烈顯示,數百年以前,地球要比現在熱得多。這同樣是正常的自然氣候現象。

然而,在全球暖化的全球歇斯底裡的今天,每一次自然災害都會被說成是由于全球暖化造成的。始作俑者,當然是戈爾的電影《不方便的真相》。這部所謂的“紀錄片”硬是把造成重大災難的“卡特琳娜颶風” 說成是全球暖化造成的。這種說法根本沒有科學根據。是一個歇斯底裡的危言聳聽。歷史上比卡特琳娜颶風強度更大的颶風有很多。即使全球真的變暖了,全球平均 氣溫上升0.7度,也絕對不可能從科學上推論出來卡特琳娜颶風因此而發生。這種不顧基本的科學常識的歇斯底裡,絕對是一種詐騙行為。

事實上,科學家的說法恰恰相反。美國最權威的颶風預報專家William Gray博士的結論是颶風的發生于所謂的全球暖化沒有關系。

2008年夏天,美國中西部地區接連降雨,造成大水泛濫成災。這同樣地,不可避免地,被說成是全球暖化造成的。有一個小問題是,從1998年到2008年,全球沒有暖化。全球在冷化!根據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數據,美國中西部地區當時的溫度比平均溫度值低。由于海水的保溫效應,海洋的氣溫下降要比內陸地區來得慢。來自大西洋的相對較熱的空氣侵入美國中西部,與當地的冷空氣相遇,造成了特別多的降水。而假如全球暖化,同樣由于海水的保溫效應,內陸地區的氣溫會比海洋氣溫高。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大水正是由于全球變冷引起的。還有什麼比暖化者這樣完全顛倒黑白更能說明全球暖化騙局的惡劣程度呢?

不幸的是,這樣的騙局幾乎每一天都在世界各地的媒體上演。中國百年不遇的寒冬和雪災,竟然也被“氣候專家”說成是全球暖化造成的。更有甚者,就連最近的地震竟然也被說成是全球暖化造成的。

把正常的氣候災難說成是全球暖化的後果,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十。

11,不能被證偽的“科學”

1988年6月23日,Hansen博士專門去美國國會作證。為了證明全球暖化,他還故意關掉了聽證會的空調系統。他的這次作證,被廣泛認為是AGW的重大轉折點。從此,AGW的說法成為主流。Hansen博士當時在聽證會上使用下面的這幅圖表預言,到2008年,全球溫度將會比1998年上升1攝氏度。
20 年過去了,Hansen博士再次回到了國會。再度風光。然而大自然卻不像媒體那樣買他的賬。現面的一張圖(點擊放大)是根據UAH衛星溫度數據繪制的。左 邊箭頭所指的是Hansen第一次國會作證時的全球平均溫度,右邊箭頭是正好20年以後,Hansen重返國會時的溫度數據。20年了,全球的溫度不但沒 有上升,反而下降了0.4度多。
20年後,Hansen博士的“科學”預測被證偽了。Hansen博士卻依然大言不慚地說:“正在變暖,在陸地上大約是兩華氏度”。Hansen博士是永遠不會被打敗的。大自然的威力算什麼,研究大自然的“科學家”Hansen說什麼,那就是什麼。

讓我們來看一看Hansen博士所依據的電腦氣候模型地其他成果:

電腦氣候模型聲稱,地球溫度將不斷地變暖。從1998年以來11年了,地球的氣溫卻沒有變暖。最近18月以來,氣溫還在不斷地下降,降幅驚人,18個月來的總降幅相當于過去一個世紀的升幅。

電腦氣候模型要求海洋溫度一定會不斷上升。可是實際測量的溫度卻顯示海洋溫度在下降--暖化地球的能量到哪裡去了?

電腦氣候模型要求空氣中水蒸氣的濃度不斷上升。可是實際測量的結果卻是有升有降。直接導致全球溫室效應的水蒸氣到哪裡去了?

電腦氣候模型宣稱北極的海冰層將會一直融化。事實是北極的海冰容量已經回升。全球的海冰容量竟然創下了25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電腦氣候模型宣稱全球的海平面將會持續上升。事實卻是海平面已經停止上升。

電腦氣候模型沒有能夠預測到南極洲的冰雪層加倍,並且增加速度還在加快。

AGW的重要論文,“曲棍球棒曲線”,被統計學家完全否定。氣候科學家卻堅持不認錯。繼續在聯合國的報告中使用類似的統計方法。

盡 管有這些“問題”,電腦氣候模型和基本上完全建立在電腦模型基礎上的“全球暖化”氣候科學還是被奉若神 明,繼續在全球媒體上傳播“科學”的“福音”。暖化 “科學家”們繼續堅持他們的“研究”,繼續不斷地修改著溫度歷史數據,不斷地調節著他們的電腦模型。還 有什麼可以讓他們承認,“你們的科學是錯的”呢?

真 正的科學研究,通常是提出一種理論或假說,然後想方設法地去挑戰這種假說。只有在一種假說在實驗上久經驗證,理論上有自相融洽的,才會被接受為科學結論。 當代氣候科學卻正好相反,對AGW的任何挑戰,被貶低為“否認者”,“地球平坦論者”,“ 不懂共識”,等等。而只要是主張AGW,立即被大家接受。例如上 面提到的“曲棍球棒曲線” ,明明是推翻了被廣泛認可的“中世紀溫暖期”,卻沒有一個科學家起來質疑,最後是一位加拿大的業餘專家和一位屬于圈外的統計學家 打破了沉默。

一 個永遠也不會被證明是錯誤的學科,不是科學。不能被證偽、不是科學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例如宗教信仰、道德準則等等。只有高舉“科 學”的大旗,卻不 能被被證偽的“科學”,才是偽科學。不幸的是,當代氣候科學,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已經被一群政治活動分子,忽視科學家職業道德 的科研人員,和做全球暖化 生意的“科學家”劫持了,淪為偽科學。

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十一。


赞
转发 1
回应 只看楼主

最赞回应

    林小熏
    2009-07-04 22:43:05 林小熏 (越来越不文艺)

    2009-07-04 22:31:42 小刘  在无法知道结论谁对谁错的情况下不要说群众太盲目~你相信这数据就不盲目了啊~又不是你亲自测出来的。至少目前倡导的一些减排措施对环境还是有好处的~就算全球不变暖也应倡导实施。

    +1

    赞(2)
    >
笑笑
2009-07-04 00:40:47 笑笑

全球暖化是個鬼
分類:小小世界
2007/04/26 12:19



《全球暖化是個鬼》

1013期的商業周刊和同時間發行的天下雜誌,都不約而同以“暖化”為專題報導,不同的在於商周著眼世界,天下聚焦台灣。而除了這兩本雜誌以外,我想告訴正讀著我這篇文章的你,如果你真的想談全球暖化,坊間有兩本書是你必須要讀的— “恐懼之邦”和“迷幻藥、外星人,還有一個化學家” ﹔因為全球暖化牽涉範圍之大,不是商周和天下幾頁的報導便能告訴你事實的全部,也不是幾句媒體從他處轉載而來的新聞報導就能斷定地球正在暖化。

如果你真的想談全球暖化,更要把英文練好,然後花上幾年的時間去尋找任何相關的資料,然後花一點時間,靜下來,從生活周遭的反射下去做思考,地球是不是真的在暖化當中。

先說說為什麼要讀“恐懼之邦”。作者麥克.克萊頓,花了三年時間,蒐集關於氣候變遷和溫室效應的資料,樣樣都是從科學雜誌引經據典而來。一個人,為了某種目的(儘管只為了做小說的背景) ,花了三年才敢出一本五百多頁小說的話,為什麼我們要在只看過幾頁或幾篇的新聞報導,就敢那麼全然地相信全球暖化是個事實﹖即使高爾最近也出了紀錄片來支持全球暖化的說法,但,夠嗎﹖恐懼之邦這本書的序,是曾志朗先生寫的。序裡提到﹕

『三十幾年前,科學界不也傳說地球即將進入小冰河期了嗎﹖那時候,我們只關心北極的冰原是否會增加,哪知道現在忽然反過來擔心,北極的冰山是否會因氣候變熱而溶化變小,使海水因而上升呢﹖……說真的,這本小說絕對可以用來做為學習科學方法最有效的補充教材。它一再提醒我們,科學是不完整的,而不完整的知識體系,太容易被斷章取義,用來製造恐懼。』

不可否認,恐懼有時候帶有激勵的作用,進而發揮正面的影響﹔然而,鹿是鹿,馬是馬,全球暖化並不能存在於指鹿為馬這種積非成是的惡性循環當中,更不應該成為一種驚世駭俗的恐懼效應。

小說後面,有一篇作者的訊息,以及一篇名為“為什麼有政治立場的科學是危險的” 的附錄,而這兩篇的角度,跟“迷幻藥,外星人,還有一個科學家” 裡頭、對於全球暖化的態度和看法,不謀而合。

“迷”書的作者是1993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凱瑞.穆里斯,相較於“恐懼之邦”,我更信服於這個化學家的思維和理論(並不因為他是諾貝爾得主)。這本書裡分了很多篇章,我下次把第二十二章“杞人憂天的時代”完整地打上來。

再來,談談自己的淺見。

美國電視台的新聞,氣象報導被重視的程度相當之高,主要是因為其說明天出太陽就不會下雨的準確度,另外,氣象新聞裡還有歷年來當天的溫度紀錄。以我觀看的頻率來說,現在的每一天,少有破過以往該日的紀錄﹔也就是說,沒有突破最熱的紀錄,也沒有破過最低溫度,基本上跟歷年的平均溫度是相差不遠的(這些數據可以在雅虎英文網站的天氣服務項目裡找到)。而溫度如果像克萊頓提醒我們的那樣—地球溫度從1850年來持續上升,是因為它剛走出400年的小冰河期—的話,那我們又有得探討了。

溶解冰最快的方法莫過於加熱,但也並不是唯一的方法。例如冷凍庫裡的冰塊若不拿出來使用,會不會一直保持剛結冰時的大小﹖還是一段時間之後會持續縮小並完全溶解不見﹖以我自己的觀察,答案是後者。於是我以為,日曬不是造成溶解唯一的原因,風吹應該可以,雨淋或許也行。所以冰河的消隕,單單是因為氣溫升高所導致的,這我不相信。

再則,我不懂的是,冰河時期到底如何形成﹖是溫度熱到溶解了冰河而使海洋暴漲覆蓋了陸地,於是溫度驟然下降到某個足以令海洋結冰的溫度﹖還是溫度相反地越降越低,以至於海洋跟陸地同時結冰,於是宣佈冰河時期到來了﹖如果兩個都不是合理的過程,那冰河時期究竟怎麼造成的﹖科學家或誰,麻煩請教育啟發我,好嗎。

又,如果傳說中的亞特蘭提斯,一個有著比現代更先進的文明帝國,都難逃冰河時期的魔掌,我們,又能如何﹖而那個古文明帝國,又是如何造成全球暖化而促成了冰河時期的﹖難道他們也有車可以排除二氧化碳導致臭氧層的破洞,進而造成溫室效應,進而造成全球暖化,最後造成冰河時期嗎﹖若沒有車,是不是現在科學家的假設是錯誤的﹖而如果現代的科學家都無法證實亞特蘭提斯的存在與否,又如何叫我相信他們說的,地球正在暖化,冰河時期即將到來﹖

克萊頓說的好﹕『我們不能“評估”未來,我們只能“預測”,這些只是粉飾太平的好聽話,我們真的只能猜,有資訊作背景的猜,還是猜。』

全球暖化之於地球,就跟癌症之於人類的健康是一樣的道理。醫生和飲食專家告訴我們如何保持健康,如何免於癌症或其他重病,你照著做了,不抽煙不喝酒不吸毒一日五蔬果每天20分鐘的運動等等。然而,你能確信這樣做以後,有什麼正面的結果嗎﹖沒有,連延遲老化和少生病都只是善意的推測,也沒有人可以斷言你一定不會得癌症,更不可能有人可以宣判你因為這樣的保養而可以免於死亡。而如果把一切我們所不能掌控的結果稱之為命,那麼,比人類生命更加浩大深奧的地球,是不是也有它“成住壞空”的命運在自我運行﹖我們渺小如蟻的人類,又如何盡多大的力量去保護它,只為了間接保護我們自己的一切﹖

然而,我不相信全球暖化的同時下,並不表示我不支持環保的迫切需要,反之,我更相信環保對人類的影響比全球暖化更切身,因為污染是直接危害到我們自己,是個現世報,例如空氣和水的污染,我們同時是加害者和被害者。可是全球暖化(到底有沒有暖化還是個問題),不應該變成我們生活中的一個恐懼,正如穆里斯說的,『我們的作為,連輕搔我們星球鞋底的痒都辦不到。』

所以,為什麼我說全球暖化是個鬼,因為它的事實與否,可以像人對於鬼是否存在的角度一樣,你覺得、你看過、你相信,那麼世界就真的有鬼﹔你不感覺、你沒見過、你不相信,那麼,你的世界裡就只有人和神。

但是科學,又豈能如此﹖穆里斯註解的好﹕『科學是需要實驗數據為憑的,而不是一己帶著個人色彩的言論意見。』

克萊頓跟穆里斯在書裡都提到一點,今天的科學家,研究的精神和目的已經不單純了。也因為多半的科學家,在文明發展越發達的今天,已經無法只秉持著一腔熱情投入一個有待挖掘開啟的領域,需要的除了知識以外,還有實質的資金﹔也因為這樣,要得到企業或政府的出資和預算,科學家必須丟出一個研究的方向,好讓政府或企業編列出來的預算得以有個合理的管道來消化。這聽來或許醜陋,但很難是謊言或編出來的童話故事。穆里斯在他的書中第十一章“科學出了啥問題”裡,對這點著墨得更多更露骨。

儘管如此,全球暖化依舊是個鬼,因為沒人可以證實它的真實性,即使是受人景仰崇拜信任的科學家。

赞
>
笑笑
2009-07-04 00:52:15 笑笑

全球暖化這個大議題,不是只有環保一個章節那麼簡單,它背後是否因為科學家跟政治的勾結,或是跟某些環保團體的掛勾,才特地拱出這個議題,為的是得到經費和預算,而這些,你可能認為跟我們沒直接關係,但如果全球暖化不是個事實,我們為什麼要被一個不存在的事情搞得如此恐慌﹖而如果你不從過去一直延續到現在來看全球暖化是否屬實,你以為的全球暖化,就只是一種人云亦云。

沒有過去,你要怎麼說服自己,地球正在暖化當中﹖這很不合邏輯啊!但,也許你覺得這跟科學家到底有沒有說實話一樣無關痛癢,反正環保是人類為自己對地球造成的破壞的一種贖罪,是每個人都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果是這樣,那就說環保就好了,不要把全球暖化四個字當神一樣拜。

赞
>
笑笑
2009-07-04 01:06:58 笑笑

邻国的朝鲜不久前做了N个核试验,距离中国只有可怜的40公里,对于这 众所周知的核污染,国内互联网上几乎看不见有人跳出来谈论其对环境的破坏。

大家谈论的都是政治军事外交。

赞
>
笑笑
2009-07-04 01:32:47 笑笑

《人造全球暖化的骗局是怎么一回事?》。

摘要:本文根據大量資料全面介紹了人造全球暖化騙局的各個方面。這11個騙局是:1,多數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不合格。2,溫度數據採集點所在地的城市化。 3,錯了!你們看到的溫度歷史曲線根本不是實際數據。4,嚴重誇大二氧化碳的作用。5,被奉若神明的電腦模型。6,沒有物理證據的驚人結論。7,不存在的 科學界共識。8,科研過程的腐敗。9,嚴重的利益衝突。10,嚴重誇大自然氣候現象。11,不能被證偽的科學。這是至今為止全面介紹人造全球暖化騙局的唯 一中文文章。

赞
>
笑笑
2009-07-04 01:35:48 笑笑

1,大多數的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不合格

前氣象預報專家Anthony Watts原本也是一名人造全球暖化(以下簡稱AGW)的虔誠信徒。可是,隨著他作為專業人員親身經歷的一個個無法解釋的事實,加上媒體報道明顯的歇斯底裡,Watts改變了自己的看法。現在,他的個人博客(http://www.invi1.com/browse.php?u=Oi8vd2F0dHN1cHdpdGh0aGF0LmNvbS8%3D&b=5)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全球暖化博客,訪問量甚至超過了鼓吹AGW歇斯底裡的RealClimate。近年來,Watts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志願者們致力于調查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的質量問題。截至4月份,他們已經實地調查了534個氣象站(http://www.invi1.com/browse.php?u=Oi8vc3VyZmFjZXN0YXRpb25zLm9yZy8%3D&b=5)。按照美國官方的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氣象站標準,他們發現已經調查的氣象站中,有56%是嚴重不合格的(誤差高于5攝氏度);87%的氣象站是不合格的(誤差高于1攝氏度)。這些不合格氣象站的大問題有:位于空調邊上,位于停車場裡面汽車邊上,位于陽光暴曬的屋頂上,等等。

這些不合格的氣象站的測量數據多數是偏向暖化一邊的。例如,位于加州Orland的一個合格氣象站,100年以來沒有搬遷過,原始溫度數據顯示100年來氣溫反而在下降。

赞
>
笑笑
2009-07-04 01:38:28 笑笑

奇 怪的是,許多這些不合格的氣象站仍然在為“全球暖化”提供原始數據。Anthony Watts和他的志願者們的實地調查行動,沒有花費納稅人的一分錢。而那些大把消耗納稅人血汗錢的科學家們,卻只知道躲在舒適的空調房間裡面,用納稅人血 汗錢購買的超級電腦,制造出一個又一個“模型”來證明全球暖化:“外面太熱了”,證明納稅人需要以碳排 放稅的形式貢獻更多的血汗錢給他們,用于對付 “AGW”。事實上,美國宇航局和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科學家”們,沒有一次去實地考察他們所用的氣 象站的質量問題。

使用不合格的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採集偏暖的溫度數據,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一。

赞
>
笑笑
2009-07-04 01:38:47 笑笑

2,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所在地的城市化

再 來看一看合格的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假如這些氣象站的設置是合格的,很多氣象站採集的溫度仍然是偏高的。為什麼呢?因為很多氣象站,在歷史上處于人煙稀少 的偏遠地區,隨著時間的推進,氣象站所在的地區逐漸地城市化。城市化的後果當然就是大氣平均溫度上升—即所謂“熱島效 應”。例如,位于紐約中央公園的一個氣象站, 自從1835年以來有記錄以來,溫度上升了兩攝氏度多。這並不說明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上升了,更不能說是二氧化碳的增加造成了溫度上升。事實上,考察那些 一直沒有被城市化地區的氣象站,例如距離上面的氣象站只有55英裡遠的West Point氣象站,其溫度同樣地自1835年以來就有記錄。175年以來,其溫度卻只上升了0.3攝氏度。這個溫度紀錄只有略微的變化意義重大,因為1835年是屬于“小冰川紀”時期。那時的氣溫公認地是在歷史上偏低的。

不幸地是,眾多原始溫度數據採集點的所在地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城市化影響。這就造成了原始溫度數據的歷史曲線看上去在走高。

城 市化造成的溫度數據走高,是受客觀設備條件限制所造成的測量過程的正常變化。這些溫度數據本應該被剔除,不用于“平均溫度”的計 算。城市化造成的測量數據的正常變化被不正常反映到所謂的“全球平均氣溫”曲線中。進而被說成是AGW的證據。這是AGW騙局之 二。

赞
>
笑笑
2009-07-04 01:39:18 笑笑

3, 錯了!你們看到的溫度歷史曲線根本不是實際數據

美國最權威的颶風預報專家William Gray在國際氣候變化研討會上演講時說道:美國宇航局的James Hansen博士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數據操縱者”。世界上有4大溫度數據收集組織:UAH, GISS, HadCrut和RSS。其中的GISS就是由Hansen博士控制的。Hansen博士對數據的調整可謂“驚世駭俗”。

在 其他基礎科學的研究中,數據就是數據,絕不可以隨便修改原始數據。對原始數據進行操縱,不斷地修改各個氣象站採集的歷史溫度數據,卻是Hansen博士的 拿手好戲。Hansen博士覺得不順眼的數據,他可以用附近其他氣象站看起來順眼的數據對其進行“糾正”。糾正後的數據才作為原 始數據用來計算平均溫度。 Hansen博士的支持者堅持說,壞數據是可以通過數學方法被“修復” 的。

Hansen 博士聲稱,不但城市中有溫度測量偏高的趨勢,而且鄉村地區的溫度數據竟然還有“偏低的趨勢”。Hansen博士于是使用其他城市 氣象站的溫度數據來拉高鄉 村地區的溫度數據!AGW鼓吹者們(以下簡稱“暖化者”))聲稱20世紀的溫度一共只上升了不到1攝氏度。而根據Hansen博 士所使用的怪異調整方法, 某些並非鄉村地區的氣象站,歷史溫度竟然被他降低了了3攝氏度!

這 些被調整以後,面目全非的溫度“數據”,才被用來計算“全球平均氣溫”的“原始數 據”;才是公眾看到的溫度,也是大多數“科學”研究所基于的溫度數據。這 樣先調整數據,再計算平均值的奇怪做法,恐怕要讓那些從事其他基礎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們目頓口呆。從1940年至今,原始溫度數據顯示了0.1攝氏度的上 升,而調整後的數據卻顯示了0.6攝氏度的上升。83.3%的溫度上升,是由于數據調整造成的!下面的這個曲線取自NOAA的網站,顯示的是最終溫度數據與原始數據的差值。它清楚地表明了,時間越靠後,溫度調整的數額就越大。而歷史更早的溫度數據上調較低,甚至是下調。這樣調整的淨結果,就是歷史溫度的“大幅上升”。
Hansen博士對原始溫度進行的調整並不是一次性的有限調整,他每個月都要回過頭來對幾十年前的歷史數據進行調整。 例如,根據2008年3月份的溫度數據,Hansen博士調低了1903年和1946年的年度平均溫度。為什麼現在的溫度觀測值會影響到100年前的溫度 讀數?恐怕只有Hansen博士自己才能回答。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在全球變冷,當前的實際溫度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只有把歷史溫度不斷地調低,才能既證 明所謂的全球暖化。

Hansen博士不但會大幅調整原始數據。而且,他還會生造根本不存在的“原始數據”。在北 極地區,根本沒有一個氣象站。但是Hansen的神奇計算機卻知道如何地“外擬合”算法,根據北極以外的氣象站,計算出來暖化特 征更強的北極溫度。而該溫度,同樣的被用于計算全球平均溫度。就是說,根據現有數據推算出來的衍生數據,最後竟然改變了現有數據的平均值。

Hansen博士是一位政府雇用的科學家,是由納稅人養活的。但是,他不但這樣地任意調整原始溫度,而且還公然拒絕公布他用納稅人血汗錢寫的溫度調整程序。這些程序屬于公眾所有,而且也絕非機密。後來迫于壓力,他不情願地公布了不完整的原始代碼。迄今為止,還沒有人能夠根據他公布的原始代碼復制出來他的輸出結果。

根據另外三大溫度數據組織的數據,繪制出來的10年以來溫度變化曲線(見下圖,點擊圖片可以放大)顯示,全球溫度不但沒有上升,而且還在下降。而根據Hansen博士的GISS數據,全球溫度依然是略微上升的。
任意操縱、調整原始數據,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三。這是一個特別重大的騙局。

赞
>
笑笑
2009-07-04 01:39:38 笑笑

4,嚴重誇大二氧化碳的作用

全 球暖化的歇斯底裡,已經造成大家對二氧化碳談虎色變。其實二氧化碳從來都是地球大氣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成分。二氧化碳這個不可缺少的一個有機組成成分假如沒 有了,地球上的植物就會全部死亡。地球自古以來的一直有效的碳循環就會中斷。這才是不可想象的世界末日。地球的生態系統就會消亡。二氧化碳不是什麼污染 物。作為大氣中的主要碳成分,二氧化碳代表了地球的生機。事實上,根據美國宇航局的最新衛星數據,隨著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世界農作物的收成,以及全球綠 色植物總量,的確是提高了不少。

二 氧化碳不但是大氣不可缺少的一個成分,而且,它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組成成分。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含量不到400ppm。要理解這個含量有多小,我們可以 想象把地球的大氣濃縮到一個100英尺長的足球場上。從一方球門開始算,78英尺是氮氣,21英尺是氧氣。剩下的一英尺,有6.5英寸是氬氣。剩下的 3.5英寸,有多少是二氧化碳?只有半英寸!就如一名守門員站在另外一邊底線上,他甚至無法看到對對方球門附近的這個半英寸。

換一個比喻,假如一個座無虛席、容納1萬人的體育館裡面的每個觀眾都是一個空氣分子,一萬名觀眾裡面,只有四名是二氧化碳!而這四名觀眾裡面,只有一名是最近150年內才進入體育館的。

這 麼小的含量,它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根本不足以造成所謂的“全球暖化”。這一點,是沒有爭論的。即使是AGW的鼓吹者也不得不同意。 那麼怎麼辦呢?他們必須加入另外一種溫室氣體,水蒸氣。水蒸氣的溫室效應要比二氧化碳來得高的多。從總體上看,大氣溫室效應的溫度上升,有70%是由水蒸氣造成的。 在幹燥的沙漠地區,雖然白天酷熱,一到晚上,氣溫立即下降很多。為什麼呢?因為那裡的空氣裡面沒有水蒸氣來留住太陽光帶來的熱量。而沙漠地區空氣中的二氧 化碳含量與其他地區相當。這些二氧化碳,卻根本不足以沒有造成沙漠地區的夜間氣溫上升。這樣的一個簡單的生活實例,足以說明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是微不足道 的。

一個相反的例子是,在特別潮濕的地區,人們到了晚上回覺得特別的熱,即使白天的溫度遠沒有沙漠地區那樣酷熱。原因是一樣的:在白天,空氣中大量的水蒸氣留住了太陽光帶來的熱量。這樣的生活實例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水蒸氣造成的。

這 樣的一個常識,是從事電腦模型建構的“科學家”們也否認不了的。他們發明了一種說法,那就是二氧化碳“驅 動”了水蒸氣的含量提高:先是假定,二氧化碳一定 是大氣系統的總體溫度上升。然後,大洋溫度的上升又造成了溶解在海水裡面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氣被排放出來。被排放的水蒸氣又造成溫度上升,溫度的上升 又“驅 動”了水蒸氣的含量提高。這真是神奇的電腦模型!二氧化碳的作用,被神奇的電腦模型運用乘法,不可思議地放大了好多倍。

即使按照他們的模型,溫度上升也是由水蒸氣直接造成的。但是水蒸氣卻與“人造”全球暖化的框架格格不入。他們于是發明一個專門用于宣傳的說法,那就是二氧化碳是全球暖化的“驅動器”。戈爾和媒體把這個說法變成“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

其實,按照這樣的模型,不管什麼原因,什麼時候,一旦地球氣溫上升了,都會造成上面所說的連鎖反應。地球氣溫就一定要持續上升。既然如此,又怎麼能斷言二氧化碳造成的輕微溫室效應是始作俑者,罪魁禍首呢?

二氧化碳沒有這樣大的作用。歷史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曾經是現在的5倍,AGW的鼓吹者所聲稱的“災難性連鎖反應”並沒有發生過。二氧化碳的作用為什麼會被如此的誇大呢?請看下一節:被奉若神明的電腦模型。

嚴重誇大二氧化碳的作用,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四。

赞
>
笑笑
2009-07-04 01:39:57 笑笑

5,被奉若神明的電腦模型

全球暖化所根據的物理現象是“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指的是二氧化碳對太陽光的吸收率比較高的現象。溫室效應造成相對更多的能量被留在地球表面上,這是沒有疑問的。然而,溫室效應是否真的是大氣溫度變化的主導力量?

電腦模型建構者聲稱,全球大氣系統是一個正反饋系統。所謂正反饋系統,就是說這個過程象蕩秋千一樣,推秋千的力量總是與秋千的運動方向相同,震蕩幅度永遠是加劇的,越蕩越高。這些電腦模型的輸出結果顯示,全球溫度一旦升高,就將沒有制約,失去控制,不斷升高。

事 實上,電腦模型建構者從一開始,就已經假定,二氧化碳會造成總體氣溫升高。這個事實被作為輸入條件,“喂”給電腦模型。上面提 到,電腦模型已經是基于正反 饋機制的。就是說,電腦模型忽略了自然界李面的多數負反饋機制,基本上已經把正反饋作為一個事實來建立模型。根據溫度上升的輸入條件,和假定的正反饋機 制,電腦模型輸出來的不是別的,正是建立模型者所希望看到的結果。這正是邏輯上的循環論證。

這些電腦模型沒有考慮的因素有:水蒸氣變化造成的雲層變化,太陽射線變化的造成的雲層變化,火山爆發,特別是海底火山;土地開發;綠化的增減;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全球洋流系統的反效應;動物排放的廢氣;發展中國家的真實空氣污染;地球運行軌道的變化,等等。

特別是雲層的變化,是一個電腦模型根本忽視的氣候基本因素。水蒸氣增加,會造成雲層增多;雲層增多,會反射太陽光,阻止熱量傳到地球表面。

太陽黑子活動的變化很可能是影響雲層聚集程度的最大因素。太陽黑子活動低時,太陽發射的電磁射線更多。這些射線傳播到地球,會造成雲層聚集增加,地表溫度降低。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太陽黑子的變化週期曲線與地表溫度的變化曲線正好呈反相關的關系。而二氧化碳與溫度的變化關系確是二氧化碳滯後于溫度變化。
我 們生活的自然界,從來都不是一個只有正反饋效應的系統。相反,自然界有著很強的自我調節功能,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動態的、有彈性的系統。但是,自然界的大 多數負反饋機制,例如上面提到的雲層反饋,植物對二氧化碳濃度的反饋,等等都被電腦模型忽略了。這樣的模型計算出來的結果,當然就是“連鎖反 應式”的溫度 上升。

龐大的地球氣候系統的長時間模擬,是一個比一般的氣象預報遠為復雜的任務。地球大氣系統,是一個特別龐 大和復雜的混沌系統,目前人 類還不能用電腦來準確模擬。這一點,只要看看10天的天氣預報的準確度就知道了。而氣候系統長期變化趨勢的模擬,所涉及的變量更多。連10天後的天氣預報 也無法準確預報,人造全球變暖的鼓吹者們卻聲稱他們知道幾十年到上百年的氣候狀況!

鼓吹人造全球變暖的“科學 家”是怎樣模擬這樣一個特別 龐大和復雜的混沌系統的?復雜系統的模擬要求大量復雜可調參數。這些可調參數的設置有相當的隨意性。“科學家”通過不同的搭配, 基本上可以讓電腦輸出任何 他們想要的結果。即便是在他們沒有蓄意歪曲這些參數設置的情況下,這些可調參數應該設置成什麼樣子,也遠非科學的定論。這就是為什麼電腦模型一會 兒“發現 ”全球暖化會造成颶風增加,一會又“發現”不會造成颶風,成為名副其實的萬金油模型的原因。除了上面所列的電腦模型忽略的那些重要因素以外,這是過分依賴電腦模型的另外一個荒謬之處。

使用遠達不到完全的電腦模型,任意調整其參數,並且把電腦模型的結果奉若神明,最終,讓全球人類的生活方式由這些電腦模型來把控,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五。

赞
>
笑笑
2009-07-04 01:40:13 笑笑

6,沒有物理證據的驚人“結論”

從 事其他基礎性自然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知道科學研究的基本規則,那就是絕不能僅僅依靠理論模型來下結論。這裡所說的理論,在物理學等現代自然科學裡,指的是基 于少量的假定,經過嚴格的數學推導而建構的物理模型。即使是通過這樣嚴格的數學推理建構的物理模型,最終也還是通過實際物理證據來驗證。氣 候“科學”通過 電腦模擬建構的模型,則不是這樣。它們不是基于嚴格的數學推導,既不全面,也不確定。這樣的不確定模型,更加需要有物理證據的支持,才能被接受 為“科學結 論”。

然而,AGW卻沒有物理證據的支持,卻還是要通過政治手段,通過政府強制措施,強迫大家接 受。AGW聲稱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與氣 溫有直接的關聯。事實卻是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與氣溫沒有直接的關聯。過去數千年來的歷史氣溫與歷史二氧化碳的濃度圖表顯示,氣溫的變化先于二氧化碳濃度 變化800年。下面的圖表對比過去120年的氣溫變化與二氧化碳濃度的關系(點擊放大)。二氧化碳與氣溫的關系,只有從1968年到1998年這30年的 時間裡面,呈正相關關系。而在這30年以前,1930年以後,人類已經開始工業化,制造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氣溫卻是下降的。從1998到目前的11年間, 二氧化碳的濃度繼續增加,氣溫卻沒有上升。暖化者們,請問,你們的物理證據在哪裡?
暖化者經常指責質疑他們的人不顧科學常識。科學的常識是,要提出AGW這樣的驚人結論,不是不可以,提出者必須給出確鑿的證據。暖化者有責任提出可重復的物理證據來證明他們的怪論,而不是懷疑論者。

AGW根本沒有被物理證據來支持,暖化者卻把它當作科學共識來鼓吹。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六。

赞
>
笑笑
2009-07-04 01:40:29 笑笑

7,不存在的“科學界共識”

沒有物理證據的支持,暖化者如何來鼓吹他們的革命性理論呢。暖化者聲稱:AGW是不可以懷疑的,因為這是“科學界共識”!這樣的共識真的存在嗎?

首 先,即使真的有所謂的科學界共識,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一種科學理論是否正確,從來不是靠什麼科學界共識,即清點正反方的人頭數來判定的。恰恰相反,往往 是少數科學家質疑錯誤的科學界共識,證明了以前不被接受的理論才是正確的。科學獨俠愛因斯坦發現的狹義相對論,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更不要說,暖化者聲稱的科學界共識並不存在:

早在1997年,歷史性的京都會議將要召開之際,眾多的科學家、氣象專家就曾經發表公開信,反對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的說法。

2007年12月,聯合國氣候委員會(IPCC)在印尼的度假勝地巴釐開會的時候,全世界有百名科學家發表至聯合國秘書長的公開信,公開質疑AGW的歇斯底裡。

同年美國參議院的一份報告詳細列舉了在2007年內質疑AGW的400多名主要科學家。

2008年4月,參加國際氣候變化研討會的數百名與會者,其中包括多名氣候科學家,簽署了曼哈頓宣言,進一步否定AGW的說法。

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Frederick Seitz支持發起“俄勒岡宣言”,收集相關領域專業人員的真實簽名。“俄勒岡宣言”簽署者同意:沒有讓人信服的證據證明溫室氣體造成地球的災難式變暖。至今,已經有31072人簽名,其中包括9021名有相關領域博士學位的簽名者。簽名的專業人士包括當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費裡曼-戴森(Freeman Dyson)。

英 國社會科學家Benny Peiser博士調查了1993年到2003年的國際科學期刊(ISI)。他的調查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科學界共識”。在包 含“全球氣候變化”關鍵詞的所有1117篇摘要中,只有13篇明確支持“共識”,不到1%。

2003年,著名的德國環境科學家Hans von Storch調查了27個不同國家的530名氣候科學家,30%的科學家反對人類造成任何環境變化的說法,14%表示不確定。

另外兩位研究人員Dennis Avery和Fred Singer通過研究正式發表的論文數據庫,找到了500氣候科學家認為自然因素造成氣候變化。

大 名鼎鼎的氣候科學家中反對AGW有很多。這裡只舉幾個例子:阿拉巴馬大學高級研究科學家Roy Spencer,麻省理工學院氣候學教授Richard Lindzen,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教授,颶風預報專家William Gray,現代氣候學先驅,威斯康星州大學大氣和海洋學教授Reid Bryson(不久前去世),西華盛頓大學教授Don Easterbrook,等等。限于篇幅這裡不可能一一列舉。這裡有一個受到限制的不完全清單,列有更多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具體反對意見。

雖 然所謂的科學界共識並不存在,“科學界共識”一詞還是被當作大棒。誰敢否定AGW,這個大棒就會打下去。大眾媒體,科學媒體,乃 至政府科研經費都借助這個 大棒來壓制不同意見。直到現在,有多少普通人知道,11年以來地球氣溫並沒有上升這個“不合時宜”的事實呢?否定AGW,被等同 于否認納粹大屠殺,認同地 球是平的。甚至于,美國宇航局的James Hansen博士要求對他們的犯罪行為進行“刑事審判”!這樣的做法,決不是科學,而是真正的反科學。

鼓吹不存在的“科學界共識”,壓制反對言論,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七。

赞
>
笑笑
2009-07-04 01:40:51 笑笑

8,科研過程的腐敗

IPCC的標準工作規則這樣規定:
(科學報告)被工作小組或委員會批準以後,如下的改變是允許的:用來確保科學報告與政府政策綜述或概要一章不矛盾。
IPCC 的科學報告部分,據稱是按照寫科學論文的標準,經過“同行審議”後的一篇“科學論文”。但是按照上面的 官方工作規則,被審議批準後的“科學論文”,竟然還 可以被改動,並且,是因為要“符合”政策而更改。這就像是為了政治目的而修改事實。不僅如此,到底什麼內容被修改了,IPCC拒 絕公開。這是政治影響科研 的腐敗實例。

科研腐敗實例之二:“氣候科學家”說:研究過程正確與否不重要。

AGW的一個關鍵宣傳點是:20世紀是最暖和的世紀;90年代是最暖和的年代;1998年是過去1000年最暖和的一年。這個說法的始作俑者,是一篇被稱為MBH 98/99的科學論文。正是該篇論文發明了“曲棍球棒曲線”。

“ 曲棍球棒曲線”被IPCC的科學報告採納,被戈爾用在他的電影裡面,也被媒體廣泛使用。然而,該研究所使用的統計學方法卻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該曲線使用兩 種完全不同的溫度測量尺度來還原20世紀前後的溫度數據。把這兩種測量尺度繪制在一根統一的曲線上,顯示出來20世紀以來溫度突然大幅上升。2005年, 由資深統計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統計學委員會主席Edward Wegman領頭的3個統計學家仔細研究了Michael Mann的這篇論文中的統計學方法。他們的結論是:
Mann的去中心方法在數學上根本是不正確的...我們相信Mann的分析不能支持他的如下說法:90年代是最暖和的年代;1998年是過去1000年最暖和的一年。
對于這樣的學術批評,Mann等卻拒絕承認錯誤。他們的辯解竟然是,方法不正確沒有關系;結論對就行了。看來,Mann博士的“曲棍球棒”曲線研究,不但要大幅改寫人類的溫度歷史,而且,他還要推翻人類自然科學研究的基本規範!

IPCC的新報告不好意思繼續使用“曲棍球棒曲線”。他們又偷梁換柱,採用了基于同樣的統計方法的“意大利面條”曲線,盡管這樣類似的方法已經被主流統計學家否定。

科研腐敗實例之三:

IPCC科學報告引用Briffa的一篇論文。該論文竟然把60年後與趨勢不符合的數據,從趨勢曲線上刪除。在IPCC的一名審議者指出這個他刪除“不方便的數據”後,仍然拒不修改。

科研腐敗實例之四:

拒絕公布原始數據的“科學家”。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公開信和可重復性。然而,氣候科學卻例外。暖話者、氣候“科學家”Phil Jones在回應索取原始數據的要求時說:
既然你的目的是要找出我們的錯誤,我為什麼要把數據給你呢?我們在這個工作上投資了25年的時間!
科研腐敗實例之五:

聯合國氣候委員會(IPCC)學術報告第四版所依據的一篇論文,Wahl and Ammann 2007,問題嚴重:該文作者Eugene Wahl先是編造論文被"接受"的日期,引用自己尚未被接受的論文,然後又偷梁換柱,隱瞞其引用的論文被兩次拒絕的事實。

科研腐敗實例之六:

IPCC的主要"科學家"之一Mitchell博士寧願說謊,也不願按照"信息自由法"提供IPCC報告的原始討論紀錄 IPCC的"科學家"是否企圖隱瞞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以上只是當代氣候科學研究過程中大量的腐敗行為的幾個實例。實際的腐敗情況要多得多。加拿大人Steve McIntyre為此專門創立了一個審計博客(climateaudit.org),專門具體調查這些腐敗行為和其他數據問題。“曲棍球棒”曲線的嚴重問題,就是他最先發現的。

科研數據的不公開,科研過程的不透明和腐敗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八。

赞
>
笑笑
2009-07-04 01:41:05 笑笑

9,嚴重的利益衝突

鼓 吹AGW的歇斯底裡,最終的實際結果,就是限制排放二氧化碳,其實就是限制、減少能源消費,限制、減少汽車、鍊油廠、發電廠,家用電器等的存在。這樣的限 制對于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高達幾十萬億美元。經濟規模的大幅減少將造成大量人的失業--恰恰是窮人受到的影響最大。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受損。有一小部 分人反而會因此而發大財。這些人做的是什麼生意?正是AGW的教父戈爾正在做的二氧化碳排放許可證交易。

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交易的市場在2007年已經達到了640億美元。戈爾從他直接投資和參與的碳排放交易和為這個龐大市場提供顧問咨詢和演講,已經賺取了上億美元的財產。

一旦美國的國會正式通過以全球變暖為理由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法律,該市場還將爆炸性發展。戈爾的個人財富還將爆炸性擴展。而一旦AGW的騙局被揭穿,戈爾繼續發全球暖化財的美夢就將破滅。

就 是說,戈爾的個人利益與AGW的鼓吹是否成功有密切關系。戈爾號稱為了所謂人類公益而鼓吹AGW。他卻又如此密切地把自己的個人利益與其掛鉤,這是嚴重的 利益衝突。這種嚴重的利益衝突,讓我們有理由懷疑,當戈爾鼓吹AGW的時候,他是否是誠實的,還是僅僅為了以公益為名謀私利。另外一方面,假如戈爾真誠地 相信自己的福音,他怎麼會在自己家裡大肆制造比普通人大上百倍的“碳腳印”呢?

美 國宇航局的James Hansen博士有著同樣的利益衝突問題。他從一開始,就是是戈爾的“科學顧問”。戈爾的紀錄片裡面的多數“科學事 實”,都是由Hansen提供的。可以 說,AGW的歇斯底裡能夠發展到今天,是戈爾和Hansen兩位精力合作的結晶。戈爾從中賺取的財富,也有Hansen的一份。Hansen作為戈爾的科 學顧問和伙伴,他的所謂科學立場,同樣是與他的個人利益密切掛鉤的。在AGW問題上,他同樣有著嚴重的利益衝突。Hansen博士假如真的顧及科學的嚴肅 性的話,他應當回避,而不是隔三差五地接受媒體採訪。

有趣的地,暖話者常常否定任何獲得了石油公司資助的研究者,說他們沒有可信度。Hansen博士不久前還公開說石油公司的總裁們是罪犯,要求刑事審判他們。那麼,戈爾和Hansen這兩位,從他們自己鼓吹起來的AGW中獲取暴利,他們的話有可信度嗎?戈爾的角色,就如一位推銷空調的二道販子,他雇傭了一位科學顧問,對辦公樓裡面的職員們說:你們看,我的測量數據表明,樓內溫度在上升!我的電腦計算出來:樓內溫度將不無休止的上升。再不換新空調,你們的生命都有危險了!Hansen博士,不過就是賣空調二道販子的生意伙伴而已。

不 僅如此,Hansen博士的利益衝突還有另外一個嚴重的方面。那就是Hansen博士是一名政府雇員。而他自己鼓吹起來的AGW,是為政府大大加強對人們 生活的管制,大大提高稅收提供依據。換句話說,這是政府自己為擴大政府的利益而提供理由。這是政府作為一個團體的嚴重利益衝突。為了讓AGW的討論真正的 有獨立性,客觀性,我們應該排除那些依靠政府養活的“科學家”的說法。只聽取真正獨立科學家的結論。

而 且,Hansen博士不是一名普通 的政府雇員。AGW騙局的成功,必將給他帶來大量的相關研究經費增加。在AGW的辯論中,Hansen是最不中立的“科學家”。 這位“科學活動家”曾謊稱 宇航局禁止他說話,卻又同時接受了1400多次的媒體採訪。有人開玩笑說,Hansen博士的工作是,星期一忙著修改歷史溫度數據以證明全球暖化。星期二 為戈爾當顧問。星期三和星期五忙著接受媒體採訪,星期四忙著發表聲明,聲稱政府不讓他講話。

AGW的主要鼓吹者存在著嚴重的利益衝突,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九。

赞
>
笑笑
2009-07-04 01:41:20 笑笑

10,嚴重誇大自然氣候現象,甚至于不惜顛倒黑白

我 們生活的自然界總是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氣候現象,包括各種自然氣候災害:,颶風,龍卷風,海嘯,酷熱,嚴寒,河流泛濫,幹旱,冰川融化、凍結,森林大火等 等。這些自然災害自古以來一直就在發生著。並且其發生的頻率並沒有增加。以颶風威力,根據統計,20世紀上半葉美國發生的颶風次數要高于近年來的颶風次數。同樣的,北極附近的海冰也從來不是靜止的。在歷史上,北極的海冰面積不斷地增加或減少,這不過正常的自然現象。北極的海冰面積現在已經停止減少,並且面積還在增加之中。

事實上,根據歷史紀錄,北極附近的格陵蘭島(Greenland)曾經比現在要溫暖,某些地區可能是看不見多少冰雪的綠地。更早以前,格陵蘭島曾經被森林所覆蓋。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現在常年冰雪覆蓋,是滑雪勝地。然而在歷史上,阿爾卑斯山(Alps)也曾經是一片綠色的(見圖)。這些證據強烈顯示,數百年以前,地球要比現在熱得多。這同樣是正常的自然氣候現象。

然而,在全球暖化的全球歇斯底裡的今天,每一次自然災害都會被說成是由于全球暖化造成的。始作俑者,當然是戈爾的電影《不方便的真相》。這部所謂的“紀錄片”硬是把造成重大災難的“卡特琳娜颶風” 說成是全球暖化造成的。這種說法根本沒有科學根據。是一個歇斯底裡的危言聳聽。歷史上比卡特琳娜颶風強度更大的颶風有很多。即使全球真的變暖了,全球平均 氣溫上升0.7度,也絕對不可能從科學上推論出來卡特琳娜颶風因此而發生。這種不顧基本的科學常識的歇斯底裡,絕對是一種詐騙行為。

事實上,科學家的說法恰恰相反。美國最權威的颶風預報專家William Gray博士的結論是颶風的發生于所謂的全球暖化沒有關系。

2008年夏天,美國中西部地區接連降雨,造成大水泛濫成災。這同樣地,不可避免地,被說成是全球暖化造成的。有一個小問題是,從1998年到2008年,全球沒有暖化。全球在冷化!根據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數據,美國中西部地區當時的溫度比平均溫度值低。由于海水的保溫效應,海洋的氣溫下降要比內陸地區來得慢。來自大西洋的相對較熱的空氣侵入美國中西部,與當地的冷空氣相遇,造成了特別多的降水。而假如全球暖化,同樣由于海水的保溫效應,內陸地區的氣溫會比海洋氣溫高。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大水正是由于全球變冷引起的。還有什麼比暖化者這樣完全顛倒黑白更能說明全球暖化騙局的惡劣程度呢?

不幸的是,這樣的騙局幾乎每一天都在世界各地的媒體上演。中國百年不遇的寒冬和雪災,竟然也被“氣候專家”說成是全球暖化造成的。更有甚者,就連最近的地震竟然也被說成是全球暖化造成的。

把正常的氣候災難說成是全球暖化的後果,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十。

赞
>
笑笑
2009-07-04 01:41:41 笑笑

1,不能被證偽的“科學”

1988年6月23日,Hansen博士專門去美國國會作證。為了證明全球暖化,他還故意關掉了聽證會的空調系統。他的這次作證,被廣泛認為是AGW的重大轉折點。從此,AGW的說法成為主流。Hansen博士當時在聽證會上使用下面的這幅圖表預言,到2008年,全球溫度將會比1998年上升1攝氏度。
20 年過去了,Hansen博士再次回到了國會。再度風光。然而大自然卻不像媒體那樣買他的賬。現面的一張圖(點擊放大)是根據UAH衛星溫度數據繪制的。左 邊箭頭所指的是Hansen第一次國會作證時的全球平均溫度,右邊箭頭是正好20年以後,Hansen重返國會時的溫度數據。20年了,全球的溫度不但沒 有上升,反而下降了0.4度多。
20年後,Hansen博士的“科學”預測被證偽了。Hansen博士卻依然大言不慚地說:“正在變暖,在陸地上大約是兩華氏度”。Hansen博士是永遠不會被打敗的。大自然的威力算什麼,研究大自然的“科學家”Hansen說什麼,那就是什麼。

讓我們來看一看Hansen博士所依據的電腦氣候模型地其他成果:

電腦氣候模型聲稱,地球溫度將不斷地變暖。從1998年以來11年了,地球的氣溫卻沒有變暖。最近18月以來,氣溫還在不斷地下降,降幅驚人,18個月來的總降幅相當于過去一個世紀的升幅。

電腦氣候模型要求海洋溫度一定會不斷上升。可是實際測量的溫度卻顯示海洋溫度在下降--暖化地球的能量到哪裡去了?

電腦氣候模型要求空氣中水蒸氣的濃度不斷上升。可是實際測量的結果卻是有升有降。直接導致全球溫室效應的水蒸氣到哪裡去了?

電腦氣候模型宣稱北極的海冰層將會一直融化。事實是北極的海冰容量已經回升。全球的海冰容量竟然創下了25年以來的歷史新高。

電腦氣候模型宣稱全球的海平面將會持續上升。事實卻是海平面已經停止上升。

電腦氣候模型沒有能夠預測到南極洲的冰雪層加倍,並且增加速度還在加快。

AGW的重要論文,“曲棍球棒曲線”,被統計學家完全否定。氣候科學家卻堅持不認錯。繼續在聯合國的報告中使用類似的統計方法。

盡 管有這些“問題”,電腦氣候模型和基本上完全建立在電腦模型基礎上的“全球暖化”氣候科學還是被奉若神 明,繼續在全球媒體上傳播“科學”的“福音”。暖化 “科學家”們繼續堅持他們的“研究”,繼續不斷地修改著溫度歷史數據,不斷地調節著他們的電腦模型。還 有什麼可以讓他們承認,“你們的科學是錯的”呢?

真 正的科學研究,通常是提出一種理論或假說,然後想方設法地去挑戰這種假說。只有在一種假說在實驗上久經驗證,理論上有自相融洽的,才會被接受為科學結論。 當代氣候科學卻正好相反,對AGW的任何挑戰,被貶低為“否認者”,“地球平坦論者”,“ 不懂共識”,等等。而只要是主張AGW,立即被大家接受。例如上 面提到的“曲棍球棒曲線” ,明明是推翻了被廣泛認可的“中世紀溫暖期”,卻沒有一個科學家起來質疑,最後是一位加拿大的業餘專家和一位屬于圈外的統計學家 打破了沉默。

一 個永遠也不會被證明是錯誤的學科,不是科學。不能被證偽、不是科學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是不好的,例如宗教信仰、道德準則等等。只有高舉“科 學”的大旗,卻不 能被被證偽的“科學”,才是偽科學。不幸的是,當代氣候科學,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已經被一群政治活動分子,忽視科學家職業道德 的科研人員,和做全球暖化 生意的“科學家”劫持了,淪為偽科學。

這是人造全球暖化騙局之十一。

赞
>
笑笑
2009-07-04 01:47:00 笑笑

金融系统和气候系统里面都充满了大量的随机因素和未知因素。混沌系统也包括巨量的已知可变因素。恰恰是因为混沌系统中地已知参数数目过多,他们根本不可能有数学解,因而也根本无法通过电脑来正确模拟。关于“混沌系统”的蝴蝶效应,已经揭示了,混沌系统是不可预测,不可能正确模拟的。金融模型,和气候模型,他们所做的,就是通过大量的简化,近似,假设,大大地减少了未知和已知的可变参数,硬是把不可能模拟的复杂系统用电脑模拟了。

波普尔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学说时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主义灾难的根源,是人类理性的过于自信和傲慢。骨子里相信马克思主义的左派们,其中很多是有点学识的“知识分子”。他们知道的知识多了一点,就自以为是,以为他们能够同样地来计划整个人类社会的运作和前进方向。殊不知庞大的人类社会和经济,是根本不可能由人类的理性知识准确模拟、控制的。金融模型和气候模型的应用者,他们的根本问题也都是一样的:他们都自以为自己能够准确模拟极端复杂的混沌系统。并且,更糟糕,更关键的一点是,他们非要让全世界都相信他们的“学术成就”。

赞
>
笑笑
2009-07-04 01:48:21 笑笑

2,他们都被领域里面的精英们认同,背书。

人造全球暖化通过法西斯主义戈培尔式的诈骗宣传和游击站式的人身攻击手段,已经消灭了多数公开的不同意见。进而发展到了要求行业协会,科学期刊,甚至于科学基金,都公开地宣布和预设立场的地步。已故作家Michael Crichton写道,有预设立场的“科学”研究,是危险的。有预设立场的“科学”研究,不但是危险的,而且与“神学”无异。有预设立场的“科学”期刊,那就是真的是神学研究通讯了。

真是由于这些预设的立场,和全球暖化鼓吹者对不同意见者的恶劣人身攻击和游击队式的围剿,使得很多有不同意见的科学家被迫保持沉默。当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的Freeman Dyson在最近的采访中不但痛斥了“气候学家”们对待批评的这种恶劣态度,还指出了他的很多同事对AGW有着同样的质疑态度。不少保持沉默的科学家,在退休以后,不用担心自己的研究经费和饭碗以后,往往公开了他们的真实态度。例如,美国宇航局的大气科学家John Theon博士,退休以前是AGW的首席“科学家”James Hansen博士在宇航局的顶头上司。退休以后,Theon博士公开宣布他是一名AGW的怀疑派;指责Hansen让宇航局蒙羞;电脑气候模型根本没有用!

众多的科学学会的组织者,在根本没有征求过会员们的意见,进行过投票表决的情况下,就发布所谓的“学会官方立场”。而媒体对AGW的法西斯式的宣传轰炸,竟然使得多数读者还以为北极冰盖在继续“加速融化”,而不是事实上的面积“同比增长”。多数受众获知的信息竟然正好是黑白颠倒的,这是法西斯式宣传的强有力诈骗成果的最好例证。

赞
>
笑笑
2009-07-04 01:48:38 笑笑

3,他们都基于一个从来没有被验证过的假设。

金融模型认定贷款人不可能同时欠款。这背后其实是假定房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所以贷款人总是可以通过再贷款来避免每月还款额度的提升。这个基本的假定恰恰是没有验证过的,是错的。在金融模型提出来以后的好多年内,房价的确没有大幅下降过。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假定不是事实。在经济危机来临之际,恰恰是大量的贷款人同时无法按时还贷!AGW假定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通过水蒸气的作用被放大3倍,却根本没有考虑水蒸气同时会通过云层的作用来降低气温,甚至于根本没有考虑把水蒸气蒸发到大气中所需要的对抗重力的能量来源。假如考虑到这个势能和能量守恒,那么所谓的水蒸气的正反馈效应,只有原来的10%。连基本的能量守恒定律都不考虑的电脑模型,却声称能预测未来100年的温度!

气候模型认定气候系统是一个正反馈系统。温度变高,会导致自然界的反应是温度更高。事实上正反馈系统在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原因是正反馈系统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不稳定的系统根本不可能生存至今。负反馈系统才是我们看到的自然的、稳定的系统。比如在不平表面运动的一个球,当球位于一个类似正反馈的山坡上,球的高度变得越低,重力的反应是让它变得更低。最终会导致它加速远离那个山坡。最后我们能够看到的自然状况,是球位于类似负反馈系统的山谷中。在山谷中,球的高度越高,阻能越大,把它拉回谷底这个稳定状态。所有的气候模型却都假定:那个球不但会自己往山顶上走,并且越靠近山顶,反而会被一股神奇的正反馈力量加速推上去。

赞
>
笑笑
2009-07-04 01:49:32 笑笑

4,他们都经不起事实的考验。

那些曾经风光一时,无比正确的金融模型已经在无情的市场现实面前崩溃。气候模型同样地不可一世号称能预测未来。但是从1999年十年以来,全球的平均气温却没有随着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而升高,反而有所下降--十年的时间被认为是衡量气候变化的一个基本长度。戈尔的科学顾问,宇航局的著名科学“活动家”,以任意修改温度测量的原始数据而闻名的Hansen博士1988年国会作证时,预测全球变暖在20年内的三种可能趋势,见下图的红绿蓝三条线。其中蓝线(Hansen C)是基于把二氧化碳的排放增长马上停止的结果。黑线是卫星测量的实际温度。二氧化碳的排放没有停止过。它在空气中的浓度稳定增长。但是实际的温度走势,却连蓝线都无法符合。

再看其他指标: 全球海冰的面积已经与1979年相当。换句话说,1979年到1998年的全球暖化自然周期所带来的海冰面积减少效应,已经被近十年的气候逐渐变冷而抵消。气候模型所预言的大气中水蒸气含量增加,没有被实际观察到。气候模型要求在赤道附近的大气层中会出现“热点效应”,也没有被观察到,一点也没有。基于温室效应的气候模型的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结论是,地球反射到太空中的太阳辐射将会降低。而卫星的实际测量结果正好相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著名气候学教授Richard Lindzen据此作出结论:气候模型所依据的正反馈假设已经被证伪。

赞
>
笑笑
2009-07-04 01:49:48 笑笑

5,他们的应用,都为其背后的鼓吹者带来的巨大的利润

基于各种金融模型的金融产品(CDO等),为他们背后的交易方,做庄方,保险方,带来了巨大的,不计其数的利润。也正是这样巨大的利润,吸引来几乎所有的银行,投资人都热心地投入各种金融延伸产品的交易中来。形成了巨大的滚雪球效应。有人获利,就有人赔本。除了广大普通投资者以外,赔本最严重的,莫过于每一个辛勤工作的普通纳税人了。他们没有被征求过意见,就被迫付出了巨额的血汗钱,用于所谓的“金融救助”。

气候模型同样如此。通过鼓吹AGW化的歇斯底里,编造耸人听闻的预言,气候研究者们从纳税人那里获得了巨量的研究经费。从1997到2007年,支持全球暖化的经费高达500亿美元。预设了AGW的立场,大力鼓吹AGW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在2010年一年的经费,就将达到创记录的46亿美元。相比之下,质疑全球暖化的经费,10年只有1千9百万美元。即使是这些相比之下微不足道的经费,竟然也被AGW鼓吹者们诬蔑为被“大石油公司”的金钱所收买!

除了这些研究经费,AGW产业的其他部分的利润还要高。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2007年的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交易的金额,就高达640亿美元。截至2005年,依靠政府补贴的“风能”和“太阳能”公司的市值就已经将近900亿美元。AGW谎言的头号鼓吹者戈尔的个人财富,从2000年的2百万美元,急速膨胀到2008年的1亿美元。在其他经济领域里,像戈尔这样一边大张旗鼓地宣传为了“人类公益”而限制二氧化碳排放,一边又以此来谋取暴利的行为,会被质疑是严重的利益冲突。戈尔的严重利益冲突行为,却被媒体的法西斯式诈骗宣传忽略。

在国会刚刚通过的二氧化碳定额交易(Cap and Trade)法案中将要起到关键作用,并且将要暴发的私营公司: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与奥巴马关系密切。奥巴马曾经参与对它的一百多万美元的投资决定。而戈尔控制的投资公司也拥有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10%股份。奥巴马和戈尔两人,正是现在推动美国的二氧环碳交易的关键人物。

本来,即使真的要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征收统一的二氧环碳税也是更好的主意。因为对大家一视同仁的碳税可以避免由政府官僚们具体主导的碳交易过程的大量权力寻租行为。定额交易(Cap and Trade)系统,只对那些确实有可行的替代技术的污染物排放(例如美国历史上的二氧化硫)有效。而化石能源目前没有可行的替代能源。风能和太阳能根本,完全不可能替代化学能源。唯一有可能替代的核能,又根本不在左派的考虑范围之内。奥巴马和民主党迫不及待地要采用不可能有实际效果的碳定额交易,而不是更加适用和公平的统一碳税,其原因不外乎碳交易能够最大限度的出租他们的权力,更加便于获取最大的利润。

赞
>
笑笑
2009-07-04 01:50:02 笑笑

6,他们都通过耸人听闻的特急恐吓来达到目的

所不同的是,金融模型的应用者是在模型失败以后,发布一个又一个耸人听闻的特急恐吓来达到让纳税人为他们买单的目的。而气候模型的应用者们,则是在这个最终结局发生之前拼命鼓吹同样的紧急恐怖预言。金融模型的应用者通过所谓整个经济马上就要天诛地灭的恐吓,让国会通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救助法案,直接从纳税人的口袋里面转移财富。气候模型的鼓吹者们,现在就不断地,没有根据地,使用不可靠的电脑模型,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恐怖故事情节。其目的,同样地是恐吓纳税人,达到从他们的口袋里转移财富的最终目的。

当国会没有按照金融骗子的说法,在48小时内通过他们所要求的法案是,天诛地灭并没有发生。法案通过以后,整个经济也还是处于深度危机之中。

气候骗子们从90年代就开始恐吓大家,宣传特急的所谓全球暖化的危在旦夕的“拐点(tipping point)”。全球的平均气温却没有像他们编造的恐怖电影那样继续上升,反而有所下降。

金融和气候,这两个不相干的事物,其运作的手段竟然如此相似。这是因为他们背后的运作人士都是清一色的,高高在上的精英分子。他们都讲同样的语言,参加同一个精英聚会,共享同样的大政府意识形态。他们心心相连,在他们各自的权力范围内,包括法院、媒体、国会、政府、大学、非盈利组织、大公司等等瓜葛在一起的网络里,互相帮助,互相提携。他们都深谙愚弄百姓,操作媒体,转移财富的诀窍!

赞
>
笑笑
2009-07-04 01:50:16 笑笑

7,他们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人类理性的极度傲慢,造就了上个世纪社会主义的实验,及其失败。毁灭了无数人的美好生活,青春,甚至生命。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人祸。同样基于人类理性傲慢的金融模型和气候模型,他们的后果也是类似的。

金融模型的灾难后果,大家都已经看到了。不必多言。气候模型现在正在还在风光一时。气候模型把人造二氧化碳方便地定位为罪魁祸首,完全不顾人类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只占全球温室效应强度的千份之一的事实。对二氧化碳这个根本不是污染物的限制,其实就是对大家日常所使用的能源的限制。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刚通过的碳交易法案,正是要通过强制对二氧化碳收费来大幅限制美国的经济发展。该法案的通过,将使得每个美国人所支付的能源费用剧增。其实质是把财富从普通平民百姓的手中继续地转移到那些高高在上,统治美国的精英们的腰包里。华尔街日报对此的评论是:经济自杀。根据著名的传统基金会的估计,到2020年,该法案将导致两百万人失业。到2035年,一个四口之家将要多付出4,609美元的能源税收,这还是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是2009年的美元值。

一个文明会愚蠢到这种地步,甘愿抛弃人类所赖以谋生的80%多的能源,把这个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福利,减少了人类的各种痛苦,疾病,和非正常死亡的能源扔掉吗?这不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这是有先例的。在19世纪的50年代,东南亚地区有一个叫做“Xhosa”的文明,就是因为听信了某位Xhosa先知的警世预言,竟然把他们赖以生存的所有牲口,统统屠杀掉。作为他们唯一粮食来源的耕地,也因为这位先知的话,而被禁止耕作。这些最终造成了该文明的毁灭。生活在优越的现代文明中的当代人,是否会因为过于养尊处优,脱离现实,而做出同样的愚蠢决定?

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一直地愚蠢下去。那些“研究”精英和政治精英们可能欺骗某些人一辈子,甚至可能暂时欺骗所有人,他们却不可能用谎言来永远欺骗大家。但是,金融模型的破产不但没有损害那些金融精英,反而借口“规模太大,不能失败(too big to fail)”,通过一丘之貉的统治精英的政治权力,开始从纳税人腰包直接地转移财富。气候模型不可避免的失败,也不一定会损害那些研究精英和政治精英们的毫毛。毕竟,人造全球暖化这个产业,也已经是“规模太大,不能失败”了--历史是多么惊人的相似!他们会像以前发明的臭氧层骗局,千年虫(Y2K)骗局等等一样,制造出新的骗局来继续设法从普通人的腰包里面转移财富。

赞
>
笑笑
2009-07-04 01:53:18 笑笑

一個方便的謊言--人造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

摘要:本文从六个方面简要地还原了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度影响的极其微小的比例,指出如此微小的比例,甚至远低于温度测量的误差。把二氧化碳的作用无限夸大,说成是造成“全球暖化”的罪魁祸首,是人造全球暖化(以下简称“AGW”)骗局中的关键一环。本文介绍的是一些已知的科学常识,不是本人的科学新发现。这是一篇科普文章,而不是原始的“科学研究”。

1,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

在拙文《人造全球暖化的骗局是怎么一回事?》中,我主要讨论了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这个含量是极其微小的,只占空气分子数的万分之四不到。假定地球大气层是塑料温室的透明顶棚,由两千五百个方格组成,再假定二氧化碳的效应是完全阻挡反射阳光的逃逸,万分之四的含量只相当于把两千五百个方格中的一个方格变成不透明的。从总体来看微不足道。

不但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微不足道,下面我们要仔细地看一看人造二氧化碳在整个指控中的具体数字,就让人更加吃惊。

2,二氧化碳在温室气体中的含量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是385ppm。这里的单位ppm,是“每百万分子数的含量数目”。而水蒸气在地球大气中的含量却高达1,000-40,000ppm。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变化很多。在寒冷的两极地区,水蒸气的含量很低;在酷热的赤道地区,水蒸气的含量可能达到40,000ppm。根据美国宇航局的地球数据表,水蒸气的通常含量是1%,即10,000ppm。

按照这个数值,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相比,水蒸气的通常含量,是二氧化碳的26倍之多。假定水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的温室效应是等同的。那么单单从分子数目上来看,水蒸气的温室效应就要远远地超过二氧化碳。下面我们要看到,这个假定是不成立的。水分子的温室效应远远地强于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与其它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强度比较

上面的数据,基于的是纯粹分子数的同比重比较。事实上,一个水蒸气分子,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他们的温室效应效应是不同的。水蒸气的温室效应要远远高于二氧化碳。下面这个图显示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对阳光辐射的吸收频谱:

二氧化碳的唯一显著的吸收频段是在15微米的那个峰值,其他的峰值,因为过于狭窄,吸收的能量很少。再看看水蒸气,情形却完全不一样。从0.8到8微米的多个吸收峰,其中就有两个比二氧化碳的峰宽。从10微米以上,水蒸气的吸收频率几乎是连续不断的,更是与二氧化碳无可比拟。因此,即使在同等浓度下,水蒸气的温室效应也是二氧化碳的很多倍。

正是由于以上第2点与第3点的综合效应,根据美国能源部的一篇估计,在对流层(一般说的大气层)中,由水蒸气造成的温室效应,占到了95%。美国Virginia大学的环境科学教授Patrick J. Michaels博士也作出了同样的估计(在该文件的第14页第3段)。下图显示的就是各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占总温室效应的百分比。(该文件链接:http://www.invi1.com/browse.php?u=Oi8vd3d3Lmdlb2NyYWZ0LmNvbS9XVkZvc3NpbHMvUmVmZXJlbmNlX0RvY3MvUE1pY2hhZWxzX0p1bjk4LnBkZg%3D%3D&b=5)

(本文详细图标请参阅主贴链接)

剩下的5%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并没有占到100%。一般鼓吹AGW的暖化“科学家”,在计算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是多么严重时,都故意不把水蒸气考虑在内,所以他们所说的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就是二氧化碳在除了水蒸气以外的温室气体中的比例。把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强度乘以二氧化碳在其他温室气体中的比例,与所有的其他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强度的总和比较,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在其他温室气体中的贡献比例是72.37%。详细的计算在此文的第二节,该节里面的表2记录了具体的数据和计算结果。

有了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来大气中所有的二氧化碳(自然+人造)对于温室效应的总贡献:

除了水蒸气以外的温室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 5% ( =100%-95%)
乘以
二氧化碳在除了水蒸气以外的温室气体中的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 72.37%
得到
3.62%。这就是大气中所有的二氧化碳对于温室效应的总贡献。

4,人造二氧化碳在所有二氧化碳中的含量

根据美国能源部提供的一个数据表,人造的二氧化碳的年度总产量为231亿吨,而人造与自然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年度总量为7931亿吨。两者相除,人造部分占所有二氧化碳总产量的2.91%。

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来人造部分的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

人造二氧化碳占所有二氧化碳总产量的比例: 2.91%
乘以
二氧化碳占温室效应的比例: 3.62% (见上面第3节的结论)
得到
0.105%,或者写成0.00105。这就是人造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

换句话说,所有的人造二氧化碳加起来,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是952分之一(1/925),接近千分之一。

假如温室效应是温室气体喂给地球的热“烧饼”的话,人造二氧化碳与其他温室气体的关系,是第952只烧饼与前面951只烧饼的关系。暖化人非要声称第952只烧饼加入这个巨大的烧饼堆里面,就会神奇地造成天诛地灭,不是绝对不可以,请拿出物理证据来。

物理证据却显示,二氧化碳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只有从1975年到1998年时符合的。1935年到1975年,二氧化碳排放暴涨,全球却冷化;2000年至今,二氧化碳继 续稳定增长,全球温度却没有继续上升,反而略有下降。2008年的全球冷化更是突出。2008年北极的冰盖面积最低点,比前一年增长了9.4%,面积增长 了39万平方公里(参见下图,白色为08年的增长)。物理证据不支持AGW的说法。暖化人的唯一救命稻草,是继续盘弄那些经过大量近似,有大量可调参数的电脑模型,继续地象算命先生那样预测未来。

赞
>
笑笑
2009-07-04 01:53:50 笑笑

5,温度测量的误差与人造二氧化碳

截止2月8日,地表测温站普查网已经实地调查了70%的美国地面测温站。用于提供历史温度数据的1221个测温站中,已经有854个被实地调查过。调查结果令人震惊。对比美国官方的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为测温站制定了具体的气象站标准。调查发现,多数测温站都不符合NOAA的明文标准。每个调查过的气象站都在地表测温站普查网上有照片,违反标准的地方一清二楚。这些气象站中,按照NOAA的误差准则,误差大于一摄氏度的比例,竟然高达89%!

按照上面一节,人造二氧化碳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是全部温室气体的0.00105倍。假如平均温度误差从低计算为两摄氏度,按照绝对温度(K)计算,温度误差率大约是0.007左右,是人造二氧化碳贡献的6倍多。

换句话说,人造二氧化碳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连温度测量的误差的六分之一都比不上。假如人类制造的二氧化碳对于地球大气温度的确有微小的贡献的话,这样的贡献,因为极其的微小,也会被测量误差所掩盖,根本是无法察觉的。

盘弄电脑模型的“科学家”们(又被称为“模型人”),却能够从问题多多,误差惊人的温度历史数据上,推理出来贡献极其微小的人造二氧化碳这一部分,就是温度变化的罪魁祸首!

赞
>
笑笑
2009-07-04 01:54:12 笑笑

6,温室效应对于地球暖化的贡献

如上所述,人造二氧化碳对于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是千分之一多一点。但是要注意,这只是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比例。造成地球温度变化的因素很多,决不止温室效应这一项。现在有多位科学家认为,宇宙射线,或者太阳活动周期,通过云量的变化,与地球温度的变化密切相关。著名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已经批准了一个专门的实验研究项目,对此进行研究。真正的大气污染,各种粉尘颗粒等,阻碍了阳光辐射,造成气候变冷。而近几十年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有可能造成全球温度上升。著名的气候学家Roy Spencer则提出,太平洋长期洋流系统(PDO),是造成全球温度变化的真正原因。太阳活动,云层,与PDO,都是极其强大的自然因素,其影响,可能要远远超出温室效应。假如温室效应在所有温度变化的因素中占据10%的比例,那么人造二氧化碳最终对于地球温度的影响,就只有万分之一多一点。当然,这个10%的比例只是随意的估计--因为我们人类还远没有能够把握地球大气系统。

按照这样的估计,人类制造的二氧化碳,可能不是第952只烧饼,而是第9520只。“模型人”整天盘弄的电脑模型,却不考虑这些重要的因素。例如云层,这个极其重要的气象因素,就没有任何一个电脑模型能够进行模拟的。就是这些使用大量的近似,拥有大量的可调参数的电脑模型,被一群“模型人”奉若神明,变成了的预言世界末日的福音书。

7,总结

人造二氧化碳加起来,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是952分之一。人造二氧化碳对于地球大气温度的贡献比例,还要更低。由于人类目前还不能全面了解地球大气这个复杂的混沌系统,实际比例到底要低多少,我们不知道。

水蒸气这个最大的温室气体,却被AGW的鼓吹者们(“暖化人”)故意忽略,不予提及。为什么呢?因为水蒸气几乎完全是自然产生的,人造的部分占0.0001%。水蒸气不是人造的,无法象二氧化碳那样,被方便地用来谴责人类的工业文明,现代生活和生产。把人造的二氧化碳单独挑出来,变成了将要造成天诛地灭,世界末日的罪魁祸首,这真是一个方便的谎言(“A Convenient Lie”)。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赞
>
王二家的卡拉
2009-07-04 12:46:17 王二家的卡拉 (后腰的位置,后卫的心,前锋的梦)

牛,好文!

赞
>
笑笑
2009-07-04 17:42:20 笑笑

估计也没几个人有耐心好好看,然后 做出合适的判断。

赞
>
晁安雅乔布斯
2009-07-04 17:58:54 晁安雅乔布斯 (世界第一)

lz确实是很长,我看了一部分,就没有耐心看下去了。管不了外面的大世界,尽自己小力就可以。

赞
>
蛮子
2009-07-04 18:27:22 蛮子 (面目可憎,有意联系者三思后行。)

苦闷

赞
>
笑笑
2009-07-04 22:00:04 笑笑

以我们今天的科技水平,连三天内的天气预报都不能够准确,居然有人跑出来预测10年后地球的气候状况,并且还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只能再一次说明,群众是盲目的这一几千年不变的真理。

话说回头,我们还是应该关心水污染、空气污染(包括辐射)、粮食生产,这些根本问题。

赞
>
林小熏
2009-07-04 22:43:05 林小熏 (越来越不文艺)

2009-07-04 22:31:42 小刘  在无法知道结论谁对谁错的情况下不要说群众太盲目~你相信这数据就不盲目了啊~又不是你亲自测出来的。至少目前倡导的一些减排措施对环境还是有好处的~就算全球不变暖也应倡导实施。

+1

赞(2)
>
笑笑
2009-07-04 23:25:35 笑笑

说得不错,我是背叛主流的盲目,你们是随大流的盲目。

好在我不是一味地盲目,我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我可以接受全球暖化是个骗局的说法,但我依旧坚持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如果说用一点点文字就能够将我的所思所想说清楚的话,要么说明我文字表达能力前无古人,要么说明我肤浅。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赞
>
无古无今
2009-07-04 23:51:29 无古无今

光看到全球变暖未免太以偏概全了,我觉得更应该看到,人类在迅速的膨胀,迅速的消耗资源,这些都大大超出了地球本身的净化能力

赞(1)
>
笑笑
2009-07-05 00:08:21 笑笑

是否超出地球的承受范围我不敢断言,因为我们对地球的了解实在不够。
开始超出人类自身的承受水平却是肯定的。

赞
>
伦伦
2009-07-05 17:44:34 伦伦 (艳阳射向我温柔柔)

减排措施对环境有好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先不说二氧化碳,即便是减排工业废水,对环境有好处也只是相对的,一方面减少了,难保不会在另一方面的变本加厉的污染~!

赞
>
禛
2010-05-19 22:53:05 禛 (震腾腾,开心心)

外传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也许不是正确的,但是全球暖化的现象是有目共睹的。也许地球并不是变“暖”了,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地球在这一代的确变了。也许这的确是一个骗局,但是这一骗局所造成的印象是无比正面的。
因此我觉得,这是正确的。
也许主流和非主流只是一种片面与另一种片面,而这种差异则不可避免地造成我本能地BS~~所以,不好意思咯,哈

赞
>
black_jack
2012-10-05 00:00:47 black_jack

相信你的眼镜。看看你的身边,地球是不是变暖了。wtf!!! 那些有用没有用的数据,不如自己的眼镜。 笑lz,你看到了吗?

赞
>
whenhear
2020-03-03 23:32:09 whenhear (万乐淫为首)

科学商人,哈哈

赞 来自 豆瓣App
>

> 我来回应

> 去家园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太多误导,滥用声音(银の)

环保主义可能造就新的恐怖主义(仙谷雾隐)

中文配音是周迅吗?(喵喵闯天下)

为什么小米电视影视会员是58分钟时长(修修洒洒)

关联(汐沫)

上帝视角(巫江渝)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移动应用